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底层意识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是枝裕和,《小偷家族》,空间构建,日本电影
底层意识论文文献综述
林筠[1](2019)在《由是枝裕和电影空间透视日本电影的底层意识》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新日本电影新浪潮"的代表,是枝裕和的作品始终聚焦现代日本社会中家庭情感主题的细腻描绘。对电影空间的构建不仅是电影故事发生之必备,是剧中人物情感交流之需求,亦是导演主观感受之传递,更是日本电影于社会环境信息之折射。本文以空间为视角,基于异托邦社会哲学的理论,着重以《小偷家族》为分析对象,并结合是枝裕和以往作品,透视电影作品空间建构之于社会学的互动意义。(本文来源于《电影文学》期刊2019年17期)
张超[2](2017)在《人文关怀与底层意识——观曹征路《那儿》中的新人民性》一文中研究指出新世纪初,底层文学写作成为探讨的热点,它本身继承并衔接着20世纪30年代左翼文学的传统,在新世纪新的社会环境和意识形态下形成"新人民性"的文学特色。作为底层写作旗手之一的曹征路,所创作的《那儿》鲜明地展现了传统产业工人所携带的"神性"特质在今天的境遇,其批判现实的手法源自左翼文学的传统资源,以其"新人民性"的时代特征实现对左翼文学传统的衔接。(本文来源于《参花(下)》期刊2017年07期)
张超[3](2017)在《“到世界去”与“回到故乡”——徐则臣小说《耶路撒冷》中的底层意识》一文中研究指出《耶路撒冷》以史诗般的宏大叙事手法,展示了"70后"的心路历程。文章通过对小说中所体现的"信仰与救赎""出走与回望""回忆与展望"等写作思想的分析,探究小说人物的生存困境及主人公寻求内心安妥的心路历程,观照小说中散发出来的底层意识。(本文来源于《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期刊2017年03期)
郭宏斌,刘敏[4](2015)在《论社会学的学术品格与底层意识》一文中研究指出社会学的批判性与公共意识是其学科发展的灵魂。通过对社会学发展现状的分析,认为目前的研究存在着诸多取向性问题。如批判性与反思性研究过少,维护性研究过多;小人物的日常生活研究过少,宏观性社会研究过多;底层视角研究过少,官方视角研究过多;这些使得社会学面临着一种被其他学科"淹没"和自身"学术品质"下降的危险,其批判精神与公共责任处于不断弱化的境地。社会学应提供怎样的知识产品?认为其应与社会现实紧密结合,大力培育其"独立取向"与社会批判精神,同时加强底层研究,从日常生活中捕捉个体命运与社会制度变迁之间的微妙关联,从而真正实现社会学的学科理念。(本文来源于《甘肃社会科学》期刊2015年03期)
蒲向明[5](2015)在《族群历史、底层意识与地域叙事——论陇南白马藏族民间故事题材的主要类型》一文中研究指出陇南白马藏族民间故事在流传过程中具有版本差异性和情节共生性,题材来源虽然多种多样,但归纳其主要的类型,主要是族群历史的艺术呈现、底层意识的口传记录和地域叙事的民间色彩。这些主要的题材类型,表现了陇南这块土地上白马藏族独特的生命力、生存状态和丰富的想象力,为我们认识陇南民族文化提供了指针,也为重造民族间的关系提出了白马藏族自己独有的文学与文化方面的深刻理解。(本文来源于《宁夏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15年01期)
蒲向明[6](2015)在《族群历史、底层意识与地域叙事的共同演绎——论白马藏族民间故事题材的分合表征》一文中研究指出白马藏族民间故事题材具有分合表征,即族群历史的艺术呈现、底层意识的细腻表达和地域叙事的鲜亮色彩,但其相当数量的作品题材表现为叁者的共同演绎,形成一个独有的联合体。这种表征,因时间轴线上演绎的白马藏族生活而存在,也因白马藏族族群的集体阅历而具备价值。它反映在民族文学发展史上,是因其鲜明的特色为向后的不断"流布"注入了最顽强的生命的活力。(本文来源于《青海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5年01期)
王海兵[7](2015)在《领导干部必须胸怀强烈的底层意识》一文中研究指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当前,我国正处于大变革、大调整、大转型的历史阶段,社会底层也在深刻变迁。各级领导干部要胸怀强烈的底层意识,践行"叁严叁实"要求,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底层群众的根本利益。胸怀强烈的底层意识,必须深怀忧党忧国忧民之情,切实把底层群众时刻放在心上。时下,一些群体性事件的发生,不公平、不公正现象的出现,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一些干部作风不正,底层意识(本文来源于《唯实》期刊2015年01期)
蒲向明[8](2014)在《族群历史、底层意识与地域叙事——论陇南白马藏族民间故事题材的主要类型》一文中研究指出陇南白马藏族民间故事在流传过程中具有版本差异性和情节共生性,题材来源虽然多种多样,但归纳其主要的类型,分别是族群历史的艺术呈现、底层意识的口传记录和地域叙事的民间色彩。这些重要故事题材类型,表现着白马藏族神奇丰富的想象力和艰难民族生活史的再现,格调或热情奔放,或忧愁哀怨,内容饱含欢乐、寂苦、坚韧、不懈进取等丰富经历和价值取向,为人们认识白马藏族独特的文艺生命力、复杂而多变的生存状态提供了指针,从而加深了人们对白马藏族文学与文化方面的多维理解。(本文来源于《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4年04期)
蒲向明[9](2014)在《题材类型:族群历史、底层意识与地域叙事之分野——兼论白马藏族民间故事的存在方式》一文中研究指出白马藏族民间故事有着丰富的题材类型,其整体呈现族群历史、底层意识与地域叙事的显着分野。它们表现着川西、陇南地域白马藏族独特的生命力、生存状态和丰富的想象力,为我们认识白马藏族独特的文化提供了视野。白马藏族的民间故事题材类型就是其重要的存在方式,处于白马藏族社区底层的民间故事(以白马语为介质)随时随地还可能变化或产生变异,这就是新形式的"流布",也是其活力所在。(本文来源于《荆楚理工学院学报》期刊2014年05期)
聂艳华[10](2014)在《在“受活”中体味孤独的凄凉——论阎连科小说《受活》中的底层意识》一文中研究指出阎连科是一个来自河南农村的作家,步入文坛叁十多年来,长期从事以底层民众为主题的小说创作。他以对底层农民的理解和同情、对人在生存绝境中的反抗的极致描写而受到读者的欢迎,在底层文学创作方面产生了突出影响。本文以《受活》一书为例,通过对一个个匪夷所思的故事叙述和一幅幅震撼人心的场景描写,一方面归纳出底层意识在作品中的体现方式,一方面触动读者的神经,从而引起大家对底层人民的共同关注。(本文来源于《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期刊2014年02期)
底层意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新世纪初,底层文学写作成为探讨的热点,它本身继承并衔接着20世纪30年代左翼文学的传统,在新世纪新的社会环境和意识形态下形成"新人民性"的文学特色。作为底层写作旗手之一的曹征路,所创作的《那儿》鲜明地展现了传统产业工人所携带的"神性"特质在今天的境遇,其批判现实的手法源自左翼文学的传统资源,以其"新人民性"的时代特征实现对左翼文学传统的衔接。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底层意识论文参考文献
[1].林筠.由是枝裕和电影空间透视日本电影的底层意识[J].电影文学.2019
[2].张超.人文关怀与底层意识——观曹征路《那儿》中的新人民性[J].参花(下).2017
[3].张超.“到世界去”与“回到故乡”——徐则臣小说《耶路撒冷》中的底层意识[J].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
[4].郭宏斌,刘敏.论社会学的学术品格与底层意识[J].甘肃社会科学.2015
[5].蒲向明.族群历史、底层意识与地域叙事——论陇南白马藏族民间故事题材的主要类型[J].宁夏师范学院学报.2015
[6].蒲向明.族群历史、底层意识与地域叙事的共同演绎——论白马藏族民间故事题材的分合表征[J].青海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
[7].王海兵.领导干部必须胸怀强烈的底层意识[J].唯实.2015
[8].蒲向明.族群历史、底层意识与地域叙事——论陇南白马藏族民间故事题材的主要类型[J].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
[9].蒲向明.题材类型:族群历史、底层意识与地域叙事之分野——兼论白马藏族民间故事的存在方式[J].荆楚理工学院学报.2014
[10].聂艳华.在“受活”中体味孤独的凄凉——论阎连科小说《受活》中的底层意识[J].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