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城市交叉口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速度规划,交通控制,绿色驾驶,交通信息物理系统
城市交叉口论文文献综述
王云鹏,郭戈[1](2019)在《城市交叉口车辆速度与交通信号协同优化控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降低城市交通中的行车延误与燃油消耗,针对人类驾驶车辆与自动驾驶车辆混合交通环境,提出一种基于交通信息物理系统(TCPS)的车辆速度与交通信号协同优化控制方法.首先,综合考虑路口交通信号、人类驾驶车辆、自动驾驶车辆叁者之间的相互影响,设计一种适用于自动驾驶车辆与人类驾驶车辆混合组队特性的过路口速度规划模型;其次,针对车辆速度规划单一应用时的局限性,即无法减少车辆路口通行延误且易出现无解情况,提出一种双目标协同优化模型,能够综合考虑车辆速度规划与路口交通信号控制,同时降低车辆燃油消耗与路口平均延误.由于双目标优化问题求解的复杂性,设计一种遗传算法-粒子群算法混合求解策略.基于SUMO的仿真实验验证了所提出方法的有效性.(本文来源于《控制与决策》期刊2019年11期)
丁柏群,宋子龙[2](2019)在《基于交通冲突的城市交叉口风险影响因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分析城市交叉口交通风险影响因素,保障城市交叉口交通安全,为城市交叉口风险管控提供理论依据。利用交通冲突技术界定城市交叉口风险因素耦合,基于交通冲突数据,采用N-K模型和改进的耦合度模型构建城市交叉口风险因素耦合模型,分析城市交叉口风险构成要素间的耦合作用;提出冲突严重度模型,对城市交叉口多因素风险耦合效应进行评估。研究结果表明:多因素风险耦合一旦发生,其危险性更大;车辆因素中车辆类型与左转车比例表现为强耦合;车辆与道路因素中,车辆类型与转弯车道半径和掉头车道半径表现为强耦合,应加强大型车在交叉口转弯的安全风险防控。(本文来源于《森林工程》期刊2019年05期)
赵跃东,陈晶晶[3](2019)在《基于FCD的城市交叉口拥堵事件计算机检测算法》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城市交叉口拥堵事件的检测,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浮动车数据(FCD,Floating Car Data)的城市交叉口拥堵事件检测算法,该算法综合考虑了道路交叉口交通信号控制对城市交通拥堵的影响。利用城市FCD和交叉口信号控制参数,从检测率和误报率等事件检测评价指标对所建立的算法模型进行了数据验证。结果表明,算法模型能较准确地实现交叉口的拥堵报警。(本文来源于《安徽科技》期刊2019年07期)
王浩,陈冬[4](2019)在《城市交叉口群的聚类分析分类算法》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交叉口流量数据的交叉口分类算法,较好地兼顾了协调控制和个性化配时方案两方面,同一类的交叉口配时方案相似,地理位置或距离相近(易于划分子区)。本研究首先使用多重评估指标法和组内平方误差和的方法,确定聚类分析的分类个数。然后通过使用划分聚类分析中围绕中心点的划分算法(PAM),以交叉口的流量为依据,对苏州工业园区的107个交叉口进行分类,通过建立相异性函数,衡量聚类中交叉口的相似性。将苏州工业园区的107个交叉口分为若干类,每一类的中心点能够体现本类中各点的集体特点,是本类各项特征的综合体现。最终将苏州工业园区107个交叉口分为3类,使得每一类都对族群内各个交叉口具有较高的相似性,对族群外的交叉口差别较大。每一族群的中心点交叉口对本组群包含的交叉口具有良好的代表性,集中体现了本族群交叉口的特征。在107个交叉口中有80个交叉口的总停车时间减少,占到了所有交叉口的74.8%,所有交叉口一共减少了241.325 h的停车时间,每个交叉口平均减少2.26 h。(本文来源于《公路交通科技》期刊2019年07期)
张丽君[5](2019)在《城市交叉口群协调控制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机动车保有量的持续增加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导致交通拥堵现象愈演愈烈,使路网交叉口群的有效控制成为智能交通领域的研究热点。在实际应用中,交叉口群的控制不仅受到车辆和行人等因素的影响,而且还受到路网密度、路段情况和交叉口信号灯等因素的影响。因此,综合各类交通因素,准确识别交叉口群的交通状态,按照相应原则对其进行子区划分并协调控制子区内各个交叉口的交通信号,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降低路网交通延误以提高其整体通行效率,从而有效缓解交通拥堵。本文从交叉口群的交通状态识别、关联交叉口子区划分以及子区信号控制叁个方面对城市交叉口群的协调控制方法展开研究。主要工作如下:1.研究交叉口群的交通状态识别问题。针对交通流在路段和交叉口之间具有连续性以及各指标对识别结果贡献不同而造成交通状态识别率较低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改进模糊聚类算法的交通状态识别方法。通过将路网中关键交叉口和其上游路段作为一个识别单元,引入信息熵理论确定各指标权重以改进模糊聚类算法的目标函数,利用改进算法对交通数据进行聚类以提高交通状态识别率。2.研究关联交叉口子区的动态划分问题。针对交叉口间距、信号周期和交通流量等划分因子未能全面体现出各类关联性因素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改进软集合的关联交叉口子区动态划分方法。通过综合考虑交叉口关联性的动、静态因素并选取5个划分因子,将划分因子集合与其对应的权重共同作为软集合的输入,将相邻交叉口的协调系数作为软集合输出,根据输出值的大小实现关联交叉口子区的合理划分。3.研究子区交叉口的信号协调控制问题。针对相邻交叉口存在关联性和遗传算法早熟收敛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改进遗传算法的子区信号优化方法。通过将具有强关联性的交叉口作为一个信号控制单元,一方面,引入小生境思想的共享函数对算法的群体适应度进行调整,另一方面,自适应地调整遗传算法的交叉概率和变异概率,利用改进算法对平均延误时间进行优化以实现交叉口的有效控制。(本文来源于《兰州理工大学》期刊2019-06-02)
李凯龙[6](2019)在《基于深度学习的城市交叉口反溢流控制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当前,城市交通拥堵是城市发展的主瓶颈之一。在北京、上海等特大城市饱和交通现象日益普遍,以反溢流控制为切入点缓解饱和、过饱和交通的影响,对于城市道路交通通行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论文主要面向城市交叉口溢流交通的识别与控制,以消除城市道路交通溢流为目标,针对不同交通状态下排队长度智能检测、溢流信号交叉口信号控制及溢流信号交叉口协调控制等主要问题开展研究。论文的主要工作及创新点有:(1)深入研究交叉口溢流特性和基于YOLO V3算法的交叉口溢流判断算法,建立溢流交通检测方法,完成基于深度学习的交叉口排队溢流检测。基于溢流交通特性,建立溢流交通的排队长度估计和溢流相位判断模型。(2)建立基于模糊控制的单交叉口反溢流控制模型,以交叉口溢流方向交通流消散速率和信号交叉口延误为目标,设计模糊控制器。进而,将溢相位检测结果作为模糊控制的输入,从而得到溢流相位的绿灯延长时间。仿真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提高溢流交通消散速率,并降低车辆在信号交叉口的延误时间。(3)建立溢流交叉口关联区域干线协调控制模型,分别以通行能力最大和延误最小为控制目标,确定与非溢流和溢流区域的协调控制方法。利用干线协调来优化关联区域内干道通行能力。仿真结果表明,相比于传统优化模型,该模型可实现整个路网的多路径协调优化控制。本文研究成果可为城市饱和、过饱和信号交叉口及关联区域的溢流控制提供理论支持和应用方法。(本文来源于《北方工业大学》期刊2019-05-20)
王青松[7](2019)在《城市交叉口短时交通流的配时优化方案研究与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准确、高效的交通流预测是智能交通系统的核心功能,也是实现智能交通诱导和控制的前提;而改善交叉口信号配时,则是提高交通运行系统效能的关键。本文以短时交通流预测为基础,对交叉口配时优化进行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本文在研究现有短时交通流预测模型基础上,融合传统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模型,提出了一种混合预测交通流模型,以及基于该模型的交叉口多目标配时优化模型,实现了基于预测交通流的交叉口交通控制信号多目标配时优化计算。论文主要工作与贡献包括:1.分析交通流量的主要特性和时空相关性,以及交通流数据集特点,并从不同维度分析交通流的特征。在此基础上,针对短时交通流预测,提出CNN-XGBoost混合预测模型。将CNN-XGBoost模型与其它四种预测模型进行实验对比,验证该模型的优势。2.基于短时交通流预测,建立交叉口多目标配时优化模型,并提出一种改进的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Nondominated Sorting Genetic Algorithm Ⅱ,NSGA-Ⅱ)算法。3.利用河北育才街和裕华路交叉口几何条件和相位相序,以及基于实际交通流生成数据,对该交叉口使用VISSIM进行仿真,并和Webster配时法从多个性能指标进行对比,验证了本文提出的多目标配时优化模型及求解算法的有效性。4.基于本文的交叉口多目标配时优化模型及求解方案,设计并实现了交叉口配时优化计算子系统,作为城市交通信号智能控制系统的一个子系统,该子系统主要包括参数分析和仿真优化两大模块。其中,参数分析主要对交通流量进行查询和预测,仿真优化主要计算出配时方案和性能指标。目前,该子系统主要功能已基本实现,可以方便地对信号机进行管理和控制,同时可以为决策者生成配时方案以供参考。(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期刊2019-05-01)
马景峰[8](2019)在《高负荷城市交叉口处移位左转的交通组织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我国经济与机动车保有量持续增长,交通需求急剧扩大,交通拥堵俨然成为一种城市通病。其中交叉口作为城市交通瓶颈,虽然目前已有渠化设计、禁左、逆向可变车道与信号绿波协调等多种改善措施,但由于某些交叉口独特的区位、交通状况和道路资源的多重限制,即使综合使用多种传统交通优化手段,治堵效果依旧不理想。移位左转(DLT)作为一种能够有效解决交叉口处左转与直行流量均较大情况下冲突问题的新兴措施,对交通治理极具价值。本文以交通负荷较大的城市交叉口为研究对象,系统阐述DLT的类型、特点与适用条件,然后依托基本渠化设计构建DLT专用车道长度计算模型与基于信号协调控制的配时方法,同时设计DLT组合方案,并进行方案适应性判别与方案优化。随后以整个交叉口的车均延误率与饱和度等多个指标建立交叉口改善评价指标体系,同时构建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对DLT的综合优化效果进行评估。大体研究内容如下:1.移位左转基础理论。首先,明确DLT设计类型及其相应特征,同时从道路、安全与经济等多方面提出相应的设置条件,并结合交叉口基本传统渠化设计提出DLT车道长度计算模型与信号协调控制设计方法。2.DLT方案设计与优化。将各种DLT类型进行组合设计,得到适用于不同交通状况的多种DLT组合方案,进行交叉口交通状态判别、DLT适应性分析及其方案优化。3.DLT优化效果评价建模。从交通、安全、环境方面选取整个交叉口的车均延误率、饱和度、拥堵延时指数等多个指标建立交叉口优化效果评价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构建一种基于海明贴近度的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对DLT综合优化效果来进行评估。4.实例应用。对西安某交叉口高峰时段进行交通调研与问题分析后,设计DLT车道,且提出具体设计方案并进行方案优化与仿真评估。仿真结果可知,DLT对解决机动车拥堵状态比较严重但慢行交通量不大的城市交叉口拥堵问题很有效。(本文来源于《长安大学》期刊2019-04-17)
孙重静[9](2018)在《城市交叉口行人与右转车冲突风险评估》一文中研究指出城市道路交叉口,行人与右转车之间的碰撞事故频率日益增长,如何定量地评价行人安全水平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基于人车冲突指标研究,提出了一种行人与右转车冲突风险定量评估的方法。传统冲突指标多应用于车辆间冲突分析,综合考虑行人过街特征,对传统冲突指标的定义、计算和提取方法进行了修改和延伸。选取典型交叉口为案例,通过GEORGE软件提取人车轨迹数据,编程计算人车冲突指标,识别出93次行人与右转车冲突,并基于K-means聚类方法对冲突进行量化分级。(本文来源于《交通与运输(学术版)》期刊2018年02期)
徐书东,鲁贺贺,袁东东[10](2018)在《城市交叉口逆向可变车道设置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城市交叉口存在的早晚高峰段交通流分布不均衡现象,为避免道路资源的浪费,提出在交叉口进口道设置逆向可变车道,利用信号灯的相位控制逆向可变车道的开闭,以缓解交通拥堵。并以淄博市张店区某一交叉口为研究对象,结合已有理论对逆向可变车道的长度、开闭时间及附属设施进行研究,具体阐述逆向可变车道的设置方法。基于Vissim仿真技术结果表明:设置逆向可变车道后该交叉口左转车辆的延误时间减少了34.2%,最大排队长度减少了41.5%,一个信号周期内通过的车辆数增加了67.6%。(本文来源于《内蒙古公路与运输》期刊2018年06期)
城市交叉口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分析城市交叉口交通风险影响因素,保障城市交叉口交通安全,为城市交叉口风险管控提供理论依据。利用交通冲突技术界定城市交叉口风险因素耦合,基于交通冲突数据,采用N-K模型和改进的耦合度模型构建城市交叉口风险因素耦合模型,分析城市交叉口风险构成要素间的耦合作用;提出冲突严重度模型,对城市交叉口多因素风险耦合效应进行评估。研究结果表明:多因素风险耦合一旦发生,其危险性更大;车辆因素中车辆类型与左转车比例表现为强耦合;车辆与道路因素中,车辆类型与转弯车道半径和掉头车道半径表现为强耦合,应加强大型车在交叉口转弯的安全风险防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城市交叉口论文参考文献
[1].王云鹏,郭戈.城市交叉口车辆速度与交通信号协同优化控制[J].控制与决策.2019
[2].丁柏群,宋子龙.基于交通冲突的城市交叉口风险影响因素分析[J].森林工程.2019
[3].赵跃东,陈晶晶.基于FCD的城市交叉口拥堵事件计算机检测算法[J].安徽科技.2019
[4].王浩,陈冬.城市交叉口群的聚类分析分类算法[J].公路交通科技.2019
[5].张丽君.城市交叉口群协调控制方法研究[D].兰州理工大学.2019
[6].李凯龙.基于深度学习的城市交叉口反溢流控制方法研究[D].北方工业大学.2019
[7].王青松.城市交叉口短时交通流的配时优化方案研究与应用[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9
[8].马景峰.高负荷城市交叉口处移位左转的交通组织研究[D].长安大学.2019
[9].孙重静.城市交叉口行人与右转车冲突风险评估[J].交通与运输(学术版).2018
[10].徐书东,鲁贺贺,袁东东.城市交叉口逆向可变车道设置研究[J].内蒙古公路与运输.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