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抗美援朝文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最可爱的人,魏巍,朝鲜人民,雁宿崖战斗
抗美援朝文学论文文献综述
张自春[1](2016)在《深情礼赞“最可爱的人”》一文中研究指出魏巍的《谁是最可爱的人》是抗美援朝文学写作中“影响最大、最广、最持久”的了。事实上,抗美援朝题材也确实是魏巍一生文学创作中最重要、也是最持久的创作内容,它不仅在魏巍的报告文学中成就斐然,在其诗歌、小说领域也独具特色。抗美援朝街头诗:战争诗歌的鼓(本文来源于《太原日报》期刊2016-07-20)
张自春[2](2015)在《魏巍的“抗美援朝文学”创作》一文中研究指出魏巍的《谁是最可爱的人》是抗美援朝文学写作中“影响最大、最广、最持久”的了。事实上,“抗美援朝”题材也确实是魏巍一生文学创作中最重要、也是最持久的创作内容,它不仅在魏巍的报告文学中成就斐然,在其诗歌、小说领域也独具特色。 抗美援朝街头诗:战争诗(本文来源于《文艺报》期刊2015-05-22)
孙海龙[3](2014)在《域外战争中的“她者”——50年代中国抗美援朝文学中的朝鲜半岛女性叙事》一文中研究指出对于抗美援朝战争,我们已然走到了需要重新回顾与认识的时间节点。在抗美援朝文学中,朝鲜与韩国女性的存在对于新中国主体意识的建构与冷战思维的形成有着重要意义。对志愿军与朝鲜女性"性别化"亲情关系以及志愿军与朝鲜女性恋爱叙事的想象,折射出了作家对新中国的主体性想象与认知。而对朝鲜与韩国女性二元对立的想象则与国内时事宣传相辅相成,共同建构起了民众对冷战的原初体验。(本文来源于《东疆学刊》期刊2014年03期)
杜国景[4](2014)在《评常彬的抗美援朝文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抗美援朝是一场艰苦卓绝的战争,抗美援朝文学理应称作战争文学。尽管也有人将战争文学称作军事文学或军旅文学,但有学者认为,最正宗的说法还应该是战争文学,因为军事、军旅的核心内容就是战争,有战争才会有军事、军旅。军人存在的价值,说到底就是战争。据瑞士计算中心1995年的统计,人类有历史记载以来,已发生大大小小的战争18200次,有36.4亿人被战争夺去了生命[1]。迄今为止,(本文来源于《粤海风》期刊2014年04期)
常彬[5](2014)在《战争中的女人与女人的战争——抗美援朝文学论》一文中研究指出朝鲜战争的爆发,致使朝鲜半岛上几乎所有的青壮年男性都走上了从军的战场。然而女人并没有游离于战争之外,当她们把夫郎送上战场的同时,也把自己送上了战争的祭场。中国抗美援朝文学叙事,在描写朝鲜军民上,更多地泼墨于朝鲜妇女,写她们坚强乐观,承担了生产支前、后勤保障、田园劳作等一切困苦艰难,用歌声表达信念,舞蹈传递情绪,笑声战胜困难,用无可替代的战争贡献,把这场灾难的战争变成了女人抗拒灾难的抗争,一场女人最大限度投身其中的女人的战争。(本文来源于《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4年04期)
杜国景[6](2014)在《视野开阔 气势宏伟》一文中研究指出抗美援朝文学具备战争文学的所有审美要素:军人情怀、战争背景、战争形态、战役过程、战争中的人性及道德价值与历史价值等等。然而从这些角度去研究已经有不少成果了,对一个有创新意识的学者来说,关键就在如何根据对象的特殊性去创造新的学术价值,把前人开辟的局面往前再(本文来源于《贵州日报》期刊2014-05-23)
刘云[7](2013)在《抗美援朝文学的历史功绩》一文中研究指出抗美援朝文学通过形象化的语言,一方面向民众说明了抗美援朝的必要性,揭露了美军在朝鲜的暴行,帮助人民认识美帝国主义的本质;另一方面则讴歌了志愿军战士的英勇精神,鼓舞了民众的抗美援朝热情,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抗美援朝文学在战争动员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为宣传动员工作提供了宝贵经验。(本文来源于《军事历史研究》期刊2013年03期)
雷岩岭,黄蕾[8](2013)在《温柔的光影:抗美援朝文学中的女性形象解析——以魏巍、路翎的创作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提起20世纪50年代的抗美援朝文学,人们往往难以避开魏巍和路翎的创作,前者为那个时代构建了一个标志性的称谓——"最可爱的人";后者在政治允许的范围内小心翼翼地传达了自己的战争观,并实现了对人性的深入开掘。本文试图从两位作家的女性形象塑造出发,解读他们在当时特殊环境下是怎样进行对战争、对人性的独特思考的。(本文来源于《名作欣赏》期刊2013年26期)
常彬[9](2013)在《叙事同构的中朝军民关系——抗美援朝文学论》一文中研究指出抗美援朝文学的中朝军民叙事,从叙事对象来看,民非中国百姓,地域关涉异国朝鲜,具有异域叙事的特性。但就其叙事的政治寓意和叙事元素的结构方式来看,对军民关系的想象和处理,与中国革命战争文学的相关叙事具有异质同构的特点:日常生活叙事铺垫,营造军民关系,切入英雄主题,象征意蕴揭示中国军队的道德优先和军人使命,以及人心向背的致胜力量,将中朝军民关系同构于主流意识形态模式之中。(本文来源于《河北学刊》期刊2013年01期)
常彬[10](2012)在《面影模糊的“老战友”——抗美援朝文学的“友军”叙事》一文中研究指出抗美援朝文学的"友军"叙事,注重强调中朝军队在中国革命战争中的历史友谊和朝鲜战场上的现实连结。两个不同的叙事时空,承载着突显的意识形态寓意,在文学认知上特别强调他们之间的"老战友"关系,叙事上也由此形成固定模式——中朝军人的中国革命经历,在朝鲜半岛相遇,共同回忆峥嵘岁月,朝鲜同志感激患难相助。其间我们看不到人物的心灵冲突,也没有叙事的跌宕起伏,人物相似,情节雷同,模式单一,性格扁平,仿佛仅为某种理念而张设标签,致使"老战友"形象粗疏空落,面影模糊,不及对朝鲜女性灵动坚强的性格描写。(本文来源于《华夏文化论坛》期刊2012年02期)
抗美援朝文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魏巍的《谁是最可爱的人》是抗美援朝文学写作中“影响最大、最广、最持久”的了。事实上,“抗美援朝”题材也确实是魏巍一生文学创作中最重要、也是最持久的创作内容,它不仅在魏巍的报告文学中成就斐然,在其诗歌、小说领域也独具特色。 抗美援朝街头诗:战争诗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抗美援朝文学论文参考文献
[1].张自春.深情礼赞“最可爱的人”[N].太原日报.2016
[2].张自春.魏巍的“抗美援朝文学”创作[N].文艺报.2015
[3].孙海龙.域外战争中的“她者”——50年代中国抗美援朝文学中的朝鲜半岛女性叙事[J].东疆学刊.2014
[4].杜国景.评常彬的抗美援朝文学研究[J].粤海风.2014
[5].常彬.战争中的女人与女人的战争——抗美援朝文学论[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
[6].杜国景.视野开阔气势宏伟[N].贵州日报.2014
[7].刘云.抗美援朝文学的历史功绩[J].军事历史研究.2013
[8].雷岩岭,黄蕾.温柔的光影:抗美援朝文学中的女性形象解析——以魏巍、路翎的创作为例[J].名作欣赏.2013
[9].常彬.叙事同构的中朝军民关系——抗美援朝文学论[J].河北学刊.2013
[10].常彬.面影模糊的“老战友”——抗美援朝文学的“友军”叙事[J].华夏文化论坛.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