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例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发病因素与护理分析探讨

92例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发病因素与护理分析探讨

陈海霞(湖南省攸县人民医院湖南攸县412300)

【中图分类号】R473.7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3)29-0349-02

【摘要】目的分析导致新生儿发生高胆红素血症的主要发病因素,并探讨临床有效的护理对策。方法选取我院在近期内收治的92例高胆红素血症患儿组成A组,另选取同期90例正常新生儿组成B组,比较两组新生儿的围生期情况,以总结导致新生儿发生高胆红素血症的主要发病因素。同时根据高危因素对A组患儿实施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A、B两组新生儿在各项围生期情况(剖宫产率、早产率、感染率、母乳喂养率、溶血症发生率)方面对比,差异显著(P<0.05);经过护理后,A组患儿的血清胆红素含量较护理前有明显降低(P<0.05)。结论母乳喂养、感染等是新生儿发生高胆红素血症的主要发病因素,临床应根据相关的高危因素给予患儿实施相应的护理,这样方可显著改善患儿的预后。

【关键词】高胆红素血症因素护理对策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是一种临床常见的儿科疾病。该种疾病的病情发展呈现为持续性,若给予患儿实施及时、有效的治疗,则会导致患儿发生神经系统的不可逆损伤,从而给患儿带来严重的后遗症,部分病情危重的患儿甚至可能会丧失生命[1]。因此,了解导致新生儿发生高胆红素血症的相关病发因素,并针对高危因素进行积极的、相应的、有效的护理对策,是可以显著的改善患儿预后的。为此,我院特选取了近期内92例高胆红素血症的新生儿进行了相关研究,现将结果分析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在2009年6月至2012间6月间收治的92例确诊为高胆红素血症的新生儿组成A组,作为此次临床研究的观察对象。入选患儿中男性患儿54例、女性患儿38例,患儿年龄平均5.4天,患儿出生时平均体重3.4kg,患儿的平均总血清胆红素值为(365.3±129.4)μmol/L。另选取我院同期住院分娩的90例正常新生儿组成B组,作为此次临床研究的对照对象。其中男、女新生儿例数分别为51例、39例,新生儿平均年龄与胎龄分别为5.1天。两组新生儿在一般资料方面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

1.2分析方法:统计分析A、B两组新生儿的各项围生期情况,如分娩方式、新生儿胎龄、发生感染情况、溶血症发生情况以及母乳喂养情况,总结导致新生儿发生高胆红素血症的相关高危因素。

1.3护理方法

1.3.1治疗护理:目前临床对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治疗主要是采取药物与光照治疗联合进行的。其中光照治疗是利用灯光照射将患儿体内未结合的胆红素分解为光合胆红素,从而使其可以与血清蛋白相结合,并经胆道排泄的治疗手段。因此在治疗期间,护理人员应注意对患儿的眼睛进行良好的保护,同时注意维持患儿体温的恒定。由于光照治疗会导致新生儿体内的水分丧失,因此护理人员应注意适时的给予患儿补充水分,并在母乳喂养的间隔时间内对患儿适当的补充开水[2]。此外,在治疗期间,护理人员应做好治疗的相应配合,如促进患儿排便,避免患儿体内血清胆红素的聚集,减少粪便内的胆红素回收等[3]。同时定期对患儿的血清胆红素进行测量,以准确的对患儿的治疗效果进行评估。对存在不良症状的患儿应立即报告主管医师,并配合医师进行检查治疗。

1.3.2体温护理:新生儿的体温调节中枢功能不完善,这就导致了其对于外界的温度较为敏感,因此一旦外界的温度明显的高于或低于新生儿自身的体温时,便会严重影响患儿疾病的治愈。因此,临床医护人员应加强新生患儿的体温护理,如维持患儿体温在36.5℃左右、定期的对患儿进行体温的测量,保证患儿有恒定的体温等。此外,高胆红素血症患儿的食欲较差,这就导致了患儿自身产生的热量较小,因此护理人员应注意患儿的保暖。同时可给予患儿实施静脉营养支持治疗,以保障患儿足够的营养摄取量,从而可以促进患儿其自身产生更多的热量[3]。

1.3.3针对性护理:①感染护理,对于存在感染的新生儿患者。临床护理人员除了要给予积极的对症治疗外,还需定期的病室环境进行消毒,并注意保持病室内环境整洁、干净、通风,以免患儿出现继发性的感染症状。②母乳喂养护理,母乳喂养具有满足新生儿的营养需求、增进母婴感情、促进新生儿的胃肠蠕动、建立胃肠道正好菌群以及利于黄疸症状的减轻等优点,因此护理人员应鼓励母亲给予新生儿实施母乳喂养,同时指导正确的喂养姿势与喂养次数。对于母乳性黄疸的患儿,可在暂停母乳喂养期间,利用吸乳器采集母乳,以便黄疸症状好转后患儿可以继续母乳喂养。③加强围产期保健工作,避免产科因素(如:胎儿宫内窘迫、低血糖、酸中毒、妊高征等)对新生儿的影响。

1.4统计学处理: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13.0进行统计分析,均数以(-X±S)表示,检验方式为X2检验,P<0.05表示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本次收治的92例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在经过临床积极的护理后,其血清胆红素含量由治疗前的(365.3±129.4)μmol/L,下降至治疗后的(203.6±64.8)μmol/L,治疗前后对比差异显著(P<0.05)。引起新生儿发生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病因素主要包括母乳喂养因素、等,详见表1。

表1表示A、B两组新生儿围生期各项数据的对比情况[n(%)]

项目例数感染母乳喂养剖宫产溶血症早产

A组9223(26.09)*35(38.04)*53(57.61)*8(8.89)*39(42.39)*

B组9010(11.11)51(56.67)37(41.11)1(1.11)23(25.56)

注:与B组新生儿对比,*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高胆红素血症是一种临床常见的新生儿疾病,其主要是因新生儿体内血清中的胆红素含量过高,引起皮肤、黏膜以及巩膜等发黄的临床疾病。临床研究证实,该种疾病的发生与红细胞破裂导致的胆红素不能正常排出有着密切的关系[5]。我院此次也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相关发病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母乳喂养、感染、早产、剖宫产以及溶血症是导致新生儿发生高胆红素血症的主要发病因素。发生感染的新生儿其机体的抵抗能力与代谢能力均会发生降低,因此也就提高了其发生高胆红素血症的机率;早产儿体内的胆红素代谢不完善,加之其机体内的各项生理发育较差,也增加了其发生高胆红素血症的机率;剖宫产的胎儿会因未经产道挤压以及产后水分、乳汁的不足而发生高胆红素血症;未实施母乳喂养的新生儿,会因缺乏母乳内的营养成分,而导致胆红素的代谢障碍,从而导致其体内胆红素聚集发生高胆红素血症。针对上述这些高危发病因素,我院对92例患儿实施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显示,在实施护理后,患儿体内的胆红素含量较护理前有了明显的降低。因此,笔者认为,临床根据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病因素进行相应的护理对策,对于改善患儿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新生儿黄疸干预方案[J].中华儿科杂志,2001.39(12):185.

[2]吴青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神经毒性作用的监测[J].中国医药导报,2012,9(15):56-57.

[3]陈杰.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护理相关因素分析及对策[J].医学创新研究,2008.5(8):102.

[4]李建臣,王玉清.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60例相关因素分析[J].山西医药杂志:下半月,2012,15(6):591-592.

[5]唐移忠,莫可良.新生儿黄疸的早期预测与干预[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05,27(4):569.

标签:;  ;  ;  

92例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发病因素与护理分析探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