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感弱信息分离论文-程洋,童立强

遥感弱信息分离论文-程洋,童立强

导读:本文包含了遥感弱信息分离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视反射率图像,掩膜,比值增强,黄钾铁矾

遥感弱信息分离论文文献综述

程洋,童立强[1](2015)在《基于背景多层次分离的遥感矿化蚀变信息提取模型及应用实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背景多层次分离的遥感矿化蚀变信息提取模型,以地物的波谱特征和遥感技术的物理机制为基础,以"矿化蚀变岩波谱特征分析—视反射率图像计算—"背景"多层次分离—蚀变信息增强—蚀变信息提取"为技术流程,能快速、准确地提取矿化蚀变信息。以新疆焉耆县哈都虎拉山一带为研究区,以最新的Landsat8-OLI多光谱数据为数据源,将该模型用于提取研究区的黄钾铁矾蚀变岩石信息,共提取出80余处黄钾铁矾蚀变岩石出露点,其中有两处黄钾铁矾蚀变岩石集中分布区,为研究区的找矿工作提供了重要线索。(本文来源于《遥感技术与应用》期刊2015年03期)

张远飞,吴德文,袁继明,朱谷昌,杨自安[2](2011)在《遥感蚀变信息多层次分离技术模型与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自然物质系统具有层次结构的特性,在多年实践的基础上,对遥感蚀变信息提取问题提出了多层次分离技术模型。在这个技术模型框架下,首先讨论了遥感蚀变信息提取这一复杂研究对象的简化问题;然后系统地阐述了该技术模型的基本原理和模型结构,以及该模型框架下的主要技术体系。应用实例分析结果表明,该模型所提出的技术思想不仅简化了遥感蚀变信息提取问题的复杂性,而且在实际应用中显现出良好的实用性。(本文来源于《国土资源遥感》期刊2011年04期)

王小冬[3](2009)在《Fast-ICA模型及其在高光谱遥感污染弱信息分离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土壤污染已对中国粮食安全,可持续发展构成重大威胁。要有效遏制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制定相应策略,必须有实时、准确、有效的监测数据为依托。而高光谱技术可以从光谱学角度分析污染胁迫下作物生化参数的变化,为污染防治决策提供有力支持。本文运用了Fast-ICA模型分析土壤污染胁迫下作物生化参数的变化进行遥感弱信息分离与提取方法。对于高光谱数据进行独立分量分析后产生的独立分量是每个独立源信号的模拟。作物受污染胁迫后对叶绿素合成的影响会引起混合信息特征变化,因此对混合信息进行独立分量分析后产生的和叶绿素最相关分量必然携带作物受胁迫信息。为了检验独立分量弱信息分离的有效性,对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等多个粮食主产区采集的高光谱数据进行了同种作物不同生长阶段、相同生长区域不同作物、相同作物不同生长区域叁种方式的独立分量弱信息分离模型实验。在每种实验模式中首先对以425nm、670nm为中心的叶绿素吸收特征最显着波段分别进行独立分量分析,鉴于对作物高光谱数据进行独立分量分解以后产生的独立分量具有无序性,对每组样本产生的多个独立分量和野外采集的叶绿素含量进行相关分析。实验结果表明,每组数据均会有一个或两个和叶绿素含量高度相关的分量,此分量代表作物叶绿素信息对植被光谱特征的贡献,若作物受污染胁迫,此分量必携带作物叶绿素受损信息。为了分离该独立分量携带的污染弱信息,结合红边检测污染信息的有效性,建立独立分量、红边特征空间,对每组样本数据计算其样本的红边位置,取每组数据中红边位置最集中的波段作为特征红边波段,计算落在特征红边波段的每个样本在425nm蓝光波段和670nm红光波段独立分量的比值作为作物健康度因子,结合实验室分析的各样地土壤重金属含量,结果表明,未受重金属胁迫时健康度因子小于1;而如果植被受重金属污染胁迫时计算得出的健康度因子大于1,且污染的严重程度和健康度因子值成正比。同时独立分量弱信息提取模型对植被生长阶段变化具有相对稳定性。(本文来源于《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期刊2009-05-01)

韩趁霞[4](2009)在《基于ICA的土壤重金属污染遥感弱信息分离技术与软件原型》一文中研究指出土壤是农业生产的基础,是农作物必要的生存环境。然而,随着现代化工农业生产的迅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大量有毒、有害物质进入土壤,严重损害了土壤的自我调节功能,致使土壤污染、破坏、退化,危害了农业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和人类的生存环境。因此,快速、准确、有效、动态地检测土壤污染状况可以为土壤污染治理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本文结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以长春城郊稻田为实验区,研究郊区重金属在土壤中的分布特点和农作物的波谱特征,结合遥感生物地球化学方法和现代光谱解析方法,特别是独立分量分析方法,处理野外光谱数据,提取污染区农作物的光谱特征信息,建立土壤污染估测模型,为土壤重金属污染程度的评估提供参考。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利用Matlab语言实现了对高光谱数据的预处理算法,仿真结果表明:PCA白化处理不但有利于噪声的去除,而且在尽可能多地保留原始信息的前提下实现了数据的降维,快速独立分量分析算法有效的分离了特征光谱。(2)在对高光谱数据预处理的基础上,结合导数光谱和连续统归一化光谱,提取了39种光谱特征参数。根据提取的特征参数,对研究区的水稻光谱特征分析结果表明:在水稻的不同生长时期,在特殊环境作用下,反射波谱变化显着,分离的波谱特征参数与土壤重金属污染存在较强的响应关系。(3)对部分光谱特征参数和叶绿素含量进行相关性分析,各光谱特征值与叶绿素含量的线性相关系数各不相同,水稻叶绿素与绿度指数和叶绿素b的相关系数均高于叶绿素a和胡萝卜素;叶绿素与“红边”位置有更强的相关性,且相关系数要大于归一化植被指数,说明“红边”位置能较好的反应叶绿素的含量。相关性分析方法为水稻污染胁迫特征信息提取提供了支持。(4)运用Matlab、ASD View Spectro、Excel2003等工具实现了土壤污染遥感弱信息分离软件原型。(本文来源于《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期刊2009-05-01)

朱谷昌,吴德文,张远飞,吴健生,杨自安[5](2006)在《用于地质矿产调查的“遥感信息多层次分离提取技术”的研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项目为2000年中国地质调查局下达的国土资源大调查技术方法类项目,研究内容是研制遥感地质找矿新技术——用于地质矿产调查的“遥感信息多层次分离提取技术”。它适用于地质矿产调查, 尤其是我国地质工作程度较低,找矿难度较大的西部高寒山区和(半)干旱荒漠戈壁区。于2002年 12月由中国地质调查局组织的有关专家进行了评审。认为本项目研究思路清晰,研究方法先进,理论及试验结果分析深入,研究成果有创新、成果内容丰富,综合得分93分,被评为优秀。(本文来源于《“十五”重要地质科技成果暨重大找矿成果交流会材料二——“十五”地质行业获奖成果资料汇编》期刊2006-12-01)

杨波[6](2002)在《遥感信息多层次分离提取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遥感信息多层次分离提取技术,就是以岩石和矿物的电磁波特征反射谱带作为提取岩石蚀变带信息的理论基础,通过数学建模和最佳变量的选择,运用各种数学方法和图像增强手段,多层次地从遥感信息中逐步剔除干扰因素,一次次地增强和分离提取出矿化异常信息,最后得到包含目标特征信息估计图像的遥感信息分析处理全过程。 以甘肃省鹰嘴山地区为研究区,以鹰嘴山金矿为训练区。通过对研究区已有资料系统的收集、整理和分析,建立遥感找矿的地质概念模型;通过对实测地物光谱、岩矿石鉴定、微量金分析结果等岩矿石多元数据的统计分析,选择矿化蚀变信息多层次分离提取的最佳波段或变量组合,建立提取不同类型矿化蚀变的遥感信息模型;利用研究区已有Landsat-TM和ETM卫星图像数据,进行多种形式的数字图像处理,最终获取各种矿化蚀变岩分布信息。 遥感信息多层次分离提取技术在甘肃鹰嘴山地区的应用研究中,采取的科学尝试和取得的开拓性成果如下: 1)首次在本区进行地物光谱测试,获得了早古生代海相火山岩地区各类岩石大量的光谱数据; 2)基于实地光谱测试数据与Landsat-TM、ETM卫星图像数据的对应分析,第一次建立了该地区矿化蚀变的遥感信息模型; 3)全面系统地总结了遥感信息多层次分离提取的技术路线和工作流程,并以鹰嘴山地区为例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和说明; 4)将对蚀变信息的研究由单纯的定性过渡到了定量与定性相结合,使二者优势互补,既缩小了异常的范围,又提高了成矿预测的准确性; 5)将异常与遥感影像等资料迭加分析,使图像美观实用,增强了野外实地勘查的可行性; 6)在对技术进行检验的过程中,发现了该区存在的几个重点找矿靶区,对在本区开展地质找矿工作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指导作用。 本文所提供的遥感信息模型适用于阿尔金东段和北祁连西段早古生代海相火山岩地区矿化蚀变信息的提取,图文资料绝大多数是笔者以及项目组部分同志在实际工作中辛勤劳动的结晶,具有一定的实用和参考价值。(本文来源于《中南大学》期刊2002-06-30)

宋平舰,张杰[7](2001)在《二维经验模分解在海洋遥感图像信息分离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将经验模分解法 (EMD ,EmpiricalModeDecomposition)二维化 ,并应用于海洋遥感图像处理 ,实现了图像数据的线性化、平稳化预处理与不同信息的尺度分离 ,为海洋遥感应用研究特别是图像谱分析研究和目标识别研究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数据源预处理新方法(本文来源于《高技术通讯》期刊2001年09期)

张远飞,吴健生,朱谷昌,吴德文,周正武[8](2000)在《基于遥感图像的“弱信息多层次分离提取技术”的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笔者在系统地总结国内外有关直接从TM图像上提取金属矿化蚀变信息的方法技术的基础上,对其拓展和深化,试验研制以“多元数据分析+比值+主成分变换+掩膜+分类 (分剖)”为主要方法的,并具有快速、准确、实效特点的“弱信息多层次分离提取技术”,并在多个金属成矿区(带)、矿集区进行试验,取得较理想的效果。(本文来源于《“九五”全国地质科技重要成果论文集》期刊2000-12-01)

遥感弱信息分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根据自然物质系统具有层次结构的特性,在多年实践的基础上,对遥感蚀变信息提取问题提出了多层次分离技术模型。在这个技术模型框架下,首先讨论了遥感蚀变信息提取这一复杂研究对象的简化问题;然后系统地阐述了该技术模型的基本原理和模型结构,以及该模型框架下的主要技术体系。应用实例分析结果表明,该模型所提出的技术思想不仅简化了遥感蚀变信息提取问题的复杂性,而且在实际应用中显现出良好的实用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遥感弱信息分离论文参考文献

[1].程洋,童立强.基于背景多层次分离的遥感矿化蚀变信息提取模型及应用实例[J].遥感技术与应用.2015

[2].张远飞,吴德文,袁继明,朱谷昌,杨自安.遥感蚀变信息多层次分离技术模型与应用研究[J].国土资源遥感.2011

[3].王小冬.Fast-ICA模型及其在高光谱遥感污染弱信息分离中的应用[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9

[4].韩趁霞.基于ICA的土壤重金属污染遥感弱信息分离技术与软件原型[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9

[5].朱谷昌,吴德文,张远飞,吴健生,杨自安.用于地质矿产调查的“遥感信息多层次分离提取技术”的研制[C].“十五”重要地质科技成果暨重大找矿成果交流会材料二——“十五”地质行业获奖成果资料汇编.2006

[6].杨波.遥感信息多层次分离提取技术[D].中南大学.2002

[7].宋平舰,张杰.二维经验模分解在海洋遥感图像信息分离中的应用[J].高技术通讯.2001

[8].张远飞,吴健生,朱谷昌,吴德文,周正武.基于遥感图像的“弱信息多层次分离提取技术”的试验研究[C].“九五”全国地质科技重要成果论文集.2000

标签:;  ;  ;  ;  

遥感弱信息分离论文-程洋,童立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