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论文-施美琳

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论文-施美琳

导读:本文包含了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不规则抗体,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临床意义

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论文文献综述

施美琳[1](2019)在《输血前不规则抗体筛查与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的临床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输血前不规则抗体筛查与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医院2015年6月-2018年6月接受输血的患者65例作为研究对象,输血前各给予不规则抗体筛查与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2种检查方式,结合有无输血史以及妊娠史分为观察组33例和对照组32例,观察与分析筛查阳性标本的抗体特异性。结果观察组在输血前检测出不规则抗体者18例,其中包括抗-E2 6例、抗-C1 8例、抗-S1 4例,检出率为54. 55%,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检出者26例,其中包括IgG 11例、抗C3d 6例、抗IgG+C3d 9例,检出率为78. 79%,高于对照组不规则抗体筛查率(0%),直接抗人体球蛋白试验检出8例,检出率为25. 0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针对患者输血前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与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具有重要临床意义,可有效提高输血的安全性,降低溶血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本文来源于《临床合理用药杂志》期刊2019年11期)

张静,刘婷婷,李平[2](2019)在《86例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阳性病例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调查分析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DAT)阳性患者的病种分布特征及不同病种的抗体和补体类型,并探讨DAT阳性的影响因素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经典试管法对608例患者标本进行DAT初步筛查,DAT阳性标本做进一步抗体和补体分型,分析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608例患者标本主要来自风湿免疫科、血液内科、产科及其他内科。其中检出DAT阳性86例,阳性率为14.14%。86例DAT阳性患者的疾病类型主要为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占26.74%,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占18.60%,其他血液病占15.11%,干燥综合征占13.95%,新生儿溶血病占5.81%。DAT阳性患者标本分型结果显示,IgG+C3d类型阳性率最高,占61.73%,其次为单独IgG型和单独C3d型,阳性率分别为19.75%和18.52%。结论对DAT阳性结果应结合临床背景进行分析,并进行抗体类型的检定,以辅助临床诊断和治疗。(本文来源于《当代医学》期刊2019年07期)

田洪燕,李强[3](2019)在《新生儿溶血患者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阳性的分布特征及临床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新生儿溶血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DAT)阳性的分布特征及临床意义。方法纳入186例发生新生儿溶血的患儿和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所有孕妇均接受DAT,记录试验阳性率。比较阳性组和阴性组新生儿基本资料、黄疸、贫血及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发生率,记录DAT阳性新生儿的免疫分型结果,分析血清IgG抗A(B)效价与血清总胆红素(TBIL)关系。结果 DAT阳性67例,阳性率36.02%。阳性患者血红蛋白(Hb)和TBIL峰值均显着低于阴性组,黄疸首次出现时间显着短于阴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AT阳性率在AIHA和非AIHA新生儿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AT阳性产妇的新生儿中AIHA与非AIHA组免疫分型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IgG抗A(B)抗体效价的孕妇,与其所生的新生儿TBIL水平差异显着,随着效价升高而升高(P<0.05)。结论 DAT阳性新生儿溶血患儿更易发生贫血和高胆红素血症,监测孕妇IgG抗-A(B)效价有助于临床预测和防治新生儿溶血。(本文来源于《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期刊2019年01期)

周建明,曹志林[4](2019)在《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阳性患者血型鉴定及交叉配血试验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DAT)阳性患者血型鉴定及交叉配血试验结果,为临床输血提供一定的参考。方法 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我院确诊的54例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DAT阳性患者,行DAT、交叉配血试验(凝聚胺法)、冷抗体吸收试验、磷酸氯喹放散试验及自身抗体吸收试验,观察DAT阳性凝集、DAT分型、血型鉴定、交叉配血检测及处理结果。结果 DAT阳性患者中W+~2+凝集98. 15%; DAT分型中Ig G、C3d占50. 00%,单Ig G型占29. 63%,单C3d型占20. 37%; ABO血型正反定型不符占79. 63%,自身红细胞、血清凝集占61. 11%;经冷抗体吸收试验、磷酸氯喹放散试验后确定血型:A型Rh阳性13例,B型Rh阳性12例,O型Rh阳性9例,AB型Rh 9例; 54例DAT阳性患者中显示配血不合44例,其中主、次侧均显示阳性反应22例,主侧阳性反应、次侧阴性反应14例,主侧阴性反应、次侧阳性反应8例;配血不合原因:冷抗体因素17例,冷凝集素效价1:256以上8例,冷凝集素效价1:128 19例;行冷抗体吸收试验、磷酸氯喹放散试验、自身抗体吸收试验后显示交叉配血相合36例,交叉配血不合8例。结论冷抗体吸收试验、磷酸氯喹放散试验或自身抗体吸收试验应用有利于DAT阳性患者血型鉴定,提高交叉配血相合率。(本文来源于《实用医院临床杂志》期刊2019年01期)

邹玉,王立新,谭金哲,陈春霞,秦莉[5](2018)在《112例直接抗球蛋白试验阳性患者结果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了解直接抗球蛋白试验(direct antiglobulin test,DAT)阳性患者在疾病分布、血液学指标、DAT分型等方面的情况,并分析DAT分型、DAT凝集强度与患者Hb、Ret、LDH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输血科2016年1月—2017年8月112例DAT阳性患者资料,对患者的疾病分布、血液学指标、DAT分型、DAT凝集强度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12例DAT阳性患者主要包括自身免疫性疾病77例(68.8%)、血液系统肿瘤10例(8.9%)、肝脏疾病8例(7.1%)、感染性疾病6例(5.4%)等,其中自身免疫性疾病又主要见于AIHA、CAS、SLE。DAT阳性患者Hb、RBC水平均低于正常参考范围,而Ret、TBil、LDH水平均高于正常参考范围。DAT阳性患者中,IgG单纯型占比最高(78.6%),DAT凝集强度以W+~2+为主;IgG+C_3d混合型占比其次(18.8%),DAT凝集强度以4+为主。IgG+C_3d混合型患者Hb水平明显低于IgG单纯型患者,而Ret、LDH水平均明显高于IgG单纯型患者。随着DAT凝集强度升高,患者Hb呈现一定的下降趋势,而Ret、LDH呈现一定的上升趋势。结论 DAT阳性患者中,以AIHA为代表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所占比例最高,DAT分型以IgG单纯型为主,DAT分型、DAT凝集强度与Hb、Ret、LDH均存在关联。(本文来源于《中国输血杂志》期刊2018年12期)

周博[6](2018)在《不同类型的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阳性患者的输血策略》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对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阳性患者进行血清学分型检测,根据患者抗体的不同血清学特点,寻求及时有效的输血治疗对策。方法直接抗球蛋白试验,ABO、Rh血型鉴定,吸收放散试验,抗体筛查及特异性鉴定。如果抗球蛋白试验或放散试验中检出特异性抗体,则使用不含该特异性抗原的红细胞进行吸收放散试验,以鉴别该抗体为类同种特异(本文来源于《中国输血协会第九届输血大会论文专辑》期刊2018-11-01)

史景莉,马会敏,朱伟彦,马翠霞,蒋姝婷[7](2018)在《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预测Rh血型不合新生儿溶血病能力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新生儿溶血病常发生于母婴血型不合的新生儿,有些患儿会发生严重的高胆红素血症,早期识别高危新生儿非常重要。本研究采用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预测Rh血型不合新生儿溶血病治疗指征。方法对2015年10月-2017年7月送检至输血科的疑似新生儿溶血病患儿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患儿DAT结果与患儿是否达到治疗指征之间的关系。结果 DAT阳性预测新生儿溶血符合治疗指征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2.3%和81.8%;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5.7%和90.0%。结论当新生儿母亲血清中有有临床意义的抗体,患儿有发生Rh血型不合溶血病风险时,新生儿DAT结果能够很好的预测其是否符合高胆红素血症的治疗指征。(本文来源于《中国卫生检验杂志》期刊2018年18期)

张丽[8](2018)在《160例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阳性患者结果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阳性患者不同疾病的发病情况。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60例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阳性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60例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阳性患者中,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63例;新生儿溶血病19例;系统性红斑狼疮11例;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2例;白血病23例,再生障碍性贫血16例,多发性骨髓瘤7例,淋巴瘤5例,干燥综合征4例,其他不明原因10例。结论:直接人球蛋白检测试验可作为自身免疫性贫血等免疫疾病的诊断指标之一。(本文来源于《家庭医药.就医选药》期刊2018年09期)

李宏卫[9](2018)在《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在临床贫血及输血患者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DAT)在临床贫血及输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本院于2015年12月-2017年12月间收治的64例临床贫血及输血患者为研究主体。划分为A组和B组,均是32例。A组为内科患者,B组为外科患者,均行DAT检查,对比DAT阳性率及A组贫血患者的阳性分型与分布。结果:A组的DAT阳性率为40.63%,B组为15.63%,对比差异明显(P<0.05)。A组患者的阳性分型主要为抗-IgG+抗-C3d,与抗-IgG与抗-C3d相比,有差异(P<0.05)。A组贫血患者中,血红蛋白(Hb)含量为50-59g/L的阳性率最高,为61.54%,与其他含量范围对比有差异(P<0.05)。结论:DAT结果呈阳性是贫血状态的影响因素之一,在患者输血前有效去除直抗阳性影响因素能够确保输血的有效性。(本文来源于《健康之路》期刊2018年07期)

王颖,刘婷婷,许志远,张烨,刘素芳[10](2018)在《RhD阴性孕妇注射抗-D免疫球蛋白后新生儿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阳性1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当RhD阴性母亲孕育RhD阳性胎儿时,胎儿红细胞进入母亲血液循环,母亲针对胎儿红细胞产生免疫反应,形成抗-D抗体,可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破坏胎儿红细胞,发生新生儿溶血病~([1])。抗体筛查阴性的RhD阴性孕妇注射抗-D免疫球蛋白可以预防产生抗-D抗体。北京市红十字血液中心发现1(本文来源于《北京医学》期刊2018年06期)

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调查分析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DAT)阳性患者的病种分布特征及不同病种的抗体和补体类型,并探讨DAT阳性的影响因素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经典试管法对608例患者标本进行DAT初步筛查,DAT阳性标本做进一步抗体和补体分型,分析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608例患者标本主要来自风湿免疫科、血液内科、产科及其他内科。其中检出DAT阳性86例,阳性率为14.14%。86例DAT阳性患者的疾病类型主要为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占26.74%,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占18.60%,其他血液病占15.11%,干燥综合征占13.95%,新生儿溶血病占5.81%。DAT阳性患者标本分型结果显示,IgG+C3d类型阳性率最高,占61.73%,其次为单独IgG型和单独C3d型,阳性率分别为19.75%和18.52%。结论对DAT阳性结果应结合临床背景进行分析,并进行抗体类型的检定,以辅助临床诊断和治疗。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论文参考文献

[1].施美琳.输血前不规则抗体筛查与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的临床意义[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9

[2].张静,刘婷婷,李平.86例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阳性病例分析[J].当代医学.2019

[3].田洪燕,李强.新生儿溶血患者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阳性的分布特征及临床意义[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

[4].周建明,曹志林.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阳性患者血型鉴定及交叉配血试验分析[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19

[5].邹玉,王立新,谭金哲,陈春霞,秦莉.112例直接抗球蛋白试验阳性患者结果分析[J].中国输血杂志.2018

[6].周博.不同类型的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阳性患者的输血策略[C].中国输血协会第九届输血大会论文专辑.2018

[7].史景莉,马会敏,朱伟彦,马翠霞,蒋姝婷.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预测Rh血型不合新生儿溶血病能力的研究[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8

[8].张丽.160例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阳性患者结果分析[J].家庭医药.就医选药.2018

[9].李宏卫.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在临床贫血及输血患者中的应用[J].健康之路.2018

[10].王颖,刘婷婷,许志远,张烨,刘素芳.RhD阴性孕妇注射抗-D免疫球蛋白后新生儿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阳性1例[J].北京医学.2018

标签:;  ;  ;  

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论文-施美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