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PMOS—2000发电侧电力市场技术支持系统通过技术鉴定(论文文献综述)
胡永江[1](2017)在《电力交易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说明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电力市场也在不断进行深化改革,面对强有力的竞争市场,我国始终坚持“完善省级市场、发展区域市场、培育国家市场”的方针,构建公平合理的市场秩序,不断提高自身的运营效率,维护市场秩序。论文对国内外电力市场的建设、发展与改革状况进行了阐述,分析了建立了电力市场的交易系统,为其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强大技术支持,并针对市场需求,对电力市场中的重点环节发起了新的突破。论文以支撑电力市场运作为目标,从省级电力交易中心基本业务出发,为交易管理、市场成员注册、信息发布等各应用提供必要的横向数据支撑。本文的主要工作与成果体现在:在综述国内外电力市场建设、发展与改革状况的基础上,对比国内外电力市场运营的发展模式,介绍了我国电力市场运营模式及其特点,为建设适合我国国情的电力市场交易系统奠定了强大的基础;对电力市场交易系统基础理论、性能需求、数据需求等内容的介绍,采用J2EE架构,数据库采用SQL Server 2005数据库作为后台存储平台。并对系统中的若干子系统进行了描述,并详细分析了各子系统的结构、功能等,包括市场成员管理、交易管理、合同管理、结算管理、信息发布管理、风险预警管理、统计分析管理,为总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做好了前提准备工作。同时,对系统的功能需求进行描述,并进行了电力市场交易系统的总体设计,进一步给出了关键技术。同时对系统的若干模块进行实现,并概述了系统测试环节,以此验证所设计的电力市场交易系统的合理性。最后,对论文所做工作进行总结,并指出下一步继续研究的方向。针对目前存在的现状和电力交易的未来发展,本文将重点围绕这两个环节予以详细说明,分析出一套能够解决当前发展问题,持续未来行业建设的方案。电力交易业务是依靠强大的安全系统作为保障的,安全性作为平台发展的基础,能够有力的促进业务的增长,因而保证合同文档的安全性,就是保证平台的稳定性。根据目前的市场需求,本文就以实现安全可靠的平台为最终目标,设计出能支撑其发展的业务模式。
杨勇[2](2010)在《节能发电调度模式下梯级电站优化调度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伴随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资源与环境制约的矛盾日益突出。电力工业作为基础性的能源产业应该树立科学发展观,加快实施节能发电调度,对提高电力工业能源使用效率,节约能源,减少环境污染,促进能源和电力结构调整,确保电力系统安全、高效运行,实现电力工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节能发电调度办法的制定源于可持续科学发展观,节能发电调度给四川水电的发展带来新契机并应当进一步发挥梯级优化调度的作用。同时,节能发电调度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有待完善。本论文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介绍了节能发电调度的基本原则、机组发电排序表和实施流程,节能发电调度实施将优化电力工业结构和布局,从各省的试点情况来看,节能发电调度试点成效显着。分析了节能发电调度与梯级水电站调度二者的关系,以四川电网与周边电网存在着互补性为例说明了应当加强区域资源的优化配置,并且需要加快特高压电网建设。分析了在节能发电调度实施中如何实施“三公”调度以确保电网安全稳定。分析了节能发电调度下的发电权交易和配套机制的形成,提出将发电权交易和梯级优化调度补偿机制相结合,重新定义了梯级优化调度效益、梯级优化调度净效益,并给出其分配顺序。同时,研究并提出了梯级优化调度补偿机制的制定准则。通过对比“竞耗上网”和“竞价上网”制度,分析了节能发电调度与电力市场机制的协调问题。构建了考虑能耗、价格、环保、补偿、安全等多种因素的梯级竞价多目标优化模型,同时给出基于满意优化理论的求解方法。考虑到随着水力资源的不断开发,电网结构日益复杂,水电关系必将越来越密切,本论文就梯级水电站的优化调度问题,立足于电网稳定安全,提出了先电网优化再梯级电站(水库)调度优化的调度方式。文中引入“多Agent系统”概念,将各个水电站看作一个个独立且相关联的个体,在保证地区电网或更大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前提下,探讨如何分配梯级电站的上网出力,合理优化利用水力资源。通过四川南充电网梯级水电站优化调度实例验证了这一方案对实际电网的运行调度有着重要的意义。鉴于流域梯级电站群实施节能优化调度后,会引发一系列的电网安全稳定问题,本论文针对南充北部电网的运行特点,采用PSASP仿真系统对其进行电网稳定性分析,设计了一套电网安全稳定控制系统。提出了解决该类型电网稳定控制系统的结构、实现方式、原理和判据,保证了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目前采用的调度模式是电网直接调度到各发电站甚至机组,与梯级调度的要求不符合,鉴于此提出构建梯级优化调度联合运行机构,并探讨了其组建方式和组成。针对当前流域多家业主“松散”的商议模式提出建立梯级优化调度联合运行群体决策支持系统。作为实施梯级优化调度的保障之一,还提出应进一步加强水情预报理论技术研究和建立水情实时监控机制。分析了梯级优化调度管理信息系统的组成和层次,提出结构化与原型法相结合的开发方法。重点分析了OOCHS-MIS的计算机系统、数据处理技术、数据库技术和网络技术,最后总结了OOCHS-MIS的系统特点。
潘虹,陈奇志,魏杰,杨俊[3](2009)在《基于博弈论的发电厂多代理报价系统》文中研究指明设计了处于发电侧开放的电力市场环境下的发电厂报价系统,分析了发电厂的运行机制,运用多代理技术结合博弈论模拟发电厂的市场行为,指导发电厂进行合理报价。该系统具备代理的推理交互、协商合作特性,由所构建的成本、利润、报价等代理共同协作实现博弈,因此所得报价比常规系统报价更合理。
潘虹[4](2009)在《基于博弈论的发电厂多Agent报价系统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电力市场化是电力工业改革的必然趋势,随着我国“厂网分开、竞价上网”和一些试点省市的发电侧电力市场投入运行,我国的电力市场化改革逐步进入发电侧开放的实质性阶段。在这种只有发电侧处于开放状态的市场环境下,发电厂商必须在公平、公开的环境下参与竞价,通过市场竞争来求得自身的生存与发展。文章针对发电侧的报价需求并结合多代理(Multi-Agent)技术和博弈论,对发电厂报价系统进行了深入研究。论文首先分析了电力市场环境下的电价定价机制、多代理(Multi-Anent)技术、博弈论以及古诺模型,提出了利用多代理技术和博弈论实现发电厂报价系统的研究课题。论文随后提出了仅处于发电侧市场环境下发电厂报价系统的三层体系结构,运用多代理(Multi-Agent)技术构建了发电厂报价系统的应用服务器架构,并对应用服务器的多Agent进行了分类与部署,建立了多Agent间的价格协商与通信机制。系统还实现了多电厂间的模拟竞价机制,使得该报价系统具备推理交互、协商合作的特性。基于对发电厂报价影响因素的分析,建立了基于博弈论的发电厂报价数学模型——不完全信息下的古诺模型,对该模型进行了实例数据分析,并说明了相应博弈算法在各Agent中的实现。最后在JADE平台上实现了该系统的原型模型,JADE对多Agent的支持优势方便了该系统中各Agent的管理与通信,用Java语言编程实现Agent内部应用博弈算法对信息数据的处理和计算、各Agent之间接收和反馈数据信息以及部分Agent的模拟竞价等机制。总之,该报价系统利用多Agent的协调合作机制使该报价系统具有良好的智能性与协作性;利用博弈论方法指导报价,使报价更符合市场竞价的特点,同时系统内部的模拟竞价避免了报价的盲目性,增加了竞价上网的可能性;而且三层结构的体系结构使系统具有良好的扩展性、维护性与安全性。
杨华[5](2007)在《水电厂发电报价技术支持系统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发电报价技术支持系统是一套可以用来分析市场可利用信息,并结合发电公司和机组运行特点及其成本分析,能为电厂竞价上网做出规避风险,获取最大经济效益的辅助决策系统体系。论文首先对电力生产辅助模块中的水电站水库径流预测与最优运行调度进行探讨,主要围绕讨论水电站水库日径流预测的数学模型,并对各种模型进行效果分析比较;在进行径流预测的基础上,分析了单一水电站日优化运行调度和梯级水电站日优化运行调度的相应模型。然后对发电厂的成本进行了分析,阐述了发电厂成本计算的两种方法,以发电厂生产成本分析为基础,讨论了水电厂上网结算电价的预测模型,该模型是基于单一市场情况下的随机电价模型基础上,并运用几何布朗运动理论构造了电价模型。在探讨边际电价预测中,本文阐述了应用线性移动自回归模型,对次日96点实时边际电价进行预测的方法,最后引用算例进行了检验。另外,分析了水电厂按成本分析进行报价、基于市场出清电价等报价策略,尤其探讨了发电公司报价策略的风险问题,采用风险型决策方法,并利用效用理论来解决风险型决策问题,得出利用效用理论来解决风险型决策问题的主要步骤;探讨了一种基于效用的发电公司最优风险报价策略模型,并以此为基础采用“效点间距离对分法”构造发电公司最优报价策略的效用函数模型,并引用具体的算例对模型进行了检验。最后,对水电厂发电报价技术支持系统的整体框架和各模块功能作了阐述。
曹荣章,杨争林,朱为民,胡俊,沈利华,宋燕敏,严小文[6](2006)在《新一代电力市场运营系统的研究与设计》文中研究说明首先从我国电力市场的起源、电力生产调度模式的现状,结合电力市场的发展要求分析当前电力市场运营系统不足之处。根据电力市场的业务特点,以及我国电力市场发展方向提出了新一代电力市场运营系统的设计原则,一方面要满足电力市场运营的功能和性能要求,确保系统能适合当前电力市场模式;另一方面要满足电力市场不断发展的要求,适应电力市场运营模式、交易规则及交易类型变化的要求。在此基础上,设计了电力市场运营系统的模型、支撑平台、体系结构,介绍了系统遵循J2EE技术规范的技术实现方法。最后总结了新一代电力市场运营系统的关键技术,以及系统的实际应用情况。
曹荣章,杨争林,朱为民,胡俊,沈利华,宋燕敏,严小文[7](2006)在《新一代电力市场运营系统的研究与设计》文中指出首先从我国电力市场的起源、电力生产调度模式的现状,结合电力市场的发展要求分析当前电力市场运营系统不足之处。根据电力市场的业务特点,以及我国电力市场发展方向提出了新一代电力市场运营系统的设计原则,一方面要满足电力市场运营的功能和性能要求,确保系统能适合当前电力市场模式;另一方面要满足电力市场不断发展的要求, 适应电力市场运营模式、交易规则及交易类型变化的要求。在此基础上,设计了电力市场运营系统的模型、支撑平台、体系结构,介绍了系统遵循J2EE技术规范的技术实现方法。最后总结了新一代电力市场运营系统的关键技术,以及系统的实际应用情况。
杨根[8](2006)在《水电厂发电报价策略及其辅助决策系统研究》文中提出电力市场的改革就是要利用市场机制对传统的经营方式进行改造,打破垄断、引入竞争、提高经济效率,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电力工业与社会、经济、环境的协调发展,最终实现全国联网,构建政府监管下的政企分开、公平竞争、开放有序、健康稳定的电力市场新秩序,从而实现全社会资源和福利的最大化。随着我国电力市场逐渐的完善和成熟,水电厂参与竞价已是大势所趋,水电商的经营重点将由原来的单一安全生产转变为以经济效益为中心的市场化经营模式。因此,对每个参与竞价的发电公司而言,迫切需要建立一套可以用来分析一切市场可利用信息,并结合发电公司和机组运行特点及其成本分析,能为电厂竞价上网做出规避风险,获取最大经济效益的辅助决策系统软件体系。所以,水电竞价策略和辅助报价系统的研究也就成为一个非常关键问题。 本文首先综述了电力市场的基本概念、运营模式和交易模式,研究了发电公司在市场环境下获得最大效益的途径:对外要以市场为导向,综合利用各种信息来进行市场的报价;而对内要进行企业自身的优化调度,实现企业的最优经济运营。 其次,本文结合博弈论原理和相关数学知识,通过研究发电报价的二人博弈模型和发电竞价基本过程,建立了发电商基于博弈论和概率论结合的数学模型和报价模式,深入分析了发电商应用该方法的竞价过程和赢得市场中标的概率,获取企业最大效益的最优报价策略。 第三,本文结合水电特点和水电上网模式,研究了水电基于预测市场边际电价、实用当量电价等方法的报价策略,建立了水电商基于博弈原理和期望收益的报价模型,并给出了获得最大期望效益的竞价策略。 最后,研究了发电报价决策系统的基本概念和整体框架,建立了水电厂辅助报价决策整体结构和系统框图,并对辅助报价系统的各个功能模块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探讨,最后提出了报价系统的硬件和软件的设计方案。
廖家平[9](2006)在《电力市场的博弈论研究及决策支持系统的实现》文中研究指明电力工业从垄断运营走向市场竞争已在世界范围内形成一种趋势。我国的电力市场已初步建立并逐步得到推广。在电力市场环境下,发电厂商作为电力商品的提供者,必然要按照市场的规则参与发电竞争。对于发电厂商来说,要想在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采取何种竞价策略。本文致力于发电厂商在电力市场环境下各种竞价策略的研究,特别是博弈论在电力市场中的应用研究,使之在决策支持系统中得以实现。取得了一定成果。发电商作为电力市场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实际运营中,其总是期望采取最优的竞价策略以满足其自身的利益的最大化。本文从研究基于边际电价预测的竞价策略问题入手,此竞价策略的难点在于对边际电价的预测。文中采用了BP神经网络学习算法来预测边际电价,并通过大量数据进行了训练和预测分析,表明该预测模型具有良好的预测结果。同时给出了基于SMP预测的报价模型及竞价方法,求解了一定条件下发电商的最优报价策略。作为一个竞价模型,其也可以看作是一个博弈模型。本文进行了博弈论在电力市场中的研究。从基于博弈论的竞价策略引入经济学上的古诺模型,假定发电厂商生产成本的不完全信息,用不完全信息静态博弈的方法分析了不对称的不完全信息和对称的不完全信息两种情况下的发电商竞价策略问题。本文在对发电厂商竞价策略的各种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实现了在发电报价决策系统中的应用。该系统主要包括机组参数查询、历史交易查询、电价成本分析、报价决策等模块。其目的是为了帮助发电厂商决策人员和报价人员在电力市场中进行合理地报价。.
宋燕敏[10](2006)在《适应分层分区电力市场发展的新电力交易市场研究》文中指出电力市场是在电力行业中引入竞争机制。电力市场化改革取决于各国的能源政策、经济发展状况和电网条件等。纵观世界各国电力市场化改革之路,由于各国国情不同,各国电力市场化改革的历程和市场模式亦不尽相同。因此,在分析、研究我国能源政策、经济发展和国家电网状况等情况的基础之上,结合我国特高压输电系统建设规划,紧紧围绕“完善省级电力市场、发展区域电力市场、培育国家电力市场”的三级电力市场建设总体思路,充分研究适合我国国情的分层分区电力市场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亟待解决的并具有现实意义的研究课题。本文首先回顾了中国电力市场化改革的历程;总结了中国第一次和第二次电力市场化改革的运营模式和运营效果;综合分析了国家能源平衡问题和能源政策;描述了国家电网的基础条件和发展规划;简述了国家电网建设对电力市场的影响;研究了中国电力市场的结构,运营模式和发展阶段;在研究分析基础之上,提出了中国电力市场发展的三维空间表示法。本文通过已有的电力市场发展验证了中国电力市场发展的三维空间表示法的正确性;同时应用本文所提的中国电力市场发展的三维空间表示法,预测了我国未来电力市场的发展轨迹。其次,论文在对比研究一体化交易市场和分散化交易市场模式的基础之上,提出了一种新的交易市场模式。这种新的交易市场模式结合了一体化交易市场和分散化交易市场的优势,摒弃了两种交易市场存在的问题,尽量做到使所设计的交易市场“左右逢源、兼顾各方”;针对我国三级电力市场体系,基于所提出的新电力交易市场的设计原则,研究设计了适合我国分层分区电力市场发展的、特高压电网环境下的电力市场模式;根据我国特高压电网环境下电力市场的特性,重点研究了应用于区域和省级电力市场的、具有可变合约的新电力交易市场和具有不变合约的新电力交易市场;描述了特高压电网环境下,国家电力市场、区域电力市场和省级电力市场的协调运作方式。本文对比分析了具有可变合约和不变合约的两种新电力交易市场的运作流程、机组组合方式、交易计划方式和结算方式;应用案例详细论述了两种市场模式的特性。研究表明:具有可变合约的新交易市场模式比具有不变合约的新交易市场模式更加适应中国未来电力市场的发展。其后,本文论述了具有可变合约的新电力交易市场的定价方式和交易过程;研究了日前市场和实时市场的交易过程;针对日前市场的运营模式,提出了相适应的“价格序列+安全校正”的日交易计划算法,概述了该算法的基本思想,详细描述了日交易计划算法的数学模型和算法流程;针对实时市场的运营模式,提出了相适应的AGC/MGC一体化实时调度算法;概述了该算法的基本思想,详细描述了AGC/MGC一体化实时调度算法的数学模型和算法流程;本文以国内某试点电力市场为案例,采用本文提出的具有可变合约的新电力交易市场模式和交易算法,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验算,研究结果验证了所提模式和算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最后,论文在电力市场理论研究基础之上,基于中国电力市场发展的三维空间表示,提出了自适应电力市场运营系统的设计思想;详细论述了自适应电力市场运营系统的架构、应用功能、软件结构和实现技术;案例研究和实际应用表明:自适应电力市场运营系统可以根据市场运营模式需要灵活配置,适应性强,适合中国电力市场的发展,达到了预期的设计目标,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二、PMOS—2000发电侧电力市场技术支持系统通过技术鉴定(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PMOS—2000发电侧电力市场技术支持系统通过技术鉴定(论文提纲范文)
(1)电力交易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语对照表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
1.2.1 国外研究现状分析 |
1.2.2 国内研究现状分析 |
1.3 论文工作内容 |
1.4 论文组织结构 |
第二章 基础理论及相关技术 |
2.1 电力市场交易系统基础理论 |
2.2 J2EE技术 |
2.3 MVC技术 |
2.3.1 SSH整合框架 |
2.4 AJAX技术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电力交易系统的需求分析 |
3.1 业务需求 |
3.2 功能需求分析 |
3.2.1 市场成员管理 |
3.2.2 交易管理 |
3.2.3 合同管理 |
3.2.4 结算管理 |
3.2.5 信息发布管理 |
3.2.6 风险预警管理 |
3.2.7 统计分析管理 |
3.3 数据建模 |
3.4 非功能性需求分析 |
3.4.1 可靠性分析 |
3.4.2 安全性分析 |
3.4.3 可扩展性分析 |
3.4.4 系统性能需求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电力市场交易系统的总体设计 |
4.1 系统设计原则 |
4.2 系统应用架构 |
4.3 系统物理架构 |
4.4 系统功能设计 |
4.5 系统数据结构设计 |
4.6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电力市场交易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
5.1 系统总体业务流程设计 |
5.2 系统模块功能设计 |
5.2.1 市场成员管理设计 |
5.2.2 交易管理设计 |
5.2.3 合同管理设计 |
5.2.4 结算管理设计 |
5.2.5 信息发布管理设计 |
5.2.6 风险预警管理设计 |
5.2.7 统计管理设计 |
5.3 系统功能模块实现 |
5.3.1 市场成员管理实现 |
5.3.2 交易管理实现 |
5.3.3 结算管理实现 |
5.3.4 合同管理实现 |
5.3.5 信息发布实现 |
5.3.6 风险预警管理实现 |
5.3.7 统计管理实现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系统测试 |
6.1 测试环境 |
6.2 测试方法 |
6.3 功能测试 |
6.4 系统安全测试 |
6.5 性能测试 |
6.6 非功能性测试 |
6.7 系统测试结果分析 |
6.8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7.1 结论 |
7.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2)节能发电调度模式下梯级电站优化调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 |
1.2 论文的研究意义 |
1.2.1 节能发电调度源于可持续发展战略 |
1.2.2 节能发电调度给四川水电发展带来新契机 |
1.2.3 节能发电调度中实施梯级调度的必要性 |
1.2.4 新形势下梯级优化调度亟需解决的问题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发电调度模式 |
1.3.2 电力市场改革及电价 |
1.3.3 梯级电站优化调度 |
1.4 论文研究方案 |
1.4.1 研究目标 |
1.4.2 研究内容 |
1.4.3 研究方法 |
第2章 节能发电调度下的梯级竞价理论 |
2.1 节能发电调度理论 |
2.1.1 节能发电调度基本原则 |
2.1.2 节能发电调度试点情况 |
2.1.3 节能发电调度的技术难题 |
2.2 节能发电调度下的梯级优化调度及相关问题 |
2.2.1 节能发电调度与梯级调度的关系 |
2.2.2 节能发电调度的区域资源优化 |
2.2.3 加快特高压电网建设 |
2.2.4 实施"三公"调度确保电网安全稳定 |
2.3 节能发电调度下的发电权交易研究 |
2.3.1 发电权交易 |
2.3.2 节能发电调度配套机制的形成及完善 |
2.3.3 发电权交易与节能发电调度的协调 |
2.4 梯级优化调度补偿机制研究 |
2.4.1 发电权交易与梯级优化调度补偿机制的结合 |
2.4.2 梯级优化调度效益的定义及分配 |
2.4.3 梯级优化调度补偿机制的制定准则 |
2.5 节能发电调度下的梯级竞价多目标优化 |
2.5.1 节能发电调度与市场机制的兼容问题 |
2.5.2 梯级电站上网竞价多目标优化 |
2.5.3 基于满意优化理论的多目标问题求解 |
2.5.4 小结 |
第3章 基于电网安全的梯级节能优化调度 |
3.1 梯级节能优化调度对电网安全的影响 |
3.2 基于电网安全稳定的梯级优化调度 |
3.2.1 多Agent系统技术 |
3.2.2 数学模型 |
3.3 南充电网安全稳定下的梯级优化调度 |
3.3.1 南充电网的运行特点 |
3.3.2 南充电网的网络拓扑结构 |
3.3.3 梯级电站出力的优化 |
3.3.4 小结 |
3.4 南充北部电网安全稳定控制研究 |
3.4.1 南充北部电网简介 |
3.4.2 稳定计算分析与运行方式的确定 |
3.4.3 安全稳定控制系统的设定与逻辑 |
3.4.4 系统运行效果及小结 |
第4章 梯级优化调度管理信息系统 |
4.1 节能发电调度中实施梯级优化调度的保障 |
4.1.1 梯级优化调度系统联合运行机构的建设 |
4.1.2 梯级优化调度联合运行群体决策支持系统 |
4.1.3 水情预报及相关系统的建设 |
4.2 OOCHS-MIS及开发方法 |
4.2.1 OOCHS-MIS的组成及层次 |
4.2.2 OOCHS-MIS开发方法 |
4.3 OOCHS-MIS技术基础及系统特点 |
4.3.1 计算机系统 |
4.3.2 数据处理技术 |
4.3.3 数据库技术和网络技术 |
4.3.4 OOCHS-MIS的系统特点 |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
(3)基于博弈论的发电厂多代理报价系统(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多代理技术和博弈论 |
1.1 多代理技术 |
1.2 博弈论 |
2 发电厂报价系统设计 |
2.1 系统结构 |
2.2 多代理应用服务器架构 |
2.3 代理的层次关系 |
3 报价生成协商机制 |
3.1 系统报价过程 |
3.2 代理间的通信机制 |
4 运用博弈论优化报价 |
5 结论 |
(4)基于博弈论的发电厂多Agent报价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课题研究国内外现状分析 |
1.2.1 国外发电厂报价系统的研究现况 |
1.2.2 国内发电厂报价系统的研究现况 |
1.3 本文研究的内容及主要工作 |
第2章 相关关键技术与理论 |
2.1 电力市场及电价定价机制 |
2.2 多代理(Multi-Agent)技术 |
2.2.1 Agent概念与性质 |
2.2.2 Multi-Agent概念与模式 |
2.2.3 Agent的通信语言 |
2.3 博弈论 |
2.3.1 博弈论的概念 |
2.3.2 博弈论的要素 |
2.3.3 博弈论的分类 |
2.3.4 古诺模型 |
2.4 本章工作小结 |
第3章 基于多AGENT的发电厂报价系统设计 |
3.1 系统体系结构设计 |
3.1.1 发电厂报价系统需求分析 |
3.1.2 发电厂报价系统层次划分 |
3.2 Multi-Agent应用服务器架构 |
3.2.1 系统架构与多Agent的总部署 |
3.2.2 Agent功能任务及层次关系 |
3.3 Agent价格协商机制设计 |
3.3.1 系统报价生成机制 |
3.3.2 多Agent间的通信机制设计 |
3.4 本章工作小结 |
第4章 基于博弈论的发电厂报价研究 |
4.1 发电厂报价影响因素分析 |
4.2 基于博弈论的报价策略 |
4.2.1 博弈模型 |
4.2.2 实例数据分析 |
4.3 博弈算法在各Agent中的实现 |
4.4 本章工作小结 |
第5章 原型系统开发与实现 |
5.1 开发平台JADE简介 |
5.1.1 JADE的组成与安装 |
5.1.2 JADE的基本概念 |
5.1.3 JADE的行为类 |
5.1.4 JADE平台的通信 |
5.2 Agent的具体功能实现 |
5.2.1 管理类Agent的具体实现 |
5.2.2 任务类Agent的具体实现 |
5.2.3 Agent的智能性尝试 |
5.3 结果展示 |
5.4 本章工作小结 |
结论 |
致谢 |
附录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研究成果 |
(5)水电厂发电报价技术支持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电力市场概述 |
1.1.1 电力市场的特点 |
1.1.2 电力市场的基本要素 |
1.2 发电侧电力市场 |
1.2.1 发电侧电力市场的运营模式 |
1.2.2 发电侧电力市场的交易类型 |
1.2.3 发电侧电力市场的竞价模式 |
1.3 水电厂参与竞价上网的必然趋势 |
1.4 水电厂发电报价系统的相关问题 |
1.5 本论文研究的主要目的和内容 |
第二章 水电站水库径流预测与最优运行调度 |
2.1 水电站水库日径流预测 |
2.1.1 水电站水库日径流预测概述 |
2.1.2 水电站水库日径流预测模型 |
2.1.3 模型效果分析及径流预测的复杂性 |
2.2 水电站短期优化运行调度 |
2.2.1 水电站优化运行准则和调度规程 |
2.2.2 水电站(群)短期优化运行调度目标 |
2.2.3 单一水电站日优化运行调度 |
2.2.4 梯级水电站日优化运行调度 |
第三章 发电厂成本分析与电价预测 |
3.1 发电厂成本概述 |
3.2 发电厂成本的计算方法 |
3.2.1 发电成本的基本计算方法 |
3.2.2 边际成本法 |
3.3 市场运营机制下影响水电电价的因素 |
3.4 我国目前水电定价方法简介 |
3.5 发电厂上网结算电价的预测模型 |
3.6 边际电价预测 |
第四章 电力市场环境下发电厂商的竞价策略 |
4.1 竞价策略分析 |
4.2 发电厂商竞价策略研究现状 |
4.3 按成本分析进行报价 |
4.3.1 平均报价 |
4.3.2 容量和电量综合报价 |
4.3.3 运行时段综合报价 |
4.4 基于预测市场出清价的水电站策略性报价方法 |
4.4.1 水电厂竞价机制 |
4.4.2 独立定水头报价策略生成 |
4.4.3 模型求解 |
4.5 计及风险的发电公司最优报价策略 |
4.5.1 计及报价风险的发电公司最优报价策略的研究现状 |
4.5.2 所研究的电力市场规则介绍 |
4.5.3 风险型决策方法 |
4.5.4 效用理论在风险决策问题中的应用 |
4.5.5 计及风险的发电商报价策略模型 |
4.5.6 计及风险的发电商报价策略算例分析 |
第五章 水电厂发电报价技术支持系统的总体设计 |
5.1 发电侧电力市场技术支持系统研究 |
5.1.1 电力市场技术支持系统概述 |
5.1.2 电力市场技术支持系统总体功能要求 |
5.1.3 发电侧电力市场技术支持系统的总体结构 |
5.1.4 各子系统功能介绍 |
5.2 水电厂发电报价技术支持系统研究 |
5.2.1 发电报价技术支持系统概述 |
5.2.2 水电厂发电报价技术支持系统的总体框架 |
5.2.3 水电厂报价辅助决策系统功能介绍 |
5.2.4 电力生产辅助系统功能介绍 |
5.3 水电厂发电报价决策支持系统研究 |
5.3.1 发电报价决策支持系统的框架 |
5.3.2 发电报价决策支持系统各模块功能介绍 |
5.4 发电报价决策子系统结构 |
5.5 水电厂发电报价技术支持系统的开发平台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下一步的工作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6)新一代电力市场运营系统的研究与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当前电力市场运营系统的问题分析 |
1.1 系统研发之初缺乏统一的认识与定位 |
1.2 受传统的电力生产调度模式的制约 |
1.3 难以满足电力市场发展的要求 |
2 新一代电力市场运营系统设计目标 |
2.1 适用原则 |
2.2 适应性目标 |
3 新一代电力市场运营系统的实现 |
3.1 系统建模 |
3.2 系统体系结构 |
3.2.1 数据层 |
3.2.2 公共服务层 |
3.2.3 应用服务层 |
3.2.4 控制层 |
3.2.5 通信接口层 |
3.2.6 客户层 |
3.3 系统实现技术 |
4 新一代电力市场运营系统的主要技术 |
4.1 电力市场业务构件化 |
4.2 系统接口规范化 |
4.3 多级安全防护技术 |
4.4 跨异构平台 |
4.5 实用的图形技术 |
5 结语 |
(8)水电厂发电报价策略及其辅助决策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电力市场概述 |
1.1.1 电力市场的含义 |
1.1.2 电力市场的交易类型 |
1.2 电力市场的运营模式 |
1.3 电力市场的交易模式 |
1.4 国外电力市场介绍 |
1.5 我国电力市场现状 |
1.5.1 国内电力市场发展概述 |
1.5.2 我国电力市场特点 |
1.5.3 中国电力市场改革目标 |
1.6 电力市场理论研究综述 |
1.7 本文的工作 |
第二章 发电商报价及其经济运营分析 |
2.1 电力竞价的经济学基础 |
2.1.1 经济学中的成本概念 |
2.1.2 发电机组的成本特性分析 |
2.1.3 最优上网电量和报价的理论分析 |
2.2 发电公司竞价策略研究情况的介绍 |
2.2.1 基于预测市场出清价的策略性报价方法 |
2.2.2 基于预测竞争对手报价行为的报价方法 |
2.2.3 基于博弈论的策略性报价方法 |
2.3 电力市场中发电厂的竞价行为分析 |
2.3.1 电力市场竞价模式 |
2.3.2 发电商竞价期望收益函数 |
2.3.3 发电商竞价过程分析 |
2.4 竞标前经济分析——期货交易和现货交易在计划中的经济分配 |
2.4.1 目标函数 |
2.4.2 约束条件 |
2.4.3 求解算法 |
2.4.4 成本分析 |
2.4.5 算例分析 |
2.5 竞标后经济调度——基于保证期货电量原则下的罚函数研究 |
2.5.1 两个基本原则 |
2.5.2 目标函数 |
2.5.3 约束条件 |
2.5.4 求解算法 |
2.5.5 罚函数模型 |
2.5.6 算例分析 |
2.5.7 罚函数讨论 |
第三章 博弈论在发电商竞价策略中的应用研究 |
3.1 博弈论 |
3.1.1 博弈论含义 |
3.1.2 博弈论基本要素 |
3.1.3 博弈论分类 |
3.2 博弈论在发电商竞价中的应用 |
3.3 基于博弈论原理(二人博弈)的发电商竞价模型 |
3.3.1 博弈论竞价过程分析 |
3.3.2 博弈理论报价策略的扩展分析 |
3.3.3 算例说明 |
3.4 发电商报价中标概率函数研究 |
3.4.1 发电商报价中标概率函数的定义 |
3.4.2 发电商报价中标概率函数的性质 |
3.4.3 发电商报价中标概率函数性质的图形表示 |
3.4.4 发电商报价中标概率函数的内涵 |
3.5 基于博弈论和概率论的发电商竞价策略研究 |
3.5.1 两个基本概念 |
3.5.2 发电公司竞价博弈分析 |
3.5.3 基于概率论和博弈论的竞价策略 |
3.6 算例分析 |
3.6.1 算例分析1——报价概率分析 |
3.6.2 算例分析2——竞标策略分析 |
第四章 水电报价及其竞价上网研究 |
4.1 水电与电力市场 |
4.1.1 水电特点 |
4.1.2 水电站在电网中的作用 |
4.1.3 电力市场环境下水电的风险分析 |
4.2 关于水电竞价上网的研究 |
4.3 丰枯、峰谷电价政策下水电厂的竞价策略 |
4.3.1 丰枯、峰谷电价政策 |
4.3.2 水电厂竞价对策 |
4.4 基于预测市场出清价的水电站策略性报价方法 |
4.4.1 水电厂竞价机制 |
4.4.2 独立定水头报价策略生成 |
4.4.3 模型求解 |
4.5 水电竞价上网的当量电价法 |
4.6 基于期望收益和博弈论的水电竞价策略 |
4.6.1 水电商和电力市场之间的双人博弈 |
4.6.2 目标函数 |
4.6.3 约束条件 |
4.6.4 求解算法 |
4.6.5 报价策略分析 |
第五章 水电厂发电报价辅助决策系统的总体设计 |
5.1 电力市场技术支持系统的研究 |
5.1.1 发电报价系统的应概述 |
5.1.2 电力市场技术支持系统的总体结构 |
5.1.3 PMOS—2000发电市场技术支持系统概述 |
5.2 发电报价辅助决策支持系统研究 |
5.2.1 发电报价辅助决策支持系统的含义 |
5.2.2 发电报价辅助决策支持系统的基本框架 |
5.2.3 发电报价辅助决策支持系统的功能实现 |
5.3 水电厂发电报价辅助决策系统研究 |
5.3.1 水电上网竞价模式 |
5.3.2 水电厂报价的特殊性 |
5.3.3 报价系统总体结构图 |
5.3.4 主要功能模块 |
5.4 水电厂发电报价辅助决策系统的硬件实现 |
5.5 水电厂发电报价辅助决策系统的软件实现 |
5.5.1 软件设计平台 |
5.5.2 软件系统的逻辑实现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6.1 全文总结 |
6.2 下一步的工作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1 在攻读硕士研究生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2 在攻读硕士研究生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 |
原创性声明和关于学位论文使用授权的声明 |
(9)电力市场的博弈论研究及决策支持系统的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引言 |
1.2 国内外电力市场的发展现状 |
1.3 电力市场相关理论 |
1.4 发电厂商竞价策略的研究现状 |
1.5 本文的课题来源及主要内容 |
2 负荷经济分配模型的研究 |
2.1 日前交易市场 |
2.2 不完全竞价模式数学模型分析 |
2.3 完全竞价模式的数学模型分析 |
2.4 两种竞价模式的比较 |
2.5 动态规划在负荷分配中的应用 |
3 基于边际电价预测的竞价策略 |
3.1 边际电价的理论 |
3.2 影响边际电价因素的定性分析 |
3.3 基于BP 神经网络的边际电价预测 |
3.4 基于边际电价预测的发电厂竞价模型及方法 |
4 基于博弈论的竞价策略 |
4.1 博弈论概述 |
4.2 基于古诺模型的竞价策略分析 |
4.3 不完全信息下竞价策略的博弈分析 |
5 电力市场技术支持系统 |
5.1 电力市场技术支持系统介绍 |
5.2 发电报价辅助决策系统 |
5.3 小结 |
6 总结和展望 |
6.1 全文总结 |
6.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
(10)适应分层分区电力市场发展的新电力交易市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前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的必要性 |
1.3 研究内容、结果和应用前景 |
第二章 中国电力市场的发展及其三维空间表示 |
2.1 概述 |
2.2 电力市场的基本概念与定义 |
2.2.1 电力市场交易和运营模式 |
2.2.2 电力市场的可变合约和不变合约 |
2.2.3 电价 |
2.2.4 电力转运 |
2.2.5 电力市场管理与电力市场监管 |
2.3 中国第一次电力市场化改革 |
2.4 中国第二次电力市场化改革 |
2.4.1 共同市场的典型运营模式与运作流程 |
2.4.2 统一市场的典型运营模式与运作流程 |
2.5 国家电网的基础条件和发展规划 |
2.5.1 国家发电能源平衡问题与能源政策 |
2.5.2 国家能源和电力基本情况分析 |
2.5.3 以特高压电网为核心的国家电网建设和规划 |
2.6 中国电力市场发展的三维空间表示 |
2.6.1 国家电网建设对电力市场的影响 |
2.6.2 电力市场的分层分区 |
2.6.3 电力市场的发展阶段 |
2.6.4 运营模式与竞价方式 |
2.6.5 电力市场发展的三维空间表示 |
2.7 中国电力市场的发展轨迹 |
2.7.1 中国电力市场发展三维空间表示的案例验证 |
2.7.2 中国未来电力市场发展预测 |
2.8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适应分层分区电力市场发展的新电力交易市场模式 |
3.1 概述 |
3.2 电力市场的基本要素 |
3.3 新的电力交易市场 |
3.3.1 一种新的电力交易市场 |
3.3.2 新电力交易市场的优势 |
3.4 特高压电网环境下的新电力交易市场 |
3.4.1 分层分区新电力交易市场的模式与结构 |
3.4.2 具有可变合约的新电力交易市场 |
3.4.3 具有不变合约的新电力交易市场 |
3.4.4 分层分区新电力交易市场的协调运作 |
3.5 新电力交易市场的模型分析 |
3.5.1 市场的运作流程 |
3.5.2 机组组合问题 |
3.5.3 交易计划算法 |
3.5.4 结算方式 |
3.6 新交易市场模式的案例分析 |
3.6.1 签订可变合约 |
3.6.2 签订不变合约 |
3.7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具有可变合约的新电力交易市场模型和交易算法 |
4.1 概述 |
4.2 定价方式 |
4.2.1 市场机制及市场定价 |
4.2.2 电力市场的定价方式 |
4.3 市场交易过程 |
4.4 “价格序列+安全校正”算法模型 |
4.4.1 算法的基本思想 |
4.4.2 算法的数学描述 |
4.5 AGC/MGC 一体化实时调度算法 |
4.5.1 算法的基本思想 |
4.5.2 算法的数学描述 |
4.6 新电力交易市场模式和交易算法的应用案例 |
4.6.1 日交易计划算例 |
4.6.2 实时调度计划算例 |
4.7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电力市场运营系统的自适应设计与研究 |
5.1 系统设计思想 |
5.2 电力市场运营系统的“构件式”设计原理 |
5.2.1 系统的功能“构件” |
5.2.2 系统的“构件式”设计 |
5.3 电力市场运营系统的软件结构研究 |
5.3.1 C/S 结构 |
5.3.2 B/S 结构 |
5.3.3 “C/S+B/S”结构 |
5.4 自适应电力市场运营系统的技术实现 |
5.4.1 基于基础中间件的电力市场运营系统 |
5.4.2 基于J2EE 架构的电力市场运营系统 |
5.5 自适应电力市场运营系统的设计研制和应用案例 |
5.5.1 自适应电力市场运营系统在省级电力市场中的应用 |
5.5.2 自适应电力市场运营系统在区域电力市场中的应用 |
5.5.3 自适应电力市场运营系统在新电力交易市场中的应用 |
5.6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本论文的主要创新点 |
6.1.1 中国电力市场发展的三维空间表示法 |
6.1.2 一种新的电力交易市场模式 |
6.1.3 特高压电网环境下的新电力交易市场模式 |
6.1.4 具有可变合约的新电力交易市场模式和算法 |
6.1.5 自适应电力市场运营系统 |
6.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论文 |
期刊文章 |
会议文章 |
合着论着 |
行业标准 |
四、PMOS—2000发电侧电力市场技术支持系统通过技术鉴定(论文参考文献)
- [1]电力交易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胡永江.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17(04)
- [2]节能发电调度模式下梯级电站优化调度研究[D]. 杨勇. 西南交通大学, 2010(04)
- [3]基于博弈论的发电厂多代理报价系统[J]. 潘虹,陈奇志,魏杰,杨俊. 电网技术, 2009(11)
- [4]基于博弈论的发电厂多Agent报价系统研究[D]. 潘虹. 西南交通大学, 2009(02)
- [5]水电厂发电报价技术支持系统研究[D]. 杨华. 贵州大学, 2007(04)
- [6]新一代电力市场运营系统的研究与设计[J]. 曹荣章,杨争林,朱为民,胡俊,沈利华,宋燕敏,严小文. 电网技术, 2006(S2)
- [7]新一代电力市场运营系统的研究与设计[A]. 曹荣章,杨争林,朱为民,胡俊,沈利华,宋燕敏,严小文. 2006电力系统自动化学术交流研讨大会论文集, 2006
- [8]水电厂发电报价策略及其辅助决策系统研究[D]. 杨根. 贵州大学, 2006(11)
- [9]电力市场的博弈论研究及决策支持系统的实现[D]. 廖家平. 华中科技大学, 2006(03)
- [10]适应分层分区电力市场发展的新电力交易市场研究[D]. 宋燕敏. 东南大学, 200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