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非正式制度变迁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制度,制度变迁,非正式约束,认知
非正式制度变迁论文文献综述
丰雷,江丽,郑文博[1](2019)在《认知、非正式约束与制度变迁:基于演化博弈视角》一文中研究指出认知、非正式约束与制度变迁之间复杂的交互关系是决定制度变迁过程的关键。目前学界对制度、制度变迁以及非正式约束的内涵界定不一致,特别是对认知作为隐性因素如何影响制度变迁的探索仍有待深入。文章基于文献综述的研究表明:(1)个体认知是制度的内在重要来源,非正式约束是个体认知的外在显化;通过将二者纳入制度变迁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制度和制度变迁的内涵。(2)将认知、偏好等纳入动态制度变迁模型的典型代表学者是诺斯、肖特、青木昌彦以及鲍尔斯;上述学者的研究已初步形成了一个认知内生于制度变迁、认知与制度互动演化的经典理论框架。(3)目前的前沿研究则从关注个体认知逐步转向群体共同认知,并运用自然历史分析和计量检验等方法研究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多领域的认知与制度的互动及演化。(本文来源于《经济社会体制比较》期刊2019年02期)
张存达[2](2017)在《非正式制度因素影响下的利益冲突治理制度变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非正式制度是影响公职人员利益冲突治理制度变迁不可忽略的重要内生动力。作为制度内核的非正式制度价值观念、文化传统、伦理道德和习惯习俗等关键因素,影响和决定着现行颁布实施的利益冲突治理正式制度能否得到内在价值观念认同、政治生态文化支持、伦理道德自觉接受以及廉洁行为习惯遵循等。因此,推进非正式制度影响下公职人员利益冲突治理制度变迁,既要培育各类积极的非正式制度因素,以充分发挥其激励引导现行制度变革创新的诱致性制度变迁功能;还要通过渐进式变迁方式,实现非正式制度增量与正式制度存量的整体协调推进;最终通过非正式制度与正式制度有机结合、协调变迁与匹配支持,形成相容耦合推进利益冲突治理进程的制度约束合力,提升公职人员利益冲突治理实效。(本文来源于《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期刊2017年06期)
蔡林慧[3](2015)在《论正式规则与非正式规则对基层协商治理制度变迁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当前,基层协商治理被赋予了以解决我国基层治理实践因内部张力和外部压力而陷入困境的新的路径期待,它是一种基于正式规则与非正式规则驱动的制度性创新,而二者与基层政权之间的复杂关联则构成了当下我国基层协商治理制度变迁的宏大场域。从非正式规则方面来说,基层协商治理的价值旨归和伦理意蕴因为与基层治理变迁叁大张力之间的或耦合或冲突而呈现出以渐进、内生方式改变基层治理格局的倾向;从正式规则方面来说,基层协商治理因为契合了基层治理制度变迁的逻辑而不断生长,但是其自身的制度功能缺陷却又严重限制了其发展;而作为正式规则的核心组织形式——基层政权——在推动基层协商治理的发展过程中,虽然其实际意愿和能力起着决定性作用,但是在实践中却会根据替代优势、治理成本以及作为关键变量的上级党政部门支持等要素的博弈结果而综合起作用。(本文来源于《中国行政管理》期刊2015年12期)
陶建钟[4](2014)在《转型社会的秩序变迁与制度变迁——从非正式规则的视角》一文中研究指出社会秩序的变迁与制度结构的变迁紧密关联,制度结构的变迁括约了社会秩序变迁的过程。制度结构中的正式规则是根本性的,但非正式规则同样参与了社会交易。非正式规则的产生和变迁主要由传承、派生和重复博弈叁种途径构成,但其局限在于自身的不自足性。非正式规则作为社会秩序的隐性调节力量,其存在具有相对独立性,这种相对独立性正是非正式规则得以生成与演化的内在根据,也是其获得制度生命的根源所在。其中,价值系统是非正式规则的核心,引导着社会主体的行动方向和社会秩序的变迁,使得社会秩序的变迁具有深刻的内驱动力。社会变迁就是寻求一种正式规则与非正式规则的平衡,形成一种体制性的博弈均衡和相互调和。(本文来源于《江汉学术》期刊2014年03期)
徐庆彬[5](2013)在《基于非正式制度变迁视角的空管发展问题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空管系统是民航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民航发展的重要基础。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民航体制改革特别是2002年的空管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化,空管体制改革稳步推进,空管取得了重大发展。"十一五"期间,空管保障架次继续保持快速发展的态势,国内航班起降架次超过500万架次,国际航班起降也大幅度增加。在此期间,我国举办了奥运会、上海世博会、广州亚运会等重大赛事和活动。此外,2007年11月份,空管系统实施了8400米以上飞(本文来源于《民航管理》期刊2013年09期)
徐磊[6](2013)在《非正式制度变迁与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我国市场化进程中,由于采取了政府主导型的强制性制度变迁,使中国的制度变迁呈现了两个特征:在制度变迁过程中,正式制度变迁失衡;非正式制度变迁严重滞后,这些在市场化体制变迁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困扰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影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稳固和完善。为此,本文针对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实际,着眼于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非正式制度变迁的角度提出一些自己浅薄的看法。(本文来源于《中国市场》期刊2013年28期)
田钒平[7](2013)在《路径依赖与制度变迁机理探究——以正式与非正式规则冲突的消解为视角》一文中研究指出诺斯在区分渐进的连续变迁和激进的不连续变迁的基础上探讨了制度结构的演进特性,但未能妥善处理正式规则与非正式规则及其实施机制的结合,反而导致了制度变迁的"变迁动力"和"路径依赖"悖论。其后,诺斯又试图将制度变迁置于抽象的共享信念与普遍道德体系的约束之下来消解上述悖论,并将发达的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和宪政民主制提升到共享信念与普遍道德的地位,但仍未真正消解制度构成要素的内在冲突。以特定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和实践活动为起点,坚持"扬弃"的辩证否定观,历史地探讨制度变迁问题,是促进制度构成要素有机协调的必然选择。(本文来源于《民间法》期刊2013年00期)
王理[8](2011)在《中国转型期城市化进程的路径选择——基于非正式制度变迁的视角》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制度转型的起点模式是传统农业社会,目标模式是现代工业社会,城市化的实现同时也意味着转型的完成。就长期、动态、持续的经济发展来讲,制度变迁理论比资源配置理论更有利于解释我国城市化质量相对不高的根源。而以非正式制度的变迁为突破口,引导我国广大农业地区社会成员的价值观念由传统农耕文化向现代市场经济理念进行转变,可以有效地构建出一条非正式制度变迁驱动下的城市化路径,顺利推进我国当前的城市化进程。(本文来源于《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1年06期)
王理[9](2011)在《论从崇文重教到崇商重企——非正式制度变迁驱动下梅州地区的工业化路径》一文中研究指出诺斯等人的制度演化理论使人们从"制度移植"的误区中走出来,认识到了非正式制度变迁对于经济绩效的重要作用。作为"世界客都"的梅州地区,通过从崇文重教到崇商重企非正式制度的变迁活动,可以有效地引导社会成员由传统农耕文化向现代市场经济理念进行转变,从而构建出一条非正式制度变迁驱动下的工业化路径,尽快地完成由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制度变迁。(本文来源于《河北经贸大学学报》期刊2011年04期)
李应,高满良[10](2011)在《改革开放以来农村非正式制度变迁趋向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改革开放以来,农村非正式制度受到强烈冲击,发生了一系列新的变化,但其对社会发展的约束作用仍在很大范围内存在,甚至在有些地域依旧"强势"。立足于国家制度转型、变化的宏观背景,从非正式制度与正式制度的"实然"关系出发,探析非正式制度的变迁趋势,进而为国家正式制度设计和实施提供一定理论参考,不失为实现国家善治的一种积极尝试。(本文来源于《曲靖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11年02期)
非正式制度变迁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非正式制度是影响公职人员利益冲突治理制度变迁不可忽略的重要内生动力。作为制度内核的非正式制度价值观念、文化传统、伦理道德和习惯习俗等关键因素,影响和决定着现行颁布实施的利益冲突治理正式制度能否得到内在价值观念认同、政治生态文化支持、伦理道德自觉接受以及廉洁行为习惯遵循等。因此,推进非正式制度影响下公职人员利益冲突治理制度变迁,既要培育各类积极的非正式制度因素,以充分发挥其激励引导现行制度变革创新的诱致性制度变迁功能;还要通过渐进式变迁方式,实现非正式制度增量与正式制度存量的整体协调推进;最终通过非正式制度与正式制度有机结合、协调变迁与匹配支持,形成相容耦合推进利益冲突治理进程的制度约束合力,提升公职人员利益冲突治理实效。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非正式制度变迁论文参考文献
[1].丰雷,江丽,郑文博.认知、非正式约束与制度变迁:基于演化博弈视角[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19
[2].张存达.非正式制度因素影响下的利益冲突治理制度变迁分析[J].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7
[3].蔡林慧.论正式规则与非正式规则对基层协商治理制度变迁的影响[J].中国行政管理.2015
[4].陶建钟.转型社会的秩序变迁与制度变迁——从非正式规则的视角[J].江汉学术.2014
[5].徐庆彬.基于非正式制度变迁视角的空管发展问题研究[J].民航管理.2013
[6].徐磊.非正式制度变迁与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J].中国市场.2013
[7].田钒平.路径依赖与制度变迁机理探究——以正式与非正式规则冲突的消解为视角[J].民间法.2013
[8].王理.中国转型期城市化进程的路径选择——基于非正式制度变迁的视角[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
[9].王理.论从崇文重教到崇商重企——非正式制度变迁驱动下梅州地区的工业化路径[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11
[10].李应,高满良.改革开放以来农村非正式制度变迁趋向探析[J].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