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脂肪酸谱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游离脂肪酸,非酒精性脂肪肝病,胰岛素抵抗指数,胰岛素分泌指数
脂肪酸谱论文文献综述
章建伟,徐金亮,傅君芬[1](2019)在《儿童非酒精脂肪肝病游离脂肪酸谱特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为进一步了解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AFLD)游离脂肪酸谱特征。方法 2017年1—10月绍兴市妇幼保健院住院的肥胖患儿83例,根据NAFLD诊断标准分为对照组28例与NAFLD组55例。采用气相色谱质谱串联法检测两组血清游离脂肪酸水平,并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及胰岛素分泌指数,分析血清游离脂肪酸与HOMA-IR及胰岛素分泌指数相关性。结果 NAFLD组HOMA-IR、胰岛素分泌指数、花生酸、棕榈油酸、γ亚麻酸水平均高于对照组,亚油酸和n6多不饱和脂肪酸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亚油酸与HOMA-IR呈正相关、与胰岛素分泌指数呈显着正相关,花生酸及γ亚麻酸与HOMA-IR、胰岛素分泌指数均呈正相关,棕榈油酸及n6多不饱和脂肪酸与HOMA-IR、胰岛素分泌指数均呈负相关。结论 HOMA-IR、γ亚麻酸、花生酸、亚油酸水平可能作为NAFLD的早期筛查指标。(本文来源于《中国乡村医药》期刊2019年18期)
张小丽,麦惠容,陈芬,文飞球[2](2019)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血清游离脂肪酸谱的GC-MS定量测定》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正常健康儿童和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儿血清游离脂肪酸(FFA)之间的相关关系,确定潜在生物标志物。方法: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方法检测28例正常健康儿童(对照组)和33例ALL患儿血清游离脂肪酸水平,结合多变量和单变量数据分析方法以及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等统计学方法对检测出的游离脂肪酸进行分析。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ALL患儿血清中8中FFA浓度显着改变。其中,棕榈酸(C16:0)、油酸(十八碳烯酸,C18:1)、γ-亚麻酸(γ-C18:3)和顺13-二十二碳烯酸(C22:1)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显着上调(P<0.05);二十二碳六烯醇(C22:6)、二十碳五烯酸(C20:5)、二十二烷酸(C22:0)、亚油酸(C18:2)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显着下调(P<0.05)。进一步对上述有统计学意义的8个FFA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构建影响因素模型,通过ROC曲线发现血清二十碳五烯酸(C20:5)、十八碳烯酸(C18:1)和亚油酸(C18:2)水平对于ALL的诊断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内部验证相符率为93.5%。结论:儿童ALL的发生与体内脂肪酸代谢紊乱存在相关性,二十碳五烯酸(C20:5)、十八碳烯酸(C18:1)和亚油酸(C18:2)作为ALL的潜在生物标志物。(本文来源于《第二十叁次全国儿科中西医结合学术会议资料汇编》期刊2019-08-16)
杨艳,梁薇,苟小军[3](2019)在《过敏性鼻炎患者血清游离脂肪酸谱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过敏性鼻炎患者血清游离脂肪酸(FFA)代谢谱的变化,为过敏性鼻炎的诊断寻找潜在的生物标志物。方法选择2016年10月~12月上海市宝山区中西医结合医院门诊过敏性鼻炎(AR)患者20例(病例组)及同期健康体检者20例(对照组)。采用气相-质谱联用(GC/MS)法检测两组血清游离脂肪酸水平;采用代谢组学分析方法分析两组血清中脂肪酸代谢谱的变化。结果两组血清游离脂肪酸谱分离趋势良好。两组筛选出了棕榈酸(C16:0)、十七酸(C17:0)、硬脂酸(C18:0)、亚油酸(C18:2)、花生酸(C20:0)、二十一酸(C21:0)、榆树酸(C22:0)7个有显着差异的脂肪酸(P<0.01)。对7个显着差异的脂肪酸进行ROC曲线绘制并计算ROC曲线下的面积:C16:0为0.778,C17:0为0.785,C18:0为0.830,C18:2为0.72,C20:0为0.83,C21:0为0.783,C22:0为0.840。结论过敏性鼻炎的发生与体内脂代谢紊乱有关,可将棕榈酸(C16:0)、十七酸(C17:0)、硬脂酸(C18:0)、亚油酸(C18:2)、花生酸(C20:0)、二十一酸(C21:0)、榆树酸(C22:0)作为过敏性鼻炎的潜在生物标志物。(本文来源于《西部医学》期刊2019年07期)
郭岩岩,熊子波,张悦,苏美玲,熊祖应[4](2019)在《透析患者红细胞脂肪酸谱与胰岛素抵抗的相关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患者中红细胞脂肪酸谱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方法:收集151例血液透析(血透组)和172例腹膜透析(腹透组)患者的血样,检测红细胞脂肪酸谱和评估胰岛素抵抗水平,并对二者之间进行t检验、多元Logistic回归和相关性分析.结果:血透组和腹透组的胰岛素抵抗发生比例分别为43%和32%,两组间脂代谢存在显着差异.根据胰岛素抵抗水平将透析人群分为非胰岛素抵抗组、轻度胰岛素抵抗组和严重胰岛素抵抗组.单因素分析表明体质指数、甘油叁酯、高密度脂蛋白、二十四碳一烯酸、十四烷酸、二十二烷酸存在显着差异;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表明透析人群甘油叁酯对胰岛素抵抗有显着影响;相关性分析表明红细胞脂肪酸谱饱和脂肪酸与C-反应蛋白、IL-6明显相关.结论: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人群脂代谢存在显着差异,血液透析患者较腹膜透析患者更容易发生胰岛素抵抗.红细胞脂肪酸谱与透析患者胰岛素抵抗密切相关,摄入饱和脂肪酸过多可能会增加胰岛素抵抗.(本文来源于《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期刊2019年04期)
李桂仙,李晔,张春丹[5](2019)在《基于脂肪酸谱法分析山茶油掺伪》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更好的检测市售山茶油中的掺混,本研究基于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建立了一种检测山茶油中掺入其他低值植物油的方法。实验采用GC-MS检测了市售山茶油、芝麻油、花生油以及玉米油的脂肪酸组成,并对其脂肪酸成分进行比较,建立鉴别山茶油中掺混这几种植物油的方法以及掺假比例的预测与验证。结果表明,GC-MS检测出上述几种植物油的脂肪酸组成,其中主要的脂肪酸为棕榈酸、硬脂酸、油酸与亚油酸,其中山茶油的油酸含量高达78.8058%,实验检测山茶油中掺入低值油比例为10%、20%、30%、45%的掺假油,且根据特定的油酸的含量建立的回归方程的相关系数均大于0.98。因此根据该方法可以用于山茶油中掺入一种低值植物油的检测,最低检测掺入量为10%,且方法快速方便、且方法的准确率高于97%,较为灵敏。(本文来源于《食品工业科技》期刊2019年22期)
杨世萍[6](2019)在《代谢综合征患者血清磷脂脂肪酸谱与胰岛素抵抗关系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代谢综合征(MS)是人体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等物质发生代谢紊乱的病理状态,是一组复杂的、多种代谢异常同时发生的代谢紊乱症候群,是导致糖尿病及心脑血管疾病的因素。胰岛素抵抗(IR)是MS的重要发病基础~([1]),多项研究表明膳食脂肪中不同种类的脂肪酸对胰岛素敏感性的影响不同。因血清、血浆磷脂脂肪酸是反映膳食脂肪酸类型和量的稳定而可靠的指标。本研究对MS患者和健康人对照的血清磷脂脂肪酸谱进行比较,并分析其与IR之间的相关性,研究脂肪酸与代谢综合征和胰岛素抵抗之间的关系。1对象和方法1.1研究对象:MS组:根据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提出的关(本文来源于《中国药物与临床》期刊2019年11期)
[7](2019)在《美国研究母牛妊娠中期和/或晚期的可代谢蛋白限制对后代肉质和脂肪酸谱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奶牛的营养状况在整个妊娠期间可能会发生变化,这取决于饲料的有效性、质量和补充饲料的可获得性。母体营养状况的变化可能对后代生长、饲料效率、肌肉发育及最终的肉质产生长期影响。胎儿骨骼肌和脂肪细胞的发育主要开始于妊娠中期,此时饲料质量和/或数量的波动可能导致妊娠期奶牛的营养摄入受到限制。已有研究表明,母体营养限制可能损害骨骼肌的发育,使后代易于增加脂肪沉积。营养不足的妊娠母牛,其胎儿肌肉纤维的大小和数量会减少,由于牛出生后肌肉纤维数量没有净增加,可能会对生长性能和胴体质量造成不可逆转的长期影响。肌肉和/或脂肪的发育和固有(本文来源于《肉类研究》期刊2019年05期)
白起君,黄捷,周晓亚,李艳,秦立[8](2019)在《冠心病患者血清磷脂多不饱和脂肪酸谱与炎症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血清磷脂多不饱和脂肪酸谱与炎症关系。方法选择2016年6月至2018年6月在郑州中心医院接受治疗的100例冠心病患者(观察组)及100例同期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进行研究。受试者均经禁食12 h后抽取空腹外周静脉血5 mL,进行炎症因子、血清饱和脂肪酸与不饱和脂肪酸检测。结果观察组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磷脂中饱和和单不饱和脂肪酸的组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健康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亚油酸(LA)浓度和n?6/n?3比值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EPA水平、n?3 PUFA总量和EPA/AA比值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LA浓度,n?6/n?3比值与各炎症因子均呈显着正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0,P<0.05),EPA水平、n?3 PUFA总量、EPA/AA比值与各炎症因子水平均呈显着负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0,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LA浓度,n?6/n?3比值与各炎症因子均呈显着正相关,EPA水平、n?3PUFA总量、EPA/AA比值与各炎症因子水平均呈显着负相关。(本文来源于《热带医学杂志》期刊2019年02期)
苟小军,冯琴,胡义扬[9](2018)在《祛湿化瘀方对非酒精性脂肪肝模型大鼠血清游离脂肪酸谱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祛湿化瘀方对高脂饮食诱导的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模型大鼠血清游离脂肪酸谱的影响。方法:30只雄性SD大鼠按计算机随机数字表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祛湿化瘀方组,每组10只。模型组和祛湿化瘀方组大鼠饲喂高脂饲料建立NAFLD模型,正常组大鼠饲喂普通饲料,持续8周;自第5周起,祛湿化瘀方组大鼠按0.1 mL/kg灌胃祛湿化瘀方药液,正常组和模型组大鼠灌胃等量生理盐水,连续给药4周。8周后处死大鼠,取肝组织样本,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法观察肝组织病理学变化;取血清样本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以水杨酸甲酯为内标进样测定,按标准曲线法计算血清中游离脂肪酸的含量。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肝组织多发坏死肝细胞,肝细胞出现脂肪样变性和空泡变性;血清中月桂酸、肉豆蔻酸、十五烷酸、棕榈酸、十七烷酸、硬脂酸、花生酸、二十一烷酸、榆树酸等饱和脂肪酸含量均显着升高(P<0.05);顺-10-十七碳烯酸、油酸、α-亚麻酸、γ-亚麻酸、芥酸、亚油酸、顺-11-二十碳烯酸、花生四烯酸、顺-11,14,17-二十碳叁烯酸、顺-4,7,10,13,16,19-二十二碳六烯酸(DHA)等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均显着降低(P<0.05或P<0.01)。与模型组比较,祛湿化瘀方组大鼠肝组织病理学变化程度明显减轻;血清中上述饱和脂肪酸含量均显着降低,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均显着升高(P<0.05)。结论:祛湿化瘀方干预能显着改善高脂饮食诱导的NAFLD模型大鼠的肝组织病理学变化,且能显着改善其血清中饱和脂肪酸和不饱和脂肪酸含量的异常变化,调节紊乱的游离脂肪酸谱趋于正常。建议通过膳食补充ω-3多不饱和脂肪酸或采用祛湿化瘀方等药物干预脂肪酸代谢,从而有效预防和治疗NAFLD。(本文来源于《中国药房》期刊2018年24期)
楚淑芳,李惠林,赵恒侠,刘德亮[10](2018)在《2型糖尿病患者血瘀证证候积分、大血管病变及游离脂肪酸谱的相关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比较血瘀证与非血瘀证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游离脂肪酸水平和游离脂肪酸谱的变化,及其与血瘀证证候积分、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的相关性。方法:收集血瘀证与非血瘀证且符合2型糖尿病诊断的患者各25例,观察两组患者基本情况、血瘀证证候积分及血糖、血脂等生化指标的差异,用彩超检测2组患者大血管病变情况,运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研究两组患者血清游离脂肪酸谱的差异,同时运用核磁共振波谱技术(NMR)定量检测血瘀证与非血瘀证2型糖尿病患者血浆代谢物含量。结果:血瘀证T2DM患者年龄、血瘀证证候积分、TC、TG、LDL-c高于非血瘀证,同时,动脉斑块发现率、颈动脉中-内膜厚度、颈动脉和股总动脉斑块面积均较非血瘀证升高。其中,年龄、病程、动脉中-内膜厚度、动脉斑块面积与血瘀证证候积分存在相关性。两组患者的血清FFA谱存在明显差异,其中血瘀证T2DM患者血清TFFA、SFA、C12:0、16:0、C18:0、C20:4n6、22:0和C24:0水平高于非血瘀证。同时,C12:0、C16:0、C18:0、C20:4n6、TFFA和SFA与糖尿病大血管病变呈正相关,而C18:3n3、C20:5n3、C22:6、C24:1与糖尿病大血管病变呈负相关。结论:本研究第一次证实中长链饱和脂肪酸是造成血瘀证与非血瘀证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FFA水平和组成差异的主要因素,并且证实了血清FFA的差异与患者血瘀证证候积分存在相关性,这可以间接证明脂毒性和血瘀之间是有内在联系的。(本文来源于《中华中医药学会糖尿病分会全国中医药糖尿病大会(第十九次)资料汇编》期刊2018-10-12)
脂肪酸谱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讨正常健康儿童和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儿血清游离脂肪酸(FFA)之间的相关关系,确定潜在生物标志物。方法: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方法检测28例正常健康儿童(对照组)和33例ALL患儿血清游离脂肪酸水平,结合多变量和单变量数据分析方法以及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等统计学方法对检测出的游离脂肪酸进行分析。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ALL患儿血清中8中FFA浓度显着改变。其中,棕榈酸(C16:0)、油酸(十八碳烯酸,C18:1)、γ-亚麻酸(γ-C18:3)和顺13-二十二碳烯酸(C22:1)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显着上调(P<0.05);二十二碳六烯醇(C22:6)、二十碳五烯酸(C20:5)、二十二烷酸(C22:0)、亚油酸(C18:2)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显着下调(P<0.05)。进一步对上述有统计学意义的8个FFA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构建影响因素模型,通过ROC曲线发现血清二十碳五烯酸(C20:5)、十八碳烯酸(C18:1)和亚油酸(C18:2)水平对于ALL的诊断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内部验证相符率为93.5%。结论:儿童ALL的发生与体内脂肪酸代谢紊乱存在相关性,二十碳五烯酸(C20:5)、十八碳烯酸(C18:1)和亚油酸(C18:2)作为ALL的潜在生物标志物。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脂肪酸谱论文参考文献
[1].章建伟,徐金亮,傅君芬.儿童非酒精脂肪肝病游离脂肪酸谱特征分析[J].中国乡村医药.2019
[2].张小丽,麦惠容,陈芬,文飞球.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血清游离脂肪酸谱的GC-MS定量测定[C].第二十叁次全国儿科中西医结合学术会议资料汇编.2019
[3].杨艳,梁薇,苟小军.过敏性鼻炎患者血清游离脂肪酸谱的研究[J].西部医学.2019
[4].郭岩岩,熊子波,张悦,苏美玲,熊祖应.透析患者红细胞脂肪酸谱与胰岛素抵抗的相关分析[J].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2019
[5].李桂仙,李晔,张春丹.基于脂肪酸谱法分析山茶油掺伪[J].食品工业科技.2019
[6].杨世萍.代谢综合征患者血清磷脂脂肪酸谱与胰岛素抵抗关系的研究[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9
[7]..美国研究母牛妊娠中期和/或晚期的可代谢蛋白限制对后代肉质和脂肪酸谱的影响[J].肉类研究.2019
[8].白起君,黄捷,周晓亚,李艳,秦立.冠心病患者血清磷脂多不饱和脂肪酸谱与炎症关系[J].热带医学杂志.2019
[9].苟小军,冯琴,胡义扬.祛湿化瘀方对非酒精性脂肪肝模型大鼠血清游离脂肪酸谱的影响[J].中国药房.2018
[10].楚淑芳,李惠林,赵恒侠,刘德亮.2型糖尿病患者血瘀证证候积分、大血管病变及游离脂肪酸谱的相关性研究[C].中华中医药学会糖尿病分会全国中医药糖尿病大会(第十九次)资料汇编.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