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盲蝽蟓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盲蝽蟓,关键期,棉花早衰
盲蝽蟓论文文献综述
孟红雨[1](2018)在《冬枣绿盲蝽蟓的发生与防治》一文中研究指出1发生规律绿盲蝽蟓是冬枣主要害虫之一,主要以成虫和若虫刺吸为害冬枣的幼芽、嫩叶、花蕾、花蕊及幼果。枣树幼叶受害后,先出现红褐色或黑色的散生斑点,斑点随叶片生长变成不规则的孔洞和裂痕,叶片皱缩变黄,也称"破叶疯";被害枣吊不能正常伸展而呈弯曲状,也称"烫发病";顶芽受害,组织皱缩,抑制生长;花蕾被害后即停止发育而枯死;幼果被害后,先出现黑褐色水渍状斑点,然后造成果面栓死,严重时导致僵化脱落,严重影响枣果的产量和质量,(本文来源于《现代农村科技》期刊2018年08期)
张东霞,张智强[2](2017)在《枣树绿盲蝽蟓发生规律及绿色防控技术集成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针对晋南地区枣树盲蝽蟓发生严重的实际,对枣树绿盲蝽危害特点及其在晋南地区发生规律进行了描述;以枣树生育期为主线,对枣树休眠期、萌芽期、花期、果实膨大期、采收后等5个时期,绿盲蝽蟓防控的关键技术进行了集成,文章最后对技术集成的特点与取得成效进行了分析。(本文来源于《农业工程技术》期刊2017年29期)
余宏章[3](2016)在《盲蝽蟓已入棉田 须及早开展防治》一文中研究指出近日,接到湖北省汉川市庙头镇雷祖村植棉农户马桂方两次来电,反映他家种植的5亩棉花,大部分已被盲蝽蟓为害,村内其他农户的棉花也有被害现象,虽然自己已经用药防治了一次,但效果不够明显,特询问如何彻底防治。盲蝽蟓一年一般发生5代,第一代多在5月下旬至6月上旬为害,当气温在20~25℃、持续阴雨、相对湿度在60%以上时,很易导致盲蝽蟓的发生。进入2~3代,棉花开始现蕾时,为害更(本文来源于《农药市场信息》期刊2016年17期)
张长明,刘玉茹,刘妍,李振芬[4](2015)在《枣树绿盲蝽蟓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绿盲蝽蟓又称牧草盲蝽,属半翅目盲蝽科,又名小臭虫、破头疯。寄主植物广泛,能为害多种果树、蔬菜、棉花、苜蓿等经济作物。2014年绿盲蝽蟓在陕北红枣产区大面积发生,而且严重为害枣果,为历史罕见。绿盲蝽蟓已成为枣树第一大害虫,在陕北晋陕峡谷红枣产区,2014年受害面积就超过120万亩,平均减产30%以上,严重地块绝产。1形态特征绿盲蝽蟓成虫体长5毫米,宽2.2毫米,绿色,毛短而密;头(本文来源于《农民致富之友》期刊2015年06期)
姜干明,胡敏惠[5](2014)在《氟啶虫胺腈50%水分散粒剂防治棉花盲蝽蟓田间药效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试验表明,氟啶虫胺腈50%水分散粒剂防治棉花盲蝽蟓效果较好,以C处理防效达到有显着水平,其速效性、持效较好。供试药剂在试验剂量范围内对作物安全,是防治棉花盲蝽蟓较理想的药剂。(本文来源于《农药科学与管理》期刊2014年07期)
胡建,吴莉芬,晏国华,李宁波[6](2014)在《湖南省南县棉盲蝽蟓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对盲蝽蟓在南县棉区的生活习性、生活史、发生规律以及寄主等方面进行了调查,分析了盲蝽蟓发生消长与木槿上的越冬虫口量的关系,提出防治棉盲蝽蟓要强化监测预报和坚持专业化统防统治的防控策略。(本文来源于《湖南农业科学》期刊2014年13期)
代丽华[7](2014)在《性信息素在河北省果树盲蝽蟓动态监测和防治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盲蝽蟓是一类重要的农业害虫,其种类繁多,寄主广泛,不仅对棉田造成严重的产量损失,对多种果树也造成了严重的危害。本论文通过对河北省不同地区多种果树盲蝽蟓的系统调查,初步明确了河北省果树盲蝽蟓的种类和发生动态,筛选比较了几种绿盲蝽监测技术,并采用性诱剂的方法,监测了河北省果树绿盲蝽的发生动态,另外,还分析比较了两种绿盲蝽信息素在葡萄园绿盲蝽防治中的应用。主要结果如下:1.河北省为害果树的主要盲蝽种类为绿盲蝽,另有少量叁点盲蝽。除草莓外,河北省主要果树均不同程度的受到绿盲蝽为害,其中枣树受害最重,其次为葡萄,苹果树、梨树、桃树、杏树和李树上绿盲蝽发生数量很少。在调查的叁个地区中,叁个地区的绿盲蝽发生数量昌黎地区最高,保定地区其次,沧州地区发生数量则最低,分析原因这与当地果树的种植模式、防治措施和当地农民对盲蝽蟓的认知程度有关。2.河北省果树上第一代盲蝽蟓的发生时期基本都在4月底至5月初,随着果树的萌芽出蛰为害。5月底第一代绿盲蝽开始羽化为成虫,在食源不足的情况下,绿盲蝽会逐渐迁移到其他作物上发生为害。如食料充足,绿盲蝽将一直在果园的果树和杂草等寄主上存活。8月底9月初绿盲蝽则陆续回迁至果园产卵越冬。3.本论文在对河北省果树盲蝽蟓的监测过程中采用的方法包括:目测法、盘拍法、扫网法、色板诱捕法与性诱剂诱捕法。其中,目测法和盘拍法较适合初期对第一代绿盲蝽若虫的监测。性诱剂诱杀法性诱剂诱捕法对成虫的诱集作用明显优于扫网法、色板诱捕法和目测法。4.河北省保定地区葡萄园的不同性信息素处理区的绿盲蝽种群越冬产卵调查表明,悬挂性诱剂的果园,绿盲蝽的产卵量稍高于未经任何处理的果园,而悬挂性干扰剂的果园其产卵量则远远低于其他两个处理的产卵量,这一结果表明性干扰剂可望在果树绿盲蝽的绿色防治中发挥更佳的作用。(本文来源于《河北农业大学》期刊2014-05-28)
王学江[8](2014)在《江苏省盐城地区盲蝽蟓的发生及药剂防治》一文中研究指出自1997年以来,由于转基因抗虫棉的推广应用,棉铃虫的发生得到了有效的遏制。但随着棉田用药量的逐渐减少、耕作制度、作物布局以及品种结构的变化,棉盲蝽的发生数量逐年上升,目前已成为影响该我国棉花生产的主要害虫。江苏省盐城地区是我国优质棉生产基地之一。为明确该地区棉盲蝽的发生规律,提高综合防治水平,本文重点调查了盐城地区盲蝽象的生活史、种群数量消长动态、药剂防治现状,并明确了田问盲蝽蟓对毒死蜱等4种代表性药剂的抗性水平和抗性发展规律,研究结果可为制定科学合理的盲蝽蟓综合防治方案和措施及进行抗药性治理提供理论依据。1.盲蝽蟓在盐城地区的年生活史调查结果绿盲蝽在盐城地区一年发生5代。第五代成虫在越冬寄主上为害,并产卵越冬。绿盲蝽在田间发生时期较长,成虫历期近1个月,产卵期长,龄期发育不整齐,导致种群生长中后期世代重迭严重。2.盲蝽蟓在盐城地区抗虫棉田的种群消长动态调查结果表明绿盲蝽及中黑盲蝽混合种群在抗虫棉田的种群消长动态呈现阶梯上升型。盲蝽蟓第二代、叁代和四代的发生期与棉花的生育期密切相关,棉花受害重的时期主要是苗期、蕾期和花铃期。3.盲蝽蟓在盐城地区的主要寄主盲蝽蟓寄主范围广,寄主植物种类复杂。盲蝽蟓在盐城地区的主要寄主包括:棉花、大豆、玉米等作物,梨、葡萄、苹果、柿树等果树,蚕豆、豌豆、苘蒿、芹菜、胡萝卜等蔬菜,苜蓿、苕子、艾蒿、大巢菜、荠菜、猪殃殃、小蓟、婆婆纳等阔叶类杂草。4.盲蝽蟓的药剂防治用药膜法测定了4种杀虫剂对绿盲蝽及中黑盲蝽敏感品系的毒力水平。结果表明,所测药剂对两种盲蝽的毒力表现较为一致,毒力大小顺序为:氟虫腈>毒死蜱>高效氯氰菊酯>甲维盐。大田药效的结果表明,药后1d1%甲维盐EC及40%毒死蜱EC对盲蝽蟓的防效为80%左右,表现出一定的速效性;药后7d,1%甲维盐EC及40%毒死蜱EC的药效仍高于70%,表现出较好的持效性。但4.5%高效氯氰菊酯EC对盲蝽蟓的防效较差,7d后的防效低于60%。5.抗药性监测2011年-2012年,从盐城棉田共采集了3个绿盲蝽种群和2个中黑盲蝽种群,并测定了盐城盲蝽种群对甲维盐、氟虫腈、毒死蜱、高效氯氰菊酯4种杀虫剂的抗性水平。结果表明盐城驰区的绿盲蝽和中黑盲蝽田间种群对毒死蜱、甲维盐和氟虫腈叁种药剂的抗性水平处于敏感阶段或敏感性下降阶段,抗性倍数在0.5-5倍之间;绿盲蝽和中黑盲蝽种群对高效氯氰菊酯产生了低水平抗性,2012年、2013年绿盲蝽种群对高效氯氰菊酯的抗性倍数分别为5.8、6.6倍,中黑盲蝽种群对高效氯氰菊酯的抗性倍数分别为7.4和5.5倍。(本文来源于《南京农业大学》期刊2014-05-01)
李道德[9](2014)在《葡萄园春季要做好对绿盲蝽蟓的防治》一文中研究指出绿盲蝽蟓属于半翅目、盲蝽科,其幼虫的体形与成虫相似,特称为"若虫"。它是一种杂食性害虫,主要危害棉花、杨树、枣树、苹果、桃等。近年来,在葡萄生产中危害趋势越来越大,且发展迅猛。有些葡萄园在葡萄采收后,对田间管理放松,致使杂草丛生,也是使绿盲蝽蟓发生严重的重要原因之一。(本文来源于《果农之友》期刊2014年02期)
赵冰梅,马江锋,李子,刘蓉,罗树凯[10](2013)在《20%呋虫胺可溶粒剂对棉盲蝽蟓田间防效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明确20%呋虫胺可溶粒剂(SG)在新疆棉田对盲蝽蟓的防治效果,2011年和2012年进行了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药后1,3,5,7 d,20%呋虫胺SG 60~120 g/hm2对棉盲蝽蟓的防效分别为53.04%~71.94%、61.45%~81.15%、71.91%~86.34%和81.87%~92.80%。20%呋虫胺SG对棉盲蝽蟓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且对棉花安全。(本文来源于《现代农药》期刊2013年05期)
盲蝽蟓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文章针对晋南地区枣树盲蝽蟓发生严重的实际,对枣树绿盲蝽危害特点及其在晋南地区发生规律进行了描述;以枣树生育期为主线,对枣树休眠期、萌芽期、花期、果实膨大期、采收后等5个时期,绿盲蝽蟓防控的关键技术进行了集成,文章最后对技术集成的特点与取得成效进行了分析。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盲蝽蟓论文参考文献
[1].孟红雨.冬枣绿盲蝽蟓的发生与防治[J].现代农村科技.2018
[2].张东霞,张智强.枣树绿盲蝽蟓发生规律及绿色防控技术集成应用[J].农业工程技术.2017
[3].余宏章.盲蝽蟓已入棉田须及早开展防治[J].农药市场信息.2016
[4].张长明,刘玉茹,刘妍,李振芬.枣树绿盲蝽蟓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J].农民致富之友.2015
[5].姜干明,胡敏惠.氟啶虫胺腈50%水分散粒剂防治棉花盲蝽蟓田间药效试验研究[J].农药科学与管理.2014
[6].胡建,吴莉芬,晏国华,李宁波.湖南省南县棉盲蝽蟓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J].湖南农业科学.2014
[7].代丽华.性信息素在河北省果树盲蝽蟓动态监测和防治中的应用[D].河北农业大学.2014
[8].王学江.江苏省盐城地区盲蝽蟓的发生及药剂防治[D].南京农业大学.2014
[9].李道德.葡萄园春季要做好对绿盲蝽蟓的防治[J].果农之友.2014
[10].赵冰梅,马江锋,李子,刘蓉,罗树凯.20%呋虫胺可溶粒剂对棉盲蝽蟓田间防效评价[J].现代农药.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