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以太网网络接口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万兆以太网,惠普,HP,ProLiant,Gen9,网络接口卡
以太网网络接口论文文献综述
汪霖[1](2015)在《Emulex万兆以太网网络接口卡助力HP ProLiant Gen9平台》一文中研究指出网络连接、监控和管理领域领导者Emulex公司日前宣布,Emulex万兆以太网(10GbE)技术被惠普以太网万兆双端口557SFP+适配器PCI Expres(sPCIe)3.0网络接口卡(NIC)采用,用于HP ProL iant Gen9机架式和塔式服务器。通过在最新一代PCI 3.0格式中应用全新Emulex万兆以太网技术,惠普得以凭借针对企业虚拟化和混合云部署的先进特性和功能,为客户提供业界领先的性能、价值及简便性。(本文来源于《计算机与网络》期刊2015年08期)
魏翰,唐遵烈,李秦川[2](2013)在《基于以太网芯片的图像传输系统网络接口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开发网络化图像传输系统的过程中,系统以太网连接功能是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本文在图像传输系统基础上,给出了其以太网接口的具体硬件设计,阐明了网络接口初始化和数据传输过程的软件实现。实验表明,该设计能够稳定的进行数据传输,实现系统与上位机之间的通信。(本文来源于《电子制作》期刊2013年02期)
徐炼,张国臣[3](2012)在《以太网网络接口卡MAC永久地址与MAC当前地址的检验方法综述》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综述了检验以太网网络接口卡MAC永久地址和MAC当前地址的方法,针对不同的检验客体提出了可行的检验方法。并提出了MAC在先检验的发展方向。(本文来源于《刑事技术》期刊2012年05期)
孙静[4](2010)在《基于以太网控制器LAN91C111的μc/TCP-IP网络接口通信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介绍了μc/TCP-IP协议栈和在μc/OS-II上的移植,详细描述了基于以太网控制器LAN91C111的μc/TCP-IP的网络接口,以及网络接口驱动程序的编写方法。(本文来源于《电脑学习》期刊2010年06期)
刘金龙,史忠科[5](2010)在《基于FPGA的以太网与1553B网络接口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设计了一种以太网与1553B网络接口,计算机通过该网络接口可方便地实现1553B总线设备的实时监控。详细阐述了硬件设计方案及各逻辑单元的设计方法,整个设计完全采用硬件逻辑实现,将1553B总线信息的编解码、W5100控制逻辑、数据缓存逻辑集成在一片FPGA内。实验结果表明,该网络接口可以稳定地实现以太网数据帧与1553B信息字的数据交换,满足航空航天测控系统数据通信设备的要求。(本文来源于《测控技术》期刊2010年10期)
杨小平,刘月红[6](2008)在《基于以太网的嵌入式系统网络接口模块设计及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嵌入式系统已经广泛应用在工厂自动化、测绘、水电、环保、国防等领域,但它们大都不具备网络互连能力,极大限制了设备使用、控制和数据交换性能,因而急需网络接口模块。结合最新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通讯技术,介绍了设计此嵌入式系统网络接口模块所需要的核心以太网控制器CS8900A,分析网络底层工作机理,采用高速高性能的C8051F005微控制器与以太网控制器CS8900A和接口芯片MAX232相连接实现网络接口模块设计,对接口电路作了详细的阐述,并对系统控制软件进行了具体的分析。该模块用途广泛,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本文来源于《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期刊2008年04期)
杜金利[7](2008)在《基于Anybus-S的Ethernet/IP工业以太网的网络接口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过去的30年中,工业网络得到了广泛的发展,从基于模拟信号的DCS系统到数字化的现场总线系统,给工业自动化带来的一场革命,但现场总线的国际标准推出缓慢,并同时有多种现场总线成为国际标准,不同总线之间不能互连,不能互操作。随着工业以太网等信息技术的发展,要求企业从管理层到现场控制层能实现全面的无缝信息集成,提供一个开放的基础构架,由于以太网的广泛应用,原本用于办公室和商业的以太网逐渐进入了控制领域,有即将成为工业控制领域统一标准的趋势。本文在了解了Ethernet/IP工业以太网协议和充分研究了Anybus-S Ethernet/IP模块应用的基础上设计了基于Anybus-S的Ethernet/IP工业以太网通信节点,实现与RS485设备的数据通信。本文首先介绍了工业以太网的国内外研究进展、本文的研究内容与意义,然后介绍了工业以太网的发展现状以及Ethernet/IP协议工业以太网的协议规范,以及所应用的网络接口模块Anybus-S模块的结构及应用。在此基础上,对通信节点进行了硬件设计。由于Anybus-S模块移植性强,功能强大等特点,本文首先对Anybus-S的应用接口及相关器件作了简要说明,然后采用Anybus-S模块实现了Ethernet/IP通信节点的硬件开发,并通过了调试。本文针对RS485设备串行通信协议存在差异的问题,提出了编写RS485协议配置软件的解决方法。本文应用图形化编程软件LabVIEW软件编写了此软件,将协议信息发送给从节点。Ethernet/IP从节点的软件设计采用C51语言来实现。为了使程序结构更加清晰,以及方便程序的调试,本文以基于对象化的编程方法编写了应用程序。该程序可实现接收RS485串行通信协议信息的功能,可实现对Anybus-S模块的初始化,Anybus-S内部共享数据区的地址请求与释放,并实现了读取RS485设备数据并发送到Ethernet/IP网上的功能。为了验证所开发节点的功能,本文最后搭建了Ethernet/IP从节点测试平台,对节点进行了测试,上位机采用罗克韦尔RSLink软件驱动Ethernet/IP工业以太网,应用RSView32软件做监测界面,来读取并显示节点所发送的有效数据以测试节点收发数据的正确性。由实验数据可分析出该从节点实现了RS485设备与Ethernet/IP协议工业以太网的数据通信,证明了本从节点的开发设计方案是可行有效的。(本文来源于《天津理工大学》期刊2008-12-01)
黄修力[8](2008)在《基于ARM的以太网与CAN总线互联网络接口控制器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控制器局域网络(CAN)是一种能有效支持分布式控制或实时控制的串行通信网络,具有高性能和高可靠性的特点,现已经形成国际标准,是国际上应用最广泛的现场总线之一。与此同时,随着Internet的发展和生产自动化程度的提高,管理人员希望能够通过Internet或局域网来监控工业现场的情况。因此测控系统接入互联网已经成为大势所趋。实现企业信息网与现场总线网络互联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推广价值。本文分析了CAN总线和以太网的数据传输技术,并参照国家标准,利用已有的高性能嵌入式ARM7硬件开发平台,实现了CAN总线协议与以太网协议之间的相互转换,使CAN总线能够方便的接入以太网。利用在嵌入式平台上构建动态Web页面实现对CAN网络中各设备的监控,并提出一种多机互联系统的构建,实现系统的扩充。本文详细阐述了系统的硬件、软件设计思路和实现方法。硬件平台,选用了基于ARM7内核的LPC2129处理器,并扩展了CAN总线驱动接口电路、以太网接口电路。由于该处理器集成了CAN总线控制器和先进的接收验收滤波器,本系统主要设计了CAN总线驱动电路;以太网接口选用了RTL8019AS。同时硬件设计上采用了线路隔离与屏蔽多项措施,保证系统的抗干扰能力。软件设计上采用了μC/OS-Ⅱ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保证系统的实时性。在μC/OS-Ⅱ平台上分别实现了CAN总线和以太网底层驱动函数后,对标准TCP/IP协议进行了针对性的裁减和优化。并介绍了在TCP/IP协议栈之上如何进行Web服务器的构建,实现通过Web页面动态显示现场数据的功能。最后,本文讨论了多机通讯系统的构建。在介绍了多机系统构建框图基础上,介绍了一种多机通讯协议设计的方法,即自主设计开发的应用层协议以及通信转换协议。在介绍了路由器工作原理的基础上,阐述了多机互连系统工作方法以及互联网络接口控制器在多机系统中的相关设置。(本文来源于《广东工业大学》期刊2008-05-01)
何轩,夏应清,李祥[9](2005)在《基于以太网的嵌入式系统网络接口卡的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了以10M/100M自适应以太网控制器和DSP为基础的嵌入式系统以太网网络接口卡的接口电路及软硬件实现方法。(本文来源于《电子产品世界》期刊2005年09期)
赵峰[10](2003)在《高速联接服务器靠RDMA》一文中研究指出传统的硬件和软件架构给服务器的CPU和内存带来了很大的负荷,因为数据必须在内核和应用程序之间进行拷贝。当联接速度超过服务器的处理能力和内存带宽时,内存瓶颈问题变得更为严重。而RDMA(远程直接内存访问)技术能够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 〖TPL8030(本文来源于《中国计算机报》期刊2003-04-28)
以太网网络接口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在开发网络化图像传输系统的过程中,系统以太网连接功能是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本文在图像传输系统基础上,给出了其以太网接口的具体硬件设计,阐明了网络接口初始化和数据传输过程的软件实现。实验表明,该设计能够稳定的进行数据传输,实现系统与上位机之间的通信。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以太网网络接口论文参考文献
[1].汪霖.Emulex万兆以太网网络接口卡助力HPProLiantGen9平台[J].计算机与网络.2015
[2].魏翰,唐遵烈,李秦川.基于以太网芯片的图像传输系统网络接口设计[J].电子制作.2013
[3].徐炼,张国臣.以太网网络接口卡MAC永久地址与MAC当前地址的检验方法综述[J].刑事技术.2012
[4].孙静.基于以太网控制器LAN91C111的μc/TCP-IP网络接口通信实现[J].电脑学习.2010
[5].刘金龙,史忠科.基于FPGA的以太网与1553B网络接口设计[J].测控技术.2010
[6].杨小平,刘月红.基于以太网的嵌入式系统网络接口模块设计及应用[J].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
[7].杜金利.基于Anybus-S的Ethernet/IP工业以太网的网络接口技术研究[D].天津理工大学.2008
[8].黄修力.基于ARM的以太网与CAN总线互联网络接口控制器的研究[D].广东工业大学.2008
[9].何轩,夏应清,李祥.基于以太网的嵌入式系统网络接口卡的设计[J].电子产品世界.2005
[10].赵峰.高速联接服务器靠RDMA[N].中国计算机报.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