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微生物论文-许楹,殷超凡,岳纹龙,周宁一

石油微生物论文-许楹,殷超凡,岳纹龙,周宁一

导读:本文包含了石油微生物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石油基塑料,微生物,降解

石油微生物论文文献综述

许楹,殷超凡,岳纹龙,周宁一[1](2019)在《石油基塑料的微生物降解》一文中研究指出石油基塑料种类繁多、数量巨大、应用广泛,常见的有聚乙烯(PE)、聚丙烯(PP)、聚苯乙烯(PS)、聚氯乙烯(PVC)、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聚氨酯(PUR)等。这些合成塑料因其高分子量、高疏水性及高化学键能的特点难以被微生物降解,从而在环境中长期存在和累积,"白色污染"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问题。因此安全经济的微生物降解合成塑料是人类面临的一个选择和难题。文中从微生物资源及相关酶学研究方面综述了聚苯乙烯、聚乙烯、聚丙烯、聚氨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和聚氯乙烯这6种石油基塑料的生物降解的研究现状。目前关于上述6种石油基塑料的微生物降解研究依然大多停留在微生物资源的寻找中,已发现的具备相关能力的菌株种类较少,并且微生物降解效率均非常缓慢;对于其降解机理及关键基因和酶的研究比较少。文中为进一步开展塑料生物降解研究,寻找高效的塑料降解菌株资源以及进一步在遗传、分子和生化水平研究塑料生物降解机理研究,从而最终实现合成塑料的彻底降解和高值化利用提供了借鉴。(本文来源于《生物工程学报》期刊2019年11期)

张冉,东培华,曲红玲[2](2019)在《海洋石油污染微生物修复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海上石油工业和石油运输业的发展,溢油事故频发造成的污染给海洋生态带来了巨大压力,如何经济、高效、安全地修复石油污染海域成为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阐述了影响海洋石油污染微生物修复的主要因素有受污染海域环境、石油的理化性质及微生物的种类叁个方面。梳理了国内外海洋生态修复的研究进展及当前海洋石油污染生态修复技术的主要研究方向。分析在修复应用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进一步研究方向。(本文来源于《中国水运(下半月)》期刊2019年10期)

陈紫荆,韩明阳,魏景垣[3](2019)在《微生物采油技术在石油开采中的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微生物采油技术因其适应性强,成本低,对环境伤害小,是未来很有潜力的原油提高采收率技术。本文介绍了微生物采油的基本原理,微生物采油的技术特点,微生物采油的发展现状及现场应用情况。为微生物采油技术的推广做了前瞻。(本文来源于《化学工程与装备》期刊2019年10期)

李键,梅进华,张卫平,王玉国,刘金铭[4](2019)在《微生物降黏法提高石油采收率的可行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石油黏度是影响采收率的关键因素之一,目前有加热降黏法、化学剂降黏法、掺稀降黏法、稠油改质降黏法和微生物降黏法等,其中微生物降黏法是微生物利用石油中的碳源为唯一营养物质进行生长繁殖代谢,产生有机酸和表面活性剂并降解长链烃类物质,可促进石油在砂岩中运移,最终达到提高采收率的目的。本文对微生物降黏应用在石油开采中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总结,并分析了微生物降黏在实际生产中的制约因素。(本文来源于《辽宁化工》期刊2019年09期)

林国庆,初慧,朱恒华,杨丽芝,唐晓梦[5](2019)在《离子类型对石油污染含水层中微生物去除苯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近来利用微生物原位修复受石油污染的含水层已被广泛关注,然而地下水中含有许多离子成分,这些无机离子对微生物降解有机污染物的影响机制还不清楚。本文采用批量实验研究了淄博齐鲁石化污染地下水中常见的7种无机离子(NO_3~-、PO_4~(3-)、SO_4~(2-)、Cl~-、Ca~(2+)、Mg~(2+)、Fe~(3+))对微生物生长及生物降解苯的影响规律,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进一步探究了苯降解菌的种群特征。结果表明:7种离子都存在一个最适宜微生物生长的离子浓度,低于或超过该浓度苯的去除率明显降低,其中NO_3~-、SO_4~(2-)、Fe~(3+)最适宜浓度为0.4mmol/L,PO_4~(3-)、Cl~-、Ca~(2+)、Mg~(2+)最适宜浓度分别为0.2mmol/L、0.1mol/L、2.5mmol/L、2mmol/L;从微生物含量及其变化幅度来看,地下水环境中的NO3-离子对微生物的生长及苯的去除影响最显着,其他离子的影响则较小,但微生物对Cl-的耐受浓度较高。高通量测序结果显示驯化出的苯降解菌主要属于脱硫弧菌属(Desulfovibrio sp.)、脱硫芽胞弯曲菌属(Desulfosporosinus sp.)、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 sp.)和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 sp.)中的菌株。研究结果可为石油污染地下水的原位生物修复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本文来源于《地质学报》期刊2019年S1期)

田秀梅,王晓丽,彭士涛,赵俊杰,王旭[6](2019)在《乙酸改性苎麻纤维固定化微生物的石油污染修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乙酸改性苎麻纤维为载体吸附固定石油降解菌群,考察不同环境因素对游离菌和苎麻纤维固定化菌降解原油的影响,并对烷烃降解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吸附-生物降解过程在原油污染修复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固定化菌的生物降解率为85.16%。扫描电镜及红外光谱图显示,改性载体具有良好的疏水亲油性,能将微生物和石油烃吸附在表面及内部空隙中。且细菌自身产生的胞外聚合物增强了对载体材料的粘附,细菌活性未受影响。在不同环境条件下,固定化菌剂比游离菌群表现出更好的环境耐受性。GC-FID分析发现,固定化菌剂对短链烷烃(C12~C20)的降解率高达94.85%。(本文来源于《应用化工》期刊2019年09期)

谢丽凤,吴卫飞[7](2019)在《微生物—植物联合修复石油污染土壤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概述了根际效应、根系分泌物、菌根在微生物—植物联合修复石油污染物土壤的机理和应用,并展望了该修复技术在石油污染土壤的应用前景。(本文来源于《环境与发展》期刊2019年08期)

马永松,李琋,罗廷,王雅璇,王兵[8](2019)在《电动微生物法修复石油和镍污染土壤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石油-重金属污染的土壤日益严峻的现象及各种土壤修复技术存在的不足,采用快速、高效、对环境干扰较小的电动微生物法,对石油烃含量为16 000 mg/kg,镍含量为400 mg/kg的共污染土壤进行修复。在不同电压梯度下对土壤pH值、电导率和石油烃的降解和镍的去除效果进行研究,同时采用石油烃组分分析法和BCR法分步提取不同形态的镍,对不同组分的石油烃组分的降解和不同形态镍的迁移转化情况进行分析。实验结果表明,随着电压的增加,土壤中不同形态的镍去除效果明显,不同组分的石油烃的去除最佳电压值为1 V/cm。阴阳离子交换膜的使用和电解质的定期更换表明,阴阳离子交换膜的作用可以维持土壤pH值的稳定,从而增强微生物对石油烃的降解和电场对重金属Ni不同形态的迁移转化。在最佳修复电压值1 V/cm下,15 d后,石油烃的降解率达到了46.85%,镍的去除率达到了38.52%。因此,采用阴阳离子交换膜的电动微生物法,是修复混合污染土壤的理想的修复方法之一。(本文来源于《环境科学与技术》期刊2019年08期)

张博凡,徐文斐,王加华,熊鑫,韩卓[9](2019)在《菌糠炭与微生物协同吸附-降解石油烃类污染物》一文中研究指出以菌糠为原材料,在不同热解温度(250~650℃)下限氧热解制备菌糠炭,通过分析菌糠及菌糠炭结构的差异,探究其对微生物、石油烃的吸附性能及固定化菌株苍白杆菌Q1对石油烃的降解效果。结果表明:随着热解温度升高,菌糠炭对微生物吸附效果提高,其中550℃菌糠炭吸附固定化量最高为1.582×10~(10) CFU/g,SEM扫面电镜结果显示菌株主要吸附在材料表面。高温炭对石油烃吸附较好,其中550℃菌糠炭对胶质、沥青质吸附率最高,分别为36.33%、25.59%;吸附效果均与孔结构、芳香性相关显着,其协同微生物对石油烃四组分总体降解效率高,均优于其他热解温度下制备的菌糠炭组,pH值和有机碳含量对微生物吸附-降解影响较明显,550℃菌糠炭对微生物降解石油烃具有强化作用。(本文来源于《石油学报(石油加工)》期刊2019年04期)

张一梦,郑泽旭,段继周[10](2019)在《海洋中石油烃类降解与微生物腐蚀关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工程实践中,国家重要的海洋工程设施(如海底输油管线和船舶燃料系统等)发生的腐蚀破坏案例常常涉及到油水环境,并与微生物腐蚀作用密切相关,而了解海洋含油环境中石油烃类的生物转换机制是了解微生物腐蚀的关键。阐述了海洋环境中降解石油烃类的主要微生物及其降解机制,其在有氧和无氧条件下呈现不同的特点。微生物降解石油烃类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步即为接受电子,该过程将生物无法直接利用的化学能转换成可直接利用的能量形式,即腺苷叁磷酸(ATP)。有氧条件下的烃类降解以氧气作为最终电子受体,而在缺氧条件下可利用硝酸盐、铁离子、硫酸盐等作为电子受体。海洋环境中的石油烃类会促进腐蚀性硫化物的生成,因此油水环境下的微生物腐蚀机理以硫化物的腐蚀破坏为主。此外,烃类降解过程产生的琥珀酸等酸性中间代谢物也会加剧腐蚀的发生。但目前关于海洋油水环境中微生物群落作为一个整体展现出的功能性及其对钢铁设施的破坏机理,仍然缺乏系统性的研究,而基于高通量测序的微生物组学研究技术将成为有效解决这些问题的手段之一。(本文来源于《表面技术》期刊2019年07期)

石油微生物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随着海上石油工业和石油运输业的发展,溢油事故频发造成的污染给海洋生态带来了巨大压力,如何经济、高效、安全地修复石油污染海域成为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阐述了影响海洋石油污染微生物修复的主要因素有受污染海域环境、石油的理化性质及微生物的种类叁个方面。梳理了国内外海洋生态修复的研究进展及当前海洋石油污染生态修复技术的主要研究方向。分析在修复应用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进一步研究方向。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石油微生物论文参考文献

[1].许楹,殷超凡,岳纹龙,周宁一.石油基塑料的微生物降解[J].生物工程学报.2019

[2].张冉,东培华,曲红玲.海洋石油污染微生物修复研究进展[J].中国水运(下半月).2019

[3].陈紫荆,韩明阳,魏景垣.微生物采油技术在石油开采中的应用研究[J].化学工程与装备.2019

[4].李键,梅进华,张卫平,王玉国,刘金铭.微生物降黏法提高石油采收率的可行性分析[J].辽宁化工.2019

[5].林国庆,初慧,朱恒华,杨丽芝,唐晓梦.离子类型对石油污染含水层中微生物去除苯的影响[J].地质学报.2019

[6].田秀梅,王晓丽,彭士涛,赵俊杰,王旭.乙酸改性苎麻纤维固定化微生物的石油污染修复研究[J].应用化工.2019

[7].谢丽凤,吴卫飞.微生物—植物联合修复石油污染土壤的研究进展[J].环境与发展.2019

[8].马永松,李琋,罗廷,王雅璇,王兵.电动微生物法修复石油和镍污染土壤的研究[J].环境科学与技术.2019

[9].张博凡,徐文斐,王加华,熊鑫,韩卓.菌糠炭与微生物协同吸附-降解石油烃类污染物[J].石油学报(石油加工).2019

[10].张一梦,郑泽旭,段继周.海洋中石油烃类降解与微生物腐蚀关系研究[J].表面技术.2019

标签:;  ;  ;  

石油微生物论文-许楹,殷超凡,岳纹龙,周宁一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