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罗可可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罗可可风格,中华人民共和国,罗可可艺术,肖像画
罗可可论文文献综述
邹振盛[1](2016)在《从罗可可风格看中国元素对欧洲的美术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艺术和法国艺术的交融追溯到十八世纪的罗可可时期,罗可可艺术风格的盛行与当时中国商品在欧洲市场的流通有着莫大的关联。中国艺术对于罗可可美术的影响,在许多画家的作品中都有着充分地表现,中国的丝绸,瓷器,家具的流行,也同样影响着罗可可美术的艺术风格。(本文来源于《现代装饰(理论)》期刊2016年09期)
杨楠[2](2014)在《浅析罗可可时期绘画作品中的象征性》一文中研究指出十八世纪的欧洲处于经济繁荣阶段,人们的生活富裕、安定。在绘画上完全摆脱了宗教题材,舒适轻松的场景取代了圣徒痛苦的殉难,从而在反应现实上向前大大的迈进了一步。使得路易十五时代出现了一种名为“罗可可”风格的倾向,并渐渐取代了“巴洛克”风格。罗可可时代那种诗歌般的感情,造就了诗人般的画家华托、布歇和弗拉戈纳尔。华托是摄政王时期的画家,在他的绘画中,擅长用富有装饰趣味的华丽笔法,描绘那些空虚无聊的贵族男女的生活,而对于这些他只是一个冷静的旁观者,在他的绘画中,潜藏着一种悲凉。华托浪漫牧歌般的世界包含着的隐退山林的精神,表达了他对专制的非个性文化的反抗。在他的作品中,常常运用雕像来引发人们对一个美和愉悦的理想世界的一种想象。将雕像与现实人物相交织的手法营造出奇妙的幻境,深刻而隽永的表现出罗可可时代贵族们所幻想着的那种并不存在的世外桃源。这也正是罗可可艺术精神的秘密——是一种在死之临近时对生命的肯定。这也正是华托作品的进步意义之所在。华托为我们再现了浮华场景下的十八世纪贵族们的生活,以包含诗歌的情怀和微妙的讽刺意味,来阐释深奥的内涵。与那种表现无忧无虑式的奢华情调有着很大的不同,开创了罗可可艺术的先河。布歇(Francois Boucher,1703-1770)是罗可可风格发展到顶峰时期的代表画家。他是华托的学生,他以吸引人们对爱情和生活的现实的乐趣为主题,在绘画技巧上变为一种美人出浴图。以描绘完整的、充满神话色彩的爱情故事为主。布歇的世界处处洋溢着喜悦,与华托薄暮时分的忧伤有着很大的不同。但仍延续着华托式的雕像暗示,其绘画作品总要借助包裹了神话外衣的爱情故事和田园牧歌情调来装点美化贵族资产阶级的生活。弗拉戈纳尔(Jean-Honore Fragonard,1732-1806)则属于蓬帕杜夫人去世后的画家,崇尚生活流派的弗拉戈纳力图重挽狂澜,他继续歌唱着无忧无虑的爱情或朴实无华的社会风俗,并大胆的、赤裸裸的表现上层人物的风流韵事。在他的作品中依然延续着雕像暗示主题的手法,他那自由挥洒的大笔触,出色的表现了运动和光感,扑捉住环绕每件事物的真实气氛。充分体现了贵族阶层沉迷于感官挑逗与享乐主义的灵魂。弗拉戈纳尔金光灿烂的色调是十八世纪罗可可艺术最后迸发的最耀眼的火花。但已唤不起人们像对华托、布歇那样的热情。他满怀喜悦地迎接法国大革命,却发现自己的才华在新秩序中并无用武之地。对于处在紧张的夺权斗争关头的资产阶级来说,以享乐主义的、纤细的、轻巧的、柔美为主的罗可可艺术正走向衰颓的边缘。此时需要的不再是追求个性、自由的“田园诗”,他们需要的是像大卫那样,号召人们去为理想冲锋而献身的《荷拉斯兄弟的宣誓》这样雄伟庄严的新古典主义艺术。从此,艺术趣味又重新回到原本的单纯秩序。当历史使我们惊诧时,细节使我们落泪。每一个文明时期,创造着其独特的不可能重复的艺术,每一幅绘画作品里,整个生命、整个生活与许许多多的苦痛、疑惑、欢欣和光明的十分,都被神秘的形象涵盖。画家们对画的本质不再是清楚的主张,而是“不经意的”暗示。藏在绘画作品背后的秘密是画家在绘画作品中为观者留下的最值得思考的问题。罗可可这一美术现象,史学家们多以“享乐主义”与“艳俗主义”一以贯之。却很少有人关注这一时期绘画作品中的“象征性”,忽视了这一美术现象所呈现出的积极一面。本文试图从罗可可时代的代表画家、代表作品入手,分别从题材、主题、作品的构图、色彩等形式和内容上进一步揭示绘画作品中独特的“象征性”,旨在通过重新审视十八世纪的罗可可绘画,对这一时期的艺术有一个更客观、更全面的认识。罗可可美术的发展虽然短暂,但在美术史上有着不可磨灭的作用,这种风格的发展进而为人类社会科学文明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本文来源于《陕西师范大学》期刊2014-05-01)
徐祯[3](2013)在《浅谈罗可可艺术中的中国元素》一文中研究指出17-18世纪中外文化交流史上发生过一段插曲,就是欧洲产生了一种东方情调的装饰艺术风格,这种风格也称"中国风格"或"中国情趣",主要表现在装饰艺术领域,在建筑、绘画、园林上也有所体现;受到从中国进口的橱柜、瓷器和刺绣等外销艺术品的影响。也正因此,注入了这许许多多的"中国元素"的罗可可艺术才如此大放光彩,充满了神韵。(本文来源于《黄河之声》期刊2013年06期)
刘力[4](2013)在《论罗可可风格绘画——以弗拉戈纳尔作品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通过对罗可可艺术风格绘画的代表画家弗拉戈纳尔及其代表作的分析,站在历史的高度,并结合当时的社会情境,给予罗可可绘画相对比较公允的评价,具有深刻的艺术价值及现实意义。(本文来源于《美术教育研究》期刊2013年02期)
彭琦[5](2012)在《浅谈“中国风”对欧洲罗可可时代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罗可可时期,中国的艺术对欧洲各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如染织、陶瓷、木工艺、玻璃工艺、金属工艺和建筑等。本文以几个典型的国家为例,具体地阐述了罗可可时期欧洲各国中国风格化设计的特征。(本文来源于《现代装饰(理论)》期刊2012年10期)
刘运忠[6](2011)在《十年苦学 一朝收获——一框邮集《罗可可绘画艺术》创作记》一文中研究指出我自幼热爱绘画,高中开始集邮,数十年收集中外绘画题材邮品。20世纪90年代末迷上绘画题材极限片,从此一发而不可收拾。经过10年努力,在古稀之年才迈出组集参展的第一步。我的《罗可可绘画艺术》一框极限邮集在(本文来源于《集邮博览》期刊2011年08期)
客文达[7](2011)在《我看《罗可可绘画艺术》》一文中研究指出第一次见到《罗可可绘画艺术》是在杭州2010全国集邮展览上,此前只是听说过。我虽然与刘运忠先生从未联系过,但却经常在《极限邮讯》上见到他关于绘画题材极限片的介绍文章。字里行间透露出他对西方绘画艺术的深入(本文来源于《集邮博览》期刊2011年08期)
杨云[8](2010)在《大提琴曲《罗可可主题变奏曲》演奏技艺探微》一文中研究指出大提琴作品《罗可可主题变奏曲》是世界音乐领域的瑰宝,它除了具有变奏曲和交响套曲的性质之外,还具有十分明显的协奏曲特点。至今,这首乐曲一直被视为检验大提琴演奏者技巧的经典之作。笔者通过对主题及七个变奏逐句逐段的分析,阐释表达该作品音乐内涵应掌握的的演奏要点。(本文来源于《音乐探索》期刊2010年04期)
张全[9](2010)在《绘画中的性——记罗可可画家华托》一文中研究指出18世纪法国罗可可艺术的代表画家华托是描绘宫廷艳情艺术的先驱,性是画家热衷于表现的主题,爱情在纵性的环境下得到升华,画家的作品就是凭着爱情和深深的忧郁成为罗可可美术的"金字招牌"。(本文来源于《才智》期刊2010年32期)
张全[10](2010)在《阿尔卡迪亚的爱情与忧愁——记罗可可画家华托》一文中研究指出18世纪法国罗可可艺术的代表画家华托是描绘宫廷艳情艺术的先驱,他的作品体现了一种审美的艺术趣味。华托出生在一个泥瓦匠家庭,长年受结核病折磨,因此在他的作品中体现出深深的忧愁,同时华托向往爱情,在18世纪崇尚理性的阿尔卡迪亚的精神乐园中,华托在其创出的"雅宴画"中表现出爱的气息。(本文来源于《才智》期刊2010年31期)
罗可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十八世纪的欧洲处于经济繁荣阶段,人们的生活富裕、安定。在绘画上完全摆脱了宗教题材,舒适轻松的场景取代了圣徒痛苦的殉难,从而在反应现实上向前大大的迈进了一步。使得路易十五时代出现了一种名为“罗可可”风格的倾向,并渐渐取代了“巴洛克”风格。罗可可时代那种诗歌般的感情,造就了诗人般的画家华托、布歇和弗拉戈纳尔。华托是摄政王时期的画家,在他的绘画中,擅长用富有装饰趣味的华丽笔法,描绘那些空虚无聊的贵族男女的生活,而对于这些他只是一个冷静的旁观者,在他的绘画中,潜藏着一种悲凉。华托浪漫牧歌般的世界包含着的隐退山林的精神,表达了他对专制的非个性文化的反抗。在他的作品中,常常运用雕像来引发人们对一个美和愉悦的理想世界的一种想象。将雕像与现实人物相交织的手法营造出奇妙的幻境,深刻而隽永的表现出罗可可时代贵族们所幻想着的那种并不存在的世外桃源。这也正是罗可可艺术精神的秘密——是一种在死之临近时对生命的肯定。这也正是华托作品的进步意义之所在。华托为我们再现了浮华场景下的十八世纪贵族们的生活,以包含诗歌的情怀和微妙的讽刺意味,来阐释深奥的内涵。与那种表现无忧无虑式的奢华情调有着很大的不同,开创了罗可可艺术的先河。布歇(Francois Boucher,1703-1770)是罗可可风格发展到顶峰时期的代表画家。他是华托的学生,他以吸引人们对爱情和生活的现实的乐趣为主题,在绘画技巧上变为一种美人出浴图。以描绘完整的、充满神话色彩的爱情故事为主。布歇的世界处处洋溢着喜悦,与华托薄暮时分的忧伤有着很大的不同。但仍延续着华托式的雕像暗示,其绘画作品总要借助包裹了神话外衣的爱情故事和田园牧歌情调来装点美化贵族资产阶级的生活。弗拉戈纳尔(Jean-Honore Fragonard,1732-1806)则属于蓬帕杜夫人去世后的画家,崇尚生活流派的弗拉戈纳力图重挽狂澜,他继续歌唱着无忧无虑的爱情或朴实无华的社会风俗,并大胆的、赤裸裸的表现上层人物的风流韵事。在他的作品中依然延续着雕像暗示主题的手法,他那自由挥洒的大笔触,出色的表现了运动和光感,扑捉住环绕每件事物的真实气氛。充分体现了贵族阶层沉迷于感官挑逗与享乐主义的灵魂。弗拉戈纳尔金光灿烂的色调是十八世纪罗可可艺术最后迸发的最耀眼的火花。但已唤不起人们像对华托、布歇那样的热情。他满怀喜悦地迎接法国大革命,却发现自己的才华在新秩序中并无用武之地。对于处在紧张的夺权斗争关头的资产阶级来说,以享乐主义的、纤细的、轻巧的、柔美为主的罗可可艺术正走向衰颓的边缘。此时需要的不再是追求个性、自由的“田园诗”,他们需要的是像大卫那样,号召人们去为理想冲锋而献身的《荷拉斯兄弟的宣誓》这样雄伟庄严的新古典主义艺术。从此,艺术趣味又重新回到原本的单纯秩序。当历史使我们惊诧时,细节使我们落泪。每一个文明时期,创造着其独特的不可能重复的艺术,每一幅绘画作品里,整个生命、整个生活与许许多多的苦痛、疑惑、欢欣和光明的十分,都被神秘的形象涵盖。画家们对画的本质不再是清楚的主张,而是“不经意的”暗示。藏在绘画作品背后的秘密是画家在绘画作品中为观者留下的最值得思考的问题。罗可可这一美术现象,史学家们多以“享乐主义”与“艳俗主义”一以贯之。却很少有人关注这一时期绘画作品中的“象征性”,忽视了这一美术现象所呈现出的积极一面。本文试图从罗可可时代的代表画家、代表作品入手,分别从题材、主题、作品的构图、色彩等形式和内容上进一步揭示绘画作品中独特的“象征性”,旨在通过重新审视十八世纪的罗可可绘画,对这一时期的艺术有一个更客观、更全面的认识。罗可可美术的发展虽然短暂,但在美术史上有着不可磨灭的作用,这种风格的发展进而为人类社会科学文明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罗可可论文参考文献
[1].邹振盛.从罗可可风格看中国元素对欧洲的美术的影响[J].现代装饰(理论).2016
[2].杨楠.浅析罗可可时期绘画作品中的象征性[D].陕西师范大学.2014
[3].徐祯.浅谈罗可可艺术中的中国元素[J].黄河之声.2013
[4].刘力.论罗可可风格绘画——以弗拉戈纳尔作品为例[J].美术教育研究.2013
[5].彭琦.浅谈“中国风”对欧洲罗可可时代的影响[J].现代装饰(理论).2012
[6].刘运忠.十年苦学一朝收获——一框邮集《罗可可绘画艺术》创作记[J].集邮博览.2011
[7].客文达.我看《罗可可绘画艺术》[J].集邮博览.2011
[8].杨云.大提琴曲《罗可可主题变奏曲》演奏技艺探微[J].音乐探索.2010
[9].张全.绘画中的性——记罗可可画家华托[J].才智.2010
[10].张全.阿尔卡迪亚的爱情与忧愁——记罗可可画家华托[J].才智.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