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动响应论文-郭昱辰

静动响应论文-郭昱辰

导读:本文包含了静动响应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静态弯沉盆,动态弯沉盆,FWD,动态模量

静动响应论文文献综述

郭昱辰[1](2019)在《静动荷载作用下路面动态响应与参数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社会发展,超载车辆和重载车辆日益增加,对路面造成了许多严重的破坏,从而影响了行车安全及舒适性等。为了探究超载车辆与重载车辆对路面造成损坏的原因,本文重点研究了大荷载作用下路面的动态响应与参数分析。本文针对全国数百条常规道路进行调研,选出了四种路面结构,其中路面结构一:18cm水泥混凝土板面层+18cm石灰土基层+土基;路面结构二:22cm水泥混凝土板面层+22cm水泥稳定碎石基层+18cm石灰土底基层+土基;路面结构叁:5cm沥青混凝土面层+22cm水泥稳定碎石基层+18cm石灰土底基层+土基;路面结构四:3cm沥青混凝土面层+18cm石灰土+土基。根据每种路面结构铺筑相应的实验路段,并将原公路工程规范中的五级加载法增加两级荷载共七级荷载以此来模拟重载及超载车辆。分别对四种路面结构进行静态承载板试验以及落锤式弯沉仪(FWD)冲击荷载。并根据实测的静态弯沉值与动态弯沉值绘制弯沉盆曲线,建立了全等级荷载作用下的各个路面结构动静弯沉值换算关系式。再通过实测的静态弯沉值反算出路面顶面静态回弹模量,运用Python语言编制出动态各结构层模量反算程序,并通过反算程序和实测动态弯沉盆反算出四种路面在不同荷载作用下的各结构层动态模量。对比动态与静态的回弹模量,建立静态荷载下的面层顶面综合回弹模量与动态各结构层模量之间的转换关系式,并验证了关系式的拟合度与显着性。通过静态弯沉盆发现在七个级位的荷载作用下,静态荷载所造成的弯沉盆在水平方向均没有很高的传播能力,在30cm处四种路面结构的弯沉值均大幅下降;通过动态荷载作用下的弯沉盆发现,六级和七级大荷载作用下的加载点弯沉值增加量比前五级荷载作用下的弯沉值增加量要大很多。通过两种不同加载方式获得的弯沉盆对比发现,在竖直方向,四种路面结构下的静态荷载弯沉盆比冲击荷载下的弯沉盆要深很多,并且随着荷载的增加,两种弯沉值在加载点的深度差距还在逐渐变大;在水平方向,动态荷载的弯沉值则表现出了更高的水平传播能力。并且通过同面层路面结构动态弯沉值相互对比发现,沥青混凝土面层的冲击荷载竖向传播能力要高于水泥混凝土板面层。本文建立的全等级荷载作用下的各个路面结构动静弯沉值换算关系式与静态面层顶面综合回弹模量与各结构层动态模量之间的转换关系式,通过检验发现关系式有很高的相关性。(本文来源于《内蒙古工业大学》期刊2019-06-01)

刘泽,史克友,黄天琪,蒋梅东,黄凯峰[2](2017)在《车辆荷载作用下加筋土挡墙的静动响应现场试验》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车辆荷载作用下加筋土挡墙的静动力响应规律,以330国道K139+100~K139+400路段的模块式加筋土挡墙为原型,通过埋设动静土压力盒、柔性位移计以及加速度计等元器件,测试了车辆荷载作用下加筋土挡墙的筋材拉应变、面墙后侧向土压力、加筋体后侧向土压力和挡墙的侧向变形等。结果表明:车辆荷载作用时,挡土墙面墙上部的响应加速度远大于下层;当车辆荷载作用在加筋体上时,车辆行车距离对加筋体内产生的动土压力影响不大,当车辆荷载作用在加筋体后时,车辆行车距离对加筋体内的动土压力大小及分布模式有很大影响。无论是在车辆静载作用下还是在车辆动载作用下,加筋体后侧向土压力远大于面墙后的侧向土压力。(本文来源于《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期刊2017年04期)

米百刚,詹浩,陈森林,饶丹[3](2016)在《基于阶跃响应的飞行器单独静、动导数数值求解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阶跃响应方法,结合刚性动网格技术,对飞行器的单独静、动导数的精细化数值计算进行了研究.以纵向为例,通过给物面施加恒定附加攻角,求解得到阶跃响应运动过程的非定常气动力,求导得到静导数.同样给物面施加恒定的俯仰角速度,并同时强迫物面平动以抵消俯仰转动产生的附加攻角影响,可由非定常气动力求导得到动导数值.分别利用NACA0012翼型和叁维SACCON飞翼无人机进行了计算验证,各攻角下的静、动导数值与文献、试验结果吻合得很好,最大误差不超过5%.结论表明:基于阶跃响应的单独静、动导数直接模拟方法计算耗时仅为传统强迫振动方法的21%,效率相对较高,且可推广到横航向的动导数计算,为飞行器的稳定性研究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航空动力学报》期刊2016年10期)

屈小章,韩旭,张德权,阳吉初[4](2016)在《高速列车通风冷却系统动叶轮静动应力及结构响应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高速列车通风冷却系统叶轮工作时,除受离心力、重力和冲击等静载荷外,还有气流及结构振动响应的动力作用。目前叶轮的动应力主要采用流固耦合方法进行分析,而对叶轮本身的结构振动响应研究较少。本文采用流固耦合技术,对通风冷却系统叶轮进行静、动应力分析;采用结构振动响应分析叶轮的模态频率,与气动激振力的低频、高频及倍频进行比较,此叶轮结构不产生气动共振,因此其动应力主要是由气动力产生的。通过结构响应分析,得出叶轮共振时的叶片位移方向主要是轴向方向;且随着阻尼比增大,叶轮振动速度幅值减小,但当阻尼比达到较大值时,叶片振动速度响应频率也有所变化,应考虑阻尼增大时新增的振动响应频率是否产生气动共振。采用滑环引电器的实验方法,对风机叶轮进行现场静、动应力测试,计算分析与实验结果比较吻合。(本文来源于《铁道学报》期刊2016年04期)

张玲[5](2015)在《钢骨混凝土桥墩静动响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钢骨混凝土结构是在钢筋混凝土里面插入型钢或者型钢骨架而形成的组合结构体系。与普通钢筋混凝土结构相比,钢骨结构具有整体性好,强度高,承载力强、抗动力性能好、施工快捷等优点。基于这些优点,不管在建筑结构还是桥梁工程中都会流行起来。随着钢骨结构的大面积应用,其性能也得到了学者和研究设计人员的广泛关注和研究。随着我国高速公路工程的迅猛发展,桥梁建设规模也不断增长。不管是跨江河桥梁还是跨线桥梁,都是公路交通运输系统中的瓶颈。近年来全国乃至全世界,经常发生桥梁被撞事故,造成桥梁损坏、垮塌等严重后果。目前有关桥墩的动强度设计这一方面的研究较少。本文共设计2根钢筋混凝土桥墩和5根钢骨混凝土桥墩(包括3根角钢混凝土桥墩和2根槽钢混凝土桥墩),分别进行静力集中力加载试验和侧向撞击试验,以研究钢骨混凝土桥墩在静力集中荷载和撞击荷载作用下的性能,主要研究内容和成果如下:1、通过对一组钢筋混凝土梁和缓冲装置分别进行静力和撞击试验,并在部分梁上加缓冲装置,分析梁和缓冲装置的性能,对静动响应关系进行试验基础研究。得到了梁的钢筋应变曲线、箍筋应变曲线、混凝土应变曲线、位移曲线和缓冲装置压缩曲线。2、分析试验梁所得曲线,对静动荷载下的响应进行对比,可见动态荷载作用下梁各部分响应要高于静态荷载下的,对构件进行动强度设计时应考虑动响应;将缓冲装置的静动压缩曲线进行对比,可见缓冲装置在动荷载作用下吸收的能量比静荷载作用下的多;将缓冲装置吸收的能量扣除后构件的应变与同等撞击能量作用下的构件对比,可见缓冲装置对撞击荷载的特性和构件的动力响应均有较显着的影响。由于静动关系具有相似性,为后续研究桥墩的静动响应关系及缓冲装置对动力响应的影响提供参考,作为桥墩分析的基础。3、通过对钢骨混凝土桥墩进行静动对比试验。对静态荷载作用下的荷载位移曲线进行分析,可见钢骨改善了桥墩的性能,提高了桥墩的极限承载能力,很大程度上抑制裂缝的出现和发展。对撞击荷载作用下的钢筋应变进行分析,缓冲装置显着降低了钢筋应变峰值;将动应变的峰值与静力作用下的应变进行比较,研究应变放大系数的一般规律。4、分别研究静力作用下的位移和动力作用下的位移响应,运用微分方程,将撞击力分别等效为阶跃力和叁角波荷载,得到位移响应表达式;再将静动响应进行对比,得到动力位移放大系数的计算公式,分析了影响位移响应和位移放大系数的影响因素,将理论所得位移放大系数与试验所得结果相比,符合较好,为研究桥墩动力强度设计提供一定的研究基础(本文来源于《南京工业大学》期刊2015-05-01)

何建涛,马怀发,陈厚群[6](2012)在《考虑地基辐射阻尼的结构静动综合响应计算》一文中研究指出推导了便于工程应用的底边界同时入射叁向地震波时地基底边界和四个侧边界相应于黏弹性边界的地震动输入公式;对目前静动力分析中边界条件不统一的解决方法进行了综述,分析了其合理性;由工程实例可以看出,由基本方法求得的结构最大主应力较直接用黏弹性动力边界求解静力问题的方法更加接近实际,而最大主应力往往控制着材料的损伤破坏,因此,虽然操作过程比较麻烦,但仍建议用基本方法求解结构的静动综合响应。(本文来源于《世界地震工程》期刊2012年02期)

陶庆东,谭上俞,肖盛燮[7](2012)在《多层框架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静动响应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主要研究多层多跨框架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响应。运用底部建立法研究框架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静态响应,运用ABAQUS软件研究这一多层多跨框架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动态响应。将动态响应与静态响应结果进行对比,得出按静态方法得到的响应具有较好的精度,进行结构设计时偏于安全。(本文来源于《交通科技与经济》期刊2012年02期)

张磊,钱振东,刘云[8](2010)在《立转式开启桥铺装结构静动响应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探讨立转开启式桥梁桥面铺装早期病害的产生机理,从力学分析的角度出发,以天津海响螺湾开启桥为工程背景,采用有限单元方法,建立了开启桥正交异性钢桥面铺装体系仿真模型.对于桥梁闭合阶段,分析了铺装层在车载作用下的静力响应,并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对于桥梁开启阶段,计算了不同开启角位置时铺装层的动力响应,并分析不同开启速度和铺装结构模量对铺装层动力响应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铺装层的剪切应力随着开启角度的增大而增加,开启角度和速度的变化会引起剪切应力的非均匀分布;在开启速度和铺装模量较大时,剪切应力将大于桥梁闭合通车状态下的最大不利应力,成为控制指标;由于环境温度的变化,铺装层的模量较难控制,因此提出一个适宜的开启速度以减小铺装层与钢板之间的剪切应力,而在设计开启速度较大时则提出模量的控制指标.(本文来源于《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0年06期)

丁翔[9](2008)在《有限条法分析双参数弹性地基上板的静动响应》一文中研究指出弹性地基上板是土木工程中较常见的一种结构形式,应用非常广泛,如建筑物的基础,机场跑道,公路路面,试验台等,其分析方法得到广大理论工作者和工程人员的重视。随着现代工程建设的发展,对基础板的分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采用有限条法和弹簧体系分析了弹性地基上板的静动响应,并将结果与有限元线法、有限条法、级数精确解等进行比较,证明本文方法具有足够的精确性与实际的可行性。有限条法是一种半解析单元法,是解析方法与数值方法相结合的一种方法。它兼有数值方法和解析法的优点,因而在许多工程分析中得到应用。计算中本文应用Matlab数学软件编制出求解该问题的有限条程序,程序适用性较强,可以求解双参数弹性地基上任意边界条件组合下任意竖向荷载(包括板面上任意位置的均布荷载、集中荷载以及两者的组合)作用下的板内任意点的位移场、内力场以及弹性地基板的自由振动频率。本文利用该程序计算大量的算例,对所得结果进行了分析与研究,并总结了各种边界条件下板与地基相互作用的规律,即探讨了地基参数k、t以及荷载q等不同因素对于双参数地基上的板挠度、内力和自由振动频率的影响。给出了双参数地基上板在荷载作用下的内力分布图和挠度变化的表面叁维图,从而可以从总体上直观的观察到板的内力分布和挠度变化的规律。本文最后计算了弹性地基上不同宽厚比板的中点挠度值,并与中厚板理论的加权残值解进行比较,根据其相对的误差绝对值,对弹性地基上薄板和中厚板尝试进行了大致的界定。(本文来源于《湖南大学》期刊2008-05-10)

段巍,王璋奇[10](2007)在《基于响应面方法的汽轮机叶片静动频概率设计及敏感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考虑随机因素的影响,对叶片的固有振动特性进行概率分析和设计是叶片动强度可靠性设计的基础。文中以某试验台用汽轮机等直叶片为研究对象,考虑几何参数(包括长度、宽度、厚度)、材料参数(弹性模量,密度)和转速的随机性,通过有限元参数化建模。将确定性有限元方法(FEM)、响应面方法(RSM)和Monte-Carlo模拟法相结合,从而获得了叶片静频、动频的统计特性和累积分布函数;同时考虑随机变量的梯度和离散范围对静、动频的影响,通过概率敏感性分析,定量地判断出叶片静、动频对随机输入变量的敏感性;通过绘制叶片静、动频与输入变量的散点图,定量地分析了如何改变随机变量以调整静、动频率的方法。计算结果表明,FEM-RSM-Monte Carlo方法计算量小,速度快,拟合精度高,是叶片动强度可靠性分析的可选方法。(本文来源于《中国电机工程学报》期刊2007年20期)

静动响应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研究车辆荷载作用下加筋土挡墙的静动力响应规律,以330国道K139+100~K139+400路段的模块式加筋土挡墙为原型,通过埋设动静土压力盒、柔性位移计以及加速度计等元器件,测试了车辆荷载作用下加筋土挡墙的筋材拉应变、面墙后侧向土压力、加筋体后侧向土压力和挡墙的侧向变形等。结果表明:车辆荷载作用时,挡土墙面墙上部的响应加速度远大于下层;当车辆荷载作用在加筋体上时,车辆行车距离对加筋体内产生的动土压力影响不大,当车辆荷载作用在加筋体后时,车辆行车距离对加筋体内的动土压力大小及分布模式有很大影响。无论是在车辆静载作用下还是在车辆动载作用下,加筋体后侧向土压力远大于面墙后的侧向土压力。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静动响应论文参考文献

[1].郭昱辰.静动荷载作用下路面动态响应与参数分析[D].内蒙古工业大学.2019

[2].刘泽,史克友,黄天琪,蒋梅东,黄凯峰.车辆荷载作用下加筋土挡墙的静动响应现场试验[J].水文地质工程地质.2017

[3].米百刚,詹浩,陈森林,饶丹.基于阶跃响应的飞行器单独静、动导数数值求解方法[J].航空动力学报.2016

[4].屈小章,韩旭,张德权,阳吉初.高速列车通风冷却系统动叶轮静动应力及结构响应分析[J].铁道学报.2016

[5].张玲.钢骨混凝土桥墩静动响应研究[D].南京工业大学.2015

[6].何建涛,马怀发,陈厚群.考虑地基辐射阻尼的结构静动综合响应计算[J].世界地震工程.2012

[7].陶庆东,谭上俞,肖盛燮.多层框架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静动响应分析[J].交通科技与经济.2012

[8].张磊,钱振东,刘云.立转式开启桥铺装结构静动响应分析[J].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

[9].丁翔.有限条法分析双参数弹性地基上板的静动响应[D].湖南大学.2008

[10].段巍,王璋奇.基于响应面方法的汽轮机叶片静动频概率设计及敏感性分析[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07

标签:;  ;  ;  ;  

静动响应论文-郭昱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