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六月庙会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道教文化,信仰文化,正一派,科仪,会龙山,徐家,雷部诸神,山神,塔尔寺,雷祖
六月庙会论文文献综述
谈耀宗[1](2018)在《青海民间信仰中的道教文化》一文中研究指出道教是土生土长的中国传统宗教,它深深扎根于中国普通民众心里,形成风俗习惯,演化为中国传统文化潜意识。道教在形成过程中,糅合了中国古代的文化传统和民俗信仰,这使它与种种民间观念、风俗习惯保持了千丝万缕的联系。在道教供奉的神仙系统中,许多都是从民间(本文来源于《中国民族报》期刊2018-07-31)
张丹[2](2016)在《陕西旬邑县马坊村六月六庙会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庙会是以庙宇为依托,在特定日期举行的祭祀神灵、交易货物、娱乐身心的集会,其作为中国民风民俗的重要载体,蕴含了丰富的民间文化。旬邑地处陕西中部偏西,隶属关中平原,其下属的村落保留了古老的庙会文化,本文是在充实的田野调查基础上,结合有关资料,对旬邑县马坊村六月六庙会进行的个案研究。正文分为七个部分:一、绪论。主要介绍研究本选题的缘由和学术意义,并对前人的研究进行学术梳理;然后介绍本选题的研究方法及对相关问题的说明。二、对六月六庙会依托的空间——马坊村村进行介绍。主要包括马坊村的自然地理环境和村民日常生活,而六月六庙会正是在这种空间背景下衍生,逐渐成为当地小有影响的民俗文化盛宴。叁、对南北杨四将军传说进行比较,梳理传说流传的脉络和路线,探究马坊村杨四将军传说与信仰的地方化,追溯六月六庙会的起源。四、对六月六庙会的现状及其庙会的组织管理和庙会的参与主体进行调查和叙述。五、六月六庙会的表现形式与特色。首先介绍六月六庙会所体现的当地习俗,及其与当地民众生活的关系;其次是六月六庙会上的其他活动,如秦腔演出、物资交易、算卦问卜等;最后挖掘六月六庙会的特色。六、探究传说、庙会与村落生活的关系。首先,宗教信仰满足了民众的心灵期待,并有一定的教化作用;其次六月六庙会营造了娱乐的氛围,是当地民众的狂欢节;再次,六月六庙会促进了人与神、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也强化了地缘关系;而且六月六庙会为民间文艺提供了展现的舞台,促进了民间文化的传播与发展;最后,庙会也给寺庙带来一定的收益,满足了民众的一些贸易需求。七、余论。对六月六庙会进行总结,探讨其对当地民民众建立文化自信的良好作用以及对笔者个人生活的影响。(本文来源于《浙江师范大学》期刊2016-05-11)
王鹏辉[3](2011)在《北庭千佛寺六月六庙会调查——从庙会到民俗旅游文化节》一文中研究指出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吉木萨尔县千佛寺六月六庙会,自1993年复兴以来,千佛寺景观不断重建,六月六庙会文化空间在地方民众、政府和旅游企业叁方互动下发生了重构。千佛寺六月六庙会逐渐演变为北庭民俗旅游文化节,创造了一个现代的公共文化空间。(本文来源于《昌吉学院学报》期刊2011年04期)
俞瑞娟,李晓军[4](2009)在《千佛寺景区六月六庙会吸引众多游客》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讯 通讯员俞瑞娟、李晓军报道:7月27日一大早,吉木萨尔县千佛寺景区人头攒动,鼓乐齐天,六月六庙会开幕式在这里隆重举行。 在庙会上,商铺鳞次栉比顺道排开。形成了井字形的临时街市,名优小吃、小百货吸引着人们的视线。吉木萨尔县本地及阜康(本文来源于《昌吉日报》期刊2009-07-30)
秦博[5](2009)在《巴林右旗荟福寺“六月庙会文化”变迁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内蒙古赤峰市巴林右旗荟福寺“六月庙会”为研究对象,在田野调查和文献查阅的基础上,运用社会学关于变迁的研究理论,对荟福寺及“六月庙会”的变迁进行研究。研究新时期下庙会文化中哪些文化因子发生了变迁,探究变迁的原因,并把庙会文化变迁的原因放在当地社区中去考察,通过社区变迁来看待庙会的变迁。以及在现代语境下,作为寺庙旅游发展起来的荟福寺去向何处?喇嘛教信仰在淡化之后又如何复苏?从而为政府制定民族政策提供咨询。本文包括四个章节,绪论部分梳理了目前国内对庙会的研究概况,其中学者关注的目光大多落在以农耕文化为底蕴的中国传统的庙会上。本文另辟蹊径,调查对象是以游牧文化为积淀的草原庙会,力争在吸取前人研究庙会成果的基础上,有所创新。在绪论部分梳理了目前国内庙会的研究概况并对变迁做出文化的阐释。第一章是荟福寺及“六月庙会”的历史记忆。在第一节追述了荟福寺始建的历史和背景,在清政府对蒙古地区的“和亲”、“兴黄教”等一系列的政治背景下,在草原牧民的信仰的推动下,一座宏伟的寺庙最终矗立在巴林草原上。第二节论述荟福寺建成后与民众生活的关系,主要体现在信仰的空间、娱乐的日子、商品交易的场所叁个方面。重要的在于,六月庙会是当时唯一能满足当地牧民精神和物质需求的一个特殊时空。并分析其中包含的叁个文化因子:跳查玛、那达慕、商品交易。第二章是动态的描述当今语境下的荟福寺六月庙会。文革时期庙会被废止,寺庙遭到破坏。2003年大规模修复使寺庙这一神圣空间得到重构,同时重构的还有“六月庙会文化”。本章重点描述2008年农历六月十五的民间叙事,包括聆听喇嘛诵经、民众朝拜仪式、放生仪式等。很明显,这几个文化因子取代了跳查玛、那达慕和商品交易。第叁章是对“六月庙会文化”变迁原因的探究,把庙会文化的变迁放到了其所在社区一巴林右旗大板镇中去考察。分析庙会商贸功能的消失、娱乐功能的消退以及信仰的弱化分别是由于社区商业发展、文化多样化以及社区民众对宗教认知程度的变化引起的。第四章是对荟福寺去向的反思,在寺庙旅游成为一种趋势的语境下,荟福寺也成为当地的一个旅游标识,然而却并未形成一个成熟的旅游点。针对这种情况,又鉴于荟福寺的历史地位和文化价值,提出我的几点建议。余论部分是针对目前荟福寺信众所做的关于信仰的问卷调查,所得出的结论。在上文中论述的民众教育水平提高、医疗手段的先进、交通的便利等等一系列因素都直接导致了信仰的弱化。在这一部分,论述了民众信仰又呈现复苏的趋势。形成一种“二律悖反”的现象。本文之所以选取荟福寺为考察点,是因为它作为目前赤峰市保存下来的最大的清代建筑群,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对它的研究也是笔者对家乡的一种深厚感情,更是家乡民俗学的一种体现。本文的研究势必会充实国内研究民族地区庙会的单薄情况,加深人们对少数民族地区庙会的理解和认知。最后,本文对喇嘛庙庙会的研究借鉴汉地庙会的研究理论。(本文来源于《中央民族大学》期刊2009-05-01)
邢仁让[6](1990)在《论五台山六月庙会》一文中研究指出庙会起于神祀,是民间对神的祭祀祈祷的集会。中国是个多神的国家,神多,庙多、庙会自然也多。就以五台县来说,素有四大会八小会、七十二个毛毛会的说法。但象五台山六月庙会那样大规模的庙会还是很少。每年农历六月初一到叁十或七月上旬,叁、四十天的会期,香客信徒、士农工商,文职武夫、(本文来源于《五台山研究》期刊1990年03期)
六月庙会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庙会是以庙宇为依托,在特定日期举行的祭祀神灵、交易货物、娱乐身心的集会,其作为中国民风民俗的重要载体,蕴含了丰富的民间文化。旬邑地处陕西中部偏西,隶属关中平原,其下属的村落保留了古老的庙会文化,本文是在充实的田野调查基础上,结合有关资料,对旬邑县马坊村六月六庙会进行的个案研究。正文分为七个部分:一、绪论。主要介绍研究本选题的缘由和学术意义,并对前人的研究进行学术梳理;然后介绍本选题的研究方法及对相关问题的说明。二、对六月六庙会依托的空间——马坊村村进行介绍。主要包括马坊村的自然地理环境和村民日常生活,而六月六庙会正是在这种空间背景下衍生,逐渐成为当地小有影响的民俗文化盛宴。叁、对南北杨四将军传说进行比较,梳理传说流传的脉络和路线,探究马坊村杨四将军传说与信仰的地方化,追溯六月六庙会的起源。四、对六月六庙会的现状及其庙会的组织管理和庙会的参与主体进行调查和叙述。五、六月六庙会的表现形式与特色。首先介绍六月六庙会所体现的当地习俗,及其与当地民众生活的关系;其次是六月六庙会上的其他活动,如秦腔演出、物资交易、算卦问卜等;最后挖掘六月六庙会的特色。六、探究传说、庙会与村落生活的关系。首先,宗教信仰满足了民众的心灵期待,并有一定的教化作用;其次六月六庙会营造了娱乐的氛围,是当地民众的狂欢节;再次,六月六庙会促进了人与神、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也强化了地缘关系;而且六月六庙会为民间文艺提供了展现的舞台,促进了民间文化的传播与发展;最后,庙会也给寺庙带来一定的收益,满足了民众的一些贸易需求。七、余论。对六月六庙会进行总结,探讨其对当地民民众建立文化自信的良好作用以及对笔者个人生活的影响。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六月庙会论文参考文献
[1].谈耀宗.青海民间信仰中的道教文化[N].中国民族报.2018
[2].张丹.陕西旬邑县马坊村六月六庙会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6
[3].王鹏辉.北庭千佛寺六月六庙会调查——从庙会到民俗旅游文化节[J].昌吉学院学报.2011
[4].俞瑞娟,李晓军.千佛寺景区六月六庙会吸引众多游客[N].昌吉日报.2009
[5].秦博.巴林右旗荟福寺“六月庙会文化”变迁的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9
[6].邢仁让.论五台山六月庙会[J].五台山研究.1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