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词汇习得阶段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留学生,初级阶段,汉语词汇,偏误分析
词汇习得阶段论文文献综述
周和伟[1](2018)在《初级阶段留学生汉语词汇习得偏误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现阶段,中国的教育实力不断增强,越来越多的留学生选择来华深造。在这种形势的推动下,中国各大高校凭借自身优势与能力发展留学生教育,来华留学生的规模不断壮大。对外汉语教学作为一门学科,其重要性日益突出。在对外汉语教学中,词汇教学是关键性环节,也是基础性的环节。但对于汉语水平处于初级阶段的留学生,词汇往往是他们薄弱的一个环节,他们在平时的学习中会出现各种关于词汇的错误。因此,留学生汉语学习过程中关于词汇的错误是广大对外汉语教师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从留学生的基础汉语试卷着手,在中介语理论和偏误分析理论的研究基础上,运用偏误分析理论研究学生所犯错误的类型,从叁个角度(偏误分析的认知角度、词汇语义学角度、语用学角度)对试卷中的词汇错误进行了分析,并将错误进行了分类。同时,找出导致学生产生错误的原因,从而能够为词汇教学提出指导性意见。本文选取了长江大学2016届133名巴基斯坦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定量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旨在通过对错误的研究和分析找出词汇错误在各个层面的分布以及出现频率。文章中出现的数据分析、论据和实例都来自于133名学生一年级下学期的期中和期末汉语试卷,通过对学生的试卷样本进行分析得出数据。此外,笔者还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词汇错误的样本分析做出进一步的补充说明以确保该研究的有效性。问卷主要调查留学生对词汇学习的态度、词汇错误的敏感度以及词汇学习的困难。文章通过运用偏误分析理论对学生基础汉语考试中所犯词汇错误进行分析研究,目的在于找出学生词汇错误的类型、错误出现的频率以及产生这些错误的原因。通过分析研究,解决以下问题:(1)留学生在初级汉语词汇学习中是否面临困难?如果是,主要有哪些困难?(2)留学生在初级汉语词汇学习中通常会出现哪些错误?(3)留学生在初级汉语词汇学习中产生错误的原因有哪些?根据对留学生词汇错误的分析和问卷的调查,学生初级汉语词汇学习面临的困难与汉语词汇偏误的叁个角度紧密相关,主要集中在认知、词汇语义以及语用方面。通过分析,笔者将试卷中诸多词汇错误分为四大类:“词形类”偏误、“语义类”偏误、“文化类”偏误、以及“自造词类”偏误。在这四类偏误中,“词形类”偏误所占比例最高。此外,“词形类”偏误又包括“含共同语素的近义词”偏误、“非共同语素近义词”偏误、“含共同语素的单-双音词”偏误、“同音词”偏误。本文认为,语际负迁移、对目的语的过度泛化、中介语化石化以及汉语词汇的语义语用是影响学生产生错误的主要因素。根据研究结果并结合当前的实际教学,本文提出了汉语词汇教学的相关启示:四个原则和四种方法。积极对待错误的原则,词汇实用性原则,义形结合原则,复习原则;历时与共时结合的方法,提高语言输入的方法,在语境中教学的方法,分析词汇文化背景的方法。希望本文的研究能对留学生初级词汇教学有一定的帮助和促进作用。(本文来源于《长江大学》期刊2018-06-30)
谢婧怡[2](2017)在《中高级阶段来华留学生汉语词汇学习策略与词汇习得广度、深度水平相关性的实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汉语词汇学习对留学生来说既是重点也是难点,研究汉语词汇习得水平和影响汉语词汇习得的因素具有现实意义。留学生词汇水平的高低可以通过词汇广度和词汇深度两个维度来考察,词汇广度水平的高低主要体现在词汇量的大小上;词汇深度水平的高低主要体现在掌握义项的多寡和掌握搭配规则的好坏程度上。影响词汇习得的主要因素之一是词汇学习策略的使用情况,本文试图通过研究学习者的词汇广度水平、词汇深度水平与词汇学习策略的使用情况之间的关系,解释它们之间的复杂关系并找到影响词汇习得水平的学习策略,进而对留学生的汉语学习和教师的词汇教学提出建议。本文主要依据Oxford(1990)的词汇策略分类系统,根据汉语自身的特点,设计了一个汉语词汇学习策略调查量表,并同时参考新HSK词汇等级大纲(2009)分别设计了汉语词汇广度测试卷和汉语词汇深度测试卷。问卷通过了前测的信度和效度检验后,正式投入调查。本文运用Exce12010处理回收的问卷和测试卷的数据,并使用SPSS21.0对词汇策略的使用情况进行描述性分析,对词汇学习策略的使用情况和词汇广度、词汇深度水平进行皮尔森相关性分析,并对词汇水平的高分组和低分组进行差异性分析,试图找出显着影响成功学习者和不成功学习者学习效果的学习策略。通过对实证调查数据的量化分析,得到如下结果:(1)中高级阶段来华留学生的词汇学习策略使用频度都达到中等水平以上,使用最多的是社交策略。(2)元认知策略与词汇广度成绩存在显着的负相关关系,社交策略与词汇广度成绩具有显着正相关关系。(3)认知策略、补偿策略、社交策略与词汇深度成绩存在显着的正相关关系。(4)词汇深度水平的高低分组使用词汇学习策略的差异比词汇广度水平的高低分组使用词汇学习策略的差异更为显着。本文一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了本文的选题缘由、研究背景和研究思路及方法。第二部分介绍了调查对象、调查工具的设计,以及数据的统计规则。第叁部分是词汇学习策略的使用情况的描述性分析、词汇水平和词汇学习策略的相关性分析,以及词汇水平高低分组学习者使用学习策略的差异分析。第四部分是根据前文的主要结论,针对教师的教学环节和学习者的学习活动提出具体的建议,并说明本文的不足之处和改进建议。(本文来源于《广西大学》期刊2017-06-01)
陈羽[3](2016)在《在阅读的不同阶段使用不同注释方式对词汇附带习得影响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词汇是一门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语言活动的基础,词汇学习在语言学习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扩大词汇量,提高词汇习得效率成为近年来广大英语学习者以及英语教师的重点和难点。在英语学习过程中,阅读是促进词汇学习的一个有效方法,而在阅读文章中对生词进行注释更能有效的促进词汇附带习得。基于Krashen(1985)输入假设、Craik和Lockhart(1972)的深层加工理论、Schmidt(1990)的注意假设和Laufer和Hulstijn(2001)的投入量假设,本文通过实证研究探讨了叁种不同注释方式(中文注释、英文注释和英文多项选择注释)以及注释使用的叁个不同时间段(读前,读中和读后)对高一学生的词汇附带习得效果的影响。本实验抽取了南昌某高中高一年级120名学生作为实验对象,他们按照班级被分为叁个组,即:读前使用注释组,读中使用注释组和读后使用注释组。所有测试参与者都使用了中文注释、英文注释和英文多项选择注释这叁种注释方式,注释使用的时间则依据所在组别不同而各异。通过阅读完成后,对其进行的词汇短时记忆测试和两周后进行的词汇长期记忆测试,加上后期进行的相关问卷调查收集了研究需要的实验数据,再用SPSS16.0统计软件对其进行分析,得出了以下结论:1.在读前使用注释对即时词汇产出效果最好,在读后使用注释对词汇长时记忆效果最佳。2.多项选择注释相较于中文注释和英文注释能带来更好的词汇习得效果。同时进一步发现,无论是在即时词汇测试还是延时测试中,不同水平学习者在多项选择注释条件下均比在中文注释和英文注释条件下词汇习得量大。3.注释使用的时间与注释类型没有明显的关联性。上述结论表示,在合适的时间段使用适合的注释方式对学习者词汇学习有良好的促进作用。同时本研究对英语学习者提高英语词汇学习效率,英语教师词汇教学以及图书编辑在阅读材料编排设计方面均有一定的实际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杭州师范大学》期刊2016-05-01)
李岩岩[4](2014)在《关于初级阶段汉语学习者词汇习得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中国综合国力和世界地位的提高,“中国热”和“汉语热”也悄然在全世界很多国家和地区出现,中国之外的世界多国学汉语的人数逐年攀升,也有越来越多的外国人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切身处地地学习汉语和体验地道的中华文化以及风土人情,在汉语学习者学习过程中,词汇学习是重点也是难点。本文选取重庆大学巴西班十七个学生为研究对象,本文的研究方法以问卷调查法为主,文献研究、课堂观察、学生和教师个别访谈法为辅。问卷调查的项目有两个,分别是词汇量测试、学习动机和学习策略调查。词汇量测试,测试内容本身将测试词汇按词性和构词法分类排布,利用R软件和heatmap函数等数据分析方法对数据调查结果分析;学习动机和学习策略调查部分,结合词汇量测试成绩,就两者相关性分析影响巴西班初级阶段汉语学习者汉语词汇习得的因素:学生词汇水平与现实基本一致,整体较好,层次参差不齐;影响学生词汇习得的因素分析后得知:同学动词掌握的最好,形容词其次,名词最差,进一步分析可知学生日常生活中运用较多的词汇习得情况较好,课堂上学习后并未应用很多的词汇整体习得情况不好,通过分析构词法对于学生词汇习得的影响以及汉葡语词汇构词法对比,得知动词的动宾复合式难度偏高,而整体上构词法对于学生词汇习得影响不大。优秀的学生对各类学习方法都更擅长使用。差生基础学习方法掌握的很好,但是高级的学习方法掌握的相对较差。与此相反中等生各种方法掌握的都处于中间状态。对于成年的巴西汉语学习者,外部动机存在,而要想真正习得汉语词汇,还需要有内部动机才行。学生对于教师上课课堂教授词汇满意度很一般,绝大多数同学都希望老师讲词义,讲应用,多练习,教学质量有待提高。(本文来源于《重庆大学》期刊2014-05-01)
乔杨[5](2013)在《初级阶段留学生汉语词汇知识输入与习得情况考察》一文中研究指出词汇教学是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越来越受到广大专家学者的关注,跟词汇知识习得有关的理论和实证研究也是层出不穷,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是这一领域仍然有很多问题没有得到有效的解决。本文运用文献整理、实证研究等方法,从词汇知识输入的呈现方式入手,针对词汇呈现方法和词汇知识习得效果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经过研究发现不同的词汇呈现方式会对词汇习得效果产生一定的影响。组合呈现方式从整体上看要优于聚合呈现和无关联呈现,同时语境的强弱对词汇知识习得也会有一定的影响,强语境下的词汇输入比弱语境下的输入对习得的促进作用更大。进行这一系列调查和研究的最终目的,是为了给教学提供合理有效的建议,提高教学效率,帮助学习者更好地掌握词汇知识。全文共分为六个大部分:一、绪论:介绍本选题的意义和价值;二、归纳整理在这一领域前人相关的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的成果;叁、介绍本研究的理论基础;四、进行实证研究,分别介绍研究的对象、方法、数据收集以及讨论,并得出结论:组合呈现方式要优于聚合呈现和无关联呈现;在语境呈现方式下,强语境的习得效果要好于弱语境。五、针对本研究得出的结论,提出相应的教学建议;六、结语:总结本文的主要内容,并指出不足之处。(本文来源于《复旦大学》期刊2013-03-27)
张爱珍[6](2012)在《关于泰国中级阶段汉语学习者词汇习得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和国际地位的提升,“中国热”在世界各地悄然升温,学习汉语在世界范围内成为一种潮流。作为中国友好邻邦和海外华侨主要聚居地之一的泰国,近年来与中国各种交流也日益频繁。在泰国的外语学习中,汉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汉语的学习者日益增多。词汇教学是对外汉语教学的核心内容,教学的目的就是培养外国学生识词、辩词、选词、用词的能力,培养他们在交际中正确的理解和表达能力。词汇教学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整个汉语教学的全过程,而词汇掌握的多少是决定第二语言学习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将泰国汉语学习者初级阶段到中级阶段所学词汇进行编排,通过对泰国清莱皇太后大学汉语专业二年级学生词汇量测试,调查了解中级汉语学习者掌握的词汇量;通过词汇能力测试,考查学生词汇理解与运用等综合能力;通过词汇习得元认知策略的调查研究,寻找更为合适、更好的词汇学习策略提供给学生,此外,通过对教师和学生的个别专访,就教材编写和词汇课堂教学方面提出建议,希望研究成果为汉语课堂服务,并有效促进在泰汉语词汇教学效果的提高。(本文来源于《山东大学》期刊2012-05-27)
杨柳[7](2010)在《初级阶段韩国学生汉语词汇习得偏误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词汇教学是汉语能力培养的基础环节,词汇教学效果直接影响着学习者汉语的整体水平。汉字词的大量借入和长期使用,丰富了韩语词汇,也使韩国学生更易于理解和掌握汉语词汇。但是,汉语和韩国语分别属于完全不同的汉藏语系和阿尔泰语系。且由于现实现象变化、人们对现实现象认知转变、语言现象改变以及词义间的相互影响,中韩汉字词都在按照固有的发展轨迹各自演变,二者本源的相同以及在演变后产生的差异为尚处于初级阶段惯以母语思维的韩国学生带来很大困扰,常在词义理解和词语使用方面出现偏误。本文的研究重点在初级阶段韩国学生的词语教学上,以词汇语义学、关联理论和偏误分析理论为依托,调查了韩国顺天乡大学中语中文专业二年级学生的汉语词汇偏误情况。通过细致的偏误分析和类型归纳,探求偏误原因,明确了教学重点、难点,进而研究针对初级阶段韩国学生的词汇教学方法。本文共分五部分。第一章是绪论。主要介绍初级阶段词汇教学中偏误研究的重要性及研究现状,明确了选题原因、意义及研究范围。第二章对本文理论基础和相关研究角度进行阐述。介绍第二语言习得理论主要内容,阐释关联理论、词汇语义学原理及偏误分析的基本方法,为文章打下坚实理论基础。第叁章分别从语素层面和词的层面对初级阶段韩国学生汉语词汇习得偏误进行了分析,并将偏误原因归纳为母语和目的语负迁移、外部和内部因素影响四方面。第四章针对第叁章的分析结果,提出五种适合初级阶段韩国学生学习汉语词汇的教学方法,力求做到面面俱到。第五章对全文进行了简要的归纳和总结,阐明了初级阶段韩国学生汉语词汇习得的难点,再次强调语素教学和汉韩语言对比的重要性,并对后续研究提出了建议。(本文来源于《河北大学》期刊2010-05-01)
李文娟[8](2008)在《高中阶段产出性词汇的习得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词汇是高中学生英语学习的重点和难点。新的《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词汇表》共列入约3,500个单词,要求学习者一定达到听、说、读、写的等应用能力水平才算符合大纲标准。可实际教学和高考中对词汇的要求逐年提高,在阅读教学与测试中对某些大纲以外的单词不提供解释,学习者必须根据上下文提示来理解、猜测词义,通常高中生都被建议掌握附加的1,000-1,500个受纳性词汇,以期达到学习目标。由此可见,高中词汇量呈动态发展的特点,也体会到单词的教与学的挑战。本文作者首先确定这3,500个单词为产出性词汇,把语块法引入词汇教学课堂,并以书面表达方式为契机,用科学实验方法收集了可信的数据资料来印证这一方法的有效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通过长期的实践活动得出证据确凿的结论。关于语块理论,近几年来受到国内外语言学家的关注。它为语言教学在重视语法结构还是重视语境情景之间开了一扇窗,它替代以前的语法为中心的教学思路,强调培养学习者理解和使用单词和单词组合的能力。语块是英语交际的最小单位,介于句型和词汇之间,它是语言中固定或半固定的组合形式。语块法是以语块为主线(2003),通过输入、吸收和输出一系列教学活动,引导学生辨认、学习、使用和积累语块。它的基本观点是语言习得的很重要的一方面是理解和制造语块的能力,它的优势是提高信息处理的自动化程度,增强语言流畅性、连贯性和地道性。鉴于语块在英语学习和单词记忆中的作用和地位,本论文作者根据教学实践中学生书面表达常出现的错误分类研究,利用语块法实验教学词汇,并把研究结果与思考作了总结形成该论文,论文包括四章以及介绍和总结:介绍部分指出词汇教学的重要性和迫切性,阐明本论文研究与实验的原因,引入语块法是解决词汇教学的有效方法,书面表达是检验试验结果的形式,提出论文的两个假设,一是语块法能有效帮助学生习得规定的产出性词汇,二是语块法能提高书面表达水平。第一章为文献综述,是全文的铺垫,阐述了词汇教学在过去与现在所采用的方法—直接法和间接法及他们所起的作用,同时介绍了与“语块法”关系密切的“lexis”这一术语及它的作用;明确语块法的功能、定义和分类,指出近几年国内外学者和教学人员在这一领域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发展。文中也表明,词汇教学由直接法到间接法再到语块法的发展趋势。第二章是全文的理论基石。它首先介绍了语块法的功能,和与本论文相关的词汇教学理论,具体解释“语块法”在听、说、读、写等各方面的影响和作用,又指出“受纳性词汇(receptive words)”与“产出性词汇(productive words)”的不同,前者要求学习者“知其然”,而后者在前者基础上更应明白“其所以然”;并点明书面表达对词汇掌握的要求最高,也最易为实验者掌握,为下一章的实验作好铺垫。第叁章是全文的核心,对比实验班和控制班的书面表达的教学效果,对实验设计和实验结果的分析,涉及实验的对象、材料、步骤和方法,并利用社会科学统计软件包(SPSS)对实验中采集的数据进行了分析和讨论;从教师和学生两方面阐述实验的作用和意义,介绍实验过程中遵循的步骤:检查对原文的理解;研究语言的结构;提供更多练习;复习。指出学生常犯错误类型:介词误用;句型错用;汉式英语;英汉差异;习语和固定搭配。其中指出,孤立的学习单词而非语块是错误产生的主要原因。第四章是全文的中心,基于作者的研究,它谈了自己对利用“语块法”进行词汇教学的看法和建议。首先,词汇教学应以语块而不是语法为基础;其次,语块是语言教学的基础单位;第叁,词汇教学一定要在语境中进行。教师的任务既要帮助学生识别语块,也要培养他们在平日听、说、读的练习中运用语块提高写作的策略。最后文章还提出了研究的不足之处,并对以后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和预测。最后是本文的结论,它总结全文的内容,即作者通过本实验在词汇和写作教学方面的启示。(本文来源于《山东师范大学》期刊2008-03-18)
蒲徐波[9](2006)在《中高级阶段留学生词汇习得偏误分析与教学策略》一文中研究指出每一种语言都有自身的特点,这也决定了教学所必须遵循的某些原则。汉语语言的性质和词汇系统的特点要求我们在进行词汇教学时应该依据一定的理论,如语素教学法、词本位教学法等从本质上说是切合汉语词汇实际的,运用这样的理论来指导词汇教学,其出发点是符合实际的,其效果也是显而易见的。本文即是在这样一种思想的指导下,试图从另外一个角度,即运用偏误分析理论,通过对对外汉语词汇教学现状的思考,在肯定成果的同时找出词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通过分析留学生中高级阶段汉语词汇学习中出现的偏误,找到学生出错的原因,由此得出中高级阶段词汇教学的对策和方法。 全文分为五章。第一章是绪论。这部分介绍了中高级阶段词汇教学的重要性及其现状,通过回顾对外汉语词汇教学方面的论着,使读者对对外汉语词汇教学有一个总体的认识,分析其不足并提出了本文的研究范围。第二章阐述了第二语言习得理论的主要内容,并由此引出了和词汇教学密切相关的“中介语”理论及“偏误分析”理论,为本文打下了理论基础。第叁章从叁个角度(偏误分析的认知角度、词汇语义学角度、语用学角度)对留学生中高级阶段词汇学习中的偏误进行了分析,把诸多偏误分为四大类:“含共同语素的近义词”偏误、“非共同语素近义词”偏误、“含共同语素的单——双音词”偏误、以及“词语使用不当”偏误。通过对偏误分析的总结,找到了出现偏误的原因。第四章针对第叁章的分析结果,提出了五种中高级阶段词汇教学的对策和方法,这五种方法各有所长,在教学中可穿插进行。最后一章是本文的总结,通过对第二语言教学中语义、语法和语用的相互协同关系的概述,阐明本文研究的基础。(本文来源于《四川大学》期刊2006-04-05)
王瑛,崔新丹[10](2005)在《中高级阶段学生词汇习得偏误及教学对策初探》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通过对中高级阶段学生词汇学习的偏误,找出原因进行概括和总结。探索在中高级阶段的词汇教学中的一些带有规律性的教学要点,以求尽量避免和减少学生习得的偏误,提高训练的有效性。(本文来源于《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期刊2005年04期)
词汇习得阶段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汉语词汇学习对留学生来说既是重点也是难点,研究汉语词汇习得水平和影响汉语词汇习得的因素具有现实意义。留学生词汇水平的高低可以通过词汇广度和词汇深度两个维度来考察,词汇广度水平的高低主要体现在词汇量的大小上;词汇深度水平的高低主要体现在掌握义项的多寡和掌握搭配规则的好坏程度上。影响词汇习得的主要因素之一是词汇学习策略的使用情况,本文试图通过研究学习者的词汇广度水平、词汇深度水平与词汇学习策略的使用情况之间的关系,解释它们之间的复杂关系并找到影响词汇习得水平的学习策略,进而对留学生的汉语学习和教师的词汇教学提出建议。本文主要依据Oxford(1990)的词汇策略分类系统,根据汉语自身的特点,设计了一个汉语词汇学习策略调查量表,并同时参考新HSK词汇等级大纲(2009)分别设计了汉语词汇广度测试卷和汉语词汇深度测试卷。问卷通过了前测的信度和效度检验后,正式投入调查。本文运用Exce12010处理回收的问卷和测试卷的数据,并使用SPSS21.0对词汇策略的使用情况进行描述性分析,对词汇学习策略的使用情况和词汇广度、词汇深度水平进行皮尔森相关性分析,并对词汇水平的高分组和低分组进行差异性分析,试图找出显着影响成功学习者和不成功学习者学习效果的学习策略。通过对实证调查数据的量化分析,得到如下结果:(1)中高级阶段来华留学生的词汇学习策略使用频度都达到中等水平以上,使用最多的是社交策略。(2)元认知策略与词汇广度成绩存在显着的负相关关系,社交策略与词汇广度成绩具有显着正相关关系。(3)认知策略、补偿策略、社交策略与词汇深度成绩存在显着的正相关关系。(4)词汇深度水平的高低分组使用词汇学习策略的差异比词汇广度水平的高低分组使用词汇学习策略的差异更为显着。本文一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了本文的选题缘由、研究背景和研究思路及方法。第二部分介绍了调查对象、调查工具的设计,以及数据的统计规则。第叁部分是词汇学习策略的使用情况的描述性分析、词汇水平和词汇学习策略的相关性分析,以及词汇水平高低分组学习者使用学习策略的差异分析。第四部分是根据前文的主要结论,针对教师的教学环节和学习者的学习活动提出具体的建议,并说明本文的不足之处和改进建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词汇习得阶段论文参考文献
[1].周和伟.初级阶段留学生汉语词汇习得偏误分析[D].长江大学.2018
[2].谢婧怡.中高级阶段来华留学生汉语词汇学习策略与词汇习得广度、深度水平相关性的实证研究[D].广西大学.2017
[3].陈羽.在阅读的不同阶段使用不同注释方式对词汇附带习得影响的研究[D].杭州师范大学.2016
[4].李岩岩.关于初级阶段汉语学习者词汇习得的研究[D].重庆大学.2014
[5].乔杨.初级阶段留学生汉语词汇知识输入与习得情况考察[D].复旦大学.2013
[6].张爱珍.关于泰国中级阶段汉语学习者词汇习得的研究[D].山东大学.2012
[7].杨柳.初级阶段韩国学生汉语词汇习得偏误分析[D].河北大学.2010
[8].李文娟.高中阶段产出性词汇的习得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8
[9].蒲徐波.中高级阶段留学生词汇习得偏误分析与教学策略[D].四川大学.2006
[10].王瑛,崔新丹.中高级阶段学生词汇习得偏误及教学对策初探[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