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肢骨折论文-李幸雷,虎琳

上肢骨折论文-李幸雷,虎琳

导读:本文包含了上肢骨折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上肢骨折,重症老年患者,超声引导,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

上肢骨折论文文献综述

李幸雷,虎琳[1](2019)在《超声引导下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在重症老年患者上肢骨折手术麻醉中的应用体会》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在重症上肢骨折老年病人手术麻醉中借助超声引导实施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的价值。方法选择122例重症上肢骨折老年患者于2016年5月-2019年5月在河南省省立医院开展研究。依据病历单双号随机选出61例予以传统神经阻滞方式麻醉(研究1组),另外61例实施超声引导下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研究2组),观察两组术中生命体征波动情况及麻醉成效,对比阻滞起效、维持时长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2组病人于麻醉后5min的MAP及HR均优于研究1组,且研究1组术中生命体征波动幅度较大(P <0.05);研究2组麻醉总有效率为98.36%,相较于研究1组的88.52%更好(P <0.05);研究2组注入麻醉药物后,阻滞起效及维持时长均短于研究1组(P <0.05);研究1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4.75%,显着高于研究2组的3.28%(P <0.05)。结论在重症上肢骨折老年病人手术麻醉中借助超声引导实施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临床研究》期刊2019年12期)

刘微,赵丽艳,陈微[2](2019)在《上肢骨折患者术中应用改良屏风与拱形支架防辐射装置的对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改良屏风与铅帘联合拱形门防辐射装置在上肢骨折患者术中的防护效果。方法选择上肢骨折患者44例,随机分成2组,拱形支架组(A组,22例)术中应用铅帘和拱形门防辐射装置,改良屏风组(B组,22例)术中应用改良屏风防辐射装置;另设置对照组(C组,模拟人),术中未使用防辐射装置。比较3组头部、颈部、胸腹部、会阴部、下肢的受照剂量,评价改良屏风与拱形支架的防护效果。同时调查A、B组患者及100名医护人员对使用防护装置的满意度。结果 A组和B组头部、颈部、胸腹、会阴、足部射线辐射剂量明显低于C组,A组头部、颈部、胸腹、会阴、足部射线辐射剂量明显低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B组患者和医护人员对使用防护装置满意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屏风与铅帘联合拱形门均可降低患者的受照剂量,但是改良屏风术中影响操作,拱形支架操作简便、成本低廉、便于使用,故在临床上具有很好的推广价值。(本文来源于《河北医科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11期)

熊林波,罗雅丽,刘双,李峰,白洁[3](2019)在《上肢骨折术后肘关节功能障碍采用综合康复疗法治疗的效果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综合康复疗法用于上肢骨折术后肘关节功能障碍(Elbow joint dysfunction,EJD)中的效果。方法: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本院2018年2月到2019年4月接收的70例上肢骨折术后EJD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n=35)采取常规治疗,试验组(n=35)采取综合康复疗法。对比两组治疗效果、关节活动度(ROM)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结果:治疗后,对照组总疗效为77.14%,低于试验组的94.29%,有统计学意义(X~2=4.2000,P<0.05);试验组ROM评分为(135.46±27.18)分,ADL评分为(85.37±14.06)分,与对照组的(103.02±24.19)分、(77.61±15.59)分对比差异有统计学价值(t=5.2746,P<0.05;t=2.1868,P<0.05)。结论:上肢骨折术后EJD患者采用综合康复疗法治疗效果显着,能改善关节活动度,提高生活能力,值得采纳。(本文来源于《人人健康》期刊2019年21期)

刘海萍,韦薇[4](2019)在《右美托咪定与臂丛麻醉应用于上肢骨折手术的麻醉效果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与臂丛麻醉应用于上肢骨折手术的麻醉效果。方法:将2018年4月-2019年4月在笔者所在医院骨科行上肢骨折手术的12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麻醉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48例)和观察组(80例)。对照组行臂丛麻醉联合咪达唑仑,观察组行臂丛麻醉联合右美托咪定。比较两组血流动力学变化、臂丛神经阻滞效果、不良反应、术后追加止痛药物率。结果:观察组手术开始时(T2)、手术30 min后(T3)时心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T2、T3、手术结束时(T4)平均动脉压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T1~T4血氧饱和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运动及感觉阻滞起效时间均明显早于对照组,运动及感觉阻滞持续时间均明显长于对照组(P<0.05)。两组呼吸抑制、血压升高、心率过缓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术后3、4、5、6 h追加止痛药物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与臂丛麻醉应用于上肢骨折手术的麻醉效果显着,能产生良好的镇痛效果,缩短起效时间,延长维持时间,稳定血流动力学,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本文来源于《中外医学研究》期刊2019年30期)

张进[5](2019)在《肱尺关节分离技术对上肢骨折后肘关节功能障碍的疗效》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肱尺关节分离技术对上肢骨折后肘关节功能障碍的治疗效果。方法:纳入40例上肢骨折后肘关节功能障碍的患者作为此次研究的对象,所有患者均在我院确,在我院接受治疗并自愿参与本院此次研究,纳入时间段为2017年2月至2019年2月期间,以随机数字抽签作为分组方法,以对患者实施的治疗方法的不同作为分组依据,将患者按照人数1:1的比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以常规关节松动术与被动牵伸技术进行联合治疗,观察组以肱尺关节分离技术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ROM(关节活动度)、HSS(关节功能)评分情况。结果:治疗实施之前,两组患者的ROM、HSS评分无显着的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之后,观察组患者的ROM、HSS评分的改善效果较对照组显着更佳(P<0.05)。结论:对于上肢骨折后肘关节功能障碍患者的临床治疗来说,肱尺关节分离技术的效果更佳。(本文来源于《人人健康》期刊2019年20期)

李素华[6](2019)在《快速康复外科护理对上肢骨折患者疼痛程度及功能恢复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将快速康复外科护理应用于上肢骨折患者中对其疼痛程度及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3月—2019年2月于郑州市骨科医院收治的84例上肢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双盲法分为对照组(n=42)与观察组(n=42)。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开展快速康复外科护理。比较患者疼痛程度、功能恢复、身体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NR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肩关节屈曲范围、外展及肘关节掌屈、屈曲评分均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肠鸣音恢复、下床活动及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上肢骨折患者开展快速康复外科护理,能有效缓解其术后疼痛程度,缩短下床活动时间,促进患者关节功能恢复。(本文来源于《黑龙江医学》期刊2019年10期)

孙梅,顾仕贤,王庆宝,曾嵘,毛菇[7](2019)在《右美托咪定联合地佐辛辅助超声引导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用于上肢骨折手术的疗效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联合地佐辛辅助超声引导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用于上肢骨折手术中的疗效。方法 2017年1月至2019年3月,上肢骨折患者6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实验组给予右美托咪定联合地佐辛辅助超声引导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对照组给予地佐辛辅助超声引导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各时间点的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Ramsay镇静评分、术后VAS评分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围术期各时间点的氧饱和度均较稳定,无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组围术期各时间点的血压、心率较稳定,无明显差异(P>0.05)。对照组围术期血压、心率波动较大,差异显着(P<0.05)。神经阻滞前两组患者Ramsay镇静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神经阻滞即刻、麻醉后10 min、手术开始后5 min、手术开始后30 min和手术结束时,实验组Ramsay镇静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中均无严重不良反应(P>0.05)。实验组术后VAS评分(1.6±0.5),对照组为(2.0±0.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联合地佐辛超声引导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安全有效,具有良好的镇静和镇痛效果。(本文来源于《组织工程与重建外科杂志》期刊2019年05期)

高航[8](2019)在《分析不同剂量瑞芬太尼联合臂丛神经阻滞在上肢骨折术中的麻醉效果》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不同剂量瑞芬太尼联合臂丛神经阻滞在上肢骨折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抽取患者80例,均为上肢骨折,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并采取不同麻醉剂量,两组均结合联合臂丛神经阻滞进行手术,观察组使用瑞芬太尼剂量为0.1μg/(kg·min),对照组使用瑞芬太尼剂量为0.05μg/(kg·min)。观察对比两种方法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治疗效果、康复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具体的数值进行统计学分析有显着差异(P <0.05)。结论上肢骨折手术中,应用臂丛神经阻滞联合麻醉治疗,效果好,安全性高,值得推广。(本文来源于《中国医药指南》期刊2019年26期)

王会琳[9](2019)在《上肢骨折术后康复护理中健康教育干预的应用价值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在上肢骨折术后康复护理中应用健康教育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7年2月-2018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80例接受手术治疗的上肢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术后康复护理)和观察组(在术后康复护理基础上联合健康教育护理),每组患者40例。对比护理干预后对患者康复的促进情况。结果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FuglMeyer、Bartllel以及ADL量表评分显着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接受手术治疗的上肢骨折患者,在术后康复护理的基础上配合健康教育可有效促进患者康复,改善预后,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本文来源于《国际感染病学(电子版)》期刊2019年03期)

孙宗建,吴水水,李荣华,李玲,刘玲玲[10](2019)在《右美托咪定在上肢骨折患者术后连续喙突旁臂丛神经阻滞镇痛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在上肢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患者中观察连续臂丛神经阻滞镇痛使用右美托咪定的效果比较。方法选取我院2017-01/2018-01期间拟行单侧上肢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患者60例,年龄18~60岁,性别不限, ASA分级Ⅰ或Ⅱ级,体质量指数(BMI)18~25 kg/m~2,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右美托咪定+罗哌卡因组(D组,n=30)和罗哌卡因组(R组,n=30)。D组镇痛泵内药物配方:0.2%罗哌卡因240 mL+右美托咪定2μg/kg, R组镇痛泵内药物配方:0.2%罗哌卡因240 mL。两组患者均接受全麻且分别于全麻前在超声引导下将导管留置在喙突旁臂丛神经周围。术毕患者清醒后自控臂丛神经阻滞镇痛,镇痛泵背景输注速率5 mL/h,患者自控镇痛(PCA)剂量5 mL,锁定时间15 min,持续镇痛48 h。术后4 h(T_1)、 8 h(T_2)、 12 h(T_3)、 24 h (T_4)、 36 h(T_5)和48 h(T_6)静息状态下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术后24 h (T_4)、 36 h(T_5)和48 h(T_6)功能锻炼时的疼痛数字评分法(NRS)评分;术后48 h内镇痛泵追加按压次数及48 h内导管有关不良反应(如渗液、堵塞、脱出等)和局麻药有关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在服用曲马多患者中,首次使用曲马多时间、人数及剂量;术后头晕、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及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 2组患者术后48 h镇痛满意度。结果两组置管时阻滞成功率均为100%。与R组相比较, D组术后各时点VAS评分降低(P<0.05);术后各时点功能锻炼时的NRS评分降低(P<0.05); 48 h内镇痛泵追加按压次数减少(P<0.05);术后头晕、恶心呕吐的发生率降低(P<0.05);呼吸抑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组患者术后首次使用曲马多时间、人数及剂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8 h镇痛满意度D组为90%, R组为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上肢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患者术后连续臂丛神经阻滞镇痛中,使用右美托咪定可以产生有效的镇痛、镇静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本文来源于《麻醉安全与质控》期刊2019年05期)

上肢骨折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讨改良屏风与铅帘联合拱形门防辐射装置在上肢骨折患者术中的防护效果。方法选择上肢骨折患者44例,随机分成2组,拱形支架组(A组,22例)术中应用铅帘和拱形门防辐射装置,改良屏风组(B组,22例)术中应用改良屏风防辐射装置;另设置对照组(C组,模拟人),术中未使用防辐射装置。比较3组头部、颈部、胸腹部、会阴部、下肢的受照剂量,评价改良屏风与拱形支架的防护效果。同时调查A、B组患者及100名医护人员对使用防护装置的满意度。结果 A组和B组头部、颈部、胸腹、会阴、足部射线辐射剂量明显低于C组,A组头部、颈部、胸腹、会阴、足部射线辐射剂量明显低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B组患者和医护人员对使用防护装置满意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屏风与铅帘联合拱形门均可降低患者的受照剂量,但是改良屏风术中影响操作,拱形支架操作简便、成本低廉、便于使用,故在临床上具有很好的推广价值。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上肢骨折论文参考文献

[1].李幸雷,虎琳.超声引导下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在重症老年患者上肢骨折手术麻醉中的应用体会[J].临床研究.2019

[2].刘微,赵丽艳,陈微.上肢骨折患者术中应用改良屏风与拱形支架防辐射装置的对比研究[J].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19

[3].熊林波,罗雅丽,刘双,李峰,白洁.上肢骨折术后肘关节功能障碍采用综合康复疗法治疗的效果研究[J].人人健康.2019

[4].刘海萍,韦薇.右美托咪定与臂丛麻醉应用于上肢骨折手术的麻醉效果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9

[5].张进.肱尺关节分离技术对上肢骨折后肘关节功能障碍的疗效[J].人人健康.2019

[6].李素华.快速康复外科护理对上肢骨折患者疼痛程度及功能恢复的影响[J].黑龙江医学.2019

[7].孙梅,顾仕贤,王庆宝,曾嵘,毛菇.右美托咪定联合地佐辛辅助超声引导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用于上肢骨折手术的疗效观察[J].组织工程与重建外科杂志.2019

[8].高航.分析不同剂量瑞芬太尼联合臂丛神经阻滞在上肢骨折术中的麻醉效果[J].中国医药指南.2019

[9].王会琳.上肢骨折术后康复护理中健康教育干预的应用价值分析[J].国际感染病学(电子版).2019

[10].孙宗建,吴水水,李荣华,李玲,刘玲玲.右美托咪定在上肢骨折患者术后连续喙突旁臂丛神经阻滞镇痛中的应用[J].麻醉安全与质控.2019

标签:;  ;  ;  ;  

上肢骨折论文-李幸雷,虎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