导读:本文包含了冀南抗日根据地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冀南,抗日根据地,村政权,改造
冀南抗日根据地论文文献综述
陈静,王德政,杨英法[1](2017)在《1942年冀南抗日根据地村政权改造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往学界对抗日根据地村政权改造有一种模糊的认识,即认为该工作系按一个标准的模式来统一实施与推进的。事实上,村政权改造是异常复杂、艰巨的工作,1942年冀南抗日根据地村政权改造前,由于该区域内村庄分处基本区、接敌区及敌占区等不同性质的地区,致使该地具有多种类型的村政权。受此种环境的影响,村政权改造没有教条地遵循形式上的统一,而是采用了灵活多样的、有针对性的改造方式,这种因地制宜的改造方式较成功地完成了村政权的改造工作。抗日根据地村政权改造的成功,奠定了根据地新民主主义政体的政治基础,提升了根据地抗日军民的力量,巩固并发展了抗日根据地,为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提供了重要的政权保障。(本文来源于《甘肃理论学刊》期刊2017年05期)
徐畅[2](2017)在《抗战中后期鲁西冀南抗日根据地土地回赎运动述析》一文中研究指出1941至1943年,鲁西冀南先后经历了百年少遇的旱灾、蝗灾、水灾,加之日伪残酷掠夺,灾荒于1943年达于顶峰,百姓卖房卖地以求生存。1943年底鲁西冀南根据地形势好转,中共开展赎地运动,解决灾荒遗留问题。赎地政策注重保护贫困阶层农户利益,尽量遵行公平原则,强调协商解决问题,区别对待汉奸购买土地。通过广泛的思想动员工作,及时纠正偏差,审慎处理赎地过程中种种疑难复杂问题,使得赎地运动较为成功,不仅为灾荒期间失地的农户收回了土地,改善了根据地群众的生活,而且也在政治、经济、军事等各个方面增强了根据地的实力,为争取抗战胜利做好了物质和精神的准备。(本文来源于《中国经济史研究》期刊2017年03期)
牛瑞丽[3](2017)在《冀南抗日根据地婚姻改革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婚姻改革是近代社会民主改革重要内容之一。抗战时期,中共将婚姻改革作为根据地民主建设的基础性工作,对旧有的婚姻制度、婚姻观念及婚姻礼俗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变革。冀南根据地依据新婚姻政策和婚姻条例,并结合冀南农村婚姻具体实际,制定新婚姻条例实施原则以及婚姻问题处理办法,积极推进婚姻改革司法实践工作。冀南根据地将婚姻改革贯穿社会建设始终,同时,冀南地区婚姻改革与妇女运动相辅相成,以妇救会为代表的各基层组织宣传新婚姻观念,主张改革落后的婚姻观念与婚姻礼俗,在全力支持抗战的同时,对建设新型婚姻形态进行了有益探索。但是,由于特殊的战争环境,冀南地区的婚姻改革过程中也遇到诸多难题,为新中国婚姻立法提供了经验与教训。本文以冀南农村地区为例,以抗日战争时期根据地婚姻改革政策为主线,探寻中国特殊社会背景下的婚姻改革问题,分析抗战时期婚姻伦理的变迁,进而审视现代中国婚姻立法的演进历程,以期对现代婚姻俗制改革提供借鉴。(本文来源于《河北师范大学》期刊2017-05-14)
何立海[4](2015)在《抗日烽烟中的冀南抗日根据地》一文中研究指出冀南抗日根据地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日根据地之一,在八年抗日烽火岁月里,冀南军民在刘伯承、邓小平、徐向前、宋任穷的英明领导下,与日本侵略者进行了殊死的搏斗,付出了惨重的牺牲和代价,抗击和牵制着侵华日军华北驻军叁分之一的兵力,承担着华北敌后主战场的重任,为整个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历史性的重大贡献。(本文来源于《党史博采(纪实)》期刊2015年09期)
张颖[5](2015)在《对冀南银行发行币及抗日根据地金融斗争的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晋冀鲁豫边区的金融货币市场十分混乱庞杂,严重影响军民生产生活和斗争,扰乱市场秩序,冀南银行在此背景下诞生,经过斗争与发展壮大,统一了边区币制,改善了军民生活,支持了军事斗争,巩固和加强了抗日根据地的建设。(本文来源于《长江丛刊》期刊2015年19期)
刘桂琴[6](2014)在《“冀南抗日邮政”邮票见证了日军对我国抗日根据地邮政的破坏与掠夺》一文中研究指出() 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四军、八路军为抗击日军,开辟了敌后战场,建立了抗日根据地。由于通信的需要,在根据地建立了邮政机构,并发行了具有浓厚战争特点的邮票。这些邮票是在抗击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特定历史条件下产生的,不但是抗日战争(本文来源于《中国集邮报》期刊2014-05-20)
吕克军[7](2012)在《冀南抗日根据地政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冀南抗日根据地是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时期建立的根据地。在艰苦复杂的抗战局面下,冀南抗日根据地建立了"叁叁制"的根据地政权,发展人民民主,高度重视基层政权的建设和改造,坚持在特定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的绝对领导。其行政机关、权力机关、司法机关运转有效,在组织、政策、运作等各方面都颇具特色。(本文来源于《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2年02期)
宋渠江[8](2009)在《1941-1945年冀南抗日根据地教育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1938年8月冀南行政主任公署的成立,标志着冀南抗日根据地创建成功,也为根据地的教育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政治条件和社会环境,冀南抗日根据地教育大发展即肇始于此。本文在论述1938—1941年冀南抗日根据地教育发展概况的基础上,重点对1941—1945年,即晋冀鲁豫边区政府成立后,从学校行政管理、学生管理、课程设置、教学方式方法等方面深入研究了冀南抗日根据地的教育发展情况,并探讨了它在发展期间所出现的主要困难、问题及解决办法。最后,分析了冀南抗日根据地教育的历史地位和作用。(本文来源于《河北大学》期刊2009-05-01)
王秀彦[9](2008)在《试论中国共产党在冀南抗日根据地的执政实践和经验》一文中研究指出摘要内容:冀南抗日根据地是华北敌后抗日的重要战场。开展平原游击战、创建冀南抗日根据地是抗战时期中共中央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八路军129师认真执行党中央、毛泽东关于向东发展的战略,派遣部队分期分批到冀南地区,发动群众开展抗日游击战,开创了冀南平原抗日根据地。从此冀南人民在中共抗日民主政权的领导下,前赴后继、浴血奋战,沉重打击了冀南地区日伪势力,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本文论述了冀南抗日根据地的创建、抗日民主政权各方面的建设,总结了党在该区执政实践的经验及其历史意义。全文除前言、结语外,共分四大部分:第一部分:作为全文的铺垫,论述了冀南抗日根据地创立的条件和经过。第二部分:作为本文的核心,主要从军事、政治、经济和文化教育四个方面叙述了冀南抗日民主政权的执政实践。第叁部分:作为本文的重点,着重总结了冀南抗日民主政权执政的宝贵经验。第四部分:从历史和现实的密切关系上着眼,探讨了冀南抗日民主政权的执政实践和经验的历史意义与现代价值。……(本文来源于《河北师范大学》期刊2008-03-16)
李广,郭秀芬[10](2003)在《冀南抗日根据地的建立、巩固特点及历史地位述略》一文中研究指出冀南抗日根据地是我党在抗日战争时期开辟的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的组成部分之一。八年抗战中,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冀南抗日根据地军民同全国人民一道,同仇敌忾,浴血奋战,终于打败了日本帝国主义,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谱写了冀南人民抗击日寇侵略的历史篇章。冀南抗日根据地建立的伟大实践,充分说明了毛泽东同志论持久战思想的无比正确。(本文来源于《河北建筑科技学院学报(社科版)》期刊2003年03期)
冀南抗日根据地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1941至1943年,鲁西冀南先后经历了百年少遇的旱灾、蝗灾、水灾,加之日伪残酷掠夺,灾荒于1943年达于顶峰,百姓卖房卖地以求生存。1943年底鲁西冀南根据地形势好转,中共开展赎地运动,解决灾荒遗留问题。赎地政策注重保护贫困阶层农户利益,尽量遵行公平原则,强调协商解决问题,区别对待汉奸购买土地。通过广泛的思想动员工作,及时纠正偏差,审慎处理赎地过程中种种疑难复杂问题,使得赎地运动较为成功,不仅为灾荒期间失地的农户收回了土地,改善了根据地群众的生活,而且也在政治、经济、军事等各个方面增强了根据地的实力,为争取抗战胜利做好了物质和精神的准备。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冀南抗日根据地论文参考文献
[1].陈静,王德政,杨英法.1942年冀南抗日根据地村政权改造研究[J].甘肃理论学刊.2017
[2].徐畅.抗战中后期鲁西冀南抗日根据地土地回赎运动述析[J].中国经济史研究.2017
[3].牛瑞丽.冀南抗日根据地婚姻改革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7
[4].何立海.抗日烽烟中的冀南抗日根据地[J].党史博采(纪实).2015
[5].张颖.对冀南银行发行币及抗日根据地金融斗争的探讨[J].长江丛刊.2015
[6].刘桂琴.“冀南抗日邮政”邮票见证了日军对我国抗日根据地邮政的破坏与掠夺[N].中国集邮报.2014
[7].吕克军.冀南抗日根据地政权研究[J].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
[8].宋渠江.1941-1945年冀南抗日根据地教育研究[D].河北大学.2009
[9].王秀彦.试论中国共产党在冀南抗日根据地的执政实践和经验[D].河北师范大学.2008
[10].李广,郭秀芬.冀南抗日根据地的建立、巩固特点及历史地位述略[J].河北建筑科技学院学报(社科版).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