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态能量转移论文-王英男

激发态能量转移论文-王英男

导读:本文包含了激发态能量转移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白光,非能量传递,激发态分子内质子转移,延迟荧光

激发态能量转移论文文献综述

王英男[1](2019)在《基于激发态分子内质子转移延迟荧光材料的非能量传递型WOLED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目前在高端显示领域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在未来极有可能成为显示行业的支柱产品,而其中白光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因其在固态照明和全彩色显示领域有着巨大的应用潜力,而备受研究者们关注。为了实现白光,研究者们通常采用的方法主要有二元互补色或者叁原色迭加这两种方式,其白光发射主要是基于各发光组分之间的不完全能量传递。但是,这种能量传递的程度却很难被精确的控制,这就导致得到的白光色纯度往往不够理想,制备过程不易重复。虽然多发光层结构可以减少各发光组分之间能量传递,但是又由于结构复杂,且各发光层的材料失效程度不一致等原因,也会导致无法得到理想白光。而且普通荧光材料所制备白光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效率也并不是很理想。为了得到结构简单且能发出理想白光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本文设计合成了基于激发态分子内质子转移且具有延迟荧光性质的黄光材料SPDDBD-1和绿光材料SPDDBD-2。它们在单分散溶液状态下,通氮气之后的发光寿命明显增加,且通过理论计算,单重态与叁重态的最小能极差仅为0.02 eV,符合延迟荧光的特征。选取黄光材料SPDDBD-1与蓝光主体材料CBP进行掺杂,通过比例调控可实现其白光薄膜。通过对CBP:SPDDBD-1掺杂薄膜的瞬态测试,证明主客体之间并不发生能量传递。在此基础上设计了ITO/NPB(40 nm)/CBP:SPDDBD-1(20nm)/TPBi/(60 nm)/LiF/Al的非能量传递型OLED器件结构,通过对掺杂比例的调节,发现SPDDBD-1掺杂比例为15%时,器件发光颜色接近理想白光,CIE坐标为(0.333,0.330),器件的最大电流效率为3.2 cd/A,最大外量子效率为1.67%。我们进一步在发光层中掺杂入延迟荧光蓝光材料DMAC-DPS以期提高WOLED器件的效率,当DMAC-DPS与SPDDBD-1的比例为4:1时,器件的发光颜色接近理想白光,CIE坐标为(0.328,0.336),最大电流效率和最大外量子效率分别提高至14.83 cd/A与6.08%。(本文来源于《南京邮电大学》期刊2019-12-09)

皇环环,刘静,王倩,李梦晓,奥布力喀斯木·祖农[2](2019)在《高振动激发态DBr(X~1Σ~+,v″=8、7)与 D_2,Ar间的碰撞振动能量转移》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YAG激光器泵浦OPO激光简并受激超拉曼泵浦DBr分子至基电子态的高振动态v″=8、7,研究高振动态DBr分子与其他碰撞气体(Ar、D_2)的碰撞弛豫过程.对于DBr(v″=8)和Ar、D_2混合体系,由高分辨瞬时激光感应荧光光谱方法探测碰撞弛豫后DBr分子振动态v″=8的时间分辨布居数的演化过程.保持总压强不变,改变碰撞气体的摩尔配比,测量相应条件下的有效寿命,由混合气体系统中Stern-Volmer公式,得到DBr(v″=8)分子与Ar、D_2的碰撞弛豫速率系数分别为k_8(Ar)=(0.51±0.1)×10~(-12 ) cm~3molecule~(-1)s~(-1),k_8(D_2)=(3.50±0.8)×10~(-12) cm~(3 )molecule~(-1 )s~(-1);DBr(v″=8)分子的平均自弛豫速率系数为k_8(DBr)=(1.20±0.4)×10~(-12) cm~3molecule~(-1)s~(-1).对于摩尔配比为0.5的DBr和D_2混合体系,Ti宝石激光器分别双光子激发DBr v″≤8、7各振动态至第一电子激发态A~1Πv′态,测量各个振动态的荧光光强随时间演化,测量结果表明DBr (v″=8、7)与D_2的碰撞弛豫中均发生了二量子弛豫;对于摩尔配比为0.4的DBr(v″=8)和Ar混合体系,只有连续单量子碰撞弛豫过程.(本文来源于《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柳燕莺,闫亚明,许猛,宋凯,史强[3](2018)在《时间无卷积广义主方程中核函数的精确解和高阶微扰展开:在自旋-玻色模型和激发态能量转移中的应用(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时间无卷积量子主方程是量子系统与热库耦合的约化动力学模拟的重要工具.时间无卷积主方程的核心是核函数(或产生函数),它描述了热库自由度的作用.由于时间无卷积主方程中核函数的精确值通常很难解析求解,实际应用时间无卷积主方程时多采用二阶或四阶微扰法对其进行求解.本文利用级联方程及其拓展方程,提出了一种计算时间无卷积主方程核函数精确值和高阶微扰展开的新方法,并将该方法应用到不同参数下的自旋-玻色模型中,测试了核函数高阶展开的收敛性.此外,本文还讨论了在自旋-玻色模型中以及FennaMatthews-Olson复合物激发态能量转移中核函数的精确解出现奇异性的情况.(本文来源于《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Physics》期刊2018年04期)

李梦晓[4](2018)在《激发态HBr分子与气体分子的振转碰撞能量转移》一文中研究指出激发态的原子、分子和基态分子之间的碰撞能量转移过程是原子分子碰撞研究领域的热门课题,是研究各种振转态分子之间变化过程的一个常用的方法。本文利用简并受激超拉曼泵浦激发HBr分子至振动激发态,研究了振动激发的HBr分子与CO_(2、)H_2分子的碰撞能量转移过程。所得结果可为高振动态的研究提供一些基础数据,进一步拓展激发态分子碰撞过程中各种数据的测量和分析方法。采用受激拉曼泵浦激发HBr至(1,12)激发态,研究了振转激发的HBr分子与CO_2的振动-转动平动(V-RT)能量转移。由CARS光谱确定HBr分子的激发,测量CARS谱相对强度,得到了HBr分子(1,12)和(0,15)能级的布局密度分别为n_1=0.54×10~(13)cm~(-3)和n_2=1.1×10~(13)cm~(-3)。结合碰撞前后CO_2的激光诱导荧光光谱(LIF)强度比,得到了CO_2(00~00,J)V-RT能量转移中各J态的出现速率系数之和是(1.3±0.3)×10~-1010 cm~3 molecule~(-1)s~(-1)和低转动态的平均倒空速率系数是(2.9±0.8)×10~(-10)cm~3molecule~(-1)s~(-1)。从结果可以看出:在V-RT的能量转移中,总的出现速率系数比平均倒空速率系数小,但在量级上保持一致。根据HBr与CO_2(00~00)碰撞后的转动态分布,可以看出约有65%的CO_2(00~00,J)分子处于低J态,约35%的CO_2(00~00,J)分子处于高J态。低能分布属于弱碰撞,且具有相对低的平移能。而高能分布是非弹性的强碰撞,具有较大的平移能。对CO_2 J=60-74高转动态,出现部分的平移温度均超过池温300K,随着J值的增加,质心平移温度和质心平移能的平均改变增加。利用简并受激超拉曼泵浦激发HBr分子到v′′=5、6振动激发态,研究了振动态的HBr分子与H_2分子的碰撞能量转移过程。由H_2分子的扫描CARS光谱可知H_2分子v=1和2能级的振转态获得了布居,并且v=1能级上的强度大于v=2能级上的强度,由此可以确定HBr(v′′=5、6)+H_2(0)→HBr(v′′=3、4)+H_2(1)二量子近共振过程的发生。由时间分辨CARS光谱拟合的曲线和实验曲线的对比可以确定粒子数密度之比?的取值,进一步验证了HBr(v′′=5、6)+H_2(0)→HBr(v′′=3、4)+H_2(1)二量子近共振过程的发生,由布居数之比和CARS谱峰强度之比确定了H_2分子碰撞后v=1和v=2振动能级上各个振转能级的粒子数密度。(本文来源于《新疆大学》期刊2018-05-22)

邓军权[5](2018)在《热活化延迟荧光器件中激发态的演化和能量转移过程》一文中研究指出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因其具有制备简单、价格低廉、节能环保、超薄和柔性可折迭等优势,正逐步走进人们的日常生活。普通荧光OLED只有25%的电子-空穴对能复合成单重态激子退激发光,剩下75%的叁重态激子只能以非辐射退激的形式把能量耗散掉,其内量子效率被限制在25%以内。磷光OLED器件依托贵重金属铱、铂等金属配合物的强自旋-轨道耦合作用使单重态激子和叁重态激子都能被利用,尽管内量子效率在理论上可以高达100%,但因涉及贵金属造价昂贵、污染环境以及在大电流下效率滚降等缺点制约了其市场化进程。近来发现的热活化延迟荧光(TADF)有机器件不依赖于贵重金属其内量子效率也可高达100%,其发光效率是普通荧光器件的几倍。TADF材料的设计主要由两部分基团组成,一部分是电子给体,另一部分是电子受体,这两部分基团拼接成一个分子,在分子内相互独立,可形成分子内电荷转移态(CT)。TADF材料的最高被占有分子轨道(HOMO)能级和最低未被占有分子轨道(LUMO)能级电子云将实现分离,形成的单重激发态(~1CT)和叁重激发态(~3CT)的能级能量差(ΔE_(ST))很小,~3CT将有机会靠吸收环境热量通过反向系间窜越(RISC)过程上转换为~1CT退激发光,从而提高器件的发光效率。目前对TADF材料和器件的研究还处在起步阶段,TADF理论也还只是一个大框架,还存在许多问题亟待解决。本文利用有机器件的电致发光磁效应(MEL)和磁电导效应(MC),测量了主客体掺杂型TADF器件的MEL和MC特征曲线。通过对TADF器件MEL和MC的分析,得出TADF器件中所存在的自旋相互作用过程,主体材料和客体材料之间能量的传递方式和过程,以及有机材料中的电荷陷阱对TADF器件载流子和激发态的影响。其主要内容有以下五个章节:第一章先介绍了OLED器件的发展,在生活中的应用,以及它的基本原理。紧接着介绍了热活化延迟荧光(TADF)器件的基本原理及其有待解决的一些问题。随后介绍了有机发光器件的电致发光磁效应和磁电导效应原理和应用。最后描述了本论文的主要工作和意义,利用MEL和MC研究TADF器件中的自旋相互作用过程以及主客体之间激发态能量的传递过程和方式。第二章首先介绍了OLED器件以及TADF器件的制备方法和需要注意的事项,我们主要采用旋涂和蒸镀沉积的方法。随后介绍了TADF器件的光-电-磁性质的测试,测试包含在不同电流电压下和不同环境温度下进行。第叁章主要是选取4CzTPN-Ph、2CzPN、PIC-TRZ2叁种高效的TADF材料作为掺杂客体制备相应的TADF器件。利用MEL研究发现,TADF器件的MEL在室温下表现出与普通激子型Alq3荧光器件相似的线型,即都是在低场(<40 mT)快速上升,随后在高场(>40 mT)逐渐趋于饱和。这是因为在TADF器件中,存在着极化子对间的系间窜越(ISC)过程和电荷转移态(CT)之间的反向系间窜越(RISC)过程相互竞争,主客体掺杂型TADF器件的极化子数目远多于CT态数目,所以表现出极化子对间的ISC过程特征。其次,TADF器件的磁效应会随着注入电流的增大而变强,这与普通荧光器件的结果截然相反。叁重态极化子对转化为叁重态激子的速率k_t与单重态极化子对转化为单重态激子的速率k_s是影响这一过程的重要参数。另外,在低温下,Alq3器件的MEL表现出明显的TTA过程特征,而TADF器件单、叁激发态能量接近,不具备TTA过程发生条件,而且低温下RISC过程受抑制,所以TADF器件表现出更强的ISC过程特征。第四章主要是利用不同掺杂浓度的TADF器件的MEL研究了器件中主客体之间能量的传递过程。当TADF材料浓度较低时,器件主客体之间以FRET方式为主,这将导致主体材料中叁重态激子的利用率受到限制。同时,客体材料中的RISC过程在大电流密度下由于CT态的解离率升高而减弱。当在高掺杂浓度下,主客体之间的能量传递以DET方式为主。尽管RISC过程能够增大叁重态的利用率,提高器件的发光效率,但是高的掺杂浓度将导致单重激发态的淬灭,反而使TADF器件的发光效率降低。因此,对于TADF作客体掺杂材料体系的TADF器件存在掺杂浓度和RISC过程相互制约的不足。第五章主要是利用TADF器件的MC研究了有机材料中电荷陷阱对TADF器件载流子和激发态的影响。研究发现,当TADF器件中包含电荷陷阱束缚的极化子和激子,MC在室温小电流密度下满足洛伦兹方程,表现出ISC特性。随着电流密度的增加,MC在10~40 mT范围内出现衰减,通过洛伦兹函数拟合,表明衰减来至于叁重态-陷阱束缚的极化子之间的相互作用(TP_tI)。当温度降到200 K,以前的衰减逐渐转变为一个平台,这是由于陷阱束缚的叁重态激子与极化子的相互作用(T_tPI)和TP_tI共同作用的结果。而且MC在低温时,在超精细范围内表现出正负转变,这表明TADF器件在低温下表现出了ISC和RISC的相互转变,这些结果揭示了TADF器件中ISC,RISC,TP_tI和T_tPI过程。(本文来源于《西南大学》期刊2018-04-01)

段鹏飞[6](2017)在《超分子组装体系中手性信息与激发态能量转移等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手性是自然界的普遍现象,除了分子层次的手性以外,分子以上层次的手性问题研究正在日益引起人们的广泛兴趣。生命体系中有机分子自下而上的多级次组装是生命世界形成的主要形式之一。这种多级次组装体系中的信号传递、能量转移、手性信息的交互等决定着生理机能的运行本质。越来越多的研究都集中在模拟生命体系中各种信息的传递、转移、迁移、转换和交互等过程。本课题组在有机分子多级次组装、手性信息的转移传递、组装体系能量的转移迁移等方向做了一些初步的工作,该报告将对有机分子组装体系中手性信息和激发态能量的转移、迁移和转换等进行介绍。(本文来源于《中国化学会第八届全国分子手性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17-10-12)

段鹏飞[7](2017)在《超分子组装体系中手性信息与激发态能量转移等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手性是自然界的普遍现象,除了分子层次的手性以外,分子以上层次的手性问题研究正在日益引起人们的广泛兴趣。生命体系中有机分子自下而上的多级次组装是生命世界形成的主要形式之一。这种多级次组装体系中的信号传递、能量转移、手性信息的交互等决定着生理机能的运行本质。越来越多的研究都集中在模拟生命体系中各种信息的传递、转移、迁移、转换和交互等过程。本课题组在有机分子多级次组装、手性信息的转移传递、组装体系能量的转移迁移等方向做了一些初步的工作,该报告将对有机分子组装体系中手性信息和激发态能量的转移、迁移和转换等进行介绍。(本文来源于《第十五届全国光化学学术讨论会会议论文集》期刊2017-08-21)

江圣世[8](2017)在《有机太阳能电池中光诱导的激发态能量转移问题的量子动力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有机太阳能电池(OSC)由于其灵活性,加工工艺简单,成本低等优点,是无机光伏器件的有前景的替代品。OSC的太阳能转化从光吸收开始,由此使供体产生激子。从一个分子到另一个分子的激子转移只是二聚体中的激发能量转移(EET)过程。在这篇文章中,我们通过使用量子动力学研究了嵌入在环境中的DTDCTB二聚体的EET动力学过程。第一部分工作,我们要通过使用多层多组态含时Hartree(ML-MCTDH)方法来研究包含了环境的DTDCTB二聚体的EET动力学过程。该DTDCTB二聚体在DTDCTB晶体中沿着OA轴有两个不同的堆迭。该系统的哈密顿使用了由第一和第二局部激发态组成的双态模型。我们用投影法建立了非绝热的哈密顿。我们使用ONIOM方法来构建标准模式。由于运行全尺度量子动力学要花费很长时间,我们通过使用谱密度方法处理全尺度振动模式。通过重离散来减少振动模式。然后我们用ML-MCTDH模拟不同数量的重离散模式和不同洛伦兹宽度的EET动力学。结果表明,该系统存在超快EET过程。我们可以使用较少的重离散模式来表征整个EET动态过程。使用不同的洛伦兹宽度对动力学过程影响很小。此外,DTDCTB晶体的绝对哈密顿模型将基于二聚体系统的简化模型构建,相应的量子动力学将在未来的工作中进行。第二部分工作,我们通过使用JADE程序包,用即时轨线面跳跃(TSH)方法,在含时密度泛函层面上研究了CH_2NH_2~+分子体系从高激发态上出发的非绝热动力学。通过TSH方法,模拟了从单重激发态(S_3/S_4/S_5)出发的动力学。动力学结果分析表明CN和CH/NH的解离很难同时发生。随着激发态的升高,CH/NH解离的增多导致了体系能量的减少并且使CN键解离减少。另外,扭转运动在从高激发态出发的TSH动力学中并不占主导地位。(本文来源于《青岛大学》期刊2017-05-01)

唐玉婷,陈婷,陈润锋,黄维[9](2016)在《激发态能量转移的理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有机共轭分子的激发态调控决定了有机材料的光学和电学性质,如何实现有机光电材料激发态的有效调控,一直是有机电子学研究的核心问题。近来,热激活延迟荧光(Thermally-activated delayed fluorescence,TADF)材料~([1])、杂化局域-电荷转移(Hybridized local charge-transfer,HLCT)材料~([2])及有机长余辉(Organic ultralong room-temperature phosphorescence,OURTP)材料~([3])得到广泛关注,而这叁类材料中激子之间的系间窜越和反系间窜越的能量转移过程是其光电性质的关键。我们基于已有实验报道的两个TADF分子、两个HLCT分子和两个OURTP分子,分别采用合适的泛函进行激发态电子空穴分布、激发态跃迁组分以及激发态能级的计算,结合实验数据,对其发光机理进行深入研究。研究发现,能量接近、具有CT态特质且具有相同跃迁组分的激发态能级之间容易发生系间窜越和反系间窜越的能量转移过程。这些发现对有机共轭分子激发态的调控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本文来源于《中国化学会第30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二十一分会:π-共轭材料》期刊2016-07-01)

吉旭[10](2016)在《LiH分子与激发态H_2之间的碰撞能量转移》一文中研究指出激发态分子与基态分子碰撞传能是研究化学反应动力学过程的重要手段和方法,是原子分子碰撞领域的前沿和热点课题,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本论文利用受激拉曼泵浦、高分辨率瞬时激光感生荧光(LIF)光谱及相干反斯托克斯拉曼散射(CARS)光谱技术研究了振动激发态H_2分子与基态LiH分子之间的碰撞能量转移过程。利用受激拉曼泵浦得到振动激发态H_2(1,3)和H_2(1,1),振动激发态H_2与LiH碰撞,利用高分辨率瞬时激光感生荧光(LIF)光谱测量LiH各转动态,由转动线的多普勒轮廓得到当H_2能量增加13%时,碰撞产生的平动能增加50%。转动态为双指数分布,由弱碰撞和强碰撞分别产生。弱、强碰撞产生的转动态分布对H_2能量是敏感的,但弱、强碰撞分支比对不同的H_2能量基本不变。通过对H_22-1振动带Q(1)和Q(3)支CARS谱相对强度的测量,得到了H_2(1,3)和H_2(1,1)态的分子密度,结合高分辨率瞬时激光感生荧光(LIF)光谱测量得到的碰撞前后LiH各转动态的激光感生荧光强度比,得到了LiH(0,J)各转动态的出现速率系数kappJ和低J态的平均倒空速率系数(kdep)。对于H_2(1,3)与LiH碰撞过程,LiH(0,=0-13)出现速率系数之和为而对于H_2(1,1)与LiH碰撞过程,对于H_2(1,3)与LiH碰撞过程,LiH(0,J=0-7)低J态的平均倒空速率系数为(kdep)=(3.2±0.8)×10-11cm3 molecule-1s-1,而对于H_2(1,1)与LiH碰撞过程,(kdep)=(3.6±0.9)×10-11cm3 molecule-1s-1。计算结果表明:在振动-转动平移(V-RT)能量转移中,碰撞转移速率系数基本与H_2能量无关。(本文来源于《新疆大学》期刊2016-05-25)

激发态能量转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利用YAG激光器泵浦OPO激光简并受激超拉曼泵浦DBr分子至基电子态的高振动态v″=8、7,研究高振动态DBr分子与其他碰撞气体(Ar、D_2)的碰撞弛豫过程.对于DBr(v″=8)和Ar、D_2混合体系,由高分辨瞬时激光感应荧光光谱方法探测碰撞弛豫后DBr分子振动态v″=8的时间分辨布居数的演化过程.保持总压强不变,改变碰撞气体的摩尔配比,测量相应条件下的有效寿命,由混合气体系统中Stern-Volmer公式,得到DBr(v″=8)分子与Ar、D_2的碰撞弛豫速率系数分别为k_8(Ar)=(0.51±0.1)×10~(-12 ) cm~3molecule~(-1)s~(-1),k_8(D_2)=(3.50±0.8)×10~(-12) cm~(3 )molecule~(-1 )s~(-1);DBr(v″=8)分子的平均自弛豫速率系数为k_8(DBr)=(1.20±0.4)×10~(-12) cm~3molecule~(-1)s~(-1).对于摩尔配比为0.5的DBr和D_2混合体系,Ti宝石激光器分别双光子激发DBr v″≤8、7各振动态至第一电子激发态A~1Πv′态,测量各个振动态的荧光光强随时间演化,测量结果表明DBr (v″=8、7)与D_2的碰撞弛豫中均发生了二量子弛豫;对于摩尔配比为0.4的DBr(v″=8)和Ar混合体系,只有连续单量子碰撞弛豫过程.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激发态能量转移论文参考文献

[1].王英男.基于激发态分子内质子转移延迟荧光材料的非能量传递型WOLED的研究[D].南京邮电大学.2019

[2].皇环环,刘静,王倩,李梦晓,奥布力喀斯木·祖农.高振动激发态DBr(X~1Σ~+,v″=8、7)与D_2,Ar间的碰撞振动能量转移[J].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2019

[3].柳燕莺,闫亚明,许猛,宋凯,史强.时间无卷积广义主方程中核函数的精确解和高阶微扰展开:在自旋-玻色模型和激发态能量转移中的应用(英文)[J].ChineseJournalofChemicalPhysics.2018

[4].李梦晓.激发态HBr分子与气体分子的振转碰撞能量转移[D].新疆大学.2018

[5].邓军权.热活化延迟荧光器件中激发态的演化和能量转移过程[D].西南大学.2018

[6].段鹏飞.超分子组装体系中手性信息与激发态能量转移等研究[C].中国化学会第八届全国分子手性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2017

[7].段鹏飞.超分子组装体系中手性信息与激发态能量转移等研究[C].第十五届全国光化学学术讨论会会议论文集.2017

[8].江圣世.有机太阳能电池中光诱导的激发态能量转移问题的量子动力学研究[D].青岛大学.2017

[9].唐玉婷,陈婷,陈润锋,黄维.激发态能量转移的理论研究[C].中国化学会第30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二十一分会:π-共轭材料.2016

[10].吉旭.LiH分子与激发态H_2之间的碰撞能量转移[D].新疆大学.2016

标签:;  ;  ;  ;  

激发态能量转移论文-王英男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