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介入当代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公共艺术,社区活化,艺术形式
介入当代论文文献综述
陈骥乐,贾雨佳[1](2019)在《当代公共艺术介入的社区活化与应用思考》一文中研究指出社区环境的创造和完善不仅仅需要一定的硬件条件和环境,同时也需要软件条件和环境的加持。公共艺术作为软件以及硬件的交界,既具有一定的物质形态,同时又能够通过人们的视觉感官传递一定的精神鼓励和审美情趣。因此,建设满足社区内部人民群众精神需求,能够契合、发展当地社区的精神风貌以及文化特色,建设独具一格、自成体系的特色公共艺术就显得尤为重要和必要。(本文来源于《艺术品鉴》期刊2019年35期)
胡欣萌,彭军[2](2019)在《当代公共艺术在乡村景观风貌改造中的柔性介入》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经济文化日趋全球化的现代社会,随着物质和精神生活的不断提高,在公共艺术蓬勃发展的同时,当代公共艺术在乡村景观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也不断引起人们的重视。基于此,立足于乡村景观风貌改造,综合考量了乡村景观风貌的基本特点,在坚持其公共艺术设计特点的情况下,对公共艺术在我国乡村景观设计中的柔性介入进行分析研究,以此提升人们在乡村景观环境中的视觉与艺术享受,使中国乡村重现生机与活力。(本文来源于《2019第九届艾景国际园林景观规划设计大会优秀论文集》期刊2019-11-22)
余一,星汉斋,本刊资料库[3](2019)在《题跋介入,催热当代名拓收藏》一文中研究指出拓片一直被业内称作"黑老虎",在近几年的收藏市场,拍卖过百万元的已比比皆是。而近期在当代拓片收藏中有一种新动向,带有图案的画像砖石、铜镜器物、造像瓦当等逐渐升温,而催生其升温的是题跋书法绘画。拓片收藏本是小众,当题跋书法大量介入,当代拓片摆脱"净拓",也成当今收藏热门之一。(备注:这里所谈及的名家拓片收藏并非明清以前的老拓片,而是由当今一些名家所拓的作品,所拓之物仍是老器物。)(本文来源于《收藏.拍卖》期刊2019年11期)
孙楚格,周越[4](2019)在《当代艺术介入公共艺术设计在当代语境下的解读》一文中研究指出介入空间中的艺术,公众的参与成为公共艺术不可缺少的因素。当代艺术作品引起大众对社会问题的反思,参与者介入公共艺术的讨论,是当代艺术作品的价值所在。艺术家作品超越于民众视觉经验,将大众带入话题讨论,在此过程启发民众思考。(本文来源于《居舍》期刊2019年31期)
车志远,汪灏[5](2019)在《当代纪念性建筑创作的“日常化”介入》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日常化"为出发点,批判地分析了我国当代纪念性建筑"日常化"缺失的深刻原因,然后通过对国内外典型的纪念性建筑创作实例分析,从建筑功能、形式以及外部空间环境叁个层面探讨了纪念性建筑实现日常化表达的基本方法,以期为实现纪念性建筑日常化创作提供有益借鉴。(本文来源于《住区》期刊2019年05期)
郑娜[6](2019)在《“移位”的介入——试论当代艺术中的空间逻辑》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拟探讨新的历史语境下,中国当代艺术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着微妙的空间变化。笔者根据亨利·列裴伏尔的社会空间理论,结合中国当下艺术现场,梳理出概念空间、群体空间、村落空间、私人和公共艺术空间等由各种物质和精神空间构筑成的中国当代艺术生态图景。同时,结合中国现代化进程及新都市社会运动带来的诸多问题,提出"前艺术社群"和"后艺术社群"概念,试图厘清当代艺术在不同阶段自然生发的交错"移位"现象。当下的艺术实践及其呈现,早已消融"自我"与"他者"的边界,让艺术逸出自身的线性逻辑,其所设及的学科和知识体系与空间概念之间的变化,存在文本互涉的潜在逻辑关系,几乎涉及当下所有的学科体系及社会物质文化空间。由此,关于现代性的思考仍然在行进的途中。(本文来源于《艺术工作》期刊2019年05期)
张海军[7](2019)在《图像的介入与当代绘画的可能性》一文中研究指出图像即指机器复制的图像,也可指涉及历史上所有手工绘画。图像是以强大的技术席卷时代并以视觉文化的使者姿态出现,这也必然导致绘画的颠覆性变革。因此,今天的绘画要在动态中适应并寻求新的"语境",而这一"语境"正是图像的介入。的确,当代绘画的问题是如何为我们提供内化并更敏锐地感知新的思考。为此,不可见的事物需要有一种新的整合,一些通过眼睛传给心灵的形式。(本文来源于《艺术工作》期刊2019年05期)
蔡国杰[8](2019)在《搜集、制造、介入:中国当代艺术的“文本化”倾向》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社会日益多元化的今天,许多艺术家参与和介入着社会,创新艺术创作手法,展现艺术家对社会发展的关注,文本在一些特殊领域内有着显而易见的优势。艺术家通过"搜集"或是"制造"文本的方式介入当代社会的现场,并与今天的文化现场发生联系,实现艺术创作介入社会的希冀。(本文来源于《画刊》期刊2019年10期)
肖琼[9](2019)在《从美学革命到审美治理:美学的社会学转向和当代批评的现实介入力量》一文中研究指出"审美治理"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托尼·本尼特提出的重要观点,极大程度地削弱了社会力量的尖锐对抗,成为当代马克思主义美学更巧妙地应对当下现实问题的策略。在审美治理的思想中,审美和艺术以一种有异于自身的"表象"形式参与了社会和感知经验的历史形构。而当代美学语境益加复杂,网络时代的到来开创了新的传播方式和批评空间,互联网的共享和互动机制等极大地改变着人们的视听方式、情感结构和审美体验。当代文化和艺术在审美意义和审美价值方面的多元性、流动性和迭合性,决定了批评的阐释功能在引领当代审美话语转型,促成当代情感结构的重塑,以及形成文化共同体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当代理论语境中,批评与美学呈现出逐渐走向融合的趋势,最终使当代批评作为一种审美治理的策略,成为介入现实的治理力量。这不仅让我们认识到批评的功能将成为未来理论家研究问题的方法和手段的发展趋势,对当代审美教育和批评的不断边缘化起到一定的纠偏和弥补作用,而且对如何实践社会治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议题,具有直接的理论意义和学术价值。(本文来源于《长江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赵丁丁[10](2019)在《试论高校美术教学中当代艺术的介入与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新形势下,艺术作为具有创造性的教育科目,在高校艺术教育当中展现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美术在教育科目当中可以起到智力开发、审美提升、思维能力扩散等重要的作用。在培养创新人才、提升人文素养方面也取得了较大的成就。高校美术教育当中的教学理念,也开始向当代艺术潮流的发展方向靠拢。在此种趋势的影响下,有的学生受益匪浅,但是还有的青年艺术家过早"夭折"。当代艺术与美术教育之间相互渗透,相互借鉴。因此,这个时候,高校美术教育就需要秉承科学发展观的主要思想,深层探究当代艺术所具有的美术价值与社会价值,以此为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对应的精神动力支持与智力支持。(本文来源于《美与时代(中)》期刊2019年09期)
介入当代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在经济文化日趋全球化的现代社会,随着物质和精神生活的不断提高,在公共艺术蓬勃发展的同时,当代公共艺术在乡村景观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也不断引起人们的重视。基于此,立足于乡村景观风貌改造,综合考量了乡村景观风貌的基本特点,在坚持其公共艺术设计特点的情况下,对公共艺术在我国乡村景观设计中的柔性介入进行分析研究,以此提升人们在乡村景观环境中的视觉与艺术享受,使中国乡村重现生机与活力。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介入当代论文参考文献
[1].陈骥乐,贾雨佳.当代公共艺术介入的社区活化与应用思考[J].艺术品鉴.2019
[2].胡欣萌,彭军.当代公共艺术在乡村景观风貌改造中的柔性介入[C].2019第九届艾景国际园林景观规划设计大会优秀论文集.2019
[3].余一,星汉斋,本刊资料库.题跋介入,催热当代名拓收藏[J].收藏.拍卖.2019
[4].孙楚格,周越.当代艺术介入公共艺术设计在当代语境下的解读[J].居舍.2019
[5].车志远,汪灏.当代纪念性建筑创作的“日常化”介入[J].住区.2019
[6].郑娜.“移位”的介入——试论当代艺术中的空间逻辑[J].艺术工作.2019
[7].张海军.图像的介入与当代绘画的可能性[J].艺术工作.2019
[8].蔡国杰.搜集、制造、介入:中国当代艺术的“文本化”倾向[J].画刊.2019
[9].肖琼.从美学革命到审美治理:美学的社会学转向和当代批评的现实介入力量[J].长江师范学院学报.2019
[10].赵丁丁.试论高校美术教学中当代艺术的介入与影响[J].美与时代(中).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