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代非普适模型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代非普适Z′模型,轻子味破缺,分支比,不变质量分布
代非普适模型论文文献综述
李文君,路明强[1](2016)在《代非普适Z′模型中τ~-→μ~-(e~-)KK衰变》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τ轻子味破缺衰变,有助于探索超出标准模型的具有轻子味破缺(LFV)机制的新物理.在代非普适Z′模型中,对τ~-→μ~-(e~-)KK衰变进行了研究,考虑了共振和非共振的贡献以及来自B介子衰变的限制,结果表明:在现有的参数范围内,这些衰变的分支比都能达到目前的实验上限.最新的实验上限将模型参数B_(τμ(τe))~(L(R))限制在O(10~(-3)).其中,s夸克末态的贡献远大于u(d)夸克末态的贡献,共振部分形状因子的贡献最大.分析了τ~-→μ~-(e~-)KK微分衰变率与双K介子不变质量s~(1/2)(s=m~2KK)的关系.在双K介子不变质量范围内,矢量介子φ(1020)共振占主要地位,τ~-→μ~-KK衰变的共振峰比τ~-→e~-KK衰变的共振峰高.(本文来源于《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6年02期)
刘玉珂[2](2013)在《代非普适Z'模型下B介子辐射衰变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粒子物理的标准模型是描述电弱相互作用和强相互作用的规范理论。在过去的几十年中,随着实验数据的不断积累,标准模型已被证明是迄今为止描述微观粒子相互作用规律的最完美的理论之一。然而,标准模型自身仍存在一些至今没有得到合理解决的问题,因而通常被认为是某一基本理论的低能有效理论。通常,我们可以通过扩展对称群或是增大费米子数目在更高的能标处创建新物理模型,同时这一理论应该能在现有的能标处过渡到标准模型。重味物理,特别是B物理,由于两家B介子工厂和其它与B介子相关的大型实验的推动,已经积累了丰富的数据供我们在这些实验中寻找新物理存在的信号。因此,B介子物理研究是目前国际粒子物理学界十分流行的重要研究领域之一。本文首先介绍了粒子物理标准模型的相关知识,Wilson系数的计算,以及QCD因子化方法下强子矩阵元的计算。然后,在一个具体的新物理模型——代非普适Z模型中,我们对B介子的几个辐射衰变过程进行了研究。在该模型中,由于非对角Z耦合的存在,会伴随有树图阶的味改变中性流,从而增加了八个中性的流-流算符;通过QCD修正,这些算符会对Wilson系数C7产生一定量的修正。考虑到这一效应,我们详细讨论了它们对B介子辐射衰变过程B X s,d和B V的可观测量,即衰变分支比,CP破坏和同位旋不对称性的影响。结合目前的实验结果,我们对这个模型的参数空间给出了限制。这些结果将会对将来的实验测量提供一些有意义的参考价值。(本文来源于《河南师范大学》期刊2013-04-01)
鲁公儒,李新强,李艳敏,苏方[3](2012)在《代非普适Z′模型下中性B_s介子混合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LHCb,Tevatron以及D0实验组关于中性Bs介子混合的最新实验结果,Γs12中有可能存在大的新物理贡献,本文在代非普适Z′模型下对Bs—ˉBs混合进行了研究.假定Z′玻色子不仅对非对角矩阵元Ms12有贡献,还考虑了由树图交换Z′玻色子所导致的b→sccˉ算符对非对角矩阵元Γs12的贡献.结果表明:在△Ms,φs和Bd→J/ψKS衰变的间接CP不对称这些物理可观测量的联合限制下,实验值asfs得不到解释.因此,在对非普适Z′模型假定下,不能同时对所有中性Bs介子混合观测量给出解释.伴随着LHCb以及未来的超级B工厂的运行,尤其是对CP不对称asfs的测量,期望这一问题将得到解答.(本文来源于《物理学报》期刊2012年24期)
杨海燕[4](2012)在《代非普适Z模型中τ~-→l~-V~0(PP)衰变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标准模型在描述大多数粒子物理的现象中取得了巨大成功。然而,标准模型并不是一个完整的理论,有些问题它仍不能解决。因此,寻找超出标准模型的新物理成为目前粒子物理的热点问题之一。在实验上,寻找超出标准模型的新物理主要有两种方法:一是直接在高能碰撞中寻找新粒子(例如,带电Higgs,超对称粒子,Z′,......);二是通过诸如在味物理(top物理,B物理,τ物理,……)中的精确实验间接地寻找新物理迹象。τ轻子味破缺过程是目前实验上寻找的新物理信号之一。标准模型(SM)中,轻子味破缺衰变(LFV)是被禁戒或者强烈压低的,即使考虑了中微子震荡,带电轻子味破缺过程发生的可能性也非常小。因此,任何轻子味破缺实验信号的出现都是超出标准模型的新物理存在的明显标志。目前,实验上探测轻子味破缺过程的实验组有Belle合作组、Babar合作组和Super-B工厂。这些合作组为研究轻子味破缺过程提供了好的实验场所。B工厂也是一个好的τ工厂,它们测得的轻子味破缺过程的分支比在O(10~(-8))。Super-B将产生大量的τ+τ~-对,预计轻子味破缺过程的分支比在O (10~(-9))~O(10~(-10)),有助于检验标准模型和寻找τ产生和衰变中的新物理。本文在代非普适Z′模型下对树图阶的τ~-→l~-V~0和τ~-→l~-PP两个过程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在现有参数范围内,τ~-→e~-KK的衰变分支比可达到现有的实验探测范围。Br (τ~-→e~-V~0)和Br (τ~-→μ~-K~+K~-)可以达到甚至超过目前的实验上限。τ~-→μ~-V~0的衰变分支比几乎都超过目前的实验上限,甚至超出达一个量级。因此,代非普适Z′玻色子的耦合作用大大提高了轻子味破缺衰变的分支比,尤其对μ~-末态的衰变分支比的提升作用较大。在τ~-→l~-V~0(PP)衰变中,τ~-→μ~-V~0衰变对轻子部分的模型参数更敏感。Br (τ~-→μ~-V~0)的实验上限将参数|BLμτ|O10~(-2)限制在()量级。(本文来源于《河南师范大学》期刊2012-04-01)
李艳敏[5](2012)在《代非普适Z’模型下中性Bs介子混合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粒子物理中,建立在规范群SU(3)C(?)SU(2)L(?)U(1)Y基础之上的描写强相互作用和电弱相互作用的规范理论——标准模型,在过去的叁十多年中该模型得到了充分的验证,被认为是迄今为止对微观粒子相互作用规律描述最完美的理论之一。然而,标准模型自身也存在着一些缺陷并不是完美无缺的,至今它所存在的某些问题还没有得到合理的解决。所以粒子物理的标准模型并不是一个终极的理论,它应该是某一能标下的一个低能有效理论,在更高能标时应存在更为基本的理论,这就为超出标准模型的新物理留下了发展的空间。重味物理,尤其是B物理,它不仅揭示了距离非常近时的强相互作用物理,更是高精确探究CP破坏、稀有衰变和味改变过程等的良好场所,同时也是检验标准模型以及寻找新物理的极为理想的场所。因此,对B介子衰变的研究在近几十年来备受关注,成为一个非常热门和前沿的领域。本文主要针对当前存在问题的中性B介子混合过程,在一个具体的新物理模型代非普适Z'模型中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和分析以寻求可能的解决方案。论文的主体部分是,基于LHCb和Tevatron实验组关于中性Bs介子混合的最新实验结果,我们在代非普适Z'模型下对中性Bs介子混合进行了研究。在第一种方案中,我们假定Z'玻色子只对非对角矩阵元M12s有贡献。结果发现:在考虑进ΔMs,φs和ΔΓs的联合限制后,该模型将无法对D0实验组所观测到的CP不对称afss给出解释(至少在1σ范围内)。接着,我们考虑了第二种方案,即在第一种方案的基础上还考虑了由树图交换Z'玻色子所导致的b→scc算符对非对角矩阵元Γ12s的贡献。结果表明:在ΔMs、φs和Bd→J/ΨKs衰变的间接CP不对称这些物理可观测量的联合限制下,实验值afss仍然得不到解释。因此,在我们对代非普适Z'模型的假定下,我们不能同时对所有中性Bs介子混合观测量给出解释。伴随着LHCb以及未来的超级B介子工厂的运行,尤其是对CP不对称afss的测量,我们期望,这一问题将得到解答。(本文来源于《河南师范大学》期刊2012-04-01)
代非普适模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粒子物理的标准模型是描述电弱相互作用和强相互作用的规范理论。在过去的几十年中,随着实验数据的不断积累,标准模型已被证明是迄今为止描述微观粒子相互作用规律的最完美的理论之一。然而,标准模型自身仍存在一些至今没有得到合理解决的问题,因而通常被认为是某一基本理论的低能有效理论。通常,我们可以通过扩展对称群或是增大费米子数目在更高的能标处创建新物理模型,同时这一理论应该能在现有的能标处过渡到标准模型。重味物理,特别是B物理,由于两家B介子工厂和其它与B介子相关的大型实验的推动,已经积累了丰富的数据供我们在这些实验中寻找新物理存在的信号。因此,B介子物理研究是目前国际粒子物理学界十分流行的重要研究领域之一。本文首先介绍了粒子物理标准模型的相关知识,Wilson系数的计算,以及QCD因子化方法下强子矩阵元的计算。然后,在一个具体的新物理模型——代非普适Z模型中,我们对B介子的几个辐射衰变过程进行了研究。在该模型中,由于非对角Z耦合的存在,会伴随有树图阶的味改变中性流,从而增加了八个中性的流-流算符;通过QCD修正,这些算符会对Wilson系数C7产生一定量的修正。考虑到这一效应,我们详细讨论了它们对B介子辐射衰变过程B X s,d和B V的可观测量,即衰变分支比,CP破坏和同位旋不对称性的影响。结合目前的实验结果,我们对这个模型的参数空间给出了限制。这些结果将会对将来的实验测量提供一些有意义的参考价值。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代非普适模型论文参考文献
[1].李文君,路明强.代非普适Z′模型中τ~-→μ~-(e~-)KK衰变[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
[2].刘玉珂.代非普适Z'模型下B介子辐射衰变研究[D].河南师范大学.2013
[3].鲁公儒,李新强,李艳敏,苏方.代非普适Z′模型下中性B_s介子混合的研究[J].物理学报.2012
[4].杨海燕.代非普适Z模型中τ~-→l~-V~0(PP)衰变的研究[D].河南师范大学.2012
[5].李艳敏.代非普适Z’模型下中性Bs介子混合的研究[D].河南师范大学.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