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伤口清洗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伤口,清洗,溶液,压力
伤口清洗论文文献综述
杨洁,陈芳,陆燕萍[1](2017)在《急性伤口清洗研究新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主要从急性伤口清洗前的评估、伤口清洗溶液的选择、伤口清洗的方法、清洗液的温度等方面对急性伤口清洗理论和实践的新进展进行总结。提出临床护理人员应基于循证重视急性伤口清洗标准化。(本文来源于《护理研究》期刊2017年22期)
邱梦平,肖莉[2](2016)在《巧用一次性注射器于压疮伤口的清洗》一文中研究指出压疮伤口换药中要求清洗伤口、去除分泌物,对于伤口愈合至关重要,但在临床经常会遇到一些带有窦道及潜行类的伤口,开口狭窄、创面较深且无法完全暴露。传统方法直接用冲洗液冲洗会带来药液浪费、液体飞溅,冲洗液引流不充分;用棉球、棉签清洗时强行通过伤口会给病患带来痛苦,并有伤口底部清洗不到位,棉絮或伤口分泌物残留等问题。对此,我们将一次性注射器装置用于窦道、潜行类伤口冲洗,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本文来源于《当代护士(中旬刊)》期刊2016年07期)
薛艺风,王宁,方英超[3](2016)在《巧用喷壶清洗肛肠术后伤口》一文中研究指出肛肠手术要求每次大便后及换药前都要清洗肛门,清洗时一般用1:5000的高锰酸钾溶液,对手术伤口起到清洁、消毒作用,而肛门手术伤口因水肿、手术缝线和皮肤皱褶,清洗效果不佳;患者因疼痛不敢深蹲,肛门暴露不佳,大便后更不易洗净,而且高锰酸钾有染色作用,清洗后手指甲变成棕色,且不易洗掉,给病人造成困扰;女性患者因肛门距阴道较近,清洗时易波及阴(本文来源于《当代护士(上旬刊)》期刊2016年02期)
马静,母晓凤,刁勇[4](2014)在《伤口清洗循证护理相关技术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伤口清洗是急性和慢性伤口护理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优良的护理质量是伤口愈合的关键。而伤口护理的终极目标是将机会性感染的风险降到最低,同时促进健康肉芽组织的发展,并启动和促进愈合过程。随着Svoboda等应用自来水替代灭菌生理盐水进行伤口清洗的大量实验的进行,揭开了伤口循证护理研究的序幕。本研究就近年来有关伤口清洗循证护理研究的结果进行综述,综合比较各种清洗方法及清洗剂对伤口愈合的影响,希望促进伤口清洗护理从例行仪式走向循证科学。(本文来源于《中国医药科学》期刊2014年09期)
仇铁英[5](2014)在《不同温度清洗液对糖尿病足慢性伤口愈合的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描述糖尿病足(DFU)慢性伤口的特征;从人体测量学、代谢指标等分析影响慢性伤口评分的因素;比较不同温度的伤口清洗液对DFU慢性伤口清洗率、患者舒适度、伤口愈合速度的影响;观察不同时间点伤口面积、颜色、伤口评分、pH等的动态变化,为探索加速伤口愈合的有效护理措施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随机对照分组,将60名DFU患者分为叁组,即常温组(22-24℃)、37℃组(试验组一)及40℃组(试验组二),分别用不同温度的清洗液对DFU伤口进行清洗,比较清洗前后伤口清洁率的差异,比较干预0天、第4天、第1周、第2周、第3周、第4周、第5周伤口愈合面积、伤口评分、pH值等动态差异,评估伤口愈合率。结果:(1)干预前,DFU伤口评分单因素分析与患者文化程度、职业、DM病程有关,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则由Hb、FBG、HbAlc与DFU伤口评分相关。(2)在干预0天、第4天分别对伤口表面细菌进行培养,发现清洗前伤口表面细菌量约为1.83×106cfu/cm2和2.81×106cfu/cm2,清洗后细菌量下降到0.43×106cfu/cm2和0.40×106cfu/cm2。比较叁组之间的细菌清洗率,第1次清洗和总清洗率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说明不同温度清洗液对伤口表面细菌清洁率有影响。(3)本研究培养的细菌中G+菌43株(46.7%)、G-菌47株(51.1%)和真菌2株(2.2%),前叁位G+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粪肠球菌,前叁位G-菌是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普通变形杆菌。(4)观察5周后,常温组伤口愈合率为(68.94+17.43)%;37℃组的愈合率为(87.51±17.71)%;40℃组的愈合率为(85.09±16.71)%,叁组的总愈合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说明不同温度的清洗液对伤口的愈合率有影响,且比较不同温度清洗液对伤口清洗后患者的舒适度,发现叁组的舒适度也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其中40℃的清洗液患者舒适度最高。(5)观察干预0天、第4天、第1周、第2周、第3周、第4周、第5周,发现叁组的DFU伤口面积在第2周的时候有很大的减少,在第3周的时候,叁组DFU伤口的pH值从偏碱性逐渐下降到偏弱酸性,伤口评分也在第2周的时候出现明显下降。结论:(1)DFU慢性伤口的严重程度与文化程度、职业、DM病程、FBG、HbAlc等因素有关。其中,文化程度、Hb、FBG越低,病程越长,HbAlc越高,则DM患者DFU慢性伤口越严重。(2)DFU慢性伤口细菌感染为G+菌、G-菌及真菌的混合感染;而伤口部位越深,更易于G-菌感染。(3)加温伤口清洗液可以增强慢性伤口的清洗率,37℃的清洗液伤口表面细菌数为最少,第一次清洗伤口的清洗率和总清洗率较明显。(4)加温伤口清洗液可以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和加快伤口的愈合。比较常温、37℃及40℃的伤口清洗液后发现,采用40℃伤口清洗液清洗DFU,患者的舒适度较高;而采用37℃的伤口清洁液清洗DFU,其愈合速度更快。图23幅,表21个,参考文献64篇。(本文来源于《中南大学》期刊2014-05-01)
何大勇,王佳琛[6](2013)在《一种伤口清洗实验平台的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医院现有伤口清洗中清洗效率低、清洗不彻底等问题,研制了可用于不同伤口清洗的试验台,系统采用PLC微控制器,以触摸屏为人机界面,以变频调节液体喷洒压力;试验表明,试验台运行稳定、安全可靠,本成果可为伤口清洗机的进一步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科技创业家》期刊2013年06期)
石忠琪[7](2012)在《苯扎氯铵用于骨科开放性伤口清洗消毒临床效果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苯扎氯铵用于骨科开放性伤口清洗消毒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60例急症外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给予0.1%苯扎氯铵溶液冲洗伤口,冲洗顺序为0.1%苯扎氯铵溶液、蒸馏水、双氧水、生理盐水;对照组给予常规碘伏消毒处理创面,消毒液冲洗前后,分别用无菌拭子取创口标本,进行细菌培养,观察菌落生长情况并计数冲洗前、冲洗后菌落数,比较两组消毒效果。结果两组冲洗前测定菌落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冲洗后菌落数及减少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0.1%苯扎氯铵溶液用于骨科开放性伤口冲洗,可明显减少伤口细菌数,具有显着的局部杀菌灭菌作用。(本文来源于《中国医药科学》期刊2012年19期)
刘佳,于瑞英,陈锦,罗梅[8](2011)在《清洗液温度对伤口疼痛及伤口愈合速率的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伤口清洗液温度对病人伤口疼痛及伤口愈合速率的影响。[方法]将48例皮脂腺囊肿感染化脓行脓肿切开、敞开换药的病人按随机方法分为两组。试验组24例采用伤口等温溶液清洗伤口;对照组24例采用室温溶液清洗伤口。伤口清洗之后,均采用藻酸钙或软聚硅酮泡沫敷料覆盖伤口。[结果]试验组伤口愈合时间和疼痛计分与对照组比较,两项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伤口等温溶液清洗伤口可以明显改善病人疼痛,缩短伤口愈合时间。(本文来源于《护理研究》期刊2011年15期)
李小金[9](2010)在《喷雾清洗伤口装置剖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对喷雾清洗伤口装置的构成以及如何把清洗液转变成高速雾状液体的原理作了详细的剖析,用冲洗伤口替代传统的用纱布、棉球擦洗伤口。具有无痛、彻底、不损伤创面、有利于伤口愈合等特点。(本文来源于《中国医疗设备》期刊2010年02期)
胡敏,吴洁华,陈玉兰[10](2009)在《两种清洗方法对急性伤口清创效果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一种对急性伤口清洁效果明显、且损伤性小的伤口护理方法。方法将120例急性手外伤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60例,分别应用涡流式水流冲洗法(冲洗组)及传统擦洗法(擦洗组)对伤口进行清洗,观察2组伤口的清洁效果及清洗过程中对伤口的刺激。结果清创后创面细菌培养结果显示,冲洗组阳性例数(2例,3.31%)明显少于擦洗组(11例,18.3%)(P<0.01);冲洗组清洗伤口时疼痛分值为(2.46±1.26)分,远低于擦洗组的(4.38±1.46)分(P<0.01)。结论应用涡流式水流冲洗法清洗伤口效果好,且对创面损伤小,能减轻患者痛苦。(本文来源于《实用临床医学》期刊2009年09期)
伤口清洗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压疮伤口换药中要求清洗伤口、去除分泌物,对于伤口愈合至关重要,但在临床经常会遇到一些带有窦道及潜行类的伤口,开口狭窄、创面较深且无法完全暴露。传统方法直接用冲洗液冲洗会带来药液浪费、液体飞溅,冲洗液引流不充分;用棉球、棉签清洗时强行通过伤口会给病患带来痛苦,并有伤口底部清洗不到位,棉絮或伤口分泌物残留等问题。对此,我们将一次性注射器装置用于窦道、潜行类伤口冲洗,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伤口清洗论文参考文献
[1].杨洁,陈芳,陆燕萍.急性伤口清洗研究新进展[J].护理研究.2017
[2].邱梦平,肖莉.巧用一次性注射器于压疮伤口的清洗[J].当代护士(中旬刊).2016
[3].薛艺风,王宁,方英超.巧用喷壶清洗肛肠术后伤口[J].当代护士(上旬刊).2016
[4].马静,母晓凤,刁勇.伤口清洗循证护理相关技术进展[J].中国医药科学.2014
[5].仇铁英.不同温度清洗液对糖尿病足慢性伤口愈合的影响研究[D].中南大学.2014
[6].何大勇,王佳琛.一种伤口清洗实验平台的设计[J].科技创业家.2013
[7].石忠琪.苯扎氯铵用于骨科开放性伤口清洗消毒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医药科学.2012
[8].刘佳,于瑞英,陈锦,罗梅.清洗液温度对伤口疼痛及伤口愈合速率的影响研究[J].护理研究.2011
[9].李小金.喷雾清洗伤口装置剖析[J].中国医疗设备.2010
[10].胡敏,吴洁华,陈玉兰.两种清洗方法对急性伤口清创效果的研究[J].实用临床医学.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