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降雨冲刷试验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边坡工程,生态防护,坡面冲蚀,加筋土防护
降雨冲刷试验论文文献综述
胡海波,沙琳川,张永杰[1](2018)在《稻秸秆加筋土生态护坡室内降雨冲刷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湖南省某高速公路花岗岩残积土粗颗粒含量多,遇水易崩解,极易形成坡面冲蚀的特点,提出采用稻秸秆加筋土对坡体表面进行生态防护。通过室内边坡模型的降雨冲刷试验探讨了不同稻秸秆加筋土厚度与不同稻秸秆掺和比例的防护机理与效果,可知降雨冲刷作用下坡面破坏是从雨滴溅蚀开始的,而后是重力、摩擦力和坡面径流推力等对土颗粒的搬运作用,进而对坡面形成冲蚀;稻秸秆加筋土防护层受雨水溅蚀程度要小,泥沙冲刷量少,防护效果较好;稻秸秆掺和比例为0. 3%、防护层厚度为5 cm下的稻秸秆加筋土层防护效果最佳。室内试验结果可为同类工程研究与实际工程应用提供借鉴或参考。(本文来源于《公路工程》期刊2018年05期)
杜婷婷,李志清,王晓明,白雅伟,秦道天[2](2018)在《黄土边坡降雨冲刷模型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边坡表层受降雨冲刷易引发水土流失并导致滑坡灾害的难题,以黄土边坡为例,提出了一种基于减排水理念的生态固坡综合防护方法。采用自主研制的边坡降雨模拟实验装置,考虑不同改良剂掺量、格构防护形式、雨强、历时、坡比等因素对防护效果的影响,研究不同因素组合影响下的边坡土体侵蚀规律与演化机理。试验结果表明,黄土边坡坡面侵蚀可归纳为溅蚀、片蚀、沟蚀、坍塌、滑坡的过程;随改良剂掺量增加,改良边坡抗侵蚀能力增强,综合考虑提出改良剂的最优掺量为3‰;与素土边坡相比,3‰改良剂改良边坡受雨强的影响较小;随降雨历时增加,改良剂改良效果越明显;改良剂、框格梁以及两者的综合利用,均能有效提高边坡抗雨水冲刷与侵蚀能力;边坡坡度增大至一定程度,坡体受降雨侵蚀易突然发生整体滑塌,需进行重点关注;改良剂主要通过絮凝作用使土颗粒之间镶嵌黏结更紧密,从而提高黄土的持水性和抗蚀性。(本文来源于《工程地质学报》期刊2018年03期)
钟壬琳,张平仓[3](2019)在《人工降雨和放水冲刷试验下红壤坡面径流与泥沙特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南方红壤丘陵区是我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区域之一,严重的水土流失会导致土壤退化,也会影响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因此,研究红壤坡面侵蚀规律对南方红壤丘陵区水土流失防治意义重大。以红壤坡面为研究对象,应用人工降雨和放水冲刷试验,选择5°,10°,15°,20°四个坡度,设计0.8,1.2,2.1,2.6 mm/min四种降雨强度(相对应的放水流量分别为1.4,3.0,5.7,7.0 L/min),对红壤坡面的径流和泥沙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2种试验条件下,红壤坡面初始产流时间均随着坡度和降雨强度(放水流量)的增大而减小,尤以5°坡和0.80 mm/min降雨强度(1.40 L/min放水流量)下变化幅度最为明显,且在坡度较小时(5°和10°),人工降雨试验产流快; 2种试验条件下红壤坡面径流量稳定时间为15~20 min,人工降雨试验红壤坡面泥沙量稳定时间为10~15 min,放水冲刷试验红壤坡面泥沙量稳定时间为15~20 min;径流和产沙总量随降雨强度(放水流量)和坡度增加而增大,在降雨强度(放水流量)和坡度较小时变化幅度较大;降雨试验的径流总量超过放水试验,产沙总量在降雨强度(放水流量)和坡度较小时,放水试验多,但随着降雨强度(放水流量)和坡度的增加,降雨试验多; 5°坡在不同的降雨强度和放水流量下,径流和泥沙总量变化幅度最大,故应重视5°坡的水土流失预防。研究结果有助于全面了解红壤侵蚀规律,并为南方红壤丘陵区开展土壤侵蚀治理提供数据支撑。(本文来源于《长江科学院院报》期刊2019年02期)
向昊,余青霖,于云鹏[4](2018)在《降雨条件下黏土边坡冲刷水毁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对黏土土样进行含水率、液限、塑限、直接剪切试验,获得黏土的物理性质和力学特性。通过室内黏土边坡坡面冲刷试验,分析了在模拟自然降雨条件下黏土路基边坡冲刷的一般成因,总结黏土路基边坡冲刷从形成到导致路基破坏,可分为坡面整体冲刷、冲沟形成发展以及冲沟扩展破坏叁个典型阶段,探讨了黏土路基边坡的水毁机理。(本文来源于《山西建筑》期刊2018年02期)
姚明帅,何宁,周彦章,姜彦彬,吴璐璐[5](2017)在《砂性土坡面防护结构抗降雨冲刷性能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砂性土堤防坡面抗雨水冲刷能力弱的工程实际,建立砂性土坡面冲刷试验模型,开展降雨冲刷试验,研究不同砂性土堤防坡面保护层抗冲刷性能。分析降雨条件下不同砂性土堤防坡面保护层的冲刷过程,总结出沙土、膨润土与秸秆叁者混合形成的坡面保护层能够抵抗雨水冲刷、保障植物种子顺利成长,便于施工。(本文来源于《河北工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7年04期)
吴谦,王常明,李同录,毛雪松[6](2017)在《黄土边坡降雨冲刷试验及颗粒流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公路工程中黄土边坡的冲刷破坏特征及演化机制,以辽宁西部黄土边坡为研究对象,进行边坡冲刷破坏的室内物理模型试验;监测降雨过程中边坡土体的含水率,分析其雨水入渗规律;以试验为基础,基于水-土耦合理论,借助叁维颗粒流程序PFC~(3D)对边坡降雨冲刷过程进行模拟,得到冲刷破坏过程中边坡不同部位土体孔隙率、水流流速、颗粒平均运动速度的分布及变化过程。研究结果表明:在降雨过程中坡脚的浸润范围明显大于其他部位,且这种趋势随着降雨的进行愈发明显;坡面冲刷破坏的演变过程可归结为溅蚀、片蚀→细沟冲蚀→切沟冲蚀→坍塌,坍塌过程由坡脚向上发展,呈牵引式破坏特征,直至边坡完全破坏;随着冲刷的进行,颗粒流失从坡顶到坡脚呈增加趋势,从坡顶到坡脚水流速度呈增大趋势,伴随着单元内颗粒的滑动,流速曲线局部出现峰值,各流体单元内颗粒运动速度的变化特征与水流流速的变化特征相似。颗粒流模拟获得的参数反映出降雨过程中水流侵蚀能力及土体侵蚀强度在坡体内的分布特征:从坡顶到坡脚的水流侵蚀能力呈递增趋势,坡脚处侵蚀破坏最为严重,模拟结果与室内模型试验结果基本吻合,可从细观层面对模型试验做出补充。(本文来源于《长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7年06期)
王桂尧,肖侃,田瑞丰[7](2016)在《绳网护坡的强降雨冲刷和雨水入渗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公路边坡的水土保持及稻秸杆等废弃物的全生态循环利用目的,研发了可防雨水冲刷的全生态绳网护坡结构,设计了室内模拟边坡的强降雨冲刷和雨水入渗试验。通过测试不同绳网参数护坡的坡面冲刷水流速度、泥沙冲刷量及雨水入渗情况,研究绳网护坡的防雨水冲刷机理及雨水入渗特点,得到绳网护坡的最优设计参数。通过绳网护坡的现场试验,得到南方高温多雨地区绳网护坡的应用效果,以及草绳绳网的腐烂变化情况。与无防护裸坡相比,绳网护坡能减缓坡面水流流速20%~50%,减少强降雨引起的泥沙冲蚀量60%以上,同时绳网护坡还能明显增加雨水入渗,因此绳网护坡比其他方法更有利于水土保持。(本文来源于《水土保持研究》期刊2016年01期)
陈开圣[8](2015)在《红粘土边坡降雨冲刷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红粘土边坡冲刷破坏的研究对工程设计和水土保持有着重要意义。以红粘土边坡为研究对象,进行了室内边坡冲刷模型试验,对边坡的冲刷破坏过程进行了全程观测,同时对降雨过程中边坡土体的含水率湿润锋面、孔隙水压力、坡体位移及滑动面破坏特征进行了监测,研究结果表明:从坡顶到坡脚水流侵蚀能力呈递增趋势,坡脚处的侵蚀破坏最为严重。整个降雨过程中未见明显的滑动面,验证了降雨条件下红粘土边坡的破坏和其它土类不同。(本文来源于《公路工程》期刊2015年05期)
王鲜,倪万魁,刘海松,武鹏,袁志辉[9](2015)在《黄土边坡坡面降雨冲刷破坏机制模拟试验》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工程建设中黄土边坡的四种不同坡比,通过室内模拟降雨的边坡冲刷试验,再现了降雨对黄土边坡坡面冲刷侵蚀的全过程,分析了坡度对黄土边坡降雨冲刷时坡面径流量和冲蚀含泥量的变化规律,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强降雨条件下裸露黄土边坡坡面冲刷侵蚀破坏的机制,包括降雨冲击机制、吸水软化机制和面沟切割机制。(本文来源于《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期刊2015年03期)
吴谦,王常明,宋朋燃,朱海波,马栋和[10](2014)在《黄土陡坡降雨冲刷试验及其叁维颗粒流流-固耦合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坡角为70°的黄土边坡,进行2.7 mm/min降雨强度下的室内坡面冲刷试验。根据边坡冲刷破坏的过程特征,将边坡侵蚀方式演变过程归纳为试验初期的片蚀、中期的细沟侵蚀、到后期的切沟侵蚀和坍塌。试验中坡顶处侵蚀强度大于其他部位,当坡面形成上下贯通的切沟之后,水流开始掏蚀沟槽底部土体,随着冲刷的持续,切沟两侧土体强度降低,坡顶土体发生坍塌。以此为基础利用叁维颗粒流软件PFC3D对边坡降雨冲刷过程进行流-固耦合模拟,在模拟颗粒大变形的同时得到颗粒运动轨迹、孔隙率、流体单元内流速等重要参数,这些参数的定量变化过程反映了降雨过程中边坡遭受侵蚀程度及水流侵蚀能力的分布规律:坡顶处侵蚀最为强烈、水流侵蚀能力最强,且两者随高度降低呈减小趋势,与室内试验结果一致。(本文来源于《岩土力学》期刊2014年04期)
降雨冲刷试验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针对边坡表层受降雨冲刷易引发水土流失并导致滑坡灾害的难题,以黄土边坡为例,提出了一种基于减排水理念的生态固坡综合防护方法。采用自主研制的边坡降雨模拟实验装置,考虑不同改良剂掺量、格构防护形式、雨强、历时、坡比等因素对防护效果的影响,研究不同因素组合影响下的边坡土体侵蚀规律与演化机理。试验结果表明,黄土边坡坡面侵蚀可归纳为溅蚀、片蚀、沟蚀、坍塌、滑坡的过程;随改良剂掺量增加,改良边坡抗侵蚀能力增强,综合考虑提出改良剂的最优掺量为3‰;与素土边坡相比,3‰改良剂改良边坡受雨强的影响较小;随降雨历时增加,改良剂改良效果越明显;改良剂、框格梁以及两者的综合利用,均能有效提高边坡抗雨水冲刷与侵蚀能力;边坡坡度增大至一定程度,坡体受降雨侵蚀易突然发生整体滑塌,需进行重点关注;改良剂主要通过絮凝作用使土颗粒之间镶嵌黏结更紧密,从而提高黄土的持水性和抗蚀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降雨冲刷试验论文参考文献
[1].胡海波,沙琳川,张永杰.稻秸秆加筋土生态护坡室内降雨冲刷试验研究[J].公路工程.2018
[2].杜婷婷,李志清,王晓明,白雅伟,秦道天.黄土边坡降雨冲刷模型试验研究[J].工程地质学报.2018
[3].钟壬琳,张平仓.人工降雨和放水冲刷试验下红壤坡面径流与泥沙特征分析[J].长江科学院院报.2019
[4].向昊,余青霖,于云鹏.降雨条件下黏土边坡冲刷水毁试验研究[J].山西建筑.2018
[5].姚明帅,何宁,周彦章,姜彦彬,吴璐璐.砂性土坡面防护结构抗降雨冲刷性能试验研究[J].河北工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
[6].吴谦,王常明,李同录,毛雪松.黄土边坡降雨冲刷试验及颗粒流模拟[J].长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
[7].王桂尧,肖侃,田瑞丰.绳网护坡的强降雨冲刷和雨水入渗试验研究[J].水土保持研究.2016
[8].陈开圣.红粘土边坡降雨冲刷试验研究[J].公路工程.2015
[9].王鲜,倪万魁,刘海松,武鹏,袁志辉.黄土边坡坡面降雨冲刷破坏机制模拟试验[J].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2015
[10].吴谦,王常明,宋朋燃,朱海波,马栋和.黄土陡坡降雨冲刷试验及其叁维颗粒流流-固耦合模拟[J].岩土力学.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