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晶金刚石论文-王全龙,张超锋,武美萍,陈家轩

纳米晶金刚石论文-王全龙,张超锋,武美萍,陈家轩

导读:本文包含了纳米晶金刚石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多晶铜,纳米切削,晶界,亚表层损伤

纳米晶金刚石论文文献综述

王全龙,张超锋,武美萍,陈家轩[1](2019)在《纳米多晶铜单点金刚石切削亚表层损伤机理》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Poisson-Voronoi和Monte Carlo方法构建了多晶铜分子动力学模型,研究了纳米切削中多晶铜材料去除、切削力变化及晶界与位错间的相互转化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晶界的阻碍作用使得切屑流向发生了改变,并在已加工表面形成凹槽和毛刺;切削过程中晶界前方材料变形能的逐渐积聚及晶界的最终断裂,造成了切削力发生由最大峰值到最小谷值的大幅波动;晶界附近的材料去除经历了材料变形积聚、位错穿越晶界、晶界转变为位错及晶界最终断裂等过程。通过详细分析多晶铜纳米切削中位错与晶界间的演化过程,揭示了晶界与位错间的相互转化机制,丰富了多晶铜亚表层损伤机理的内涵。(本文来源于《中国机械工程》期刊2019年23期)

严仙荣,李晓杰,王小红,闫鸿浩,冯博[2](2019)在《爆轰烧结氧化铝黏结型纳米聚晶金刚石微粉》一文中研究指出爆轰烧结氧化铝黏结型纳米聚晶金刚石微粉,并用热重分析仪、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分析其热稳定性、形貌、晶体结构等。发现:聚晶粉体在空气中热稳定性良好,没有明显金刚石氧化现象;且粉体分散性较好,分散粒度在0.5~0.7μm之间。聚晶金刚石粉体由粒径100~200 nm的大颗粒聚集而成,而大颗粒是由2~10 nm纳米金刚石颗粒经氧化铝紧密黏结而形成的聚集体。(本文来源于《金刚石与磨料磨具工程》期刊2019年05期)

胡冬玲,王兵[3](2019)在《电化学阳极氧化处理对超纳米金刚石/多层石墨烯复合薄膜电容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解决表面疏水导致的超纳米金刚石/多层石墨烯复合薄膜(UNCD/MLG)电容性能差的问题,通过电化学阳极氧化工艺对微波等离子化学气相沉积的UNCD/MLG薄膜进行表面处理以改善其相应性能。采用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对处理前后薄膜的表面微观形貌进行对照分析,并用拉曼光谱(Raman)、光电子能谱(XPS)和静态接触角(Contact angle)表征其表面微观状态,用循环伏安法(CV)和恒流充放电法(GCD)比较分析处理前后薄膜的电容性能。结果表明,与原始薄膜相比,处理后的薄膜由超疏水性变为亲水性,且其电容值最大提高约115倍,表明电化学阳极氧化处理可以有效地对UNCD/MLG薄膜进行表面改性,大幅提升其电容性能。(本文来源于《西南科技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杨胜韬,马强,张强强[4](2019)在《可分散纳米金刚石和碳量子点在白腐菌中的团聚与毒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测定可分散纳米金刚石和碳量子点在白腐菌培养体系中的形态及其对白腐菌的毒性,揭示可分散碳纳米材料在白腐菌培养体系中减毒的途径。材料和方法所用的碳纳米材料为可分散的纳米金刚石和碳量子点。将纳米金刚石和碳量子点与白腐菌共培养,测定白腐菌的鲜重、干重、培养体系pH值、组织病理切片、超微病理切片来表征它们的毒性,并观察它们在白腐菌培养体系中的形貌。将纳米金刚石和碳量子点与白腐菌共同孵育后,分别加入染料和木屑,测定纳米金刚石和碳量子点对白腐菌分解活性的影响。结果纳米金刚石和碳量子点均不抑制白腐菌生物质量的增加,甚至在低浓度下表现出刺激生长的效果。纳米金刚石在高浓度下抑制白腐菌分泌漆酶和锰过氧化物酶,并抑制白腐菌分解活性艳红的活性。在固体发酵分解木材测试中,纳米金刚石无法有效分散,因此不影响木材分解率。碳量子对白腐菌分泌漆酶和锰过氧化物酶没有影响,也不影响其分解污染物的活性。纳米金刚石和碳量子点均可引起白腐菌的氧化应激,纳米金刚石引起的氧化应激水平更高。在组织切片中,纳米金刚石和碳量子点均有显着的聚集,这与溶液中二者均可良好分散的现象不同。与团聚的纳米金刚石和碳量子点紧密接触的白腐菌失去菌丝结构,呈稀疏的球状;未与团聚的纳米金刚石和碳量子点接触的白腐菌保留了较好的菌丝形态。透射电镜下,团聚体周围的细胞出现细胞壁和细胞膜损伤,只有少量碳纳米颗粒进入细胞。与可分散的氧化石墨烯、羧基化富勒烯相比,菌球内可团聚的纳米金刚石和碳量子点对白腐菌的毒性较低。结论碳纳米材料的分散性调控碳纳米材料对白腐菌的毒性,白腐菌通过主动团聚碳纳米材料的方式降低可分散纳米金刚石、碳量子点的毒性。(本文来源于《中国毒理学会第九次全国毒理学大会论文集》期刊2019-09-17)

周金海,徐岩,荣春玲,李亚选[5](2019)在《纳米金刚石的结构性质及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纳米金刚石作为一种新型碳材料,兼具金刚石材料和纳米材料的特性,已经在生物医药、高端化妆品、精密磨削加工等行业被广泛应用。基于此,文章就纳米金刚石结构性质及实际应用进行论述,旨在充分发挥纳米金刚石各项实用性能,为相关研究人士提供学术参考。(本文来源于《南方农机》期刊2019年16期)

严仙荣,何星,李晓杰,王小红,闫鸿浩[6](2019)在《爆轰合成的纳米金刚石/氧化铬复合材料的形貌结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采用纳米金刚石、叁氯化铬、黑索金作为原材料,爆轰合成制备纳米金刚石/氧化铬复合材料,并通过X射线衍射、场发射扫描电镜、透射电子显微镜、全自动物理吸附仪进行物相、形貌、结构、比表面积和孔隙度分析。结果表明,炸药爆轰完全可以促使氧化铬紧密包裹纳米金刚石颗粒,合成出纳米金刚石/氧化铬复合颗粒。氧化铬涂覆于纳米金刚石颗粒表面,形成由氧化铬粘结金刚石的复合粒子,金刚石粒径保持2-10nm粒径基本不变,复合粒子的粒径增至30~50nm;氧化铬包覆层改善纳米金刚石本身的氧化性能,增大粒度,颗粒完整、细密、形状规则,拓宽其应用范围。(本文来源于《中国力学大会论文集(CCTAM 2019)》期刊2019-08-25)

陈隆,陈成克,李晓,胡晓君[7](2019)在《氧化对单颗粒层纳米金刚石薄膜硅空位发光和微结构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制备了单个颗粒(domain)组成的纳米金刚石薄膜,薄膜中单个颗粒由尺寸超过100 nm的金刚石晶粒与非晶碳复合而成.对薄膜进行氧化处理后,其硅空位色心的光致发光强度增强了22.7倍.扫描电镜及拉曼光谱测试结果表明,不同时间氧化后的样品中存在由尺寸超过100 nm的晶粒组成的花瓣状金刚石聚集体,这些金刚石在较长氧化时间下仍能保持稳定.氧化后的薄膜内非晶碳大大减少,金刚石含量增大,纳米金刚石晶粒充分暴露引起了薄膜发光强度大幅增强,其发光半峰宽为5.6—6.0 nm.继续增加氧化时间,薄膜的光致发光会因为部分细小纳米金刚石晶粒的损失而略微降低,但是稳定的大尺寸金刚石晶粒的存在使得薄膜的发光强度依然维持在氧化前的8.3倍以上.(本文来源于《物理学报》期刊2019年16期)

韩玉萍[8](2019)在《基于纳米金刚石的非经典自噬抑制剂在缺氧肿瘤中协同诱导细胞死亡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肿瘤微环境(TME)在肿瘤发展中起关键作用,并且已被作为癌症治疗的有巨大潜力的靶标。肿瘤微环境治疗中一个关键挑战在于缺氧条件下高水平的自噬(缺氧),这是一种基于进化的癌细胞适应性策略,以促进肿瘤生长和转移。本研究利用一种生物相容性纳米粒子,纳米金刚石(NDs),来阻止培养细胞和异种移植肿瘤中的自噬通量。尽管NDs处理对正常氧气水平下的细胞活力几乎没有影响(称为常(本文来源于《中国解剖学会2019年年会论文文摘汇编》期刊2019-08-18)

朱华敏,许向阳,邵诗宇,胡金宇,迟伶俐[9](2019)在《阿霉素在羧基化纳米金刚石表面的负载与释放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高温氧化法实现纳米金刚石表面羧基化,以提高其对阿霉素药物的负载率。通过考查高温氧化条件、药物浓度、溶液pH值等因素对其载药效果的影响规律,得出最佳载药条件,制备了负载量为425μg/mg的纳米金刚石-阿霉素体系。探索了不同pH环境下该载药体系的药物释放规律,结果表明,羧基化纳米金刚石负载阿霉素后,可高效释药,最高释放率可达91%,说明纳米金刚石在改善药效发挥、降低药量、减少毒副作用等方面具有巨大潜力。(本文来源于《矿冶工程》期刊2019年04期)

邓彪,周科朝,肖和,魏秋平,马莉[10](2019)在《微观结构对纳米金刚石涂层WC-Co结合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微观结构对金刚石涂层硬质合金的结合性能具有重要影响。本文采用酸碱二步腐蚀法预处理WC-Co基体,使用热丝化学气相沉积(HFCVD)设备,分别在CH_4浓度为2%,3%,4%的CH_4/H_2/Ar气氛体系中,沉积得到不同微观结构的金刚石薄膜。采用SEM和Raman分别对薄膜的表面形貌、截面形貌及sp~3/sp~2相成分进行表征,采用划痕法评估薄膜的膜基结合性能。结果表明:提高甲烷浓度可有效细化金刚石晶粒,有利于纳米晶金刚石的生长;当金刚石薄膜的晶粒尺寸从几百纳米降低至几十纳米时,薄膜的sp~2相增多,晶粒的形核密度随之提高;各样品所沉积的金刚石薄膜在剥落时所受的临界载荷分别为15.2,6.9和9.1 N,结合薄膜的微观结构,可得出结论:高纯度、高形核密度的金刚石有利于提高纳米尺寸薄膜与WC-Co基体的结合性能。(本文来源于《粉末冶金材料科学与工程》期刊2019年04期)

纳米晶金刚石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爆轰烧结氧化铝黏结型纳米聚晶金刚石微粉,并用热重分析仪、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分析其热稳定性、形貌、晶体结构等。发现:聚晶粉体在空气中热稳定性良好,没有明显金刚石氧化现象;且粉体分散性较好,分散粒度在0.5~0.7μm之间。聚晶金刚石粉体由粒径100~200 nm的大颗粒聚集而成,而大颗粒是由2~10 nm纳米金刚石颗粒经氧化铝紧密黏结而形成的聚集体。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纳米晶金刚石论文参考文献

[1].王全龙,张超锋,武美萍,陈家轩.纳米多晶铜单点金刚石切削亚表层损伤机理[J].中国机械工程.2019

[2].严仙荣,李晓杰,王小红,闫鸿浩,冯博.爆轰烧结氧化铝黏结型纳米聚晶金刚石微粉[J].金刚石与磨料磨具工程.2019

[3].胡冬玲,王兵.电化学阳极氧化处理对超纳米金刚石/多层石墨烯复合薄膜电容性能的影响[J].西南科技大学学报.2019

[4].杨胜韬,马强,张强强.可分散纳米金刚石和碳量子点在白腐菌中的团聚与毒性研究[C].中国毒理学会第九次全国毒理学大会论文集.2019

[5].周金海,徐岩,荣春玲,李亚选.纳米金刚石的结构性质及应用研究[J].南方农机.2019

[6].严仙荣,何星,李晓杰,王小红,闫鸿浩.爆轰合成的纳米金刚石/氧化铬复合材料的形貌结构研究[C].中国力学大会论文集(CCTAM2019).2019

[7].陈隆,陈成克,李晓,胡晓君.氧化对单颗粒层纳米金刚石薄膜硅空位发光和微结构的影响[J].物理学报.2019

[8].韩玉萍.基于纳米金刚石的非经典自噬抑制剂在缺氧肿瘤中协同诱导细胞死亡的研究[C].中国解剖学会2019年年会论文文摘汇编.2019

[9].朱华敏,许向阳,邵诗宇,胡金宇,迟伶俐.阿霉素在羧基化纳米金刚石表面的负载与释放性能研究[J].矿冶工程.2019

[10].邓彪,周科朝,肖和,魏秋平,马莉.微观结构对纳米金刚石涂层WC-Co结合性能的影响[J].粉末冶金材料科学与工程.2019

标签:;  ;  ;  ;  

纳米晶金刚石论文-王全龙,张超锋,武美萍,陈家轩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