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赋篇论文-萧旭

荀子赋篇论文-萧旭

导读:本文包含了荀子赋篇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荀子,赋篇,校正,训诂

荀子赋篇论文文献综述

萧旭[1](2016)在《《荀子·赋篇》解诂》一文中研究指出荀子是旷世大儒。《荀子》是儒家最重要的着作之一,中外学者研究整理成果甚众,成就斐然。然其为先秦古籍,疑义尚多,还待学人全力以赴。此谨刺取《赋篇》20条,或匡正旧説,或提出新解,用以讨论。(本文来源于《文津学志》期刊2016年00期)

刘浏[2](2013)在《荀子《赋篇·佹诗》辩体述论——兼论“赋”之文体学意涵在先秦的萌芽》一文中研究指出荀子《赋篇》在中国赋学史上首次以"赋"名篇,往往被视作"赋"的源头。但《赋篇》中有《佹诗》及其小歌,遂引发"诗"为何是"赋"的问题。通过引述分析前人研究成果,并结合"赋"在先秦时代的用例考察,得出结论:"赋"在先秦已具备口述文学的某些特征,已有文体学意涵的萌芽。荀子《赋篇》之名乃取其"口述文章"之义,与后世"赋"的文体学概念无关。(本文来源于《中国韵文学刊》期刊2013年04期)

侯文华[3](2011)在《《荀子·赋篇》与楚国巫祭仪式关系考论》一文中研究指出《荀子·赋篇》不作于齐国,而是荀子居楚多年以后浸染南方巫祭文化的产物。从语体上看,它是庄重典雅的仪式性话语,不同于文献记载中君臣之间实际进行的说"隐"。《赋篇》带有明显的问卜遗迹,很可能是巫觋以时下流行的娱乐活动说"隐"对先王、先师举行的娱神祭祀。篇末《佹诗》和《小歌》相当于楚辞"乱曰",是祭祀仪式的赋诵结束语。荀子虽是旗帜鲜明的唯物论者,但他并不一味反对巫卜,而是将祭祀、占卜等宗教活动纳入其礼学体系的构建当中。荀子居老兰陵讲学多年,将当时发生在楚国的某一次娱神祭祀仪式笔录下来,即为《赋篇》。(本文来源于《中国文化研究》期刊2011年02期)

刘寅子[4](2010)在《荀子《赋篇》的创作特色及其对汉赋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荀子《赋篇》采用民间隐语形式,吸取了《诗经》四言句式和先秦散文的杂句形式,运用了铺排的表现手法,构成了主客问答的体式,咏物言志,创造了与诗文相异的新文体。《赋篇》的内容、形式对汉赋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来源于《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0年13期)

马世年[5](2009)在《《荀子·赋篇》体制新探——兼及其赋学史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荀子·赋篇》包括荀卿不同时期的两篇文章:五首"隐"与"佹诗"一首。所谓《赋篇》的体制,实际上是就五首"隐"而言。从隐语的结构看,它主要包括设辞(设问)与射覆(对答)两部分,这两部分不会是同一个人所作,所以,作为荀卿谏说齐宣王时所上的五隐,其设问部分为荀卿所自作,而其对答部分则是射覆者之作。由此可以明了《赋篇》的赋学史意义。第一,就"述客主以首引"而言,从荀子的《赋篇》到汉大赋,客主问答的形式经历了由实录到假托的过程,这正体现了赋体文学的演进轨迹。第二,从《赋篇》到汉大赋,"极声貌以穷文"的赋体语言特征也经历了由实用性向文学性发展的过程,因而也显示了文学文体的形成与流变。第叁,汉大赋讽谏的精神与《赋篇》劝谏的性质也是一脉相承的。(本文来源于《文学遗产》期刊2009年04期)

张小平[6](1996)在《荀子《赋篇》的真伪问题及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一、问题的提出荀子《赋篇》(包括《礼》、《知》、《云》、《蚕》、《箴》五篇)的真伪问题,现在提出来讨论,因为它直接关系到我们对于汉赋这一文学体裁的源流分析,关系到能否对它作出正确恰当的评价。目前学术界较为一致的观点,是把《赋篇》作为赋体的渊源来分析的,从(本文来源于《江淮论坛》期刊1996年06期)

赵逵夫[7](1988)在《《荀子·赋篇》包括荀卿不同时期两篇作品考》一文中研究指出《荀子·赋篇》在文学史上首先以“赋”名篇,时间介于楚辞与汉赋之间,若干年来,引起了文学史家的注意。但是,一般的着作和论文只着眼于它的篇名进行概括的评说和笼统的比附,以说明楚辞的发展去向和汉赋的渊源,对几个根本的问题则鲜有涉及。因而,在阐述、揭示我国诗歌辞赋由春秋战国向汉代的发展轨迹方面,也就难免得出错误的结论。关于《荀子·赋篇》有叁个问题必须弄清:一、它到底包括几篇?二、其中所含各部分是否都是“赋”?叁、它们分别作于什么时期?或者说,它们是不是如有的人所笼统说的,都(本文来源于《贵州社会科学》期刊1988年04期)

卢光霞[8](1986)在《论《荀子·赋篇》在赋史上的地位》一文中研究指出《荀子·赋篇》包括礼、知、云、蚕、箴五赋及佹诗和小歌。佹诗开头两句是:“天下不治,请陈佹诗”。唐杨倞注说:“荀卿请陈佹异激切之诗,言天下不治之意也”。可知佹诗是(讠东)上的诗。 《赋篇》在赋史上的地位如何,赋体创始于何时,赋这一文体名称何时确立等问题,本文阐述《赋篇》在赋史上地位的同时,将对上述一些问题谈一下个人的看法,以就教于专家和同志们。(本文来源于《承德师专学报》期刊1986年03期)

包遵信[9](1978)在《浅谈《荀子·赋篇》》一文中研究指出一《荀子·赋篇》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以赋名篇的文学作品,可是解放以来的文学史却很少提到它,这实在是不公允的。荀况的赋,《汉书·艺文志》诗赋略记载有十篇,可是从《汉志》以后,荀况的赋就不再见于史志目录了。《隋书·经籍志》别集类有《楚兰陵令荀况集》一卷,下注:“残阙,梁二卷”。《旧唐书·经籍志》和《新唐书·艺文志》丁部别集类也有《赵荀况(本文来源于《文史哲》期刊1978年05期)

荀子赋篇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荀子《赋篇》在中国赋学史上首次以"赋"名篇,往往被视作"赋"的源头。但《赋篇》中有《佹诗》及其小歌,遂引发"诗"为何是"赋"的问题。通过引述分析前人研究成果,并结合"赋"在先秦时代的用例考察,得出结论:"赋"在先秦已具备口述文学的某些特征,已有文体学意涵的萌芽。荀子《赋篇》之名乃取其"口述文章"之义,与后世"赋"的文体学概念无关。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荀子赋篇论文参考文献

[1].萧旭.《荀子·赋篇》解诂[J].文津学志.2016

[2].刘浏.荀子《赋篇·佹诗》辩体述论——兼论“赋”之文体学意涵在先秦的萌芽[J].中国韵文学刊.2013

[3].侯文华.《荀子·赋篇》与楚国巫祭仪式关系考论[J].中国文化研究.2011

[4].刘寅子.荀子《赋篇》的创作特色及其对汉赋的影响[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

[5].马世年.《荀子·赋篇》体制新探——兼及其赋学史意义[J].文学遗产.2009

[6].张小平.荀子《赋篇》的真伪问题及研究[J].江淮论坛.1996

[7].赵逵夫.《荀子·赋篇》包括荀卿不同时期两篇作品考[J].贵州社会科学.1988

[8].卢光霞.论《荀子·赋篇》在赋史上的地位[J].承德师专学报.1986

[9].包遵信.浅谈《荀子·赋篇》[J].文史哲.1978

标签:;  ;  ;  ;  

荀子赋篇论文-萧旭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