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门诊血液透析病人整体护理的实施(论文文献综述)
鄢秀英,林蓉,刘霞[1](2001)在《门诊血液透析病人整体护理的实施》文中指出
余丹[2](2020)在《基于移动医疗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延续护理信息平台模块内容的构建》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索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对于延续护理的需求状况,以及对使用移动医疗信息平台进行延续护理的态度和需求,在此基础上结合医院-社区-家庭三元联动的延续护理模式,构建基于移动医疗的MHD患者延续护理信息平台的模块内容体系,以期利用新兴移动信息技术,依托医联体区域内的卫生资源,为MHD患者提供全程、实时和专业化的延续护理服务,并为今后构建基于移动医疗的MHD患者延续护理服务模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1.文献研究法:通过搜索国内外数据库,收集有关MHD患者延续护理相关文献资料,为平台模块内容构建提供理论来源。2.质性研究法:采用质性研究中现象学研究方法对11名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进行半结构式深入访谈,以探索分析MHD患者延续护理的需求状况,同时探讨MHD患者对不同延续护理形式的偏好,获取患者对基于移动医疗的延续护理信息平台的构建和使用建议。3.德尔菲专家函询法:在文献指南查阅、质性访谈研究、软件功能荟萃分析和课题组讨论等的基础之上初步构建了基于移动医疗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延续护理信息平台的模块内容,采用德尔菲(Delphi)法对模块内容进行论证和修订。分别对来自护理教育、护理管理、肾病内科、血液净化中心、卫生信息学和社区卫生服务6个领域的专家,进行两轮问卷函询。第一轮和第二轮分别发出专家咨询问卷20份和18份,要求专家对各级指标的重要性和可行性进行评分并提出修改意见。4.统计分析方法:课题组使用Excel 2019和SPSS 26.0统计分析两轮专家函询指标评分的均数、标准差、满分比、变异系数和肯德尔和谐系数(Kendall’s W)。课题小组根据指标的筛选标准和专家意见,讨论确定两轮指标的增减或修改,最终确立基于移动医疗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延续护理信息平台的模块内容。结果:1.通过质性研究剖析MHD患者的延续护理需求和平台使用态度、建议等,共得出6个主题:(1)疾病发生、发展相关知识的需求;(2)健康指导需求;(3)医患沟通需求;(4)社会或家庭支持的需求;(5)延续护理方式需求多样化,以电话和网络方式为主;(6)对基于移动医疗的延续护理信息平台使用意愿较高,希望信息平台符合需求。2.在前期文献回顾和质性研究的基础上,通过查阅文献指南和相关成果对比以及课题小组的讨论分析,初步构建了基于移动医疗的维持性血液析患者延续护理信息平台模块内容,包括一级指标4个、二级指标19个、三级指标77个。经过两轮专家函询后,最终确定基于移动医疗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延续护理信息平台模块内容体系,包括一级指标3个、二级指标18个、三级指标82个。两轮函询专家积极系数分别为90.00%、100%,给出意见的专家比例分别为66.67%和27.78%,专家权威程度系数为0.85;两轮函询后各级指标重要性变异系数波动在0.00%21.22%,可行性变异系数波动在0.00%24.77%,kendal1和谐系数波动在0.3010.460,经卡方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对延续护理需求较高,医护人员应根据患者需求,合理利用医院、社区等卫生资源,借助信息平台、可穿戴设备等新兴网络技术,为患者提供个性化、专业化的无缝隙式延续护理服务,以期延长MHD患者生存期,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和生活质量。2.本研究通过德尔菲专家咨询法最终确定了基于移动医疗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延续护理信息平台的模块内容体系,包含一级指标3项、二级指标18项、三级指标82项。函询专家具有较高的专业代表性和权威性,且专家积极性较好,专家意见也较为协调集中,由此构建的模块内容是科学可靠的,为下一步信息平台的开发和研发成果的推广提供了依据。
罗丽敏[3](2020)在《基于循证构建血透患者动静脉内瘘合并动脉瘤的管理方案及应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在医护患三方对血透患者动静脉内瘘合并动脉瘤患者管理需求的基础上,结合文献检索证据构建血透患者动静脉内瘘合并动脉瘤管理方案,并进行初步实证研究,以期提供科学、规范的管理方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及的诊疗效果。方法1.采用半结构式访谈法对医护患进行质性研究,了解目前郑州市区动静脉内瘘合并动脉瘤患者的管理现状及对管理的需求;2.成立管理方案构建小组,系统检索动静脉内瘘合并动脉瘤患者管理有关国内外临床实践指南及相关文献,并对所得文献内容进行整合分析;3.依据“JBI证据分级及证据推荐级别系统(2016版)”对上述证据进行整合分析,结合质性访谈研究结果,构建血透患者动静脉内瘘合并动脉瘤管理方案初稿。4.邀请在相同学术领域具有一定影响的相关专家组织专家会议,对构建的管理方案初稿进行完善,形成终版血透患者动静脉内瘘合并动脉瘤的管理方案;5.采用类实验研究方法,利用动静脉内瘘合并动脉瘤患者管理方案对郑州市四家三级医院肾脏内科2019年5月入院的动脉瘤患者进行干预,并设置对照组,评价医护人员对干预方案指标执行率、医护人员动脉瘤知识掌握率、护理人员规范穿刺操作执行率、动脉瘤复查监测评估率、结果登记率、瘤体缩小率等指标。所得研究数据双人录入核对,采用SPSS20.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1.通过对12名肾脏内科医护人员的质性访谈,提炼出4方面的主题:重视不足,执行率低,知识缺乏及其他因素;通过对12名患者的质性访谈,提炼出3方面主题:动脉瘤管理及维护知识的需求、安全需求、社会支持及建议。质性访谈的结果为下一步循证研究提供依据;2.通过成立方案小组成员对文献进行检索,最终汇总纳入25篇文献,包括8篇临床实践指南、1篇专家共识、4篇系统评价、7篇随机对照实验、3篇观察性研究及2篇类实验研究,对纳入文献质量评价分析,汇总有关血透患者动脉瘤的管理最佳证据;3.在质性访谈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检索文献最佳证据形成血透患者动静脉内瘘合并动脉瘤的管理方案初稿;4.邀请肾脏内科、血液净化、超声科、营养科等13名专家进行专家会议法对制定的方案内容进行修订完善,共修改内容删除4项,增加4项,形成最终血透患者动静脉内瘘动脉瘤的管理方案;5.通过管理方案的应用,干预组评价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医护人员对干预方案指标执行率由56%提高到96.8%、医护人员动脉瘤管理知识由10.70±4.85分提高到19.85±1.28分、护理人员操作执行率有49%提高到94.5%、瘤体缩小率由5.6%提高到68.4%等均明显改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目前血透患者动静脉内瘘合并动脉瘤管理不理想,有必要开展对动静脉内瘘合并动脉瘤患者的健康行为的干预和管理,观察动脉瘤的动态变化,改善动脉瘤临床结局。2.基于质性访谈、循证研究及专家会议成功构建适合临床现状及患者管理需求的血透患者动静脉内瘘合并动脉瘤的管理方案。3.血透患者动静脉内瘘动脉瘤的管理方案的应用能够有效改善医护人员对干预方案指标执行率、护理人员操作执行率、动脉瘤复查监测评估率、结果登记率、瘤体缩小率等评价指标,为临床医护人员管理动静脉内瘘合并动脉瘤理论和实践依据。
王看看[4](2020)在《血液透析不同时期患者主要照顾负担及其生活质量的相关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1.探索诱导期和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照顾者负担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照顾者负担及其生活质量之间的相关性。2.分析比较诱导期和维持性血液透析照顾者负担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生活质量之间的异同。方法本研究为横断面研究。选取2018年9月至2019年12月就诊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血液净化中心血液透析门诊和住院患者及其主要照顾者。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调查问卷包括患者及其照顾者一般情况调查表,照顾者负担问卷(Caregiver Burden Inventory,CBI),生活质量简表(36 Medical Outcomes Study Healthy Status Short Form,SF-36)。采用 IBM SPSS Statistics 21.0 统计软件对收集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患者和照顾者的一般情况用描述性分析,年龄等连续性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职业、文化程度等分类变量采用率、构成比等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确定影响照顾者负担的因素。Spearman相关分析研究变量间的相关性。检验标准α=0.05。结果本研究共收集有效样本量为585份,其中诱导期血液透析患者及其照顾者各为267名,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及其照顾者各为318名。1.诱导期血液透析患者照顾者的研究结果(1)267名照顾者中159名(59.6%)表现出高水平负担,92名(34.3%)表现出中等水平的负担,16名(6.1%)表示无负担。照顾者负担各维度得分:时间依赖性(10.82±5.02);发展受限性(4.79±2.67);身体性负担(15.93±3.25);社交性负担(9.01±3.97);情感性负担(2.15±2.73)。(2)照顾者自身特征对照顾者负担产生影响的因素包括照顾者的年龄、性别、职业、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子女数量、生活区域、每天照顾时长、透析治疗对家庭经济的影响、家庭人均月收入、与患者的关系、对血液透析的了解情况;患者自身特征对照顾者负担的影响因素包括年龄、透析频率、并发症数量、血红蛋白。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对照顾者负担具有显着影响的因素为照顾者性别、家庭人均月收入、每天照顾时长、对血液透析的了解情况总共4个变量。回归方程模型F=12.588,P=0.000,说明拟合方程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R2=0.403说明因变量能被入选自变量解释40.3%。(3)照顾者的生活质量低于普通人群,照顾者生活质量生理功能维度平均分为(74.20±6.99),生理职能(73.10±36.12),躯体疼痛(65.38±16.13),总体健康(53.08±16.45),活力(42.37±25.74),社会功能(78.11±27.36),情感职能(43.63±36.63),精神健康(42.65±27.45)。(4)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诱导期血液透析患者照顾者负担总分与生活质量总分呈现显着的负相关性(r=-0.545,P=0.000),且照顾者负担各维度与生活质量各维度均存在显着的负相关性。2.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照顾者的研究结果(1)318名照顾者中,高负担照顾者有185名(58.1%),中等程度负担126名(39.6%),有7名(2.3%)表示无负担。照顾者负担各维度得分:时间依赖性(4.72±2.60)、发展受限性(2.34±2.76)、身体性负担(16.20±3.21)、社交性负担(11.64±4.63)、情感性负担(9.49±4.24)。(2)照顾者自身特征对照顾者负担产生影响的因素包括年龄、性别、民族、职业、文化程度、婚姻状况、生活区域、透析治疗对家庭经济的影响、家庭人均月收入、医疗支付方式、与患者的关系、参与照顾患者人数、每天照顾时长、对血液透析的了解情况;患者自身特征对照顾者负担的影响因素包括年龄、透析频率、并发症数量、血红蛋白。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对照顾者负担具有显着的影响因素为照顾者性别、照顾者家庭人均月收入、照顾时长、患者并发症数量总共4个变量。回归方程模型F=21.343,P=0.000,说明拟合方程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及2=0.491,说明因变量能被入选自变量解释49.1%。(3)照顾者的生活质量低于普通人群,照顾者生活质量生理功能维度平均分为(80.38±10.23)、生理职能(74.53±36.18)、躯体疼痛(81.06±21.92)、总体健康(52.09±15.18)、活力(39.86±27.02)、社会功能(75.79±28.33)、情感职能(39.81±31.48)、精神健康(40.50±28.43)。(4)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维持性血液透析照顾者负担总分与生活质量总分呈现显着的负相关性(r=-0.569,P=0.000),且照顾者负担各维度与生活质量各维度均存在显着的负相关性。3.血液透析不同时期照顾者负担(t=1.864,P=0.067)和生活质量(t=-0.785,P=0.469)的分析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1.诱导期和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照顾者均承担着不同程度的照顾负担,生活质量水平低;照顾者负担与生活质量间均存在负相关性;不因所处透析时期不同而存在差异。2.诱导期血液透析照顾者负担的主要影响因素有照顾者性别、家庭人均月收入、每天照顾时长、对血液透析了解情况;维持性血液透析照顾者负担的主要影响因素有照顾者性别、照顾者家庭人均月收入、每天照顾时长以及患者并发症数量。
刘婉君[5](2020)在《肩关节镜手术围手术期护理敏感性质量指标体系的构建》文中指出目的:通过广泛回顾国内外相关文献,了解护理敏感指标发展现况。以“结构-过程-结果”为理论框架,构建一套兼具科学性、临床实用性的肩关节镜手术围手术期护理敏感性质量指标体系。以期为开展肩关节镜手术科室的临床护理管理者提供测评护理质量的依据,提高护理服务水平。方法:首先,本研究通过循证护理学方法,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分析,初步形成肩关节镜手术围手术期护理敏感性指标条目池;并于2019年6月,采用目的抽样法选取肩关节镜手术科室的5名护理专家进行半结构式访谈,通过类属分析法提炼主题以丰富指标体系库,形成初步的问卷。其次,于2019年7月~10月通过咨询21位专家对构建的肩关节镜手术围手术期护理敏感性指标进行评定,根据专家意见筛选指标,以专家积极系数、权威程度、协调程度验证研究结果的可靠性,经过2轮专家咨询形成肩关节镜手术围手术期护理敏感性质量指标体系。指标体系内部逻辑一致性以Cronbach’s α系数检验。P<0.05,表示研究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最后,以专家对指标重要性均值进行成对比较,取得Saaty标度后构造判断矩阵,使用层次分析法对最终的一、二、三级指标进行权重分析,CR<0.1,则表示通过逻辑一致性检验。结果:1.通过德尔菲法确定肩关节镜手术围手术期护理敏感性质量指标体系,一级指标3项,二级指标13项,三级指标49项。①专家积极性:第一轮和第二轮专家调查问卷全部收回(21/21),问卷有效回收率都是100%。②专家权威性:2轮专家的权威系数Cr值均是0.89。③专家意见协调程度:在两轮调查中变异系数逐渐减小,专家意见逐渐趋同;两轮函询总的肯德尔和谐系数分别为0.182和0.199,显着性检验P值为0.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本研究调查问卷整体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943。2.利用层次分析法得出指标权重。其中一级指标的过程指标(0.4905)、结果指标(0.3119)、结构指标(0.1976);二级指标权重排列靠前的是:护理人员配置(0.5390)、不良事件(0.2695)、肩关节镜手术围手术期功能锻炼(0.2141)、肩关节镜手术围手术期体位与支具佩戴护理(0.2864)、肩关节镜手术围手术期病情监测与评估(0.1328)、患者结局与并发症(0.4168),所有指标CR值均<0.1,一致性检验通过。结论:本研究在全面汇总国内外文献与书籍资料的基础上,利用Donabedian的三维结构模型“结构-过程-结果”作为理论基石,经过2轮专家函询,确立了包括3项一级指标,13项二级指标,49项三级指标的肩关节镜手术围手术期护理敏感性指标体系。应用层次分析法设置所有指标的权重,得出其权重合理可接受。将德尔菲法的定性与层次分析法的定量分析相结合,使专家咨询结果更具说服力。根据综合统计结果,本研究的指标体系具有较高可信度,能为临床提供参考。
王培莉[6](2020)在《基于移动护理的治疗性沟通系统对糖尿病肾病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影响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分析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其负性心理的相关影响因素,探讨基于移动护理的治疗性沟通系统对DN血液透析(hemodialysis,HD)患者负性心理的干预效果。方法第一阶段,横断面调查:2018年7月至2018年8月,使用一般资料调查表、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xiety Scale,SAS)、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和正性负性情绪量表(Positive and Negative Affect Scale,PANAS),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对采用目的抽样法选取的在福建省内9个地级市的11所三级甲等综合医院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的310例糖尿病肾病患者进行横断面调查,回收有效问卷296份,有效回收率为95.48%。第二阶段,实验性研究:根据符合纳入和排除标准,于2018年10月至2019年9月选取福建省4所血液净化健康教育基地的127例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的糖尿病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63例和对照组64例。对照组使用血液透析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基于移动护理的治疗性沟通系统干预,干预措施包括组建跨学科的治疗性沟通小组、搭建移动护理平台、制定个体化的护理方案、实施治疗性沟通心理疗法和循环效果评价。于干预前和干预后6个月、12个月对两组患者分别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正性负性情绪量表(PANAS)、肾脏病生活质量简明量表(Kidney Disease Quality of Life Questionnaire,KDQOL-36TM)及相关临床检验指标进行评价。结果第一阶段,横断面调查:92.91%糖尿病肾病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有沟通意愿。焦虑(71.96%)和抑郁(76.35%)发生率高,中度焦虑(36.49%)和轻度抑郁(38.18%)情况最常见。焦虑(53.79±11.28分)、抑郁(55.90±10.06分)和负性情绪(28.38±6.65分)得分与常规维持性血液透析群体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6.947,P<0.001;t=20.019,P<0.001;t=21.251,P<0.001);正性情绪(24.66±5.15分)得分与常规维持性血液透析群体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574,P=0.117)。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性别(β=0.142,P<0.001)、婚姻状况(β=0.113,P=0.007)、工作情况(β=0.241,P<0.001)、人均月收入(β=-2.288,P=0.023)、主要照护者(β=0.324,P<0.001)和宗教信仰(β=0.287,P<0.001)对患者的负性情绪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第二阶段,实验性研究:两组患者的基线水平具有可比性(P>0.05)。干预6个月时干预组患者的焦虑、抑郁和正性情绪得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负性情绪得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12个月时,心理健康状况的各项指标得分与对照组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复测量的心理状况指标得分比较,时间效应和分组效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焦虑、抑郁与负性情绪的交互效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性情绪的交互效应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6个月时干预组的躯体活动、心理状态、肾病症状3个维度的得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12个月时生存质量总得分与各维度得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6个月时,干预组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血红蛋白、血清磷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12个月时,干预组患者的各临床指标较于对照组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肾病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沟通意愿强,焦虑、抑郁的发生率高,负性情绪得分高,相关影响因素多。基于移动护理的治疗性沟通系统突破了传统沟通方法的局限,显着缓解糖尿病肾病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负性心理,改善临床检验指标、提高其生存质量。
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7](2016)在《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关于印发三级和二级妇幼保健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2016年版)的通知》文中研究表明国卫办妇幼发[2016]36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计生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为完善妇幼保健机构评审评价体系,促进妇幼保健机构加强自身建设与管理,我委印发了《三级妇幼保健院评审标准(2016年版)》和《二级妇幼保健院评审标准(2016年版)》。为准确解读评审标准,我委组织制定了《三级妇幼保健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2016年版)》和《二级妇幼保健院评
刘莉,陈林,曹晓翼,马康瑛[8](2016)在《PDCA循环在血液透析中心责任制整体护理中的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PDCA循环在血液透析中心责任制整体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抽取2014年6月-7月行血液透析的20例患者作为干预组,2014年3月-4月行血液透析的2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满意度及护士责任制整体护理质量考核合格率。结果干预1个月后,干预组患者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干预组护士的责任制整体护理考核项目中的基本要求、基础项目和效果评价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DCA循环可有效改善血液透析中心的责任制整体护理质量,提高患者满意度。
谢叶丽,洪蝶玟,黄晓丹,陈玮勉[9](2015)在《责任包干制整体护理模式在血液透析病人动静脉内瘘管理中的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责任包干制整体护理模式在血液净化中心透析病人动-静脉内瘘管理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血液透析病人的相关资料,按不同护理模式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病人实施责任包干制整体护理模式,对照组病人实施小组负责制护理模式,比较两组病人内瘘相关知识知晓率、动静脉内瘘穿刺成功率、动脉瘤发生率、内瘘阻塞率。[结果]观察组病人相关知识知晓率86.7%,内瘘穿刺成功率99.5%,动脉瘤发生率10.0%,内瘘阻塞率3.3%;对照组病人或家属内瘘相关知识知晓率40.0%,内瘘穿刺成功率88.6%,动脉瘤发生率50.3%,内瘘阻塞率20.0%,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液净化中心实施责任包干制的整体护理模式能提高病人内瘘相关知识知晓率,提高护士对动静脉内瘘穿刺成功率,有效降低动静脉内瘘并发症的发生率,延长使用时间,对动-静脉内瘘的管理起到积极的作用。
二、门诊血液透析病人整体护理的实施(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门诊血液透析病人整体护理的实施(论文提纲范文)
(1)门诊血液透析病人整体护理的实施(论文提纲范文)
1 运用整体护理理论, 树立整体护理观 |
2 运用护理程序, 实施整体护理 |
2.1 评估 |
2.1.1 一般性评估 |
2.1.2 专业性评估 |
2.2 计划及实施 |
2.2.1 生理方面 |
2.2.2 心理方面 |
2.2.3 社会及家庭 |
2.3 评价 |
3 体会 |
(2)基于移动医疗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延续护理信息平台模块内容的构建(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引言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
1.2.1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延续护理的研究现状 |
1.2.2 移动医疗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延续护理中的应用现状 |
1.2.3 研究与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
1.3 相关概念 |
1.3.1 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 |
1.3.2 延续护理(Transitional Care,TC) |
1.3.3 医院-社区-家庭一体化延续护理模式 |
1.3.4 移动医疗(Mobile Health,m-Health) |
1.3.5 信息平台(Information Platform) |
1.4 理论依据 |
1.4.1 奥马哈系统(Omaha System) |
1.4.2 慢性病保健模型(Chronic Care Model,CCM) |
1.4.3 自我效能理论(Self-efficacy Theory) |
1.4.4 信息论 |
第2章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延续护理需求的质性研究 |
2.1 成立课题小组 |
2.2 研究对象与方法 |
2.2.1 研究对象 |
2.2.2 研究方法 |
2.3 研究结果 |
2.3.1 受访者一般资料 |
2.3.2 访谈结果 |
2.4 讨论 |
2.4.1 加强疾病相关知识宣教和指导,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 |
2.4.2 合理利用卫生资源,建立医院-社区-家庭护理模式 |
2.4.3 增强家庭、社会支持力度,促进患者心理健康 |
2.4.4 对构建基于移动医疗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延续护理信息平台启示 |
2.5 小结 |
第3章 基于移动医疗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延续护理信息平台模块内容的构建 |
3.1 基于移动医疗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延续护理信息平台模块内容的初步形成 |
3.1.1 前期研究结果分析 |
3.1.2 理论应用 |
3.1.3 相关指南参考 |
3.1.4 软件功能荟萃 |
3.1.5 小组讨论法 |
3.2 德尔菲专家函询法 |
3.2.1 选择函询专家 |
3.2.2 编制函询问卷 |
3.2.3 专家函询流程 |
3.2.4 模块指标筛选标准 |
3.2.5 统计分析方法 |
3.3 偏倚及质量控制 |
3.3.1 研究设计阶段 |
3.3.2 研究实施阶段 |
3.3.3 数据处理阶段 |
3.4 研究结果 |
3.4.1 专家基本情况 |
3.4.2 专家积极性 |
3.4.3 专家权威程度 |
3.4.4 专家意见协调程度 |
3.4.5 专家意见集中程度 |
3.4.6 指标的筛选与修改结果 |
3.4.7 基于移动医疗的MHD患者延续护理信息平台模块的最终确立 |
3.5 讨论 |
3.5.1 研究方法的评价 |
3.5.2 专家构成分析 |
3.5.3 研究结果的可靠性分析 |
3.5.4 平台模块修订说明 |
3.5.5 构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延续护理信息平台的必要性 |
3.5.6 构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延续护理信息平台的可行性 |
3.5.7 构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延续护理信息平台的意义 |
第4章 结论与展望 |
4.1 研究结论 |
4.2 研究的创新性 |
4.3 研究的局限性 |
4.4 研究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综述 |
参考文献 |
(3)基于循证构建血透患者动静脉内瘘合并动脉瘤的管理方案及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
引言 |
1 研究背景 |
1.1 动静脉内瘘在慢性肾病血液透析的作用 |
1.2 动脉瘤是动静脉内瘘常见的并发症 |
1.3 血透患者动静脉内瘘合并动脉瘤管理现状 |
1.4 血透患者动静脉内瘘合并动脉瘤国内外研究现状 |
1.5 目前动静脉内瘘合并动脉瘤存在的管理问题 |
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2.1 研究目的 |
2.2 研究意义 |
3 操作性定义 |
4 理论基础 |
4.1 JBI循证卫生保健模式 |
4.2 循证医学“6S”金字塔证据模式 |
5 技术路线 |
第一部分 基于循证构建血透患者动静脉内瘘合并动脉瘤的管理方案 |
1 管理实践现状质性研究 |
1.1 研究对象与方法 |
1.1.1 研究对象 |
1.1.2 研究方法 |
1.2 结果 |
1.2.1 访谈资料结果 |
1.2.2 提炼主题 |
1.3 讨论 |
1.3.1 医护人员动静脉内瘘合并动脉瘤相关知识及健康教育有待改善 |
1.3.2 加强动静脉内瘘合并动脉瘤的监测操作执行 |
1.3.3 明确医护人员在动脉瘤患者管理中的职责,保障人力配置 |
1.3.4 有必要构建血透患者动静脉内瘦合并动脉瘤管理方案来指导临床实践 |
2 管理需求的质性研究 |
2.1 研究对象与方法 |
2.1.1 研究对象 |
2.1.2 研究方法 |
2.2 结果 |
2.2.1 访谈资料结果 |
2.2.2 提炼主题 |
2.3 讨论 |
2.3.1 关注血透动静脉内瘘合并动脉瘤患者及家属需求 |
2.3.2 满足患者及家属需求的有效途径是健康教育 |
2.4 访谈小结 |
3 文献分析 |
3.1 成立管理方案构建小组 |
3.2 证据资源检索 |
3.2.1 文献检索策略 |
3.2.2 文献纳入及排除标准 |
3.2.3 文献的质量评价及证据等级的划分 |
3.2.4 文献质量的评价过程 |
3.3 结果 |
3.3.1 文献的筛选流程 |
3.3.2 纳入指南证据的一般情况 |
3.3.3 纳入系统评价的一般情况及质量评价 |
3.3.4 纳入文献研究的一般情况及质量评价 |
3.4 小结 |
4 构建方案 |
4.1 研究方法 |
4.1.1 成立构建方案研究小组 |
4.1.2 明确拟解决的临床问题 |
4.1.3 评审方案 |
4.1.4 构建方案初稿 |
4.1.5 方案修订 |
4.1.6 资料分析 |
4.2 结果 |
4.2.1 专家的基本资料 |
4.2.2 专家的权威程度 |
4.2.3 专家对血透患者动静脉内瘘动脉瘤患者管理方案的意见和建议 |
4.3 讨论 |
4.3.1 管理方案对临床实践的指导意义 |
4.3.2 有必要构建血透患者动静脉内瘘合并动脉瘤的管理方案 |
4.3.3 构建血透患者动静脉内瘘合并动脉瘤的管理方案可行性 |
4.3.4 构建血透患者动静脉内瘘合并动脉瘤的管理方案科学性 |
4.4 小结 |
第二部分 基于循证构建血透患者动静脉内瘘合并动脉瘤的管理方案应用研究 |
1 研究类型 |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
2.1 纳入标准 |
2.2 排除标准 |
2.3 样本量 |
2.4 研究对象及分组 |
2.5 干预内容 |
2.6 评价指标 |
2.7 统计学处理 |
2.8 质量控制 |
2.9 研究遵循伦理原则 |
3 结果 |
3.1 研究对象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
3.2 医护人员层面 |
3.3 患者层面 |
4 讨论 |
4.1 管理方案的实施对医护人员执行力的影响 |
4.2 管理方案的实施对动脉瘤复查监测评估率的影响 |
4.3 管理方案对动脉瘤并发症发生率及手术代偿率的影响 |
4.4 管理方案对动脉瘤瘤体及血管通路安全性的影响 |
4.5 管理方案对增强患者自理能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
5 小结 |
结论 |
研究结论 |
研究的创新点 |
研究的不足及局限性 |
参考文献 |
综述 自体动静脉内瘘合并动脉瘤的管理现状 |
参考文献 |
附录 |
个人简介 |
致谢 |
(4)血液透析不同时期患者主要照顾负担及其生活质量的相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
1 引言 |
1.1 血液透析的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 |
1.3 研究意义 |
2 研究内容及方法 |
2.1 研究设计 |
2.2 研究对象 |
2.3 研究工具 |
2.4 问卷发放 |
2.5 资料收集与分析 |
2.6 伦理原则 |
2.7 质量控制 |
2.8 技术路线 |
3 结果 |
3.1 诱导期血液透析患者及其照顾者的研究结果 |
3.2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及其照顾者的研究结果 |
3.3 血液透析不同阶段照顾者负担和生活质量的分析比较 |
4 讨论 |
4.1 诱导期和维持性血液透析照顾者负担状况 |
4.2 诱导期和维持性血液透析照顾者负担的影响因素分析 |
4.3 照顾者生活质量水平低不因所处透析时期不同而存在差异 |
4.4 照顾者负担与生活质量之间的相关与对比分析 |
4.5 研究的局限与展望 |
5 结论 |
6 参考文献 |
综述 血液透析患者照顾者负担及生活质量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附录 |
个人简历 |
致谢 |
(5)肩关节镜手术围手术期护理敏感性质量指标体系的构建(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相关概念 |
一、护理敏感性质量指标 |
二、指标与指标体系 |
三、“结构-过程-结果”理论模型 |
四、肩关节镜手术 |
五、围手术期与围手术期护理 |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
一、国外护理敏感性质量指标的研究发展现况 |
二、国外单病种护理敏感指标体系发展现况 |
三、国内护理敏感指标研究发展现况 |
四、国内单病种护理敏感指标体系发展现况 |
第三节 研究目的与意义 |
一、研究目的 |
二、研究意义 |
三、技术路线图 |
第二章 肩关节镜手术围术期护理敏感性质量指标体系的构建 |
第一节 研究方法与步骤 |
一、课题小组的确立 |
二、理论分析 |
三、半结构式访谈 |
四、预调查 |
五、专家咨询法的实施 |
六、数据处理方法 |
七、敏感指标删除、增加、修改标准 |
八、伦理问题 |
第二节 研究结果 |
一、循证方法分析结果 |
(一) 文献检索结果 |
(二)约翰霍普金斯循证实践质量评定结果 |
二、半结构式访谈结果 |
三、预调查指标修订结果 |
四、专家咨询结果 |
第三节 肩关节镜手术围手术期护理敏感性质量指标体系权重设置 |
第四节 肩关节镜手术围手术期护理敏感性质量指标体系的最终确立 |
第五节 讨论 |
一、指标体系建立的科学性分析 |
二、德尔菲专家函询结果的可靠性分析 |
三、本研究敏感性指标体系权重设置分析 |
四、本研究敏感性指标体系内容分析 |
结语 |
一、结论 |
二、研究的创新性 |
三、局限性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约翰霍普金斯理论文献质量评定细则 |
附录2 半结构式访谈细则 |
附录3 第一轮专家咨询问卷 |
附录4 第二轮专家咨询问卷 |
附录5 英文缩略语 |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致谢 |
附件 |
(6)基于移动护理的治疗性沟通系统对糖尿病肾病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研究一 糖尿病肾病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心理健康状况的多中心调查研究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对象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研究二 基于移动护理的治疗性沟通系统对糖尿病肾病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干预效果评价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对象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量表 |
附录二 个人简介 |
致谢 |
综述 治疗性沟通系统改善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负性情绪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8)PDCA循环在血液透析中心责任制整体护理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2.1常规责任制整体护理 |
1.2.2 PDCA具体步骤 |
1.2.3制定统一的质量标准 |
1.2.4评价方法 |
1.3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患者满意度 |
2.2 责任制整体护理服务质量 |
3 讨论 |
(9)责任包干制整体护理模式在血液透析病人动静脉内瘘管理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2.1 对照组 |
1.2.2 观察组 |
1.2.3 评价指标 |
1.2.4 统计学处理 |
2 结果 |
3 讨论 |
四、门诊血液透析病人整体护理的实施(论文参考文献)
- [1]门诊血液透析病人整体护理的实施[J]. 鄢秀英,林蓉,刘霞. 职业卫生与病伤, 2001(04)
- [2]基于移动医疗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延续护理信息平台模块内容的构建[D]. 余丹. 南昌大学, 2020(08)
- [3]基于循证构建血透患者动静脉内瘘合并动脉瘤的管理方案及应用研究[D]. 罗丽敏. 郑州大学, 2020(02)
- [4]血液透析不同时期患者主要照顾负担及其生活质量的相关研究[D]. 王看看. 郑州大学, 2020(02)
- [5]肩关节镜手术围手术期护理敏感性质量指标体系的构建[D]. 刘婉君.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20(06)
- [6]基于移动护理的治疗性沟通系统对糖尿病肾病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影响研究[D]. 王培莉. 安徽医科大学, 2020(02)
- [7]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关于印发三级和二级妇幼保健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2016年版)的通知[J]. 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公报, 2016(08)
- [8]PDCA循环在血液透析中心责任制整体护理中的应用[J]. 刘莉,陈林,曹晓翼,马康瑛. 华西医学, 2016(01)
- [9]责任包干制整体护理模式在血液透析病人动静脉内瘘管理中的应用[J]. 谢叶丽,洪蝶玟,黄晓丹,陈玮勉. 全科护理, 201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