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永磁式缓速器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无级制动,永磁,缓速器,水冷
永磁式缓速器论文文献综述
刘凯[1](2019)在《轴向移动式汽车永磁无级缓速器的关键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汽车缓速器对于提高制动效能的恒定性具有重要意义,大型车辆必须安装相应的缓速器来保证行驶安全。目前商用化的缓速器主要是电涡流缓速器,可分级制动,但消耗电能,体积大。永磁缓速器不消耗电能,结构紧凑,可配装到更多中小型车辆上,在实现无级制动的条件下,能够更好地适应路面条件,对于汽车的安全运行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有必要开展永磁无级缓速器的相关技术和特性的研究。首先对永磁缓速器的工作机理进行研究。磁极交错排列在缓速器的转子鼓上,转子鼓与汽车传动轴相连,铜质的定子鼓固定在车桥上。需要缓速时,转子鼓通过操纵机构与定子鼓结合,两者的相对运动造成导体切割磁场的效果,产生运动阻力即制动力矩。提出了通过连续改变定子鼓与转子鼓轴向相对位置的方法来实现制动力矩的无级变化。开展了缓速器的总体结构方案设计,确定了在定子鼓内水冷的冷却方案。利用磁感应理论开展对缓速器的制动功率和制动力矩的计算,分析制动力矩的影响因素。根据磁阻分析并考虑定子鼓和转子鼓装配及运转的可靠性,结合散热要求确定了定子鼓和转子鼓之间的气隙。开展定子鼓结构设计的优化研究,在保证功能条件下实现轻量化。研究确定了定子鼓上合适的磁铁块数,以制动力矩为约束开展单块永磁铁的结构尺寸最优化研究,利用MATLAB软件解算。开展永磁缓速器制动理论的研究,分析了永磁缓速制动的涡流场理论。建立了永磁缓速制动器的有限元分析模型,利用该模型研究了不同结构参数对气隙磁密和漏磁性能的影响,并绘制关系曲线优选相应结构参数。利用缓速器的有限元分析模型进一步研究分析了缓速器主要结构参数对制动力矩的影响,从而确定更优化的结构尺寸。研究了转子鼓相对定子鼓轴向移动时制动力矩的变化关系,结果表明能够通过连续改变转子鼓的轴向位移实现良好的无级制动。通过理论分析和仿真研究,所提出的永磁无级缓速器可以实现预期的缓速制动效果和制动力矩的线性无级控制,经过优化实现了更紧凑的结构,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本文来源于《东北石油大学》期刊2019-06-07)
王坚,董舒寻,钱玉倩,钱志华,王念[2](2019)在《基于遗传算法的永磁涡流缓速器优化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永磁涡流缓速器作为车辆新型辅助制动装置,有较为广泛的应用前景。基于遗传算法,以最大制动转矩为优化目标,对永磁涡流缓速器基本模型尺寸进行了优化。优化结果表明,各优化参数收敛在稳定范围内。其中,永磁体背铁和铜盘背铁的厚度在一定范围内可以减少磁漏,增大制动转矩,但过厚会导致装置转动惯量过大,影响动态响应特性,因此存在一个最佳区间。铜盘厚度增加,电阻将减小,但磁阻同时增加,同样存在最佳区间。永磁体厚度直接影响装置磁密大小,过厚将造成磁阻过大,并降低制动转矩。(本文来源于《防爆电机》期刊2019年03期)
叶乐志,刘玉朋,李德胜[3](2019)在《车用永磁缓速器磁-热耦合建模与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重载货车制动负荷严重超限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永磁涡流制动原理的车用辅助制动装置—永磁缓速器,其制动力矩可无级调节。为解决永磁缓速器长时间制动产生高温导致的制动力矩衰退、永磁体失磁等问题,采用磁-热双向耦合方法,以涡流盘磁导率和电导率为物理场相互影响因子,建立了缓速器磁-热耦合物理场模型,研究了考虑温度影响的缓速器制动力矩特性,为缓速器优化设计提供理论支持。试制了不同涡流盘材料和散热结构的多个永磁缓速器样机,并进行了台架拖动试验。结果表明,采用磁-热双向耦合时的制动力矩仿真值和试验值吻合更好。(本文来源于《汽车工程》期刊2019年01期)
叶乐志,刘玉朋,曹明广,李德胜[4](2018)在《永磁涡流缓速器制动特性分析及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重载货车下坡制动负荷过大的问题,基于永磁涡流制动原理提出一种制动力矩可无级调节的永磁涡流缓速器,用于车辆辅助制动.通过有限元法对永磁盘和涡流盘吸力特性进行分析,设计了制动力矩调节机构.通过建立永磁涡流缓速器数值分析模型,应用有限元仿真软件JMAG-Designer分析了缓速器的电磁场分布,并得到了制动力矩与转速变化的关系.通过分析温度对涡流盘材料电磁特性的影响,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得出了制动力矩随温度影响的变化规律.试制了Φ485 mm×255 mm永磁涡流缓速器样机,对不同气隙的数值仿真数据和试验数据进行对比,并对缓速器不同涡流盘材料时的制动特性进行了台架拖动试验.结果表明:低速时数值仿真和台架拖动试验数据吻合较好.永磁涡流缓速器持续制动特性试验表明,在82 s内涡流盘表层温度上升了158℃,制动力矩下降了34.8%.(本文来源于《北京工业大学学报》期刊2018年06期)
王金波,衣丰艳,胡东海,杨君,刘豪睿[5](2018)在《增矩双层定子永磁缓速器制动力矩计算与试验》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目前国内外汽车永磁缓速器存在的问题,提出一种增矩双层定子缓速器结构,推导了制动力矩的计算公式,试验验证了公式的正确性。(本文来源于《山东交通科技》期刊2018年01期)
陈德民,梁彦涵[6](2017)在《永磁缓速器定子散热流道温度场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确保永磁缓速器的持续工作能力,克服制动力矩的热衰退现象,需要给缓速器添加一个合理的散热流道。为分析永磁缓速器定子散热流道温度场分布,建立了流道流体动力学数学模型,结合传热方程确定散热流道壁面的对流传热系数方程,并通过ANSYS Workbench进行仿真分析,得到了定子散热流道温度场分布。仿真结果验证了方程的正确性。(本文来源于《农业装备与车辆工程》期刊2017年10期)
陈德民,梁彦涵[7](2017)在《盘式永磁缓速器制动力矩分析及样机测试》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等效线圈原理建立盘式永磁缓速器制动力矩数学模型,加工相应的样机进行台架试验,样机测试结果证明了所推导模型的合理性。(本文来源于《山东工业技术》期刊2017年18期)
陈德民,梁彦涵[8](2017)在《汽车永磁缓速器综述》一文中研究指出缓速器是一款用于提高车辆制动性能的辅助制动装置,其中永磁缓速器性能高效、节能环保,国内市场前景非常广阔。简要介绍了国内永磁缓速器的发展概况,阐述永磁缓速器的结构、工作原理、使用效果和市场需求,对永磁缓速器的推广及应用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农业装备与车辆工程》期刊2017年09期)
陈德民,梁彦涵[9](2017)在《基于遗传算法的盘式永磁缓速器结构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matlab优化工具箱中的遗传算法,确定盘式永磁缓速器关键部件的尺寸参数,并根据所得参数加工出样机并进行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所设计缓速器符合设计要求。(本文来源于《山东工业技术》期刊2017年17期)
陈德民,梁彦涵[10](2017)在《一款新式永磁缓速器的输出扭矩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永磁缓速器永磁体结构,采用新式模块化永磁体结构设计一款永磁缓速器,并利用JMAG软件对永磁缓速器的输出扭矩进行了有限元仿真。与传统结构作对比,结果反映出了模块化永磁缓速器的输出扭矩更具优势,且当高、低性能永磁体体积比为5∶2时,其输出扭矩工况最佳。(本文来源于《农业装备与车辆工程》期刊2017年08期)
永磁式缓速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永磁涡流缓速器作为车辆新型辅助制动装置,有较为广泛的应用前景。基于遗传算法,以最大制动转矩为优化目标,对永磁涡流缓速器基本模型尺寸进行了优化。优化结果表明,各优化参数收敛在稳定范围内。其中,永磁体背铁和铜盘背铁的厚度在一定范围内可以减少磁漏,增大制动转矩,但过厚会导致装置转动惯量过大,影响动态响应特性,因此存在一个最佳区间。铜盘厚度增加,电阻将减小,但磁阻同时增加,同样存在最佳区间。永磁体厚度直接影响装置磁密大小,过厚将造成磁阻过大,并降低制动转矩。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永磁式缓速器论文参考文献
[1].刘凯.轴向移动式汽车永磁无级缓速器的关键技术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9
[2].王坚,董舒寻,钱玉倩,钱志华,王念.基于遗传算法的永磁涡流缓速器优化设计[J].防爆电机.2019
[3].叶乐志,刘玉朋,李德胜.车用永磁缓速器磁-热耦合建模与试验研究[J].汽车工程.2019
[4].叶乐志,刘玉朋,曹明广,李德胜.永磁涡流缓速器制动特性分析及试验研究[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18
[5].王金波,衣丰艳,胡东海,杨君,刘豪睿.增矩双层定子永磁缓速器制动力矩计算与试验[J].山东交通科技.2018
[6].陈德民,梁彦涵.永磁缓速器定子散热流道温度场分析[J].农业装备与车辆工程.2017
[7].陈德民,梁彦涵.盘式永磁缓速器制动力矩分析及样机测试[J].山东工业技术.2017
[8].陈德民,梁彦涵.汽车永磁缓速器综述[J].农业装备与车辆工程.2017
[9].陈德民,梁彦涵.基于遗传算法的盘式永磁缓速器结构设计[J].山东工业技术.2017
[10].陈德民,梁彦涵.一款新式永磁缓速器的输出扭矩分析[J].农业装备与车辆工程.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