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烷基苯磺酸盐表面活性剂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水合硅酸钙,球壳,形貌,分散性
烷基苯磺酸盐表面活性剂论文文献综述
王月,郭晓红,周广栋,程铁欣[1](2019)在《烷基苯磺酸盐表面活性剂对水合硅酸钙形貌和结构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为模板剂,研究了SDBS的浓度,Ca~(2+)和SiO■离子的浓度,是否搅拌和反应时间等条件对水合硅酸钙(CSH)形貌特征和分散性能的影响,并提出了不同CSH球壳形貌特征的形成机理.结果显示,溶液中Na_2SiO_3·9H_2O浓度增大, SDBS浓度增大及反应时间延长均会使CSH的结晶度变好,聚合度增大, Q~2结构的相对含量增加,其中Na_2SiO_3·9H_2O和SDBS浓度是主要控制因素. SDBS在溶液中形成的球形胶束具有极强的模板作用,能有效改变CSH的结晶生长方式;通过调节SDBS浓度和钙硅比例,并适当延长CSH的生长时间,能够获得球壳完整,分散性好且稳定性强的CSH.(本文来源于《高等学校化学学报》期刊2019年09期)
赵昌明[2](2019)在《烷基苯磺酸盐表面活性剂的界面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烷基苯磺酸盐表面活性剂不仅广泛应用于家用洗涤剂、医用药品等方面,还是叁元复合驱原油开采的核心药剂。叁元复合驱能够大幅提高油田的原油采收率,其驱油剂主体配方由表面活性剂、碱和聚合物组成,叁元复合驱可比单纯聚合物驱多提高采收率10个百分点。叁元复合驱的优势在于增加了提高驱油效率的表面活性剂和碱,表面活性剂的性能是叁元复合驱效果最重要的保障,而表面活性剂关键性指标界面性能又受其结构、浓度、盐度、油相的差异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因此,本论文以烷基苯磺酸盐表面活性剂为研究对象,通过精细合成对二甲基-烷基苯磺酸盐同分异构体和同系物,运用旋转液滴法评价表面活性剂溶液在不同条件下界面张力的变化,最终阐明了影响界面张力的原因和机理,主要内容如下。(1)合成了6种对二甲基-十二烷基苯磺酸盐同分异构体、8种对二甲基-烷基苯磺酸盐同系物。利用1H-NMR和高分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对产物结构和纯度进行表征。(2)采用最大气泡法测定了对二甲基-十二烷基苯磺酸盐溶液的表面张力。结果表明,随着亲水基团(携带磺酸基的苯环)向亲油烷基链中间位置移动,对二甲基-十二烷基苯磺酸盐的临界胶束浓度CMC升高,其对应的临界胶束浓度下的表面张力(γcmc)降低,表面层中对二甲基-十二烷基苯磺酸盐分子饱和吸附时每个分子占有面积(Amin)变大,饱和吸附量(Γmax)变小。以正构烷烃为模拟油相,利用旋转液滴界面张力仪测定对二甲基-十二烷基苯磺酸盐同分异构体的油水界面张力。结果表明,动态界面张力(DIFT)随时间呈现出由低到高通过最大值,然后逐渐降低达到稳定值。通过测量对二甲基-十二烷基苯磺酸盐表面活性剂溶液对应的最小烷烃碳数(nmin),发现随着亲水基团向烷基链中间移动,nmin呈现出先降低再升高的特征,这是对二甲基-十二烷基苯磺酸盐同分异构体的亲水亲油性能差异和结构差异共同作用的结果。当油相分子和水相分子与表面活性剂分子亲油和亲水端的作用力均衡时,界面层中存在最高的动态表面活性剂分子浓度,对应产生界面张力最小值(IFTmin)。(3)以原油和其等效烷烃为油相,利用旋转液滴界面张力仪研究了Na OH浓度对对二甲基-烷基苯磺酸盐油水界面张力的影响。结果表明,p-S14-5、p-S16-5和p-S18-5均在一定的Na OH浓度范围表现出超低界面张力(ULIFT)。在水相中Na OH起到改变离子强度的作用,随着Na OH浓度增大,对二甲基-烷基苯磺酸盐由于极性基团双电层被压缩变小,静电作用减弱导致对二甲基-烷基苯磺酸盐界面浓度增加。继续增加Na OH浓度,双电层被进一步压缩,造成水分子通过排列松散的疏水基团突进界面层。这两种因素造成界面张力先减小再增加的趋势。在更高的Na OH浓度下,对二甲基-烷基苯磺酸盐分子通过“盐析”作用转入油相,这导致水溶性的p-S12-5和p-S14-5的界面张力减小;而对于油溶性p-S18-5,Na OH浓度对其在油相中分配影响弱,对界面张力影响小。对二甲基-烷基苯磺酸盐在油相的有效分配对于稳定界面层、降低界面张力具有重要作用。(4)研究了不同电解质对对二甲基-烷基苯磺酸盐表面活性剂溶液界面张力的影响,结果表明,电解质通过改变水溶液的离子强度,压缩表面活性剂亲水基双电层,增加界面层活性物吸附浓度,致使界面张力降低。随着电解质浓度增加,界面张力迅速下降,继续增加电解质浓度,界面张力降低速度变缓。随着电解质浓度增加,表面活性剂不断进入油相,当其油水分配系数为1时,界面张力达到最小值。不同电解质阴离子引起界面层附近水分子极性和结构发生变化,从而导致界面张力下降程度不同。CO32-水解产生OH-使水分子高度极化,并且因CO32-较大的离子半径造成对水分子的束缚力弱,导致界面层两侧差异最大,表现出界面张力降低速度最小;Na Cl不能水解产生OH-,且其离子半径也较小,表现出界面张力降低速度最快;同理,Na OH和Na HCO3表现出介于Na2CO3和Na Cl之间的界面张力降低速度。随着对二甲基-烷基苯磺酸盐亲油链长增长,其在水中的溶解性受电解质浓度影响变大,油水相界面张力最小值向低电解质浓度移动。(5)运用Fick扩散方程和热传导学中的集总参数法建立柱坐标下的理论模型,结合Gibbs方程,推导出旋转液滴法动态界面张力方程,用以描述油水界面张力的动力学特征,实验结果表明,实验曲线与理论计算曲线符合性好。烷基苯磺酸盐表面活性剂的动态界面张力是时间的函数并且呈现指数降低趋势。同时,可计算变量r/2·ln[1-e-(γ-γ∞)/RTΓ]作为扩散时间t的函数的曲线是线性的,曲线的斜率取决于相际扩散系数K。利用线性部分的斜率计算了表面活性剂在不同浓度下的相际扩散系数K的平均值和范围。推导出的动态界面张力动力学方程不仅适用于圆柱形的界面,修正表面曲率参数后,也可适用于球形和平坦界面,甚至是不规则界面。(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19-05-01)
伍晓林,王海峰,杨勇,单存龙,徐艳姝[3](2016)在《驱油用烷基苯磺酸盐表面活性剂》一文中研究指出在表面活性剂与低酸值原油定量匹配关系理论研究基础上,以重烷基苯为原料研制出了适合大庆油田的驱油用烷基苯磺酸盐表面活性剂,创建重烷基苯原料、产品的分析方法、精制处理技术、宽馏分烷基苯原料的专有磺化技术,中和复配一体化技术,实现规模化生产。现场应用表明,该产品性能与国外产品性能相当,可比水驱采收率高20个百分点以上,促进了大庆油田叁元复合驱技术的发展,提高了中国石油集团叁次采油的核心竞争力。(本文来源于《石油科技论坛》期刊2016年S1期)
任敏红,胡君,刘娜,陈权生[4](2016)在《改性重烷基苯磺酸盐表面活性剂的合成及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对重烷基苯进行了酰基化改性,然后以氯磺酸为磺化剂进行磺化,合成一种改性重烷基苯磺酸盐表面活性剂。对所合成的改性重烷基苯磺酸盐进行了性能评价,结果表明,其临界胶束浓度约3.0×10-5 mol·L-1(约为20mg·L-1);当Na2CO3浓度为1.2%时,表面活性剂浓度在0.005%~0.05%范围均可获得10-3m N·m-1的超低界面张力。表面活性剂浓度为0.01%时,Na2CO3浓度在0.8%以上时体系油水界面张可以达到超低。与重烷基苯磺酸盐相比,所合成的表面活性剂活性高,使用浓度低。(本文来源于《化工技术与开发》期刊2016年01期)
张鹏龙,孙秀芬[5](2013)在《重烷基苯磺酸盐表面活性剂质量检测过程中的影响因素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对重烷基苯磺酸盐表面活性剂在质量检测中出现的影响因素进行归纳,提出解决办法,以提高检测结果的一致性和准确性,消除质检工作中的检测差异。(本文来源于《精细与专用化学品》期刊2013年04期)
渠文学[6](2013)在《烷基苯磺酸盐类表面活性剂的合成及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分子设计,经酰基化、格氏反应、加氢还原、磺化及中和等反应,制备了烷烃碳链一定、芳环在烷烃链指定位置的烷基芳基磺酸盐。经红外光谱分析,验证了合成该表面活性剂的中间体的结构与分子设计相符合。测定了合成的烷基芳基磺酸盐的临界胶束浓度和表面张力。并分析了表面活性剂的结构对其表面张力的影响。(本文来源于《炼油与化工》期刊2013年02期)
郭鑫[7](2013)在《重烷基苯磺酸盐表面活性剂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老油田能够稳产并能够进行接替,同时能够提高油田的采收率效果,具有相当可观的发展前景的采油技术之一便是叁元复合驱采油技术。人类已经对研究叁元复合驱的研究得到了很好的效果,同时也获得了相当可观的经济收益,并能够对一部分的成果进行了不同的工业化的试验测试,但仍然存在很多的问题,并将进行更深入的进行研究能够如何解决的办法,例如:如何更加增进驱油原理的探究过程;能够影响驱油效率有哪些情况;如何进行改善和优化驱替剂的各种配方;如何对残余的油带或剩余的油带进行初步的预测;如何将复合体系变为弱碱化或者无碱化的条件;如何能够合理的降低叁元复合驱的成本;如何对新型廉价表面活性剂进行研制;对于一些相对分子质量比较高的耐盐性的聚合物,如何进行研制的各种方法;以及如何对于注入方式和地面工艺进行相应的改进;采出原油后如何进行破乳、脱剂、脱水等一系列的后续问题如何进行处理等。综上所述,当前形式下,关于叁元复合驱的采油技术将会有更加广阔的使用和发展前景,针对于国内的各大类油田的形式,具有很强的研究性和深远发展的意义,同时也具有非常强的技术经济性和可操作性。由十二烷基苯精馏副产物—重烷基苯,经磺化、中和后得到重烷基苯磺酸盐表面活性剂是重烷基苯磺酸盐的主要原料。目前己由大庆石油管理局化工集团东昊公司实现工业规模化生产,并且在我国的几个叁元复合驱的试验区中投注使用。但是,由于重烷基苯属于工业产品的副产物,所以其成分相当复杂,性能又不是十分稳定,如果为了进行原料精制,则又会失去成本较低廉的优势。因此,为了生产出质优价廉地工业化的叁采表面活性剂产品,我们需要从产品的复配着手进行重烷基苯磺酸盐的性能改良,此法是一种简便快捷又成本低廉易于推广地途径。本文对重烷基苯磺酸盐表面活性剂的驱油产品的生产过程、原料组成、反应条件及体系复配等可能对产品性能产生影响的几个方面进行了分析;同时简要介绍了重烷基苯磺酸盐型表面活性剂产品在大庆油田叁元复合驱中的应用情况。(本文来源于《东北石油大学》期刊2013-03-21)
邰书信[8](2012)在《新型烷基苯磺酸盐和烷基硫酸盐Gemini表面活性剂的合成、性质及其与牛血清蛋白相互作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Gemini表面活性剂是一类新型的表面活性剂,可看做是传统的单亲水头基单疏水尾链表面活性剂的二聚体或寡聚体。与传统的表面活性剂相比,Gemini表面活性剂具有更高的表面活性以及更丰富的自组织行为,其分子结构也具有更大的可调控性。Gemini表面活性剂的优良性质使得它在近二十年来成为胶体界面领域内的研究热点。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尤其是烷基苯磺酸盐和烷基硫酸盐类表面活性剂,在工农业生产以及科研领域有着极为广泛的应用。设计和合成新型的烷基苯磺酸盐和烷基硫酸盐类阴离子Gemini表面活性剂,研究其结构与性能的关系,已成为表面活性剂科学一个重要的方向。在实际应用时,表面活性剂经常要和高分子一起使用。蛋白质是一类重要的生物大分子,蛋白质-表面活性剂复配体系在洗涤剂、化妆品、生物、医药和食品等诸多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因此,研究表面活性剂和蛋白质的相互作用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本文合成了一类烷基苯磺酸盐以及一类烷基硫酸盐类的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并研究了它们的表面活性以及与牛血清蛋白(BSA)的相互作用。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和结果如下:1.对Gemini表面活性剂,尤其是阴离子型Gemini表面活性剂的合成、性质以及与BSA的相互作用进行了系统的文献综述。2.以长链烷基羧酸、苯胺以及1,6-己二异氰酸酯等为原料合成了四种疏水尾链长度不同的烷基苯磺酸盐Gemini表面活性剂,产物的结构用红外(FT-IR)核磁共振氢谱(1H NMR)和电喷雾电离质谱(ESI-MS)进行了表征。3.以溴癸烷、丙二酸二乙酯以及二溴代烷烃等为原料合成了四种连接基团长度不同的烷基硫酸盐Gemini表面活性剂,产物的结构用FT-IR、1H NMR和ESI-MS进行了表征。4.用表面张力法、电导法以及稳态荧光法研究了烷基苯磺酸盐Gemini表面活性剂的表面活性和胶束化性质。此类Gemini表面活性剂的临界胶束浓度(cmc)比相应的单链表面活性剂低1~2个数量级,随着疏水尾链长度的增加,四种Gemini表面活性剂的cmc先减小后增大,摩尔电导率实验证实了GeminiⅣ溶液中存在预胶束。芘荧光探针实验表明,烷基苯磺酸盐Gemini表面活性剂胶束的微极性随疏水尾链长度的增加变化不大。此类表面活性剂的发泡性和泡沫稳定性以及润湿性较差,但具有优良的钙皂分散性,其乳化力也优于十二烷基苯磺酸钠。5.用表面张力法、电导法以及稳态荧光法研究了烷基硫酸盐Gemini表面活性剂的表面活性和胶束化性质。由电导法测得的cmc比表面张力法测得的cmc要高很多,而和荧光探针法估算得到的cmc比较接近。摩尔电导实验揭示了此类表面活性剂溶液中存在预胶团现象。预胶团的存在是导致不同方法测得的cmc产生差异的原因,在这种情况下,传统的cmc是指由电导法测得的结果。四种表面活性剂的cmc随着连接基团疏水碳原子数的增加有下降的趋势。四种Gemini的发泡性和润湿性比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差,且发泡性随着连接基团疏水碳原子数的增加而降低,但是泡沫稳定性比SDS要高很多,乳化力和钙皂分散性都优于SDS。6.采用荧光光谱法、紫外光谱法和圆二色谱法研究了烷基苯磺酸盐Gemini表面活性剂与BSA的相互作用。芘荧光探针实验表明,四种Gemini表面活性剂与BSA形成的复合物的微极性相差不大,而且在高浓度时与不加BSA的表面活性剂自由胶束的微极性相近。同步荧光结果证实,Gemini主要和BSA上的色氨酸残基发生相互作用。BSA内源荧光光谱变化表明,Gemini的加入导致BSA荧光的猝灭,猝灭过程同时包含了静态猝灭和动态猝灭。在低浓度时,四种Gemini使BSA荧光猝灭的速率随疏水尾链长度先增强后减弱,这是由两种相反的因素造成的:疏水尾链短的Gemini更容易接近BSA的疏水空穴与其中的色氨酸残基作用,而疏水尾链长的Gemini更容易和BSA发生疏水相互作用。圆二色谱结果表明,表面活性剂加入后导致BSA的二级结构发生变化,a-螺旋含量降低,p-折迭含量增加。7.采用荧光光谱法、圆二色谱法以及动态光散射法研究了烷基硫酸盐Gemini表面活性剂与BSA的相互作用。芘荧光探针实验表明,Gemini表面活性剂与BSA形成的复合物的微极性随着连接基团疏水链长的增加而降低,并且比相应的表面活性剂自由胶束的微极性要低。BSA内源荧光和同步荧光分析结果表明,BSA在变性过程经历了一个中间态,中间态相对于BSA以及部分变性的BSA具有更强的形成聚集体的倾向。圆二色谱实验表明,烷基硫酸盐Gemini表面活性剂对BSA的二级结构起两种相反的作用:在浓度较低时,表面活性剂对BSA的二级结构起稳定作用,在高表面活性剂浓度时,以变性作用为主。动态光散射实验表明,Gemini表面活性剂与BSA的复合物在饱和结合时的流体力学半径随着连接基团碳原子数的增加而减小。本论文的主要创新点如下:1.合成了四种疏水尾链长度不同的烷基苯磺酸盐Gemini表面活性剂,并研究了它们的表面活性和应用性能,为此类表面活性剂的理论研究以及应用开发提供重要的基础数据。2.合成了四种连接基团长度不同的烷基硫酸盐Gemini表面活性剂,并研究了它们的表面活性和应用性能,丰富了阴离子Gemini表面活性剂结构-性能关系的研究内容,为其应用奠定基础。3.首次研究了硫酸盐类Gemini表面活性剂与BSA的相互作用,探讨了连接基团长度对它们的相互作用的影响。通过多种实验方法分析测试和相互验证,提出了可能的作用机理。(本文来源于《武汉大学》期刊2012-11-01)
舒群威,彭中富[9](2012)在《七星关城区流仓河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苯磺酸钠的测定》一文中研究指出对亚甲蓝比色法测定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国标方法进行了改进,并将其应用于七星关区生活废水中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检测。结果表明,此方法加标回收率可达99.9%,检出下限达到0.014mg/L,远低于国标方法的检出下限0.05mg/L,并且具有简便快速、试剂用量少的优点,进一步说明该方法可行,值得推广。(本文来源于《毕节学院学报》期刊2012年08期)
刘慧瑾,杜芳艳,高立国,邓保炜,王震[10](2012)在《十二烷基苯磺酸钠与非离子氟碳表面活性剂复合驱油剂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氟碳Intechem-01表面活性剂(FC-01)复合驱油剂的性能,以驱油率、界面张力、与注入水和模拟地层水的配伍性为考察指标,正交实验结果表明,氟碳Intechem-01表面活性剂的质量分数为0.05%,十二烷基苯磺酸钠的质量分数为0.15%,碳酸钠、碳酸氢钠的质量分数都为0.25%时,复配体系的效果较好,且复配体系与定边油田采油注入水和模拟地层水有良好的配伍性。(本文来源于《应用化工》期刊2012年06期)
烷基苯磺酸盐表面活性剂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烷基苯磺酸盐表面活性剂不仅广泛应用于家用洗涤剂、医用药品等方面,还是叁元复合驱原油开采的核心药剂。叁元复合驱能够大幅提高油田的原油采收率,其驱油剂主体配方由表面活性剂、碱和聚合物组成,叁元复合驱可比单纯聚合物驱多提高采收率10个百分点。叁元复合驱的优势在于增加了提高驱油效率的表面活性剂和碱,表面活性剂的性能是叁元复合驱效果最重要的保障,而表面活性剂关键性指标界面性能又受其结构、浓度、盐度、油相的差异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因此,本论文以烷基苯磺酸盐表面活性剂为研究对象,通过精细合成对二甲基-烷基苯磺酸盐同分异构体和同系物,运用旋转液滴法评价表面活性剂溶液在不同条件下界面张力的变化,最终阐明了影响界面张力的原因和机理,主要内容如下。(1)合成了6种对二甲基-十二烷基苯磺酸盐同分异构体、8种对二甲基-烷基苯磺酸盐同系物。利用1H-NMR和高分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对产物结构和纯度进行表征。(2)采用最大气泡法测定了对二甲基-十二烷基苯磺酸盐溶液的表面张力。结果表明,随着亲水基团(携带磺酸基的苯环)向亲油烷基链中间位置移动,对二甲基-十二烷基苯磺酸盐的临界胶束浓度CMC升高,其对应的临界胶束浓度下的表面张力(γcmc)降低,表面层中对二甲基-十二烷基苯磺酸盐分子饱和吸附时每个分子占有面积(Amin)变大,饱和吸附量(Γmax)变小。以正构烷烃为模拟油相,利用旋转液滴界面张力仪测定对二甲基-十二烷基苯磺酸盐同分异构体的油水界面张力。结果表明,动态界面张力(DIFT)随时间呈现出由低到高通过最大值,然后逐渐降低达到稳定值。通过测量对二甲基-十二烷基苯磺酸盐表面活性剂溶液对应的最小烷烃碳数(nmin),发现随着亲水基团向烷基链中间移动,nmin呈现出先降低再升高的特征,这是对二甲基-十二烷基苯磺酸盐同分异构体的亲水亲油性能差异和结构差异共同作用的结果。当油相分子和水相分子与表面活性剂分子亲油和亲水端的作用力均衡时,界面层中存在最高的动态表面活性剂分子浓度,对应产生界面张力最小值(IFTmin)。(3)以原油和其等效烷烃为油相,利用旋转液滴界面张力仪研究了Na OH浓度对对二甲基-烷基苯磺酸盐油水界面张力的影响。结果表明,p-S14-5、p-S16-5和p-S18-5均在一定的Na OH浓度范围表现出超低界面张力(ULIFT)。在水相中Na OH起到改变离子强度的作用,随着Na OH浓度增大,对二甲基-烷基苯磺酸盐由于极性基团双电层被压缩变小,静电作用减弱导致对二甲基-烷基苯磺酸盐界面浓度增加。继续增加Na OH浓度,双电层被进一步压缩,造成水分子通过排列松散的疏水基团突进界面层。这两种因素造成界面张力先减小再增加的趋势。在更高的Na OH浓度下,对二甲基-烷基苯磺酸盐分子通过“盐析”作用转入油相,这导致水溶性的p-S12-5和p-S14-5的界面张力减小;而对于油溶性p-S18-5,Na OH浓度对其在油相中分配影响弱,对界面张力影响小。对二甲基-烷基苯磺酸盐在油相的有效分配对于稳定界面层、降低界面张力具有重要作用。(4)研究了不同电解质对对二甲基-烷基苯磺酸盐表面活性剂溶液界面张力的影响,结果表明,电解质通过改变水溶液的离子强度,压缩表面活性剂亲水基双电层,增加界面层活性物吸附浓度,致使界面张力降低。随着电解质浓度增加,界面张力迅速下降,继续增加电解质浓度,界面张力降低速度变缓。随着电解质浓度增加,表面活性剂不断进入油相,当其油水分配系数为1时,界面张力达到最小值。不同电解质阴离子引起界面层附近水分子极性和结构发生变化,从而导致界面张力下降程度不同。CO32-水解产生OH-使水分子高度极化,并且因CO32-较大的离子半径造成对水分子的束缚力弱,导致界面层两侧差异最大,表现出界面张力降低速度最小;Na Cl不能水解产生OH-,且其离子半径也较小,表现出界面张力降低速度最快;同理,Na OH和Na HCO3表现出介于Na2CO3和Na Cl之间的界面张力降低速度。随着对二甲基-烷基苯磺酸盐亲油链长增长,其在水中的溶解性受电解质浓度影响变大,油水相界面张力最小值向低电解质浓度移动。(5)运用Fick扩散方程和热传导学中的集总参数法建立柱坐标下的理论模型,结合Gibbs方程,推导出旋转液滴法动态界面张力方程,用以描述油水界面张力的动力学特征,实验结果表明,实验曲线与理论计算曲线符合性好。烷基苯磺酸盐表面活性剂的动态界面张力是时间的函数并且呈现指数降低趋势。同时,可计算变量r/2·ln[1-e-(γ-γ∞)/RTΓ]作为扩散时间t的函数的曲线是线性的,曲线的斜率取决于相际扩散系数K。利用线性部分的斜率计算了表面活性剂在不同浓度下的相际扩散系数K的平均值和范围。推导出的动态界面张力动力学方程不仅适用于圆柱形的界面,修正表面曲率参数后,也可适用于球形和平坦界面,甚至是不规则界面。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烷基苯磺酸盐表面活性剂论文参考文献
[1].王月,郭晓红,周广栋,程铁欣.烷基苯磺酸盐表面活性剂对水合硅酸钙形貌和结构的影响[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19
[2].赵昌明.烷基苯磺酸盐表面活性剂的界面性能[D].吉林大学.2019
[3].伍晓林,王海峰,杨勇,单存龙,徐艳姝.驱油用烷基苯磺酸盐表面活性剂[J].石油科技论坛.2016
[4].任敏红,胡君,刘娜,陈权生.改性重烷基苯磺酸盐表面活性剂的合成及性能[J].化工技术与开发.2016
[5].张鹏龙,孙秀芬.重烷基苯磺酸盐表面活性剂质量检测过程中的影响因素研究[J].精细与专用化学品.2013
[6].渠文学.烷基苯磺酸盐类表面活性剂的合成及性能研究[J].炼油与化工.2013
[7].郭鑫.重烷基苯磺酸盐表面活性剂性能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3
[8].邰书信.新型烷基苯磺酸盐和烷基硫酸盐Gemini表面活性剂的合成、性质及其与牛血清蛋白相互作用研究[D].武汉大学.2012
[9].舒群威,彭中富.七星关城区流仓河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苯磺酸钠的测定[J].毕节学院学报.2012
[10].刘慧瑾,杜芳艳,高立国,邓保炜,王震.十二烷基苯磺酸钠与非离子氟碳表面活性剂复合驱油剂的研究[J].应用化工.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