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女性诗歌论文-周亚琴

中国女性诗歌论文-周亚琴

导读:本文包含了中国女性诗歌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女性诗歌,空间的实践,身份建构

中国女性诗歌论文文献综述

周亚琴[1](2019)在《当代中国女性诗歌:从理论“现实”到实践“空间”》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一种批评话语,"女性诗歌"的概念需要在运用中得到理论辨析,而与之相关的一些诗歌观念与性别论断也需要纠偏与澄清。在此前提下,打破惯常以出生年代划分诗人群体的做法,考察来自不同文化空间与身份阶层的女诗人们的创作,当前女性诗歌呈现出四种写作向度和类型。女性诗歌的书写者们由此成为自觉的文化空间实践中的"同时代人"。(本文来源于《东吴学术》期刊2019年06期)

潘虹如[2](2019)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女性隐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女性隐喻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其主要取决于诗人对于女性形象的认知和自我认知之间的相似性心理。诗人将自身才华和追求与传统美人之间形成心理相似性,以充分表达诗人情感,因此研究古诗词中女性隐喻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文学价值。中国古典诗歌浩如烟海、博大精深,其中不乏许多描写女性题材的诗作,在这些诗作中有一部分是女性生活和情感的真实描写;另一部分则是男性诗人的代言,诗人借助女性身份来抒发自己的政治理想和政治追求,这就是我们要研究的女性隐喻。一、中国古典诗歌中女性隐喻的意义(本文来源于《艺术家》期刊2019年10期)

钱志熙[3](2019)在《士大夫文化视角中的中国古代女性诗歌发展史》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古代女性诗歌发源于原始歌谣,从歌谣、风诗到汉代乐府及五言,女性在诗歌史上的地位,近乎可与男性平分秋色。魏晋以降,随着士族及其文化、文学传统的确立,女性诗歌开始进入主要依附士大夫文学的发展阶段,在唐、宋、明、清各代,其均有与当时士大夫文化联系的不同方式,与封建时代后期的士族制度的变化也有同步趋势。同时,与男性文人群体的阶层化相似,中国古代的女性文学家群体中也存在阶层化的现象。(本文来源于《中国高校社会科学》期刊2019年05期)

贺向红[4](2019)在《基于中国现当代女性诗歌的儒家文化意蕴的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现当代女性诗人们受儒家文化的影响,使她们具有浓烈的政治使命感与责任意识,并顺从儒家文化中的叁纲五常、叁从四德等观念,认为相夫教子是女性的职责,从而在创作过程中透露出典雅庄重、淡泊温柔的儒家文化意蕴。千年来,女性在男权话语的抗争中逐渐认同儒家的文化思想,从而出现女性知识觉醒的时代潮流,她们认同儒家文化中的态度、情感和生活等,这种认同感更深深地驻扎在了女性诗人们的诗歌作品之中。(本文来源于《科技资讯》期刊2019年24期)

张银河[5](2019)在《中国古代诗歌中有关盐业女性的形象描述》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是诗的王国,自上古至明清时期,留下的诗歌数以万计。在这些诗歌中,有相当一部分是描写盐业生产及其社会现象的作品。它们从不同方面记述了盐业生产的艰辛、战争及其自然灾害对盐业生产者身心的摧残,这种社会现象在女性身上体现尤为明显。由于她们是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创造者,在生活内容与精神面貌方面都有别于其他阶层的妇女,笔者借助中国古代诗歌,全面客观地评述盐业妇女的各种生活形象。(本文来源于《中国盐业》期刊2019年10期)

杨汤琛,李璐延[6](2018)在《历史想象力、女性经验、日常美学——新世纪中国女性诗歌嬗变的几种向度》一文中研究指出新世纪女性诗歌既是对20世纪女性诗歌书写的承续,亦有坚定的悖逆与拆解。历史想象力的重铸是"独白"姿态的一种转向,女性诗人从自身转向历史与现实,有效勾连了自我与世界的现实关系;女性经验的拓展则承续了1990年代女性诗歌的经验书写,但连续中有着鲜明的变异,即女性诗人挣脱了闭抑的、概念化的性别经验的呈现,而将女性经验融入到个人具体的生存境遇之中,并藉此抵达更为阔大的生存本相;日常美学的扩张是新世纪常态化社会语境下,当代女性诗人对于诗歌书写范式的一种自觉选择,将诗意下沉至日常生活,并从中形构出一套寻求诗意的诗学方式。上述叁种书写向度都表征了一种新的女性诗歌的形成,包涵了新世纪女性诗人特有的精神立场。(本文来源于《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8年06期)

林平乔[7](2018)在《论中国现当代女性诗歌的儒家文化意蕴》一文中研究指出儒家思想对中国现当代女性诗人的创作有着重要的的影响。受儒家忧患意识的影响,她们的诗歌表现出相当强的责任意识、使命意识、政治意识;受儒家"叁从四德"、"叁纲五常"观念的影响,她们自觉地认同贤妻良母、相夫教子的女性职责,承续了贞顺慈爱、娇柔贤淑、平和容忍的闺秀风范;受儒家"中和"思想的影响,她们的创作持守着"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的原则,体现出庄重典雅、温柔敦厚、平正淡泊的创作特征。(本文来源于《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期刊2018年04期)

徐晓[8](2018)在《21世纪中国女性主义诗歌的美学阐释》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当代女性主义诗歌,是在上世纪80年代,在改革开放的背景下,随着西方女性主义理论的引入,开始出现的。本文所要论述的女性主义诗歌,首先是指女性诗歌的一种文本,同时是指女性诗人在内心自觉萌发的女性主体意识的驱动下,书写的一些具有女性特质的诗歌,其主要特征是以鲜明的女性意识和女性身份的张扬来反抗男权文化。本文的研究对象是21世纪中国的女性主义诗歌,基本观点是:经过了叁十多年的发展,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女性主义诗歌呈现出新的审美特质,主要表现在女性主义诗人从关注自身、关注内心开始转向关注社会日常生活及时代病症,从而呈现出多元化、立体化的发展态势。但不论怎样变化,女性主义诗歌始终以追求女性自身的思想自由、独立、平等为前提,力求在这个男权思想仍占据主流地位的时代里,坚持女性立场,以女性的处境来理解和书写她们所身处的这个时代,发出女性自己的声音。本文的主体内容与基本思路是:首先梳理女性主义诗歌在中国的发展历程,论述女性主义诗歌从上世纪80年代到21世纪初这叁十几年以来的发展变化,在分析比较的基础上,归纳、总结21世纪中国女性主义诗歌的特色;继而结合典型的个案文本和诗歌现象,从女性主义诗人的身体观、女性意识视域下的角色建构、女性主义诗歌文本叁个方面对女性主义诗歌的审美特质进行阐释;最后论述新世纪以来的中国女性主义诗歌的审美价值及存在的审美局限,并对其未来的发展前景予以展望,试图从整体上廓清其纷乱多元的创作局面,期冀能够较为全面有效地呈现这一创作群体的创作风貌,为将来的中国女性主义诗歌创作及研究提供新思路。(本文来源于《山东师范大学》期刊2018-06-06)

王海泉[9](2018)在《浅谈中国诗歌中女性意识的嬗变》一文中研究指出所谓女性意识,是女性自我觉醒的产物,是指女性在对其自然性别认同的前提下,对自身价值的体验和醒悟。其表现为更多关注女性的生存状况,审视女性心理情感和表达女性生命体验。在中国,女性意识真正意义上的觉醒出现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之后。在新文化运动之前漫长的封建社会里(本文来源于《河北日报》期刊2018-03-09)

郭焕平[10](2017)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女性隐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借助女性身份言说是中国古典诗歌的一个重要特征。从隐喻的建构机制看,主要在于诗人对女性形象的认知和自我认知之间建立了心理相似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诗人将自身才华和追求与传统文化中美人建立了心理相似性;二、诗人在政治生活中的臣属地位与中国传统伦理道德中女性的社会地位建立心理相似性。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女性隐喻不仅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而且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本文来源于《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期刊2017年03期)

中国女性诗歌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女性隐喻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其主要取决于诗人对于女性形象的认知和自我认知之间的相似性心理。诗人将自身才华和追求与传统美人之间形成心理相似性,以充分表达诗人情感,因此研究古诗词中女性隐喻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文学价值。中国古典诗歌浩如烟海、博大精深,其中不乏许多描写女性题材的诗作,在这些诗作中有一部分是女性生活和情感的真实描写;另一部分则是男性诗人的代言,诗人借助女性身份来抒发自己的政治理想和政治追求,这就是我们要研究的女性隐喻。一、中国古典诗歌中女性隐喻的意义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中国女性诗歌论文参考文献

[1].周亚琴.当代中国女性诗歌:从理论“现实”到实践“空间”[J].东吴学术.2019

[2].潘虹如.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女性隐喻研究[J].艺术家.2019

[3].钱志熙.士大夫文化视角中的中国古代女性诗歌发展史[J].中国高校社会科学.2019

[4].贺向红.基于中国现当代女性诗歌的儒家文化意蕴的探讨[J].科技资讯.2019

[5].张银河.中国古代诗歌中有关盐业女性的形象描述[J].中国盐业.2019

[6].杨汤琛,李璐延.历史想象力、女性经验、日常美学——新世纪中国女性诗歌嬗变的几种向度[J].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

[7].林平乔.论中国现当代女性诗歌的儒家文化意蕴[J].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8

[8].徐晓.21世纪中国女性主义诗歌的美学阐释[D].山东师范大学.2018

[9].王海泉.浅谈中国诗歌中女性意识的嬗变[N].河北日报.2018

[10].郭焕平.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女性隐喻研究[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7

标签:;  ;  ;  

中国女性诗歌论文-周亚琴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