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协议标准论文-陈铖颖

通信协议标准论文-陈铖颖

导读:本文包含了通信协议标准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无线通信,低噪声放大器,无电感,交叉耦合

通信协议标准论文文献综述

陈铖颖[1](2019)在《面向多标准无线通信协议的宽带低噪声放大器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面向多标准无线通信应用,设计了一款无电感型、交叉耦合噪声抵消的宽带低噪声放大器。低噪放采用NMOS/PMOS晶体管的交叉耦合对抵消了一部分输出噪声,在保持高增益和较低功耗的同时,有效降低了噪声系数;同时,交叉耦合对中的PMOS也具有源退化功能,提高了低噪声的线性度。低噪放电路采用SMIC 0.18μm 1P6M厚栅氧工艺进行流片实现,测试结果表明,电源电压为3.3 V时,在140.0 MHz~1.4 GHz带宽内,最大增益为19.4 dB,最小噪声系数为1.58 dB;在有效带宽内,输入叁阶交调点大于-1.4 dBm,整体功耗18.5 mW。(本文来源于《电子器件》期刊2019年05期)

史哲烽,陈小华[2](2019)在《符合IEC61784-3标准的功能安全通信协议实现及对标准的思考》一文中研究指出论述了如何实现满足IEC61784-3要求的功能安全通信协议。对具体实现进行了可能错误覆盖情况和每小时残余错误率分析和计算,并对标准中不合理的计算方法和规定,提出了改进的方法。(本文来源于《集成电路应用》期刊2019年01期)

方朋威,胡大满,王兴,杨高超,关瑞玲[3](2018)在《2015版充电通信协议标准互联互通性问题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2015年,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了新版充电通信协议,但目前市场上仍有大量依据2011版充电通信协议设计制造的新能源车辆及充电机正在运营。这两个版本的充电通信协议在很多方面要求并不一致,例如通信报文格式、充电时序、超时时间判断等,导致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存在互联互通问题,增加了充电设备运营成本,影响新能源车辆推广。本文对2015版和2011版充电通信协议的互联互通性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本文来源于《第十五届河南省汽车工程科技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期刊2018-11-16)

[4](2018)在《关于《MIG/MAG自动化焊接电源接口与通信协议》团体标准发布前的公示》一文中研究指出各相关单位:由中国焊接协会焊接设备分会和中国电器工业协会电焊机分会共同启动的《MIG/MAG自动化焊接电源接与通信协议》团体标准已按规定完成编制审查,该标准即将由中国焊接协会和中国电器工业协会联合发布,现予以公示。标准文本内容详见附件1,如需标准文本原文请与秘书处联系。标准公示日期自2018年4月4日起至2018年4月13日止,有效工作日7天。如有重大意见,请填写团体标准征求意见反馈表(附件2)后提交秘书处。秘书处联系人:李新松,电话:010-6394375由P箱:zghjsb@vip.163.com(本文来源于《电焊机》期刊2018年04期)

吴韶波,王明浩[5](2017)在《消费级物联网中的通信协议与标准》一文中研究指出文中针对消费物联网领域使用的通信标准进行分析,重点介绍了蓝牙Mesh标准和低速广域网的窄带物联网NB-IoT,并对各标准在消费物联网中的应用和发展进行了阐述。(本文来源于《物联网技术》期刊2017年12期)

王波,王凯[6](2017)在《基于EtherNet/IP的煤矿机电设备通信协议标准》一文中研究指出煤炭生产是一个多设备协同工作的过程,目前多设备的协同控制往往需要依赖专用的通信分站或控制器,而设备通信接口和协议种类繁多的现状致使系统的复杂度高,不易维护。通过基于EtherNet/IP工业以太网通信技术的协议标准化,开发实现了10多个类别的开放协议,包括采煤机、支架、刮板运输机、泵站等设备,并在神东大柳塔煤矿、上湾煤矿和哈拉沟煤矿进行了综合试验,结果表明,系统通信性能良好,运行稳定。该通信协议标准将解决数字矿山机电设备之间的互操作、数据共享难题,为数字矿山的科学规划、建设和运营奠定良好基础。(本文来源于《陕西煤炭》期刊2017年06期)

李艳明,倪永亮,李申,乔凤普[7](2017)在《基于AUTOSAR标准的车辆电气系统CAN通信协议栈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AUTOSAR是面向车辆电子电气领域的开放式软件体系架构标准;在充分学习研究AUTOSAR软件体系标准的基础上,开发了具有层次化、模块化、标准化接口的的CAN底层通信协议栈,并在飞思卡尔16位微控制器MC9S12XEP100的平台中进行了加载测试;测试证明该协议栈能够很好地实现CAN总线各层间的通信,能够满足车辆电子电气系统对总线通信方面的要求,具有较强的兼容性和移植性,可以显着地提高不同硬件平台间软件代码的移植速度,节省了软件开发时间,提升了软件代码的可靠性。(本文来源于《计算机测量与控制》期刊2017年11期)

王学伟,李惠民[8](2017)在《《民用建筑远传抄表系统》标准的特点与通信协议》一文中研究指出一、前言随着"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和智慧城市等相关技术的飞速发展,公共事业领域开始越来越多地将传统能(资)源产业的未来发展和突破口放在互联网与能(资)源的结合上。将能(资)源赋予新的数据属性,期望达到能(资)源的经济性、高效性及环保性。通过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和移动互联技术,实现能(资)源的实时网络监控、用量与状态采集与网络传输、计量收费和节能降耗。《民用建筑远传抄表系统》标(本文来源于《建设科技》期刊2017年06期)

张月衡[9](2017)在《Android平台非标准通信协议的安全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快速发展,Android移动计算平台在一个极短的时间内成为了数百万用户的基础设备。用户不仅使用这些Android终端生活和娱乐,还使用它们办公和管理自身财务,因此,用户每天在移动终端上处理、存储和传递用户个人的隐私数据,包括电话、短信、地理位置、银行卡号和密码等。于是,越来越多的用户更关注于如何保护传播在互联网上的个人隐私数据的安全性。Android应用依赖于安全的通信协议来保证隐私数据的机密性。然而,一套完整的安全通信协议需要更多的成本和时间的投入,使得一些没有相关经验的开发者更趋向于使用一个低成本而不安全的通信协议而提高了安全风险。目前针对用户隐私信息的安全性的检测方式一般是使用静态或者是动态污点工具,通过程序分析的方式检测应用中是否存在不安全的程序行为。而针对非标准的通信协议的分析却几乎没有,特别是非标准通信协议的安全性分析。针对已有方法的局限性和不足之处,同时为了研究在真实世界中Android应用使用不安全通信协议的普遍性,本文提出了一个针对非标准通信协议的深度分析。我们首先收集了来自Google Play和应用宝Android市场中的应用。在应用运行时,监控应用使用的通信协议的相关信息。最后我们着重的研究了其中非标准通信协议的安全问题。我们开发并且实现了一个叫做“RawDroid”的协议审计工具。该工具结合了网络监控技术和程序分析技术,系统的检查非标准通信协议的安全性。结果显示大量的开发者频繁的使用非标准通信协议,造成用户个人隐私信息泄露。我们相信这种不安全的协议能够对Android生态系统造成巨大的安全威胁。主要贡献包括:1.本文分析了Android应用中通信协议的使用现状,并且详细检测了其安全性,特别是非标准通信协议的安全性。测试结果提供了检测用户隐私信息泄露的一个系统、全面的新视角。2.结合动态程序分析技术和协议分析技术,本文详细描述了Android应用的协议审计工具RawDroid,用于分析Android应用中使用非标准通信协议的安全性,并使用该工具测试了大量现有流行应用。3.本文的结果论证了在Android应用中使用非标准通信协议来传输数据是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然而,大部分非标准通信协议的实现是不安全的。根据这些潜在的安全问题,我们分别实现了相应的攻击模型。(本文来源于《上海交通大学》期刊2017-01-11)

张鹏[10](2016)在《四问充电“新国标”》一文中研究指出“发展电动汽车,必须先破‘僵尸’充电桩。”在日前召开的北京“两会”上,以往因充电标准不统一导致的充电桩闲置问题,引发不少与会代表的热议。而这一点,恰恰与1月1日起开始实施的电动汽车充电接口及通信协议5项国家标准(以下简称“新国标”)不谋而合。去(本文来源于《中国消费者报》期刊2016-01-28)

通信协议标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论述了如何实现满足IEC61784-3要求的功能安全通信协议。对具体实现进行了可能错误覆盖情况和每小时残余错误率分析和计算,并对标准中不合理的计算方法和规定,提出了改进的方法。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通信协议标准论文参考文献

[1].陈铖颖.面向多标准无线通信协议的宽带低噪声放大器设计[J].电子器件.2019

[2].史哲烽,陈小华.符合IEC61784-3标准的功能安全通信协议实现及对标准的思考[J].集成电路应用.2019

[3].方朋威,胡大满,王兴,杨高超,关瑞玲.2015版充电通信协议标准互联互通性问题分析[C].第十五届河南省汽车工程科技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8

[4]..关于《MIG/MAG自动化焊接电源接口与通信协议》团体标准发布前的公示[J].电焊机.2018

[5].吴韶波,王明浩.消费级物联网中的通信协议与标准[J].物联网技术.2017

[6].王波,王凯.基于EtherNet/IP的煤矿机电设备通信协议标准[J].陕西煤炭.2017

[7].李艳明,倪永亮,李申,乔凤普.基于AUTOSAR标准的车辆电气系统CAN通信协议栈研究[J].计算机测量与控制.2017

[8].王学伟,李惠民.《民用建筑远传抄表系统》标准的特点与通信协议[J].建设科技.2017

[9].张月衡.Android平台非标准通信协议的安全性分析[D].上海交通大学.2017

[10].张鹏.四问充电“新国标”[N].中国消费者报.2016

标签:;  ;  ;  ;  

通信协议标准论文-陈铖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