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高范畴论文-董秋荣

崇高范畴论文-董秋荣

导读:本文包含了崇高范畴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俄罗斯电影,《太空救援》,崇高审美

崇高范畴论文文献综述

董秋荣[1](2019)在《崇高审美范畴下的《太空救援》》一文中研究指出崇高是苏联及俄罗斯电影的重要审美范畴之一,克利姆·斯彭科根据"礼炮七号"真实事件改编而成的《太空救援》,就是一个范例。《太空救援》将历史上的真实事件编码为具有戏剧性和崇高感的故事,崇高的自然性和社会性被统一于电影中两位宇航员圆满完成带回"礼炮七号"空间站的故事中。整部电影闪耀出卓越的光辉,令观众对宇航员,乃至苏联/俄罗斯在冷战中坚持屹立的国家形象肃然起敬。(本文来源于《电影文学》期刊2019年10期)

杨芸[2](2019)在《《笑傲江湖》表现的崇高范畴》一文中研究指出金庸的《笑傲江湖》以江湖进行隐喻,从中体现了政治寓意,使读者更深切地感受作者笔下的江湖带来的崇高美。所谓"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我们拜倒在快意江湖的洒脱和侠义之中,对书中人物的侠义心肠和道义的行为感到钦佩。从《笑傲江湖》出发,它的崇高范畴的主要表现在叁方面:作者和书中人物的侠义心肠和心系家国的大局观,隐含的道家功成身退思想;各色人物的高深武功,血祭的出现;作者的情节环境的描绘善用泼墨写意方法,营造崇高氛围。(本文来源于《青年文学家》期刊2019年14期)

于远洋[3](2019)在《从美学中崇高范畴解读影视作品中的英雄主义》一文中研究指出一直以来,影视作品中的英雄形象都十分吸引观众的目光,我们是否可以认为这种现象从美学的角度来看是一种审美现象,其中蕴含的是审美中的崇高感?本文旨在从美学角度去欣赏,包括好莱坞系列电影及我国的优秀军事题材影片在内的带有明显个人或集体英雄主义色彩的电影作品,简析影视作品中通过英雄主义的形式体现出的崇高感。(本文来源于《新闻研究导刊》期刊2019年08期)

张畅[4](2018)在《论崇高范畴在西方美学思想中的演变》一文中研究指出崇高主要指对象以其雄伟、壮阔的气势,给人以心灵的震撼,引起人们产生敬仰和赞叹的情绪,从而提升和扩大人的精神境界。无论是修辞学领域中的崇高范畴还是美学领域中的崇高范畴,都离不开人的心灵这个主体,崇高是使人的心灵感到震撼的一种人特有的感受。那么究竟什么是崇高呢?崇高是如何在历史的长河中从修辞学领域扩展到美学领域的呢?本文将从崇高在不同时期中不同美学家的思想角度、时代背景入手,根据不同时代中崇高的不同定义来探讨崇高的含义,并结合不同时期的美学思想分析当时的崇高的含义与美学之间的联系。(本文来源于《艺术评鉴》期刊2018年21期)

吕传刚[5](2016)在《书法审美范畴中“崇高”的内涵阐释》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审美范畴,历来美学界对"崇高"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是研究结果是众说纷纭的,由于受传统文化影响,各国美学界所解释的"崇高"意义也不尽相同。同理,我们研究书法审美范畴中的"崇高"形态,也只是相对意义的。本文梳理了一些历史上的"崇高"研究成果,对"崇高"首先进行了美学界定,然后深入中国书法美学思想发展史,探讨隐藏在思想深处的"崇高"意识。最后,本文通过典型体现"崇高"意味的书法作品,来揭示"崇高"书风对当代书法创作的启发及指导作用。(本文来源于《中国书法》期刊2016年16期)

张国露[6](2015)在《近代中国美学“崇高”范畴的演变》一文中研究指出近代西方语境下的"崇高"表现为审美主客体在审美实践中双方压倒内在冲突后的统一中所具有的伟大崇高感。"崇高"作为审美形态的一种,在之前的中国传统学术中没有出现。中国近代美学初创阶段,以壮美、宏壮、刚大之美、崇闳之美、雄美等词语来释义崇高,从而将中国传统中以和之美的传统观念引入进来,形成独有的崇高范畴。表象的确立中又内隐着更深层次中西思想的演变轨迹,即崇高范畴确立的表象恰好正是中西思想的此消彼长,呈现出中国美学现代化过程中解构传统的状态。(本文来源于《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期刊2015年05期)

祁志祥[7](2015)在《“崇高”检讨——美的范畴研究系列之二》一文中研究指出"崇高"是一种重要的美的范畴。与中国美学较少直接论述"崇高"美不同,从朗吉弩斯、艾迪生、荷迦兹、博克、温克尔曼、康德,到席勒、黑格尔、车尔尼雪夫斯基、尼采、利奥塔,西方美学论"崇高"形成了一个强大而丰富的传统。本文对此细加辨析与整合,并在与"壮美"差异的比较中,揭示"崇高"是现实生活中具有巨大的、积极的肯定性价值的,能体现无限、唤起无限想象的,与审美主体处于一种矛盾、对立、冲突状态的,适合引起包含着痛苦、恐惧、震撼、敬畏和仰慕的乐感对象,对人们重新准确认识"崇高"的美学内涵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本文来源于《社会科学研究》期刊2015年03期)

苑娟[8](2015)在《论西方美学史上“崇高”范畴的历史演变》一文中研究指出崇高是西方美学中基本的审美形态之一,自美学这门学科诞生以来,对它的研究就没有中断过。崇高被认为从恐惧的心理中诞生,人经历了一种瞬间生命力的阻滞之后,痛感转化为快感,并试图从有限超越到无限。崇高在整个西方美学史中,经历了几次重大的转折,从作为文章风格的古典崇高到近代崇高范畴的确立,理性的内涵赋予崇高,至现代后现代遭受质疑后崇高内涵的回归。(本文来源于《山东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5年01期)

赵粉[9](2014)在《康德崇高范畴与中国古代壮美、阳刚、雄浑范畴的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康德崇高理论对整个西方崇高理论的形成和完善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把康德崇高范畴作为典型,将它和中国古典文论中的壮美、阳刚、雄浑范畴进行比较研究,是切实可行并且有意义的。本文重点分析了以下几方面的问题:第一,康德崇高范畴与壮美范畴的比较。在中国美学史中,壮美作为一个独立的审美范畴是由王国维以西方美学中关于崇高的理论糅合中国古代美学中的阴阳刚柔说熔铸而成的。康德的崇高范畴不等同于中国古代的壮美范畴,首先从外部形态上来看,崇高具有一种险峻的气势,而壮美则表现出一种壮阔的外观;其次从审美效果来看,康德所论的崇高带给审美主体的是一种复杂的掺杂着痛感、恐惧、敬畏、惊心的审美感受,而壮美则带给人一种昂扬奋发的不含痛感的豪迈感;最后从主体来看,康德崇高理论揭示的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否定性结果的转化过程,而壮美论揭示的则是实践对人的本质力量的肯定性的实现。第二,康德崇高范畴与阳刚理论的比较。作为中国传统美学范畴,阳刚,即阳刚之美,是指一种雄伟劲健的艺术风格,姚鼐的阳刚理论颇有代表性。康德崇高理论与姚鼐阳刚理论有相通之处,但从其所属语境看,二者之间确实有很大差异。康德崇高与姚鼐阳刚之美的本质根源不同,且崇高与优美的关系和阳刚与阴柔的关系也不同。第叁,康德崇高范畴与雄浑范畴的比较。雄浑与崇高都具有力量上“大”和“猛”两个特点,且都强调主体必须具有高尚的心灵和高昂的激情,这是二者的相似之处。二者的不同之处在于康德论崇高时强调崇高作为独立范畴与优美或其它范畴之间的差异,而司空图论雄浑则恰恰相反,他强调各范畴间的和谐统一。中西方掌握范畴的不同思维方式和不同的宗教文化渊源导致了中西崇高理论的不同。而在崇高精神失落的后现代社会,中西崇高范畴比较研究依然具有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在审美实践中归复崇高应有的地位,对于改善当前人类所面临的严峻的生态问题和伦理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来源于《延安大学》期刊2014-06-01)

程国君,吴亚娟[10](2013)在《“从古典和谐走向近代崇高”——郭沫若的诗美学范畴及其历史美学逻辑论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与鲁迅给现代新文学带来的悲剧性审美体验不同,郭沫若给中国现代新文学与新诗带来了崇高的审美体验。崇高在近现代的凸显是人类走向更高文明状态的表现。在新诗美学史上,郭沫若的诗学贡献和开拓性就表现在其诗展现的崇高美的美学范畴上。郭沫若的"雄浑的大诗"凸显的崇高美学范畴,标志着中国文学由"古典和谐走向近代崇高"的美学转向的成功实现。郭沫若引领的这种美学转向具有深刻的历史美学逻辑。这种逻辑决定的诗美发展路向的拓展,使《女神》成了中国现代诗歌史上第一部真正的诗歌正典,也影响了诸如殷夫的政治抒情诗、《义勇军进行曲》等其他一些新诗正典的美学取向。弄清郭沫若的诗美范畴、个性及其美学逻辑,对于认识新诗及其审美创造、对于纠正在《女神》理解上的错位现象具有重要理论价值。(本文来源于《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3年05期)

崇高范畴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金庸的《笑傲江湖》以江湖进行隐喻,从中体现了政治寓意,使读者更深切地感受作者笔下的江湖带来的崇高美。所谓"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我们拜倒在快意江湖的洒脱和侠义之中,对书中人物的侠义心肠和道义的行为感到钦佩。从《笑傲江湖》出发,它的崇高范畴的主要表现在叁方面:作者和书中人物的侠义心肠和心系家国的大局观,隐含的道家功成身退思想;各色人物的高深武功,血祭的出现;作者的情节环境的描绘善用泼墨写意方法,营造崇高氛围。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崇高范畴论文参考文献

[1].董秋荣.崇高审美范畴下的《太空救援》[J].电影文学.2019

[2].杨芸.《笑傲江湖》表现的崇高范畴[J].青年文学家.2019

[3].于远洋.从美学中崇高范畴解读影视作品中的英雄主义[J].新闻研究导刊.2019

[4].张畅.论崇高范畴在西方美学思想中的演变[J].艺术评鉴.2018

[5].吕传刚.书法审美范畴中“崇高”的内涵阐释[J].中国书法.2016

[6].张国露.近代中国美学“崇高”范畴的演变[J].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

[7].祁志祥.“崇高”检讨——美的范畴研究系列之二[J].社会科学研究.2015

[8].苑娟.论西方美学史上“崇高”范畴的历史演变[J].山东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

[9].赵粉.康德崇高范畴与中国古代壮美、阳刚、雄浑范畴的比较[D].延安大学.2014

[10].程国君,吴亚娟.“从古典和谐走向近代崇高”——郭沫若的诗美学范畴及其历史美学逻辑论析[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

标签:;  ;  ;  

崇高范畴论文-董秋荣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