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全息聚合物分散液晶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点击反应,全息聚合物分散液晶,光聚合
全息聚合物分散液晶论文文献综述
陈冠楠,彭海炎,解孝林[1](2017)在《基于光引发阻聚剂和硫醇-烯烃点击反应的全息聚合物分散液晶》一文中研究指出全息聚合物分散液晶(HPDLCs)由富聚合物相和富液晶相周期性排列而成,既具有聚合物质轻柔软、易加工的特性,又保留了液晶对外场(电、光、磁等)独特的响应能力,在光子晶体、传感器、高端防伪、3D显示、调制激光等领域应用前景广阔。基于(甲基)丙烯酸酯自由基链式聚合的HPDLCs,相分离通过"液-胶分离"实现,并在3,3′-羰基双(7-二乙胺香豆素)(KCD)和N-苯基甘氨酸(NPG)组成的光引发阻聚剂作用下,可制得高衍射效率的HPDLCs。但自由基链式聚合存在凝胶速度过快、相分离难以完全、对氧气和水敏感、体积收缩严重等问题。基于硫醇-烯烃点击反应的逐步聚合可较好克服这些问题,但相分离往往是"液-液分离",难以制得结构规整、衍射效率高的HPDLCs。本文通过设计合理的硫醇-烯烃单体,并采用光引发阻聚剂调控相分离过程,制得了衍射效率高达94.1%的HPDLCs。(本文来源于《中国化学会2017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摘要集——主题M:高分子共混与复合体系》期刊2017-10-10)
赵骁宇,彭海炎,解孝林[2](2017)在《氢键复合物:全息聚合物分散液晶的高效光引发体系》一文中研究指出电子/质子转移是多元光引发体系在光化学反应过程中非常重要的过程~([1-2])。时间分辨光谱和高性能化学计算表明,氢键复合物会影响光敏剂激发态的内转换速率、系间窜越速率和质子/电子转移路径等光物理化学过程~([3-4])。本文中,我们采用紫外可见光谱仪验证了,在单体/液晶复合体系中光敏剂PKCD与共引发剂NPG可形成氢键复合物。光差示扫描量热分析表明,该氢键复合物会显着加快PKCD/NPG光引发体系的引发效率,并最终提升全息聚合物分散液晶的光栅衍射效率。(本文来源于《第十五届全国光化学学术讨论会会议论文集》期刊2017-08-21)
赵晔,赵骁宇,陈冠楠,彭海炎,薛志刚[3](2017)在《光引发阻聚剂对全息聚合物分散液晶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全息聚合物分散液晶(HPDLCs)的制备过程中,光聚合动力学与凝胶化行为的可控调节非常重要~([1-3])。最近,我们提出采用光引发阻聚剂(photoinitibitor)~([2])来实现这种调控。典型的光引发阻聚剂由光敏剂3,3'-羰基双(7-二乙氨基香豆素)(KCD)和共引发剂N-苯基甘氨酸(NPG)组成。光引发阻聚剂在可见光辐照下同时产生一个引发自由基和一个起阻聚作用的羰基自由基。为验证羰基自由基(KH·)在HPDLCs形成过程中的作用,我们添加2-(4-甲氧苯基)-4,6-双(叁氯甲基)-1,3,5-叁嗪(TA)到KCD/NPG二元体系中组成KCD/NPG/TA叁元引发体系。Scheme 1给出了KCD/NPG/TA叁元引发体系的反应机理。Fig 1给出了在KCD/NPG二元光引发体系和KCD/NPG/TA叁元光引发体系下的HPDLCs光栅衍射效率。通过对比KCD/NPG二元光引发体系和KCD/NPG/TA叁元光引发体系可以看出,TA的加入导致HPDLCs光栅衍射效率明显降低,说明羰基自由基阻聚是提升HPDLCs性能的关键。(本文来源于《第十五届全国光化学学术讨论会会议论文集》期刊2017-08-21)
余磊[4](2017)在《液晶复配对全息聚合物分散液晶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全息聚合物分散液晶(HPDLCs)不仅记录了相干光的相位和振幅信息,还同时集成了液晶独特的电光性能和聚合物优良的加工能力。与模压烫印全息相比,HPDLCs具有成本低、分辨率高、立体感强、感光灵敏性高、图像存储容量大和稳定性强等优点。但由于其较低衍射效率、高驱动电压和高光散射损失,HPDLCs的实际应用受到较大程度的限制。如何制备高衍射效率、低驱动电压以及低光散射的全息光栅仍然是一个挑战。为获得兼具高衍射效率和低驱动电压的HPDLCs,本文首次提出了液晶复配的方法。首先合成了液晶4’-正丁基氧基-4-氰基联苯(4OCB),再与商业化向列相液晶P0616A进行复配,然后与光引发阻聚合剂及单体混合均匀,进行全息曝光得到HPDLCs。通过液晶4OCB和P0616A之间的相互作用调控HPDLCs的光聚合动力学、凝胶化行为和相分离;4OCB的引入增大了富液晶区中液晶液滴的尺寸,同时降低了液晶和聚合物之间的表面锚定能。向HPDLCs中引入5 wt%的液晶4OCB,全息光栅的驱动电压降低了80.8%(从12.0±0.8 V/μm降至2.3±0.9 V/μm)、饱和电压降低了73.2%(从19.0±0.6 V/μm降至5.1±0.7 V/μm),同时保持了较高的衍射效率(92.0±2.8%)。这种性能的提升与较大的液晶尺寸(70±20 nm)及低的表面锚定能(70.7μN/m)有关。其次,为降低HPDLCs的散射损失,提出了向HPDLCs中引入液晶基元修饰的高折射率ZnS纳米粒子(ZnS NPs)的方法。通过简单的“一锅煮”法成功合成了粒径为5.5±1.9 nm、液晶4-氰基-4’-(8-巯基辛氧基)联苯(8OCBSH)与己硫醇摩尔比为2.5:1的共同修饰的ZnS NPs,该ZnS NPs在液晶和单体中具有良好分散性。液晶功能化后的ZnS NPs也具有高折射率(nNPs=1.81)。向HPDLCs中引入6 wt%的该ZnS NPs,HPDLCs的光散射损失显着降低了66.7%(从12±3%降低至4±2%)、衍射效率高达93±2.3%。此外,通过简单的一步全息图像存储技术,实现了在日光下肉眼可见的2D彩色图像的存储与读取,这种方法在防伪中具有较强的应用前景。(本文来源于《华中科技大学》期刊2017-05-25)
王康妮[5](2017)在《纳米银掺杂的全息聚合物分散液晶光栅及其立体显示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全息聚合物分散液晶(Holographic polymer-dispersed liquid crystal,H-PDLC)光栅是通过预聚物单体的光聚合反应而形成的液晶和聚合物折射率周期性变化结构。如果在光栅形成之前将少量的纳米银颗粒混合到材料中,可以改善全息光栅的衍射和电控特性。该光栅制作简单、效率高、广泛用于制作光开光、变焦透镜、有机激光器、光子晶体器件等。此外还可以应用于显示器件,例如,可以用于设计制作立体显示图像分束器件,实现液晶屏上奇偶像素分开且分别传输到观察者的左右眼,具有高亮度和对比度且可实现2D/3D切换等优点。但是,基于全息光栅的立体显示图像分束有两个问题需要解决,第一是RGB全彩色图像分束的实现,现有报道中的制作方法较复杂,对光路的精确度要求很高,容易出现误差;第二是观察者只能在小范围指定区域内接收到奇偶像素,感受到立体图像,这就限制了该技术的实际应用。针对以上问题,本论文进行了以下几方面的研究工作。首先对纳米银掺杂的H-PDLC光栅改善机理进行了深入研究。在PDLC材料中掺杂等量浓度和尺寸的纳米银和纳米金颗粒,分别制备并对比了两类H-PDLC光栅衍射和电控特性。实验结果表明二者掺杂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H-PDLC光栅特性,比如光栅相分离结构更加清晰平滑,光栅衍射效率增加了近30%,并且纳米银的改善效果优于纳米金。从Mie理论分析了两种纳米颗粒在PDLC材料中的局域表面等离子体共振(Localized surface plasmon resonance,LSPR)峰值,分别为530 nm和581 nm,前者距离光栅记录光源波长532 nm非常接近,可以证明在光栅的记录过程中,纳米银颗粒发生的LSPR现象增加了光与物质的相互作用,从而改善了液晶和预聚物单体的相分离结构。此外,纳米银掺杂PDLC材料同样可以用于制备H-PDLC反射光栅,并且实验证明了反射光栅具有较好的衍射和电控特性,其折射率调制度约为4.8×10~(-3),可以用来设计四光栅级联的动态增益均衡器,理论上使得增益平坦度由3.3 dB下降到0.23 dB。针对H-PDLC光栅的单波长敏感特性问题,通过等浓度的两种光引发剂和协引发剂体系的混合,即Rose Bengal和N-phenylglycine以及Methylene Blue和P-toluenesulfonic acid,使混合后的PDLC材料同时可以在632.8 nm、532 nm和441.6nm叁个波长的激光下发生光聚合反应,形成H-PDLC光栅,叁种情况下光栅所需曝光时间分别约为20 min、2 min和20 min,其一级衍射效率分别约为57%、75%和33%,提高632.8 nm和441.6 nm激光器的出射激光强度可以进一步减少曝光时间,提高光栅的衍射效率。在传统的双光束干涉全息光路的一束光路中插入一个柱透镜,利用平面波和柱面波的干涉,形成了变间距的干涉条纹。将纳米银掺杂的PDLC材料置于该全息光场中制备了一维变周期的H-PDLC光栅,在20 mm的光栅上实现了500 nm的周期变化,光栅实际周期与理论周期匹配,并且周期的变化范围和中心周期值分别可以通过改变柱透镜与全息记录面距离以及两束干涉光中心夹角来实现。此外通过竖直和水平方向的二次曝光实现了二维变周期H-PDLC光栅,实验优化了两次曝光时间,实验结果表明2 s/60 s的曝光时间下能够得到较为清晰的液晶和聚合物相分离结构。二维光栅的周期变化在对角线上呈现对称的正方形格子,在对角线以外区域呈现非对称的长方形格子。基于叁色激发的H-PDLC光栅设计了全彩色RGB立体显示图像分束器件,借助叁色激发光栅的多波长敏感性,在不改变曝光角度的情况下仅通过切换曝光光源实现了RGB叁色光对叁种子光栅无衍射角度偏移的左右眼图像分束和再现。并且R子光栅左右眼对比度分别为75%和86.4%,G子光栅分别为65.9%和83.3%,B子光栅分别为65.2%和82.9%,整个分束光栅图像对比度均在65%以上。利用变周期的一维H-PDLC光栅设计了人眼观察位置可移动的立体显示图像分束光栅,由于该光栅具有变化的周期,因此携带奇偶像素信息的入射光通过光栅以后,其衍射角度呈连续变化,衍射光斑在一定范围内得到拓宽,因此观察者可以左右移动位置来接收左右眼图像信息,感受到立体视觉。本论文分析了纳米银掺杂改善H-PDLC光栅特性的物理原因,并且制备了纳米银掺杂的叁色激发H-PDLC光栅以及变周期一维和二维H-PDLC光栅,利用两种光栅的独特特性,分别设计了两种立体显示图像分束器件,实验初步证明了图像分束的可行性,为该器件的实用化打下了坚实基础。(本文来源于《上海理工大学》期刊2017-03-01)
陈冠楠,倪名立,彭海炎,廖永贵,解孝林[6](2016)在《高性能全息聚合物分散液晶的电光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全息聚合物分散液晶(HPDLCs)是利用全息技术,通过光聚合单体与液晶混合物聚合诱导相分离形成的具有周期性光栅结构的有序复合材料。HPDLCs在3D显示、数据存储、图像防伪、智能传感器和分布式激光器等高新技术领域应用前景广阔,相关器件的电光特性需要高的(本文来源于《2016年两岸叁地高分子液晶态与超分子有序结构学术研讨会(暨第十四届全国高分子液晶态与超分子有序结构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集——主题D:液晶高分子的电-光-磁效应、器件以及应用》期刊2016-08-02)
陈冠楠,倪名立,彭海炎,廖永贵,解孝林[7](2016)在《液晶含量对全息聚合物分散液晶电光性能和微观结构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全息聚合物分散液晶(HPDLCs)在3D显示、信息存储、高端防伪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保持高衍射效率的同时、降低器件驱动电压是实现HPDLCs电光应用的关键。我们前期提出的光引发阻聚剂(photoinitibitor)1-3,不仅可以有效延迟复合体系光聚合凝胶化过程,提高复合体系相分离程度,从而将HPDLCs光栅的衍射效率提高到90%以上,还可以降低界面锚定能,(本文来源于《2016年两岸叁地高分子液晶态与超分子有序结构学术研讨会(暨第十四届全国高分子液晶态与超分子有序结构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集——主题C:高分子有序结构的构筑与表征》期刊2016-08-02)
陈冠楠,倪名立,彭海炎,廖永贵,解孝林[8](2016)在《激光全息聚合物分散液晶的光固化流变行为》一文中研究指出全息聚合物分散液晶(HPDLCs)在3D显示、信息存储、安全防伪、传感器和调制激光等高新技术领域应用广泛,其结构的形成受到全息记录过程中液晶扩散、液晶成核与复合体系凝胶化过程的影响,因此优化复合体系的光固化流变行为非常关键。本文系统研究了传统Irgacure784/BPO光引发体系~1和新型光引发阻聚剂(photoinitibitor)~(2-4)对HPDLCs光聚合动力学与光固化流变行为的影响。利用光引发阻聚剂对光固化流变行为的调控作用,显着提高了HPDLCs的相分离程度,实现了裸眼可见的3D全彩色图像存储。在此基础上,研究了超支化单体、ZnS纳米粒子、POSS等因素对HPDLCs光固化流变行为的影响。(本文来源于《中国化学会第30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十七分会:流变学》期刊2016-07-01)
石祖锋[9](2016)在《金纳米粒子掺杂全息聚合物分散液晶的制备及表征》一文中研究指出全息聚合物分散液晶(HPDLCs)是将聚合物优良的加工性能和液晶独特的光学性质结合在一起的一种材料。与一般周期性结构材料相比,它成本低、制备工艺简单、易于大批量生产,目前已广泛用作光开关、动态滤波器、平板显示器等器件,在光通讯、信息存储、安全防伪等领域有巨大的应用前景。但是如何制备衍射效率高、感光灵敏度好、体积收缩小、电光响应快的全息光栅仍是一个挑战。本文以十二烷基硫醇修饰的金纳米粒子(GNP)作为掺杂物,以N-苯基甘氨酸(NPG)为光引发剂,以N,N-二甲基丙烯酰胺(DMAA)、超支化丙烯酸酯(6361-100)为单体,以P0616A为液晶,以3,3′-羰基双(7-二乙胺香豆素)(KCD)或玫瑰红(RB)为光敏剂,采用激光全息加工技术,制备了两种金纳米粒子掺杂的全息聚合物分散液晶光栅。分别采用光-差示扫描量热分析法(P-DSC)和光-流变仪(PRheology)技术,研究了金纳米粒子掺杂量对体系光聚合动力学和凝胶化行为的影响。系统研究了金纳米粒子的加入对全息光栅电光特性、响应时间、微观结构及热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金纳米粒子掺杂量的增加,体系的光聚合反应速率逐渐降低,凝胶时间逐渐延长;体系的粘度以及聚合之后的玻璃化温度(Tg)几乎不变;但光栅的相分离程度增加,结构规整性增强;此外,光栅的阈值电压(Vth)和饱和电压(Vsat)也逐渐增大。在28 V/μm的脉冲电压下,光栅的响应速度较快,开启时间(τon)约为2 ms。(本文来源于《华中科技大学》期刊2016-05-28)
桂坤,郑继红,王康妮,李道萍[10](2015)在《全息聚合物分散液晶相分离界面处金属纳米颗粒的局域等离子体共振特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采用FDTD方法研究了吸附在液晶和聚合物分界面的金属纳米粒子的局域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效应(LSPR)。研究了液晶和聚合物分界面的局域表面等离子共振效应随角度变化特性。(本文来源于《上海市激光学会201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期刊2015-12-16)
全息聚合物分散液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电子/质子转移是多元光引发体系在光化学反应过程中非常重要的过程~([1-2])。时间分辨光谱和高性能化学计算表明,氢键复合物会影响光敏剂激发态的内转换速率、系间窜越速率和质子/电子转移路径等光物理化学过程~([3-4])。本文中,我们采用紫外可见光谱仪验证了,在单体/液晶复合体系中光敏剂PKCD与共引发剂NPG可形成氢键复合物。光差示扫描量热分析表明,该氢键复合物会显着加快PKCD/NPG光引发体系的引发效率,并最终提升全息聚合物分散液晶的光栅衍射效率。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全息聚合物分散液晶论文参考文献
[1].陈冠楠,彭海炎,解孝林.基于光引发阻聚剂和硫醇-烯烃点击反应的全息聚合物分散液晶[C].中国化学会2017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摘要集——主题M:高分子共混与复合体系.2017
[2].赵骁宇,彭海炎,解孝林.氢键复合物:全息聚合物分散液晶的高效光引发体系[C].第十五届全国光化学学术讨论会会议论文集.2017
[3].赵晔,赵骁宇,陈冠楠,彭海炎,薛志刚.光引发阻聚剂对全息聚合物分散液晶的影响[C].第十五届全国光化学学术讨论会会议论文集.2017
[4].余磊.液晶复配对全息聚合物分散液晶的影响[D].华中科技大学.2017
[5].王康妮.纳米银掺杂的全息聚合物分散液晶光栅及其立体显示技术研究[D].上海理工大学.2017
[6].陈冠楠,倪名立,彭海炎,廖永贵,解孝林.高性能全息聚合物分散液晶的电光特性[C].2016年两岸叁地高分子液晶态与超分子有序结构学术研讨会(暨第十四届全国高分子液晶态与超分子有序结构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集——主题D:液晶高分子的电-光-磁效应、器件以及应用.2016
[7].陈冠楠,倪名立,彭海炎,廖永贵,解孝林.液晶含量对全息聚合物分散液晶电光性能和微观结构的影响[C].2016年两岸叁地高分子液晶态与超分子有序结构学术研讨会(暨第十四届全国高分子液晶态与超分子有序结构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集——主题C:高分子有序结构的构筑与表征.2016
[8].陈冠楠,倪名立,彭海炎,廖永贵,解孝林.激光全息聚合物分散液晶的光固化流变行为[C].中国化学会第30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十七分会:流变学.2016
[9].石祖锋.金纳米粒子掺杂全息聚合物分散液晶的制备及表征[D].华中科技大学.2016
[10].桂坤,郑继红,王康妮,李道萍.全息聚合物分散液晶相分离界面处金属纳米颗粒的局域等离子体共振特性分析[C].上海市激光学会201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