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药效指纹图谱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发汗,灰色关联度分析,谱效关系,细胞增殖
药效指纹图谱论文文献综述
杨莹,康显杰,杜伟锋,来平凡,葛卫红[1](2019)在《续断“发汗”前后HPLC指纹图谱与细胞增殖分化药效的谱效关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续断"发汗"前后水煎液HPLC指纹图谱与促进大鼠成骨细胞、人成骨样MG-63细胞增殖药效的谱效关系,寻找续断发汗前后发挥药效的物质基础,为明确"发汗"对药效的影响提供依据。方法采用DAD检测器建立续断"发汗"前后水煎液的HPLC指纹图谱,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建立其谱效关系。结果 14和4号峰代表的化学成分与成骨细胞的增殖分化及MG-63细胞的增殖都具有较高的关联度,关联度均在0.7以上。与成骨细胞增殖、MG-63细胞增殖、碱性磷酸酶(ALP)活性3个药效指标关联度排序比较靠前的特征峰有14、4、6、16、13、11、5号峰。结合前期研究推断,这些峰可能为川续断皂苷VI、绿原酸、马钱苷、川续断皂苷IV同分异构体、川续断皂苷X、异绿原酸C、咖啡酸。结论川续断皂苷VI、绿原酸、马钱苷、川续断皂苷IV同分异构体、川续断皂苷X、异绿原酸C、咖啡酸可能是续断"发汗"前后影响细胞增殖分化作用的主要物质基础,进而影响其药效。(本文来源于《中草药》期刊2019年16期)
林兵,杨海跃,刘志宏,刘雪梅,宋洪涛[2](2019)在《不同厂家雷公藤多苷片指纹图谱及体内抗炎药效、毒性比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比较7个厂家不同雷公藤多苷片的化学成分及其体内抗炎药效和体内肝肾毒性的差异。方法:采用HPLC法建立7个厂家雷公藤多苷片的指纹图谱;采用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实验和角叉菜胶致大鼠足肿胀实验考察不同厂家雷公藤多苷片的体内抗炎活性;以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和血清尿素氮(BUN)为指标考察不同厂家雷公藤多苷片的体内肝肾毒性作用。结果:建立了7个厂家雷公藤多苷片的HPLC指纹图谱,确定了11个共有特征峰;药效研究结果显示7个厂家雷公藤多苷片均可显着抑制耳肿胀和足趾肿胀,但是作用强度有较大差异;肝肾毒性研究结果显示,长期给药(25 d) 7个厂家雷公藤多苷片均可显着引起肝肾毒性作用,其中肝毒性指标ALT和AST的作用趋势基本一致,但对肾毒性指标的影响差异较大。结论:7个厂家雷公藤多苷片在化学成分、抗炎药效及肝肾毒性方面均存在较大差异,这种差异可能是由于不同厂家雷公藤多苷片的提取纯化工艺和质控标准不同导致的化学成分和含量差异所决定的。(本文来源于《中国药师》期刊2019年02期)
王灿[3](2018)在《苗药咳速停胶囊的药效学及其主药吉祥草的指纹图谱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对具有贵州特色的苗药咳速停胶囊及其主药吉祥草分别进行药效学研究和指纹图谱研究。方法通过皮下注射干酵母及腹腔注射脂多糖分别建立大鼠酵母致热和脂多糖致热的发热模型,研究咳速停胶囊的的热解作用;分别采用小鼠氨水引咳法、小鼠气管酚红法以及豚鼠氯化乙酰胆碱-磷酸组胺混合液喷雾致喘法,研究咳速停胶囊的止咳、化痰和平喘的作用。同时,分别建立吉祥草水提和醇提(干品和鲜品)样品的HPLC指纹图谱,并同时测定10批吉祥草干鲜品的化学成分,色谱方法采用岛津WondaCract ODS-2 C_(18)色谱柱(250mm×4.6mm,5μm)进行分离,恒定流速为1mL/min,检测波长为230nm,醇提和水提条件分别为0.1%磷酸水(A)-乙腈(B)的梯度洗脱和等度洗脱。结果在对酵母致热的解热研究中发现中剂量药物组整体均具有显着性差异(P<0.01);在对脂多糖(LPS)致热的解热研究中发现中剂量药物组和高剂量药物组与模型组相比,均具有较好的降温效果;在对咳速停胶囊的止咳、化痰、平喘的药效研究中,发现咳速停胶囊具有良好的止咳、化痰、平喘作用,并且呈现一定的剂量依赖;在对吉祥草的指纹图谱的研究中,发现在吉祥草不同产地的鲜品水提物中相似度较高的化学成分最多,鲜品醇提物和干品(醇提/水提)样品中也得到部分相似度匹配较高的化学成分。结论苗药咳速停胶囊具有明显的止咳、化痰和平喘作用。中剂量药物组和高剂量药物组咳速停胶囊对于酵母致热模型和LPS致热模型均具有较好的解热效果。并且通过对10批吉祥草水提和醇提(干/鲜)样品色谱方法的建立,得出了其共有峰,为有效的控制吉祥草的质量提供了依据。(本文来源于《贵州大学》期刊2018-06-01)
黄梦玲[4](2018)在《知黄痛风汤的指纹图谱及对痛风的药效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知黄痛风汤为我院医院制剂,本课题对知黄痛风汤进行指纹图谱研究,为后期的质量标准、药效学及作用机制研究打下基础。利用现代化药理学研究方法,制备高尿酸血症小鼠及痛风性关节炎大鼠动物模型,开展知黄痛风汤对高尿酸血症小鼠与痛风性关节炎大鼠的药效学及作用机制研究。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高尿酸血症小鼠肾脏micro RNA进行筛选,考察知黄痛风汤对高尿酸血症小鼠肾脏micro RNA表达的影响。同时,利用基因芯片技术对痛风性关节炎大鼠关节滑膜组织m RNA进行筛选,考察知黄痛风汤作用于痛风性关节炎大鼠的靶点和机制。进行知黄痛风汤的急性毒性实验,考察其安全性,为其在临床的应用提供了参考依据。方法:(一)称取知黄痛风汤处方药材共102 g,加水1000 m L,浸泡30 min,大火煎开后转小火煎煮1h,煎煮2次,滤过,合并两次滤液,浓缩至120 m L,得生药浓度0.85 g·m L-1。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选用合理的流动相、梯度洗脱条件、柱温、检测波长对知黄痛风汤进行指纹图谱分析。(二)高尿酸血症模型的建立:将60只昆明小鼠随机分为6组:正常组、模型组、阳性药组、知黄痛风汤高、中、低剂量组,每组10只。除正常组小鼠外,其他组小鼠均腹腔注射100mg/Kg氧嗪酸钾联合灌胃500mg/Kg次黄嘌呤制作高尿酸血症小鼠模型,造模1h后,每组小鼠均给予相应受试药物,每日一次,整个实验周期持续21天。从第8天开始,知黄痛风汤高、中、低剂量组分别灌胃31.6,15.8,7.9 g/kg的知黄痛风汤,阳性药组灌胃5 mg/kg别嘌醇,正常组和模型组给予等量的生理盐水,给药每日一次,持续14天。血清、尿液、肝脏生化指标检测:给药第20天,给药1h后,每组取6只小鼠置于代谢笼内收集24h尿液。利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按照ELISA试剂盒说明书检测尿液中尿酸(UUA)、血清尿酸(SUA)、血肌酐(SCr)、尿素氮(BUN)的水平及小鼠肝脏黄嘌呤氧化酶(XOD)活性。对肾脏尿酸转运蛋白表达的影响:处死小鼠,取其肾脏利用Western blot检测尿酸重吸收转运子(URAT1、GLUT9)、影响尿酸排泄的有机阴离子转运体(OAT1)、有机阳离子转运体(OCT1、OCT2)在各组小鼠肾组织中含量的变化。对高尿酸血症小鼠肾脏micro RNA表达的影响:末次给药1h后,处死老鼠,取其肾脏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正常组、模型组、知黄痛风汤高剂量组肾脏组织micro RNA进行筛选,比较叁组小鼠肾脏中micro RNA的表达差异。(叁)痛风性关节炎大鼠模型建立:将60只SD大鼠随机平均分为6组,正常组、模型组、阳性药组、知黄痛风汤高、中、低剂量组,每组10只。除正常组和模型组大鼠灌胃等量的生理盐水,知黄痛风汤高、中、低剂量组分别灌胃19.3,9.6,4.8 g/Kg的知黄痛风汤,阳性药组灌胃18.88 mg/kg塞来昔布,持续9天。第7天灌胃1h后,除正常组大鼠外,其他各组均采用尿酸钠(MSU)晶体溶液(20mg/m L),每只100μL,注射于右踝关节关节腔内造模。对大鼠步态、关节及脚掌肿胀度、滑膜组织中炎症因子的影响:造模2,6,12,24,48h后,对大鼠步态进行评级并统计。给药第9天,给药1h后,处死大鼠,取其滑膜组织上清液,利用全自动生物分析仪检测白细胞介素-1β(1L-1β)、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含量。对大鼠踝关节滑膜组织m RNA表达的影响:末次给药1h后,处死大鼠,取关节滑膜组织,利用基因芯片技术检测正常组、模型组、高剂量组滑膜组织m RNA表达量的差异,建立m RNA信号网络图,选取处于网络核心位置的m RNA,利用Western blot法验证Arrb2、NLRP3在六组大鼠右踝关节滑膜组织蛋白的表达及其发挥的作用和机制。(四)知黄痛风汤的安全性评价:将80只小鼠随机分为四组,每组20只,分别为雄性给药组、雄性对照组、雌性给药组、雌性对照组。试验前禁食(不禁水)15h,给药组按知黄痛风汤给药剂量31.6g/kg,灌胃一天,一天两次,间隔不低于4小时,给药后停食3-4小时。正常组灌胃等量的生理盐水。观察小鼠形态、精神状态的变化;在第1天,第7天,第14天分别称取小鼠的体重,观察体重的变化;取其血清分析血清中生化指标水平变化;取其心、肝、脾、肺、肾组织进行病理切片,观察组织的病变情况。结果:(一)确定知黄痛风汤的检测波长为245 nm,乙腈-0.5%冰醋酸溶液(加入0.1%十二烷基磺酸钠)梯度洗脱时,峰形及峰分离效果好,峰数目也较多。通过建立指纹图谱研究,确定了知黄痛风汤中四个质控成分及其来源的单味药,同时测定了其含量,专属性强,重复性好。(二)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血清尿酸、尿素氮水平,肝脏XOD活性均明显升高(P<0.01),别嘌呤醇和知黄痛风汤给药14天后,各组小鼠血清尿酸、尿素氮含量,肝脏XOD活性均显着下降(P<0.01);模型组小鼠较正常组小鼠尿尿酸明显减少(102.30μmol/L)(P<0.01),给药别嘌呤醇及知黄痛风汤后,高尿酸血症小鼠尿尿酸明显增多,且嘌呤醇增加尿酸高尿酸血症小鼠尿酸排泄效果最好。但给药别嘌呤醇和知黄痛风汤对血清肌酐含量无明显影响。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肾脏URAT1和GLUT9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1),OAT1、OCT1、OCT2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知黄痛风汤组与模型组比较,高尿酸血症小鼠肾脏URAT1和GLUT9的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OAT1、OCT1、OCT2的表达量明显升高(P<0.05)。对小鼠肾脏进行高通量测序,共有19个mi RNA在正常组、模型组、高剂量组之间具有明显的药效学差异。(叁)对大鼠右踝关节滑膜组织中的炎症因子进行检测,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大鼠滑膜中白细胞介素-1β(1L-1β)、肿瘤坏死因子(TNF-α)显着升高(P<0.01),给药知黄痛风汤高、中、低剂量的大鼠与模型组相比,1L-1β及TNF-α显著降低(P<0.01或P<0.05)。对大鼠滑膜组织进行基因芯片分析,得到Arrb2、Caspase-1、Flna、Cxcl9、Ptpn6、Myh11、RT1-CE16、Cyp2j10、,Pla2g7、Pla2g2d等基因的m RNA具有明显关联性,其中Arrb2、Caspase-1与多个m RNA存在明显的关联,处于网络的中心位置。且Arrb2蛋白的表达在模型组大鼠较正常组明显减少,知黄痛风汤组大鼠较模型组明显增加(P<0.05)。炎性体NLRP3是一种大分子复合体,它主要由NLRP3蛋白、caspase-1、凋亡相关点样蛋白(ASC)组成,尿酸钠晶体能激活NLRP3基因协同ASC蛋白相互作用驱动caspase-1的释放,其中caspase-1主要参与炎症反应,在NLRP3炎性体促炎作用中发挥核心作用。所以我们考察了NLRP3的表达量,模型组中NLRP3的表达量较正常组显着升高(P<0.05),灌胃知黄痛风汤后,NLRP3的表达量较模型组明显降低(P<0.05)。(四)急性毒性实验证明知黄痛风汤并未对小鼠产生任何不良反应,进食状态、精神状态均良好,体重也呈正常增长趋势,血液指标显示肝肾功能未受明显损伤,对小鼠的病理切片进行分析,也进一步证明了小鼠的脏器并未发生病变。结论:本论文将知黄痛风汤从质量标准、药效学作用机制与毒理学研究等几个方面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知黄痛风汤在制备过程中稳定可靠,为后期的药效学及作用机制研究打下了基础;知黄痛风汤可以通过明显增加URAT1、GLUT9的活性,降低OAT1、OCT1、OCT2活性,起到降低高尿酸血症小鼠血尿酸、血尿素氮含量,增加尿酸排泄,保护肾功能的目的;知黄痛风汤通过降低大鼠体内的炎症因子IL-1β、TNF-α水平来使其步态恢复正常和消除肿胀;知黄痛风汤通过增加Arrb2表达,抑制炎性小体NLRP3的表达,从而抑制炎症因子IL-1β、IL-18的表达,减轻痛风性关节炎的症状;知黄痛风汤无明显急性毒性反应,安全性高。(本文来源于《湖北中医药大学》期刊2018-05-17)
刁嘉茵,徐灿,王淑美,陈磊[5](2018)在《中药指纹图谱与药效相关性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中药的疗效和安全性与其质量密切相关,研究中药成分与药效的关系,阐明物质基础,建立反映其内在品质的质量标准,是推动中药发展的关键所在。本文就近年来谱效关系中多维指纹图谱,药效学研究和数据处理技术等方面的研究进行总结,为中药谱效学的后续研究提供的参考。(本文来源于《药学研究》期刊2018年03期)
袁小玲[6](2017)在《抗痛风颗粒剂相关药效学与指纹图谱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抗痛风颗粒剂由肾茶、黄柏、络石藤、杜仲叶等多味药材组成。本实验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采用动物实验方法对抗痛风颗粒剂原方药及其方中的肾茶、络石藤和杜仲叶进行相关药效学实验研究,为药效基础实验提供科学依据;采用现代重要质量控制分析技术对抗痛风颗粒剂进行指纹图谱研究,进一步完善抗痛风颗粒剂的质量控制。方法:(1)通过测定小鼠的最大耐受量来进行急性毒性实验研究;(2)以罗通定为阳性药用醋酸扭体法研究小鼠的镇痛作用;(3)通过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实验研究小鼠抗炎作用;(4)通过对小鼠尿量的监测研究其利尿作用;(5)采用次黄嘌呤致小鼠高尿酸血症法研究小鼠血清尿酸水平和尿液尿酸水平;(6)采用尿酸酶抑制剂法观察小鼠血清尿酸及肝脏黄嘌呤氧化酶(XOD)的含量变;(7)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抗痛风颗粒剂进行指纹图谱实验。结果:(1)急性毒性实验表明,抗痛风颗粒剂原方水提物未见明显毒性反应,小鼠的最大耐受量为252g生药/kg,相当于体重为70kg的人临床日用量的156倍,在临床常用量范围内使用是安全的;(2)抗痛风颗粒剂原方提取物和方中的肾茶、络石藤和杜仲叶均能够减少小鼠的扭体次数,对醋酸引起的小鼠疼痛具有一定的镇痛作用(P<0.05,P<0.01);(3)对二甲苯引起的小鼠耳肿胀和角叉菜胶引起的小鼠足肿胀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具有很好的抗炎作用(P<0.05,P<0.01);(4)均能够促进小鼠尿液的排泄,具有很好的利尿作用(P<0.05,P<0.01);(5)能够降低高尿酸血症小鼠的血清尿酸水平和尿液尿酸水平,并抑制小鼠肝脏XOD活性(P<0.05,P<0.01)。(6)抗痛风颗粒剂HPLC指纹图谱条件为色谱柱:Luna 5μm C18(2)100A(4.6×250mm);流动相:甲醇-0.1%磷酸缓冲溶液;洗脱程序:0.01→14→22→24→25→30→33→38→43→50→60min,甲醇的体积分数为5→23→31→31→36→36→37→37→44→51→100%;流速:0.8mL·min~(-1);检测波长为:330nm;柱温:35℃;进样量:10μL。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建立抗痛风颗粒剂的指纹图谱,确定了10个共有峰,10批抗痛风颗粒剂样品的指纹图谱的相似度依次为0.976、0.996、0.975、0.969、0.976、0.997、0.975、0.997、0.998、0.983。结论:(1)抗痛风颗粒剂原方水提物未见明显的毒性反应,在临床常用量范围内使用是安全的。(2)抗痛风颗粒剂原方水提物和方中的肾茶、络石藤、杜仲叶均具有镇痛、抗炎、利尿、降尿酸及抑制黄嘌呤氧化酶的作用。(3)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建立的抗痛风颗粒剂指纹图谱,该方法简单、准确、重复性好,可作为抗痛风颗粒剂的质量评价方法之一。(本文来源于《广西中医药大学》期刊2017-05-25)
吴启端,陈小露[7](2017)在《石菖蒲挥发油的药效指纹图谱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建立石菖蒲挥发油的药效指纹图谱,为石菖蒲的质量评价提供依据。方法采用GC法建立石菖蒲挥发油的色谱指纹图谱,将在5个药效实验中均有显效的4类样品共38批挥发油指纹图谱导入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04A版)中生成对照指纹图谱,初步建立石菖蒲挥发油的药效指纹图谱,并初步探讨石菖蒲的质量标准。结果在本实验条件下,获得了较理想的包含特征信息的石菖蒲挥发油GC指纹图谱;初步拟定石菖蒲的质量标准为:含挥发油不得少于1.0 m L·g~(-1),挥发油中β-细辛醚相对含量不少于60%。结论基于谱效学建立的药效指纹图谱科学、合理,为石菖蒲的质量评价提供依据。(本文来源于《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期刊2017年02期)
于凡[8](2017)在《发汗与非发汗丹参体内外指纹图谱与初步药效学比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模拟传统“发汗”对丹参进行处理,检测“发汗”过程中丹参中主要指标成分含量动态变化趋势;通过发汗与非发汗丹参药材及体内指纹图谱分析和抗氧化活性、心肌细胞保护作用、脑保护作用的初步药效学比较研究,探究“发汗”对丹参药材质量和药效的影响,以期为阐释基于传统经验形成的传统产地加工“发汗”方法蕴含的科学内涵提供一定的实验基础依据。方法:(1)模拟传统“发汗”对丹参进行处理,采用“发汗”过程连续动态取样的方法,根据2015版中国药典,通过HPLC法对“发汗”过程中丹参药材中隐丹参酮、丹参酮I、丹参酮IIA和丹酚酸B的含量进行测定,分析“发汗”过程中丹参药材主要指标成分含量的变化规律。(2)通过HPLC法建立发汗丹参药材的指纹图谱,HPLC指纹图谱记录信息分析结合主成份分析(PCA),对发汗丹参和非发汗丹参进行分析比较,探寻丹参在“发汗”处理过程中整体成分的变化,寻找发汗丹参与非发汗丹参整体成分的异同点,对发汗与非发汗丹参进行辨别鉴定。(3)通过HPLC指纹图谱和共有峰峰面积的方差分析,研究发汗丹参与非发汗丹参体内指纹图谱差异性,探寻发汗丹参与非发汗丹参在体内整体成分的异同点。(4)以抗氧化活性、心肌保护作用、脑保护作用叁方面进行综合比较分析发汗丹参与非发汗丹参的药效,从化学到模拟机体的细胞两个不同层次对发汗丹参的药效学进行研究。结果:(1)测定“发汗”过程连续动态取样的丹参样品的隐丹参酮、丹参酮I、丹参酮IIA和丹酚酸B的含量,结果为“发汗”过程中脂溶性成分丹参酮类(隐丹参酮、丹参酮I、丹参酮IIA)和水溶性成分丹酚酸B的含量均有显着性变化;丹参酮类含量与丹酚酸B的含量是伴随着“发汗”天数的增加波动的上升,且两类成分上升趋势相似;在“发汗”过程中丹参酮类总含量升高80.15%,丹酚酸B含量升高49.36%。(2)采用HPLC建立了发汗丹参药材指纹图谱,通过“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04A版)匹配,标示出35个共有峰。发汗丹参样品之间相似度均值为0.9672±0.0280,说明发汗丹参样品之间总体成分较稳定。基于HPLC指纹图谱记录的信息,采用主成份分析(PCA)对发汗与非发汗样品图谱的多维信息进行降维处理。经降维计算所得结果可直观的看出两组样品能够分离。结合HPLC指纹图谱分析与主成份分析,在发汗和非发汗丹参相似度值较高的基础上,可对两组样品进行区分分离。结果说明发汗丹参与非发汗丹参的样品之间整体相似,但存在差异。(3)经“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和共有峰的峰面积进行方差分析,发汗丹参与非发汗丹参给药后大鼠体内血浆指纹图谱相似度平均值在>0.800范围内,14个共有峰中仅有2个峰有显着性差异(P<0.05)。发汗与非发汗丹参给药正常状态下的大鼠后,发汗与非发汗丹参进入体内的整体成分相似,血浆内各成分之间含量总体无显着性差异。(4)以IC50为评价指标对LPI脂质过氧化、DPPH自由基清除、SRS超氧自由基清率叁项体系综合对发汗丹参与非发汗丹参抗氧化活性进行测定,结果均为发汗丹参抗氧化活性优于非发汗丹参。通过对H2O2诱导损伤后的H9C2细胞和糖氧剥夺再灌注(OGD/R)损伤PC12细胞的细胞形态观察、细胞活力及细胞凋亡的检测,所得结果为同一浓度的发汗丹参对损伤的H9C2细胞、PC12细胞的保护作用优于非发汗丹参。结论:丹参“发汗”处理可提高丹参中隐丹参酮、丹参酮I、丹参酮IIA和丹酚酸B主要活性成分的含量。经“发汗”处理后的丹参整体化学组份并没有发生改变,HPLC指纹图谱中没有新的物质峰出现;发汗丹参与非发汗丹参之间的指纹图谱相似度高,基于HPLC指纹图谱结合主成份分析,可对两者分离鉴别;发汗与非发汗丹参的样品之间整体相似,但存在不同。与非发汗丹参相比发汗丹参在抗氧化活性、心肌保护作用、脑保护作用的药效,均优于非发汗丹参。(本文来源于《安徽中医药大学》期刊2017-03-24)
王钰乐[9](2017)在《葛根芩连汤指纹图谱、药效学及谱效关系初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实验,分别建立葛根芩连汤全方、各拆方及其单味药材UPLC-MS/MS指纹图谱,并对葛根芩连汤治疗大鼠湿热内蕴型溃疡性结肠炎作用机制进行研究,采用谱效关系研究方法明确指纹图谱中主要共有峰所表征的化学成分与药效信息之间的相关性,为传统中药复方质量控制与评价、药效物质基础、配伍规律、制备工艺等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1.采用UPLC-MS/MS法进行指纹图谱研究,使用ACQUITY UPLCBEH C18色谱柱(1.7μm,100 mm×2.1 mm),以0.2%甲酸水-乙腈为流动相,梯度洗脱80min;流速:0.3mL·min-1,柱温:40℃,获得葛根芩连汤全方、各拆方及其单味药材各自相应的色谱图,利用国家药典委员会颁布的“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04A版”对其进行相似度评价。2.采用高脂高糖饮食结合2,4,6-叁硝基苯磺酸复制大鼠湿热内蕴型溃疡性结肠炎大鼠模型,以疾病活动指数(DAI)、结肠黏膜损伤指数(CMDI)、病理形态学观察、大鼠血清和结肠组织中IL-4、IL-10、TNF-α、IFN-y的含量综合评价葛根芩连汤全方、各拆方组及各单味药的药效作用,获得药效信息。3.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和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将葛根芩连汤指纹图谱主要共有峰所表征的化学成分的相对面积与药效信息相关联,明确葛根芩连汤中化学成分与药效作用的相关性。结果:1.建立了葛根芩连汤全方、各拆方及其单味药材UPLC-MS/MS指纹图谱,以相对保留时间和相对峰面积确定共有峰,通过对照品指认及结合质谱裂解规律定性鉴别了葛根芩连汤指纹图谱中11个共有特征峰所表征的化学成分,葛根芩连汤全方、各拆方及其单味药材相似度结果均满足指纹图谱建立要求。2.药效学研究结果表明:葛根芩连汤全方、各拆方及其单味药高剂量组均能不同程度的降低DAI评分和CMDI评分,改善结肠黏膜充血、水肿及炎细胞浸润,上调血清及结肠组织抗炎细胞因子:IL-4、IL-10和下调血清及结肠组织促炎细胞因子:TNF-α、IFN-γ的表达,与模型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以葛根芩连汤全方高剂量组的效果最为明显(P<0.01)。3.谱效关系研究结果表明:葛根芩连汤中葛根素、大豆苷、黄连碱、表小檗碱、盐酸药根碱、黄芩苷、盐酸小檗碱、盐酸巴马汀、汉黄芩苷、黄芩素和甘草酸铵能够较大程度的表征葛根芩连汤的整体信息,其与药效之间的关联度均大于0.5,葛根芩连汤中的化学成分与药效之间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其药效作用是葛根芩连汤中有效成分群共同作用的结果。结论:成功首次建立葛根芩连汤全方、各拆方及其单味药材UPLC-MS/MS指纹图谱,同时葛根芩连汤全方、各拆方及其单味药材均能不同程度的改善湿热内蕴型溃疡性结肠炎模型大鼠的炎症情况,其中又以葛根芩连汤全方的药效作用最为显着,首次证明葛根芩连汤药效作用是其有效成分群共同作用的结果,为传统中药复方的质量控制与评价、药效物质基础、配伍规律、制备工艺等研究奠定基础。(本文来源于《贵阳中医学院》期刊2017-03-01)
贾富霞,王秀娟,罗容[10](2016)在《酸橙枳实HPLC指纹图谱方法研究及6种黄酮类药效组分的含量测定》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建立酸橙枳实药材高效液相(HPLC)指纹图谱方法及同时测定中芸香柚皮苷、柚皮苷、野漆树苷、橙皮苷、新橙皮苷和川陈皮素6种黄酮类药效组分含量,为完善枳实质量控制体系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色谱柱Agilent Extend-C18(4.6 mm×250 mm,5μm),乙腈和0.2%冰乙酸水溶液的梯度洗脱系统,柱温30℃;流速1.0 m L·min-1,检测波长330 nm。结果:建立了酸橙枳实药材HPLC指纹图谱,标识了12个共有色谱峰,指认了6个黄酮类药效组分,分析的10批酸橙枳实药材的相似度均在0.97以上。6个黄酮类药效组分芸香柚皮苷、柚皮苷、野漆树苷、橙皮苷、新橙皮苷和川陈皮素分别在0.117 4~1.174μg,0.082 56~0.825 6μg,0.020 72~0.207 2μg,0.103 2~1.032μg,0.105 8~1.058μg,0.040 96~0.409 6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9);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7.86%,97.37%,97.46%,95.58%,96.43%,96.01%,RSD均小于3.0%(n=5)。结论:该方法简便、快速、重现性好,可作为酸橙枳实药材的质量控制方法之一。(本文来源于《中华中医药学刊》期刊2016年12期)
药效指纹图谱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比较7个厂家不同雷公藤多苷片的化学成分及其体内抗炎药效和体内肝肾毒性的差异。方法:采用HPLC法建立7个厂家雷公藤多苷片的指纹图谱;采用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实验和角叉菜胶致大鼠足肿胀实验考察不同厂家雷公藤多苷片的体内抗炎活性;以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和血清尿素氮(BUN)为指标考察不同厂家雷公藤多苷片的体内肝肾毒性作用。结果:建立了7个厂家雷公藤多苷片的HPLC指纹图谱,确定了11个共有特征峰;药效研究结果显示7个厂家雷公藤多苷片均可显着抑制耳肿胀和足趾肿胀,但是作用强度有较大差异;肝肾毒性研究结果显示,长期给药(25 d) 7个厂家雷公藤多苷片均可显着引起肝肾毒性作用,其中肝毒性指标ALT和AST的作用趋势基本一致,但对肾毒性指标的影响差异较大。结论:7个厂家雷公藤多苷片在化学成分、抗炎药效及肝肾毒性方面均存在较大差异,这种差异可能是由于不同厂家雷公藤多苷片的提取纯化工艺和质控标准不同导致的化学成分和含量差异所决定的。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药效指纹图谱论文参考文献
[1].杨莹,康显杰,杜伟锋,来平凡,葛卫红.续断“发汗”前后HPLC指纹图谱与细胞增殖分化药效的谱效关系研究[J].中草药.2019
[2].林兵,杨海跃,刘志宏,刘雪梅,宋洪涛.不同厂家雷公藤多苷片指纹图谱及体内抗炎药效、毒性比较研究[J].中国药师.2019
[3].王灿.苗药咳速停胶囊的药效学及其主药吉祥草的指纹图谱研究[D].贵州大学.2018
[4].黄梦玲.知黄痛风汤的指纹图谱及对痛风的药效学研究[D].湖北中医药大学.2018
[5].刁嘉茵,徐灿,王淑美,陈磊.中药指纹图谱与药效相关性研究进展[J].药学研究.2018
[6].袁小玲.抗痛风颗粒剂相关药效学与指纹图谱实验研究[D].广西中医药大学.2017
[7].吴启端,陈小露.石菖蒲挥发油的药效指纹图谱研究[J].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2017
[8].于凡.发汗与非发汗丹参体内外指纹图谱与初步药效学比较研究[D].安徽中医药大学.2017
[9].王钰乐.葛根芩连汤指纹图谱、药效学及谱效关系初步研究[D].贵阳中医学院.2017
[10].贾富霞,王秀娟,罗容.酸橙枳实HPLC指纹图谱方法研究及6种黄酮类药效组分的含量测定[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