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普及条件下的道德与法治教学初探

网络普及条件下的道德与法治教学初探

乡城县沙贡乡中心校苏勇

关键词:网络道德与法治教学诚信

道德与法治教学作为一门会对学生的价值观形成造成重大影响的课程,需要任课老师在教学过程中,紧密结合当今社会的新事物与新浪潮,对其进行辩证的分析,帮助学生对新事物进行合理的、科学的、全面的认识,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1网络与网上交友

20世纪后期兴起的计算机网络如今影响着我们每一个人的日常生活,它具有虚拟性、多元性、自主性、隐匿性和互动性等特点。随着各种移动智能设备的普及,学生可以越来越方便的接触到网络,与此同时,网络在我们生活中也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无论是网上购物,还是网上教学,均离不开互联网。不过,任何事物都有两方面,互联网有利有弊,而道德与法治的教学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可以辩证的看待问题,学会如何用思辨的眼光去对待无处不在的互联网。通过道德与法治的教学,引导学生正确、科学的使用网络,充分利用网络的便利、避免受到其荼毒。

即时性的交流是网络的一大特点与功能。处于互联网上的人们具有平等、虚拟和自主等特点,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不局限与地点和空间,普通人可以利用互联网充分的扩宽自身的视野与见识。对于如今的这种新兴的交流方式,笔者在道德与法治的课程教学上采用了具有针对性的“交友的智慧”主题课程,从而帮助学生、引导学生,辩证的看待网络交友,正确的使用社交软件进行交友。

笔者通过与学生的交流沟通总结出了学生更乐于在网上与人交流的原因,发现了网络交流的有利之处:

(1)没有距离限制。

如今,绝大部分的学生都是通过微信或QQ与朋友间进行沟通交流,通过这些移动互联网即时通讯软件使得距离不再成为限制,多年不见的老朋友,儿时的玩伴都可以通过社交软件联系,大大增进了友谊。

(2)沟通没有压力。

在虚拟化、平等化的互联网上,学生可以与陌生人平等的交流而没有任何心理上的压力,没有了现实中的种种顾虑,更容易表露心迹,反而在面对老师、同学甚至是父母时,难以做到这一点。

(3)交际面广泛,扩宽视野。

相当一部分的学生利用专业的论坛进行交流讨论,在这些论坛中,不乏资深前辈与专业从事人员,普通学生通过这些交流可以大大扩宽自己的视野,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学生在发帖交流的过程中,可以学习到课堂中学不到的知识。因此,借助于互联网的多元化、互动性的特点,学生可以在这其中学习知识,解决难题。

网络交流的弊端:

(1)真假难辨。

网络是一个虚拟的大舞台,学生在与网友进行交流的时候,难辨对方的真实身份,也不确定对方的真实目的与意图,这也是互联网的一大特点,然而,在这其中,暗藏了很多危险因素。因此,网上交友要格外注重保护自身的权益不受侵害。

(2)忽视现实交往。

网络带来的自由常常导致部分学生忽视了现实世界,尤其是那些现实中不爱表达的学生。由于在网络中体会到了友情,他们反而失去了在现实中改变自我的动力,从而造成他们现实中的孤独。

2作业帮与诚信

为帮助学生学习,现在网络上出现了很多帮助学习的软件,比如说百度的作业帮,学霸君等。这些软件APP有着强大的功能,在学生和家长群体中颇受青睐。然而,这些APP同样是利弊共存的。

优点:1.即时性的题目讲解功能。这些学习软件往往都有大量的题库,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举一反三,仅仅拍张照片就可以帮助学生解决难题,同时进行在线的讲解与答疑。2.帮助家长辅导功课。如今处于一个知识爆炸的时代,学习软件的出现成功的解决了家长的辅导难题。3.提供高质量的直播课程。借助于进来十分火热的知识付费,如今我们可以通过这些学习软件收看一些特高级教师的授课,不受时间与空间的约束,这有利于解决教育资源不平衡的问题,帮助每一位学生享受到优质的课程与教育。

缺点:1.学生容易依赖软件。非常多的家长向笔者反映,学生在使用了这些学习软件后,虽然作业速度与正确率得到了显著的提高,但是考试成绩反而却下降了,原来,学生只是通过拍照查题的方式应付了老师的作业,却没有真正学习到任何知识,不仅欺骗了家长,也欺骗了自己。2.学习软件上的直播课程质量良莠不齐,优秀的课程促进学生的进步,劣质的课程误导学生的成长。

通过笔者的分析与讨论,认为对于学生而言,抄袭是大问题,是关系到学生的诚信与人品的问题。只有先做到对自己诚信,不欺骗自己,才能做到对他人诚信,不欺骗他人。因此,在诚信守则这一课中,笔者借助曾子杀猪的故事引入诚信的话题,帮助学生理解诚信的重要性,在课堂的讨论过程中,笔者引导学生进行“诚信是否只是针对别人?”“我们会不会有欺骗自己,蒙蔽自己的现象?”“大家是否经常出现抄袭作业,是否常立志而做不到?”的讨论,通过分析,使学生认识到诚信待人要从对自己做起。

借助于此课程,使得学生认识到了合理使用学习软件的重要性。不过,对于学生而言,正处于自制力较差的时期,笔者不建议学生使用这些学习软件,而是应当将这些软件安装在父母手机中,当遇到难题时,通过家长的监督完成学习,这不仅有利于学生更好的掌握知识,也加强了学生和家长之间的沟通交流。因此,思想与道德的课程教学,不仅应当结合实际,也要帮助学生和家长之间的交流沟通,以此促进学生的成长。

3利用网络完成少年梦

在阅读了《少年有梦》时,笔者将网络与道德和法治的教学相结合,借助于网络素材,帮助学生塑造远大理想,将自己的理想与祖国相结合。在讲到如何实现梦想时,为了帮助学生科学实现梦想,笔者由以下两点做出了细致的分析。

首先,少年有梦在于行动。

笔者对学生提出的要求是要让每一位学生都对自己的梦想提出明确的要求,明确自己未来的目标。我们从短期目标出发,一步步扎实的向长期梦想进发,所谓“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所以,笔者要求每一个学生将自己的梦想在记事本中记录下来,给自己写一封未来的信,并且让自己的亲人或好友看,共同监督自己的执行。

其次,培养每个学生自主学习的态度。

学生应当每天回顾反思自己的梦想,表明自己对于实现梦想的努力与态度。在这个努力进步的过程中,不仅需要学生坚持自己的目标,同时也要求家长不断的督促学生,帮助学生每天实现自己的目标与计划。

通过科学的使用互联网,我们还可以利用一些励志电影、演讲来进一步的激励学生,帮助他们树立远大志向,并持之以恒。

综上所述,互联网作为一种新兴工具,有利于我们道德与法治的教学,作为一个道德与法治教育的从业者,只有不断跟上时代的步伐,跟上科技的发展,我们才可以对学生面对的新事物给出科学、合理的指导。

参考文献

[1]康维铎.初中思想品德有效教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

[2]夏志芳.政治课堂教学行为研究及案例[M].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2009.

document.getElementById('cnt-ad').style.display='none';

标签:;  ;  ;  

网络普及条件下的道德与法治教学初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