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柱分区论文-曹怀轩,姚刚,闫宪洋

煤柱分区论文-曹怀轩,姚刚,闫宪洋

导读:本文包含了煤柱分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楔形区段煤柱,冲击地压,危险性划分,应力监测

煤柱分区论文文献综述

曹怀轩,姚刚,闫宪洋[1](2018)在《楔形区段煤柱工作面冲击地压分区预测与防治实践》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有效防治冲击地压,以东滩煤矿3305工作面为研究背景,划分3305工作面冲击危险性。结果表明:3305工作面轨顺49号收尺点至掘进通道位置共计480m具有强冲击危险性;轨顺其他区域和运顺与断层之间煤柱小于30m的区域,运顺切眼Ⅰ至225m收尺点位置具有中等冲击危险;运顺侧收尺点225~517m位置具有弱冲击危险。对不同冲击危险程度的区域采取不同程度的解危措施,同时采用应力在线监测对巷道应力进行实时监测。最后对3305工作面监测结果及解危措施进行了效果检测,确保了安全生产。(本文来源于《煤矿现代化》期刊2018年03期)

康继忠[2](2016)在《煤柱下巷道的应力敏感性分区特征及响应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距离煤层群下行开采存在大量遗留煤柱,遗留煤柱底板极易出现高应力集中、应力空间非均匀分布现象。下位煤层巷道穿越上部遗留煤柱时,巷道围岩极易出现大变形破坏甚至冲击矿压等动力灾害,严重影响下位煤层正常高效开采。因此,本文以鑫瑞煤矿为研究背景,结合近距离煤层工程地质条件,综合采用现场测试、理论分析、数值计算、工业性试验等方法,提出用“应力叁指标(集中系数、应力梯度、侧压系数)”描述煤柱底板应力分布状态,研究了煤柱底板应力叁指标分布演化规律及其对巷道围岩稳定性影响规律,提出了近距离煤层群下行开采下位煤巷布置原理及控制技术。(1)建立了煤柱内支承应力分布模型,计算推导了煤柱内支承应力解析解。提出用应力叁指标描述煤柱底板应力分布状态,构建了单煤柱、双煤柱及煤柱群底板应力叁指标弹性解析模型,建立了应力叁指标与垂直间距及水平错距间的关系模型,揭示了应力叁指标空间分布规律。(2)研究了下位煤层工作面采动应力对应力叁指标的作用规律,揭示了采空区下、采空区与煤柱交界下、煤柱下应力叁指标分布演化规律,提出了下位煤层区段煤柱宽度设计方法,确定了鑫瑞煤矿合理的区段煤柱宽度。(3)研究了应力叁指标对巷道稳定影响协同作用规律,发现巷道稳定性随应力集中系数、应力梯度增加而减小,当侧压系数小于1时,侧压系数对巷道稳定性影响较小,当侧压系数大于1时,巷道围岩稳定性随侧压系数增加而减小;应力集中系数较大时,围岩稳定性受应力梯度及侧压系数影响的敏感度显着提高;应力梯度较大时,围岩稳定性受侧压系数影响的敏感度显着提高;据此,提出下位煤巷布置应力叁指标安全阈值的概念及确定方法。(4)基于遗留煤柱下应力叁指标分布演化规律,结合应力叁指标对煤巷稳定性影响规律,提出了下位煤层回采巷道布置方法,提出了将下位回采巷道分为叁类:即采空区下、采空区与煤柱交界下、煤柱下巷道,并确定了各自的围岩稳定控制技术。(5)将研究成果应用于鑫瑞煤矿平均层间距为3.25m、并穿越遗留煤柱的下位煤层回采巷道,现场试验效果表明,研究确定的巷道布置及支护技术有效地控制了巷道围岩变形。(本文来源于《中国矿业大学》期刊2016-10-01)

王志强,高洋,丁自伟,陈超凡,高运[3](2013)在《煤柱承载、分区及接续工作面基本顶力学模型与计算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论文针对煤柱的承载、分区及其对接续工作面基本顶板的支撑特点展开研究。基于极限平衡理论和克希霍夫定律,首先给出一侧采空实体煤内支承应力的表达式,结合岩石的全应力—应变曲线对实体煤各区域的划分给出确定准则,并考虑双侧采动条件下留设煤柱尺寸内部存在分区的情况。为了进一步分析不同尺寸煤柱接续工作面支承压力分布规律,采用FLAC3D对5m、20m以及80m护巷煤柱的稳定性及相应接续工作面支承应力分布情况进行计算分析,最终的研究结果表明,计算接续工作面支承应力分布时,不能忽视与相邻工作面采空区之间所留设的煤柱尺寸因素。(本文来源于《煤炭工程》期刊2013年01期)

黄正将,杨莹,王磊[4](2011)在《棋盘井煤矿16煤安全开采分区及防水煤柱留设》一文中研究指出分析了棋盘井煤矿16煤煤层充水水源及通道特征;通过水文地质条件分析利用突水系数法对16煤安全开采进行了分区;通过分析断层的导水特点对矿区内不同性质断层防水煤柱留设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棋盘井煤矿16煤主要充水水源为底板奥灰含水层,其充水通道为井田内的断层,16煤安全开采临界底板标高分别为812.87 m、967.15 m,断层是该矿主要充水通道,F2断层计算留设煤柱为71 m、FS15断层留设煤柱宽度为43 m,小于10 m的断层应在探明其导水性后,再确定是否留设防水煤柱或注浆加固。(本文来源于《山西焦煤科技》期刊2011年08期)

煤柱分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近距离煤层群下行开采存在大量遗留煤柱,遗留煤柱底板极易出现高应力集中、应力空间非均匀分布现象。下位煤层巷道穿越上部遗留煤柱时,巷道围岩极易出现大变形破坏甚至冲击矿压等动力灾害,严重影响下位煤层正常高效开采。因此,本文以鑫瑞煤矿为研究背景,结合近距离煤层工程地质条件,综合采用现场测试、理论分析、数值计算、工业性试验等方法,提出用“应力叁指标(集中系数、应力梯度、侧压系数)”描述煤柱底板应力分布状态,研究了煤柱底板应力叁指标分布演化规律及其对巷道围岩稳定性影响规律,提出了近距离煤层群下行开采下位煤巷布置原理及控制技术。(1)建立了煤柱内支承应力分布模型,计算推导了煤柱内支承应力解析解。提出用应力叁指标描述煤柱底板应力分布状态,构建了单煤柱、双煤柱及煤柱群底板应力叁指标弹性解析模型,建立了应力叁指标与垂直间距及水平错距间的关系模型,揭示了应力叁指标空间分布规律。(2)研究了下位煤层工作面采动应力对应力叁指标的作用规律,揭示了采空区下、采空区与煤柱交界下、煤柱下应力叁指标分布演化规律,提出了下位煤层区段煤柱宽度设计方法,确定了鑫瑞煤矿合理的区段煤柱宽度。(3)研究了应力叁指标对巷道稳定影响协同作用规律,发现巷道稳定性随应力集中系数、应力梯度增加而减小,当侧压系数小于1时,侧压系数对巷道稳定性影响较小,当侧压系数大于1时,巷道围岩稳定性随侧压系数增加而减小;应力集中系数较大时,围岩稳定性受应力梯度及侧压系数影响的敏感度显着提高;应力梯度较大时,围岩稳定性受侧压系数影响的敏感度显着提高;据此,提出下位煤巷布置应力叁指标安全阈值的概念及确定方法。(4)基于遗留煤柱下应力叁指标分布演化规律,结合应力叁指标对煤巷稳定性影响规律,提出了下位煤层回采巷道布置方法,提出了将下位回采巷道分为叁类:即采空区下、采空区与煤柱交界下、煤柱下巷道,并确定了各自的围岩稳定控制技术。(5)将研究成果应用于鑫瑞煤矿平均层间距为3.25m、并穿越遗留煤柱的下位煤层回采巷道,现场试验效果表明,研究确定的巷道布置及支护技术有效地控制了巷道围岩变形。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煤柱分区论文参考文献

[1].曹怀轩,姚刚,闫宪洋.楔形区段煤柱工作面冲击地压分区预测与防治实践[J].煤矿现代化.2018

[2].康继忠.煤柱下巷道的应力敏感性分区特征及响应机制[D].中国矿业大学.2016

[3].王志强,高洋,丁自伟,陈超凡,高运.煤柱承载、分区及接续工作面基本顶力学模型与计算分析[J].煤炭工程.2013

[4].黄正将,杨莹,王磊.棋盘井煤矿16煤安全开采分区及防水煤柱留设[J].山西焦煤科技.2011

标签:;  ;  ;  ;  

煤柱分区论文-曹怀轩,姚刚,闫宪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