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优美情境发掘美育因素

创设优美情境发掘美育因素

隋惠娟(平度市职教中心山东青岛266700)

美育对于培养一个人的素质是非常重要的,而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又是美育的关键。有了审美能力,才能使学生在今后千姿百态、错综复杂的大千世界中辨别真善美、假丑恶,才能去创造更美的世界。我国教育理论界经过十年的探讨研究,对当前的学校艺术教育已达成了“艺术教育是以审美为核心的、以学校艺术教育和积极参与为出发点的、以发展提高全体学生的审美知识和审美修养为目的的基本素质教育”的共识,这就为我们音乐教学中落实素质教育指明了方向。那么,在音乐素质教育中怎样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呢?经过十几年的探索我认为:作为一名音乐教师,其实是帮助学生调动所有的审美因素,以学生美感的发生与发展贯穿于整个审美过程,进而达到提高审美素质的目的。

一、创设优美情境,发掘美育因素

美以情动人。从音乐作品的主题看,每首作品都具有美的形象,都能展示一幅美的图画,给人以听觉美和思想美。有的比较明显,有的比较含蓄,为此,作为音乐教师应当在教学中努力深入地挖掘教材中的审美因素,创设一个和谐的美的情境,把学生带入美的意境,使学生在美的意境中产生强烈的审美愉悦。如在教学《颂歌》时,我首先以不同色彩的词语和富有情感的语调,给学生讲述了创作的时代背景,利用录像让学生观看了当时的演出场面,创设情境,在富有节奏的乐曲中,激发起了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通过强烈的形象感染,使学生的爱国主义感情完全融入到音乐中,在共鸣中潜移默化,在情境中得到陶冶,学生的思想也由此得到了进一步升华。

二、运用音乐要素,塑造美的形象

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审美化教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有效地指导自己的音乐实践,从中得到美的熏陶。如果说审美是一种评价、一种体验的话,那么对音乐美进行体验的最好形式莫过于音乐欣赏。而欣赏是创造性的思维活动,它对触发灵感、启迪智慧有重要的促进作用。要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就必须在感受音乐要素及音乐表现手段上下功夫,同时还要培养学生对音乐活动的主观参与意识。优秀的舞蹈作品都是通过旋律、节奏、力度、速度变化等音乐要素塑造美的艺术形象,创造和谐的美的情境,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培养他们美的情操。如在欣赏《阳光绿洲》时,随着音乐首先让学生初步感受不同的节奏、旋律、速度及不同乐器的音乐所表现的不同的音乐形象,充分理解舞蹈所表现的内容,从而去很好地表现作品。

三、激发学习兴趣,净化思想修养

音乐教育的目的在于用动人心魄的音响美和旋律美、多姿多彩的抒情美和结构美来滋养、浸润心灵,从而使学生情操得到陶冶。贝多芬说过:“音乐应当使人类的精神爆发出火花。”这种精神包括人的品质、意志和道德。因此,完美的音乐教学应在各个教学环节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以美辅德,引导学生领略歌曲的内涵,对歌曲表现的精神、意志、品质进行赞美,使学生在思想上得到启迪、心灵上得到净化、感情上得到升华,从而更加热爱我们的党、热爱祖国、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如教授《众手浇开幸福花》这个舞蹈时,我先让学生欣赏了一遍,抒发了对生活的赞美热爱之情,同时也表达了只有靠辛勤劳动才能换来幸福生活的思想主题,加上合理优美的伴奏烘托出了音乐美,使学生对曲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围绕“幸福要靠劳动创造”这一思想主题,我采用了逐步渗透的方法引导学生:“同学们希望过上幸福的生活吗?”“当然希望。”“幸福生活会不会从天上掉下来?”“不会。”“那么怎样才能获得幸福的生活呢?”“要靠辛勤的劳动。”最后我对学生提出了不仅要学会以优美的歌声歌唱幸福的生活,还要学会靠自己的辛勤汗水去创造幸福生活的希望,深入浅出地让学生获得了更多的审美能力,获得了对美的正确认识。

四、引进器乐教学,用实践表现美

“器乐教学”的兴起,势必形成一个音乐素质教育的网络体系,也将使音乐教学内容得到极大的丰富,音乐教育质量和学生音乐素质的更快提高成为可能。“器乐进课堂”更能充分体现教育教学的双边或多边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开阔学生的视野,陶冶学生的情操。通过几年来的音乐教学,我深深地意识到:在音乐课堂教学中,器乐教学更能训练学生灵敏的听觉、良好的节奏感与乐感,更能表现出学生审美能力的高低,把学生的思想、情感、审美观表现得淋漓尽致,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如在学习竹笛《山丹丹开花红艳艳》时,我先用竹笛以宽广热情的情调吹奏了一遍,让学生体会陕北人民在迎来毛主席、中央红军获得解放,过上幸福生活时的高兴心情;通过节奏的快慢、曲调的抑扬、旋律的变化、力度的强弱,感受乐曲主题,然后根据自己的审美能力通过动作、表情及各类表现手段正确地把乐曲吹奏出来。这种练习,不仅使学生知、技、情、趣得到了统一,而且将有效地指导自己今后的音乐实践。

标签:;  ;  ;  

创设优美情境发掘美育因素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