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国际收支可维持性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资本账户开放,国际收支结构,可维持性
国际收支可维持性论文文献综述
宋明岷[1](2006)在《国际收支结构可维持性的提出与反思》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在综述资本账户开放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指出国际收支结构可维持性的定义并不清晰,难以论证其是资本账户开放的核心条件,从四个方面对国际收支结构可维持性概念及其理论进行了反思:内外均衡与宏观经济政策的关系、国际收支结构可维持性与国内经济金融体制的关系、国际收支结构可维持性的量化指标、国际收支结构可维持性与内外均衡的关系。(本文来源于《新金融》期刊2006年11期)
曲昭光[2](2006)在《人民币资本账户可兑换的前提条件:基于国际收支结构可维持性的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讨论了资本账户可兑换的前提奈件。首先,概述了关于资本账户可兑换前提条件的研究文献,指出本文研究的基础和方向;其次,对资本账户可兑换、国际收支结构变动与货币危机的关系进行了阐述,构建起一个新的分析框架,论证了国际收支结构可维持性是资本账户可兑换的核心条件;最后,讨论了经常账户逆差可维持性的衡量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对中国中期经常账户可维持性进行了估计。本文的分析和估计表明,在稳态经济下,中国中期国际收支结构是可维持的,在这个意义上说,中国具备了人民币资本账户可兑换的核心条件。(本文来源于《世界经济》期刊2006年02期)
朱云高[3](2005)在《论资本帐户开放和国际收支结构可维持性》一文中研究指出资本账户开放是一个倍受争论但又不可回避的课题。之所以说“倍受争论”,是因为自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人们就围绕资本账产开放的模式、条件等,接着围绕资本账户开放的效应以及是否需要资本账户开放等展开了激烈的争论,至今在许多方面仍尚未达成共识。之所以说“不可回避”,是因为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程度的加深,各国经济的联系越来越紧密,资本管制政策受到的挑战越来越多、管制效率也越来越低。但资本账户开放是一把双刃剑,收益和风险并存,许多国家在资本账户开放后都遭遇了各种危机。 国际金融学是从货币金融角度研究一个国家内外均衡目标同时实现的学科(姜波克,1999d),本文正是在此分析框架下对资本账户开放进行分析的。资本账户开放应该能够促进一国内外均衡目标的同时实现。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国际收支结构可维持性的概念,并论述了国际收支结构的可维持性是成功进行资本账户开放的核心。我们将国际收支结构可维持性定义为:如果国际收支结构和当前实现内部均衡的政策是一致的,这种国际收支结构就是可维持的。国际收支结构可维持性不仅包括内部均衡问题,也包括国际收支问题。但在该定义中,我们关注的国际收支并不要求在总量上每年都达到平衡,而是国际收支内部的结构要保持协调和平衡的趋势。本文共分六个部分进行阐述的。 第一章是导论。第一节分析了人民币资本账户开放的意义,人民币资本账户的开放是我国经济市场化改革、金融发展和加入WTO的需要。第二节对国内外研究资本账户开放的文献进行了综述,发现现有的研究缺乏一个系统的分析框架。第叁节对国际收支结构可维持性的内涵进行了分析。 第二章对国际收支结构可维持性和资本账户开放总体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第一节阐述了资本账户开放模式和国际收支结构可维持性之间的关系。传统上,人们将资本账户开放模式分为:渐进模式和激进模式,并且认为渐进模式要优于激进模式。近几年来,在一些国家资本账户开放的经验教训基础上,人们提出了整体模式:将资本账户开放看作是整个经济金融改革的一个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并与宏观经济政策保持一致。在对整体模式的理论基础分析后,我们发现它和国际收支结构的可维持性是一致的。最后,我们发现人民币资本账户开放采用的实际上是整体模式,而不是渐进模式。第二节分析了资本账户开放的条件和国际收支结构可维持性之间的关系。现有文献提出的资本账户开放条件是静态的,不具有动态性。对于成功的资本账户开放来说,关键的是资本账户开放要能够促进内外均衡目标的同时实现,这与国际收支结构的可维持性内涵是一致的。第叁节分(本文来源于《复旦大学》期刊2005-04-18)
国际收支可维持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讨论了资本账户可兑换的前提奈件。首先,概述了关于资本账户可兑换前提条件的研究文献,指出本文研究的基础和方向;其次,对资本账户可兑换、国际收支结构变动与货币危机的关系进行了阐述,构建起一个新的分析框架,论证了国际收支结构可维持性是资本账户可兑换的核心条件;最后,讨论了经常账户逆差可维持性的衡量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对中国中期经常账户可维持性进行了估计。本文的分析和估计表明,在稳态经济下,中国中期国际收支结构是可维持的,在这个意义上说,中国具备了人民币资本账户可兑换的核心条件。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国际收支可维持性论文参考文献
[1].宋明岷.国际收支结构可维持性的提出与反思[J].新金融.2006
[2].曲昭光.人民币资本账户可兑换的前提条件:基于国际收支结构可维持性的分析[J].世界经济.2006
[3].朱云高.论资本帐户开放和国际收支结构可维持性[D].复旦大学.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