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污染物运移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非点源污染,湔江,西河水库,ArcSWAT
污染物运移论文文献综述
邢立文,魏新平,董娟[1](2019)在《基于ArcSWAT模型的湔江流域非点源污染物运移模拟分析与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非点源污染是继点源污染之后的又一重要的环境污染方式。四川省境内农村水源水质保障堪忧,湔江流域的非点源污染已严重影响了彭州市的饮用水安全。因此,正确地掌握湔江污染物来量,合理评价湔江水质及水环境质量,对保障彭州市居民饮水安全、维护彭州市社会稳定具有重要作用。本文构建了湔江流域ArcSWAT产流、产沙及污染物输出模型,对湔江流域进行了分析、模拟,结果显示ArcSWAT模型对湔江流域产流、产沙及污染物输出模拟具有较高的适用性。此外,为改善湔江流域和西河水库的水质水环境提出了建设性意见。(本文来源于《水资源开发与管理》期刊2019年11期)
张国伟[2](2019)在《崇明区降雨-蒸发对潜水及污染物运移的影响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FEMWATER建立了崇明区非饱和-饱和水文地质概念模型,通过分析降雨-蒸发时间特征对潜水污染物运移的影响得出,降雨-蒸发的时间效应直接影响到潜水中污染物的运移范围,如果不考虑降雨-蒸发的时间效应,则使得模拟结果失真,污染物浓度偏小,进而低估了污染物的影响范围。(本文来源于《《环境工程》2019年全国学术年会论文集》期刊2019-08-30)
禚文婧,丁爱中,贾文娟,刘宝蕴,梁信[3](2019)在《鄂尔多斯某燃煤电厂污染物在细砂和砂质粉土层中的运移规律》一文中研究指出以燃煤电厂较为集中的鄂尔多斯为研究区域,选取目前易被忽视的2种电厂污染物氨氮、氟离子作为污染因子,探究此类污染物在区域内非饱和带土壤细砂、砂质粉土层的运移规律。通过室内实验、Hydrus-1D软件建立模型进行模拟预测,以获得污染物垂向分布规律。由动态淋滤实验可知:污染物在细砂中的完全穿透时间小于砂质粉土;Hydrus-1D模拟值与实测值相关性较好,相关系数为0. 950~0. 996;模型校准后,获得用于模拟预测的最佳参数值,细砂土与砂质粉土弥散度α分别为0. 937,0. 75 cm;氨氮在细砂土与砂质粉土中溶质反应参数Kd、Nu分别为2. 5 mg/m L,50. 9 m L/mg,氟离子分别为4. 83 mg/m L,28. 91 m L/mg;模拟持续排放污染物情况可知,短时间内可穿透10 m厚细砂土层,砂质粉土层对污染物截留能力相对较优;高浓度污染物一次性入渗时,高浓度污染物一次性入渗时,污染物10天时穿透10 m砂土层,180 d时氨氮污染物穿透砂质粉土层,氟化物未能穿透。模拟预测可判断污染物是否能够穿透非饱和带进入地下水取决于污染物浓度、土层质地与厚度、污染物排放时间等因素的共同影响。(本文来源于《环境工程》期刊2019年08期)
刘国扬[4](2019)在《挥发性有机污染物在土壤中的运移机制与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挥发性有机污染物已经成为土壤污染防治焦点的背景下,对挥发性有机污染物在土壤中的运移问题展开了分析,结合污染物运移过程对污染物运移机理进行了分析,在了解污染物平衡和非平衡吸附-解析机理的基础上,针对饱和水层和非饱和水层等不同土壤状态完成了相应运移模型的建立,从而实现对土壤运移规律的全面分析,为关注这一话题的人们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科学技术创新》期刊2019年22期)
周伟[5](2019)在《区域性水污染物运移特征数值分析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构建区域性水污染物运移的统计信息挖掘模型,识别水文地质条件,确定模型的结构参数,采用多重共线性调度方法进行区域性水污染物运移管理,模拟评价区含水层参数,建立区域性水污染物运移转换传导控制模型,以区域性水污染物运移的疏导率和吞吐量为约束指标,进行区域性水污染物运移转换控制,实现区域性水污染物运移特征数值量化分析。仿真结果表明,采用该方法进行区域性水污染物运移特征数值分析的调度性能较好,疏导能力较强,提高了区域性水污染物的治理水平。(本文来源于《环境科学与管理》期刊2019年07期)
杨瑜[6](2019)在《大变形多孔介质中污染物运移和转化规律的数值模拟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城市生活垃圾不断堆积与增加使得大量土地资源被侵占,因此迫切需要对现有的垃圾填埋场进行扩建,而这一做法势必会使垃圾的处理数量和填埋高度增加,进而导致防渗层发生较大的变形固结。因此本文采用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的研究方法,建立了大变形固结条件下污染物在均质介质和成层介质中的一维和二维运移与转化模型,其中考虑了土体自重、吸附作用、吸附模式和生物降解性能的影响,并采用COMSOL Multiphysics有限元软件对上述模型进行数值求解。根据模型结果分析污染物在大变形饱和多孔介质中的运移和转化规律,并得到了以下结论:(1)当土层较薄时,在一维大变形固结方程中土体的自重项可以忽略。在假设土体发生大变形的模型中,土体变形量约占土体总厚度的15%~35%。另外在成层介质中,工况1和工况2的土层被压缩的厚度与孔隙比不同。考虑土体发生大变形固结能延长污染物的穿透时间。(2)吸附作用对污染物在防渗层中的运移与转化过程影响显着。在同一条件下,考虑等温线性吸附的污染物穿透时间是不考虑吸附作用的数倍,因此吸附作用能有效延长污染物的穿透时间,且对污染物的运移与转化起到显着地阻滞作用。与等温线性吸附相比,等温非线性Langjmuir吸附下的污染物穿透时间及运移深度较小,因此模型采用等温非线性Langmuir吸附结果较安全。(3)与改变预固结有效压力、压缩指数以及渗透系数相比,减小孔隙比对延长污染物在土体中的穿透时间影响最为显着。因此只有合理的组合参数才能最有效地对污染物达到阻滞作用。(4)在成层介质中分析污染物运移与转化模型结果,发现不同工况对污染物的穿透时间基本没有影响,但在土层交界处污染物浓度分布发生突变。另外工况2中的污染物浓度分布和运移深度大于工况1。因此合理选择土层的放置顺序对防渗层设计有重要指导意义。(5)改变土体厚度及扩散系数对污染物的运移与转化影响显着。增加土体厚度、减小的垂直扩散系数和增大的水平扩散系数能有效地阻滞污染物在防渗层垂直方向的运移,而设置垂直防渗措置能有效控制污染物在水平方向的扩散。(6)在污染物运移与转化初期,改变生物降解系数对污染物的浓度分布及扩.散范围影响较小,可以忽略不计;在较长时间后,增大生物降解系数,会使污染物在土层中的穿透时间延长,并使防渗层底部土体中的污染物浓度以及扩散范围缩小。(7)在污染物的二维运移和转化模型中,在同一深度处,污染物浓度呈中间高、两边低的对称分布趋势;在同一水平位置处,污染物浓度在污染源范围外呈先增高后降低的分布趋势,在污染源范围内污染物浓度分布呈降低趋势。因此分析污染物在大变形防渗层中的运移与转化规律对填埋场中防渗层的设计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对延长垃圾填埋场的服役寿命,减小对周围环境的污染的具有重要社会意义。(本文来源于《北京交通大学》期刊2019-05-29)
郑志成,刘咏,王沐,李福林,黄继文[7](2019)在《平行大理石板裂隙污染物运移实验与连续时间随机游走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单个裂隙是构成裂隙网络的基础,其中的水流和溶质运移机理目前尚未完全清楚。文章使用平行大理石板构成单裂隙试验模型,研究了水力梯度和流速之间的关系以及溶质运移规律,采用连续时间随机游走(continuous time random walk,CTRW)模拟软件包中的截断幂函数(truncation power-law function,TPL)对溶质的穿透曲线进行模拟,并与传统的对流-弥散方程(advection-dispersion equation,ADE)模拟结果进行了对比,探讨了CTRW中参数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实验条件下的水流呈非达西流,用Forchheimer方程能更好地拟合裂隙中水力梯度和流速的关系;裂隙内的溶质运移为非费克运移,表现出明显的"拖尾"现象;在实验条件下拟合溶质运移的穿透曲线,TPL的拟合结果均明显优于ADE;同一隙宽下,模型参数β随流速的增加而增加,其值分别为0.882、1.045、1.375;同一流速下,β随隙宽的增加而减小,其值分别为1.375、1.263、1.112。(本文来源于《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5期)
章帮伟[8](2019)在《基于电阻率法土壤污染物运移监测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垃圾填埋场存在不同程度渗漏,监测垃圾渗滤液在土壤中的运移规律可为环境治理工作提供重要基础资料。本文利用理论研究、数值模拟、物理模型实验对比分析等方法对污染物在地层中的运移扩散以及电阻率法动态监测技术进行了研究。首先,在理论上对污染物运移扩散规律以及电阻率法监测技术进行研究,建立了污染物运移扩散的微分方程。其次,以阿尔奇公式为基础,推导得到了任意时刻介质电阻率与溶质浓度的关系式,为电阻率法研究污染物运移过程提供理论依据。然后,对污染物运移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并总结其运移扩散规律,再将计算得到浓度数据利用溶液浓度与电阻率公式转换为电阻率数据,形成电阻率分布初始模型,通过正演计算得到视电阻率监测数据。结合浓度和计算后的视电阻率随时间变化的分布情况,可以看出视电阻率分布与浓度分布能够一一对应,验证了电阻率法可有效监测土壤污染物的运移扩散过程。通过对不同孔隙度和不同渗流强度模型结果对比分析研究,可知在其他水文地质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孔隙度的增加会使污染物水平扩散速度降低;渗流强度的增加会对污染物扩散前期的速度影响较大,而对后期影响甚微。在物理模型实验过程中,先在模型表面进行渗流模拟,同时利用叁维直流电阻率法对污染物的扩散过程进行24小时实时监测。实验结果显示,与污染物浓度扩散规律基本相符,且发现污染物优先在导水通道中扩散速度增快。物理实验结果与数值模拟结果基本相符,从而证实电阻率法动态监测土壤污染物运移及扩散规律的有效性和可行性。该论文有图44幅,表2幅,参考文献72篇。(本文来源于《中国矿业大学》期刊2019-05-01)
董洁,周佩瑶,葛佳亮,王昕[9](2019)在《基于MT3DMS的某采煤厂污染物运移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工业化发展速度加快,大量采煤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为了保护安康石煤开采区域的生态环境,掌握当地污染物运移规律尤为重要。因此,基于安康市2018年2月地下水流场资料,利用Visual Modflow中的MT3DMS模块建立溶质运移模型,对采煤厂污染易发区域的多种特征污染物在不同情况下的运移进行研究,并提出相应的污染防治建议。结果表明:当未采取任何措施时,Al~(3+)、Fe~(3+)和NH_4~+这3种特征污染物在泄漏1 000 d后超标面积在1 893~5 975 m~2之间;当安装防渗层或加快检漏频率后,仅NH_4~+在泄漏1 000 d后出现1 693 m~2的超标,其余污染物浓度均低于超标限。(本文来源于《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期刊2019年02期)
顾其伟,刘月圆,张宇澄[10](2019)在《有限差分在垃圾填埋场污染物运移上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一系列水土环境污染问题随着产生,例如地下沉降、城市垃圾废物处理、工业重金属污染等。本文针对垃圾填埋场污染物泄露的问题,基于Visual Modflow软件,利用叁维地下水渗流模型和多组分溶质运移MT3D模型实现污染物在天然渗流场中运移过程的长周期模拟,考虑污染物持续补给以及既有污染物运移情况,观察在污染物运移的过程中污染羽的扩散情况,分析污染物在地下水中时间和空间上的变化规律,为治理污染物泄露提供可行的参考意见。(本文来源于《四川建材》期刊2019年02期)
污染物运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基于FEMWATER建立了崇明区非饱和-饱和水文地质概念模型,通过分析降雨-蒸发时间特征对潜水污染物运移的影响得出,降雨-蒸发的时间效应直接影响到潜水中污染物的运移范围,如果不考虑降雨-蒸发的时间效应,则使得模拟结果失真,污染物浓度偏小,进而低估了污染物的影响范围。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污染物运移论文参考文献
[1].邢立文,魏新平,董娟.基于ArcSWAT模型的湔江流域非点源污染物运移模拟分析与评价[J].水资源开发与管理.2019
[2].张国伟.崇明区降雨-蒸发对潜水及污染物运移的影响分析[C].《环境工程》2019年全国学术年会论文集.2019
[3].禚文婧,丁爱中,贾文娟,刘宝蕴,梁信.鄂尔多斯某燃煤电厂污染物在细砂和砂质粉土层中的运移规律[J].环境工程.2019
[4].刘国扬.挥发性有机污染物在土壤中的运移机制与模型[J].科学技术创新.2019
[5].周伟.区域性水污染物运移特征数值分析研究[J].环境科学与管理.2019
[6].杨瑜.大变形多孔介质中污染物运移和转化规律的数值模拟分析[D].北京交通大学.2019
[7].郑志成,刘咏,王沐,李福林,黄继文.平行大理石板裂隙污染物运移实验与连续时间随机游走模拟[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8].章帮伟.基于电阻率法土壤污染物运移监测技术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9
[9].董洁,周佩瑶,葛佳亮,王昕.基于MT3DMS的某采煤厂污染物运移模拟[J].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2019
[10].顾其伟,刘月圆,张宇澄.有限差分在垃圾填埋场污染物运移上的应用[J].四川建材.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