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艾滋病影响儿童论文-赵俊峰,刘龙琳,李雅爽

受艾滋病影响儿童论文-赵俊峰,刘龙琳,李雅爽

导读:本文包含了受艾滋病影响儿童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受艾滋病影响儿童,校园受欺负,心理弹性,学校适应

受艾滋病影响儿童论文文献综述

赵俊峰,刘龙琳,李雅爽[1](2019)在《受艾滋病影响儿童心理弹性在校园受欺负与其学校适应之间的中介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对艾滋病的深入了解使人们对艾滋病不再抱有偏见和误解,关注重点也开始从如何防治艾滋病转向如何给予艾滋群体更多的身心关怀。但受艾滋病影响群体的弱势地位仍然存在着,受艾滋病影响的儿童更是这一弱势群体中尤为弱势的亚群。近年来,校园欺凌现象的频繁发生也给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带来不利影响,受欺负者的的心理创伤可能会延续至其成年,并对其人格发展造成不利影响。通过校园受欺负问卷、心理弹性问卷和学校适应问卷对河南省某县乡镇14所中学共计490名被试进行问卷调查研究,结合相应的统计分析软件对受艾滋病影响儿童校园受欺负、心理弹性以及学校适应的关系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心理弹性在校园受欺负对学校适应中的中介作用,研究结论如下:第一,受艾滋病影响儿童与普通儿童校园受欺负差异显着,且受艾滋病影响儿童校园受欺负程度要高于普通儿童;第二,受艾滋病影响儿童与普通儿童校园受欺负在性别上有显着差异,男生受欺负程度高于女生;在年级上有显着差异,低年级受欺负程度高于高年级;第叁,受艾滋病影响儿童校园受欺负与心理弹性、学校适应呈显着负相关;心理弹性与学校适应呈显着正相关;第四,受艾滋病影响儿童校园受欺负对其心理弹性、学校适应的负向预测作用显着;心理弹性对学校适应的正向预测作用显着;第五,受艾滋病影响儿童心理弹性在受欺负和学校适应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本文来源于《第二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摘要集》期刊2019-10-19)

贺万静,蔡云,黄琮[2](2019)在《受艾滋病影响儿童研究现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艾滋病在世界范围内的流行和蔓延,衍生出了一个特殊群体,即受艾滋病影响儿童,其的生存、发展等各方面都受到严重威胁,本综述对受艾滋病影响儿童的研究现状进行分析,以期了解存在的问题及研究方法。(本文来源于《现代养生》期刊2019年18期)

聂胜楠,曹俊,秦倩,庹安写[3](2019)在《遵义市受艾滋病影响儿童生活质量和家庭功能关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了解遵义市受艾滋病影响儿童生活质量和家庭功能的现状及两者的关系。方法采用整群抽样选取遵义地区232名受艾滋病影响儿童和1 640名普通儿童进行问卷调查,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Pearson相关和线性回归等方法分析受艾滋病影响儿童生活质量与家庭功能的现状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结果受艾滋病影响儿童家庭功能总分(2.47±0.74)分高于普通儿童(1.83±0.3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受艾滋病影响儿童生活质量总分得分(126.76±18.77)分低于普通儿童(138.69±16.9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分析显示,生活质量4个因子得分均与家庭功能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呈负相关,r在-0.156~-0.402之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主要有性别、家庭收入、学习成绩、父母是否在家,(调整R~2=0.55,P<0.05)。结论受艾滋病影响儿童的生活质量与家庭功能均处于较低水平;家庭功能与生活质量之间有呈负相关;性别、家庭收入、学习成绩、父母是否在家、角色对受艾滋病影响儿童的生活质量有预测效应。(本文来源于《现代预防医学》期刊2019年11期)

聂胜楠[4](2019)在《遵义市部分受艾滋病影响儿童家庭功能及生活质量影响因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了解受艾滋病影响儿童生活质量和家庭功能的现状及关系,为制定帮扶政策及干预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家庭功能量表和儿童青少年生活质量量表对遵义市1872名儿童进行问卷调查,其中受艾滋病影响儿童232人,普通儿童1640人。采用SPSS软件,使用卡方检验、独立样本t检验、方差分析、Pearson相关、多元线性回归和最优尺度回归分析等方法比较组间差异、分析影响生活质量和家庭功能的因素,探讨家庭功能对生活质量的影响。结果:受艾滋病影响儿童与普通儿童的家庭功能等级分布情况存在差异(χ~2=337.42,P<0.05);受艾滋病影响儿童与普通儿童生活质量等级分布情况存在差异,(χ~2=241.339,P<0.05);受艾滋病影响儿童家庭功能总分(2.47±0.74)高于普通儿童(1.83±0.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性别方面,受艾滋病影响儿童家庭功能总分男生(2.67±0.78)高于女生(2.26±0.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监护人工作地点方面,监护人在外地工作的受艾滋病影响儿童的家庭功能总分(2.77±0.73)要高于监护人在本地工作的儿童(2.23±0.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是否为独生子女方面,独生子女的家庭功能总分要高于(2.83±0.74)非独生子女(2.40±0.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受艾滋病影响儿童的生活质量总分(126.76±18.77)高于普通儿童的生活质量得分(138.69±16.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父母工作地点方面,父母在家工作的生活质量得分(133.96±17.36)要高于父母在外地工作的受艾滋病影响儿童得分(120.04±17.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性别方面,不同性别的受艾滋病影响儿童在生活质量的总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家庭收入的受艾滋病影响儿童在生活质量总分及各因子上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现为:很高>较高>一般>较低>很低;不同学习成绩的受艾滋病影响儿童在生活质量的各因子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现为:很好>较好>一般>较差>很差。最优尺度回归表明,受艾滋病影响儿童的性别、家庭收入、学习成绩、父母是否在在家,均能一定程度上预测家庭功能水平(R~2=0.379,P<0.05);受艾滋病影响儿童的性别、家庭收入、学习成绩、父母是否在在家,均能一定程度上预测生活质量水平(R~2=0.564,P<0.05)。相关分析表明,受艾滋病影响儿童生活质量与家庭功能各维度之间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负相关,(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受艾滋病影响儿童的生活质量总分及各维度能一定程度地预测生活质量水平(R~2=0.181,P<0.05)结论受艾滋病影响儿童家庭功能与生活质量水平偏低;性别、家庭收入、学习成绩、父母是否在家能不同程度地预测受艾滋病影响儿童的家庭功能水平;性别、家庭收入、学习成绩、父母是否在在家,均能不同程度地预测受艾滋病影响儿童的生活质量水平;家庭功能对生活质量也具有一定的预测作用,提高家庭功能能够有效改善受艾滋病影响儿童的生活质量。(本文来源于《贵州医科大学》期刊2019-05-01)

曹俊,聂胜楠,李梦然,庹安写[5](2019)在《受艾滋病影响儿童的心理安全感及社交焦虑》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了解受艾滋病影响儿童心理安全感和社交焦虑的现状及关系,为制定帮扶政策及干预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问卷法,调查232名受艾滋病影响儿童和1 640名普通儿童,使用t检验、Pearson相关和多元回归分析等方法比较组间差异、分析社交焦虑对心理安全感的影响。结果受艾滋病影响儿童心理安全感显着低于普通儿童(t=6.61,P<0.01),社交焦虑显着高于普通儿童(t=-22.29,P<0.01);女童的社交焦虑得分(26.58±2.61)分,显着高于男童(18.91±2.35)分,(t=-23.51,P<0.01);女童的心理安全感得分(28.83±11.08)分,显着低于男童(57.68±15.74)分,(t=16.14,P<0.01);相关分析表明,受艾滋病影响儿童的心理安全感及各维度与社交焦虑各维度呈显着负相关(r=-0.637~-0.695,P<0.01);受艾滋病影响女童和社交回避及苦恼状况负向预测心理安全感及其各维度,同学关系差可以正向预测心理安全感及其各维度,R~2值在54%~56%之间(P<0.01)。结论受艾滋病影响儿童社交焦虑偏高、心理安全感水平偏低,降低社交焦虑能有效改善他们的心理安全感。(本文来源于《中国艾滋病性病》期刊2019年04期)

吴翘楚,刘李林,王艳惠,胡晓雯[6](2018)在《国内外受艾滋病影响儿童的研究现状及趋势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和对比国内外受艾滋病影响儿童的研究现状,为国内相应研究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检索中国知网和Web of Science数据库,运用SPSS 24.0和VOSviewer 1.6.5进行分析。结果共得到中文文献512篇,英文文献1 772篇。2000—2013年,国内发文数量总体呈上升趋势,2014年起开始趋平稳;国外发文数量呈稳步增长。学科分布方面,国内预防和临床医学占比51.8%(265篇),社会学与心理学占比48.2%(247篇),国外涉及的医学相关二级学科较多,占比57.6%(1 020篇),社科心理等学科占比42.4%(752篇)。国内被引次数前50的文献仅占4.0%(20篇),发表于近五年;国外达到了16.0%(283篇)。并且被引次数国内最高23次,国外前50篇均达到95次以上,影响力差距较大。结论在受艾滋病影响儿童研究方面,国内与临床合作密切,与国外研究的差距在于干预模式与研究方法体系的开发与应用。(本文来源于《中国艾滋病性病》期刊2018年11期)

庹安写,曹俊,聂胜楠,胡学勤,李梦然[7](2018)在《关于受艾滋病影响儿童的心理研究综述》一文中研究指出艾滋病的传播给人类带来了极大危害,一些儿童也深受影响,儿童是未来的希望,社会对受艾滋病影响儿童的关注与日俱增,这一群体相关的心理研究成为弱势群体研究热点。通过对2005-2018年间与受艾滋病影响儿童的心理相关的文献进行了梳理,从概念界定、受艾滋病影响儿童数量、研究思路、研究内容等方面综合分析,得出需要完善的研究点,加强个案研究、编制高质量的问卷、提高综合研究,为今后更加高效的研究受艾滋病影响儿童的心理健康工作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兴义民族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18年05期)

闫之涵[8](2018)在《中国受艾滋病影响家庭儿童权益保障研究——以河南省S县调研情况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是艾滋病多发国家,艾滋病病人和感染者数量大,受艾滋病影响家庭的儿童是直接受到影响的群体,且这一群体的权益保护处于隐蔽地带,难以得到切实保障,成为亟待得到关注和解决的社会问题。以河南S县为例,对该地区受艾滋病影响家庭儿童展开调研,考察他们享有的各项权利的实际状况以及当地政府为保障其权益而制定的政策及实施效果。在此基础上,提出改善这一群体的"边缘化"处境、保障其各项权益的建议,以期受艾滋病影响家庭儿童与其他儿童一样获得平等的成长机会,一个也不掉队。(本文来源于《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期刊2018年02期)

范瑞璐,陈琼,张玮琦,赵俊峰,李晓铭[9](2017)在《受艾滋病影响儿童的认知冲突效应及特点》一文中研究指出受艾滋病影响儿童是指年龄小于18岁、父母感染艾滋病或因艾滋病去世的儿童,包括艾滋孤儿(AIDSorphan,父母一方或双方因艾滋病去世)、艾滋易感儿童(AIDSvulnerablechildren,父母一方或双方感染艾滋病),艾滋孤儿的抚养方式主要有机构抚养(孤儿院)、模拟家庭抚养(阳光家园)、家庭分散抚养。目前国内对受艾滋病影响儿童的研究多集中在教育、社会公共卫生、以及心理支持等方面,绝大多数研究都基于问卷调查和心理干预的手段。本研究的目的在于探索不同抚养方式下受艾滋病影响儿童的认知冲突效应的时间进程以及脑电特点。选取艾滋孤儿90名(包括机构抚养36名、模拟家庭抚养18名、家庭分散抚养36名)、艾滋易感儿童17名,共107名为被试,采用行为研究和事件相关电位技术(ERP)研究冲突效应。使用色词Stroop范式,要求被试者判断在计算机屏幕中央出现的汉字("红""蓝""绿")本身的颜色,并尽可能又快又准地按下相应的键。行为结果显示,艾滋孤儿、艾滋易感儿童都出现了显着的认知冲突效应,一致条件下正确率高,反应时间短,但不同抚养方式的艾滋孤儿的认知冲突效应差异不显着。脑电结果显示,在冲突监控阶段,模拟家庭抚养方式的艾滋孤儿和艾滋易感儿童在350ms-450ms时间窗口上出现经典的N450脑电波,不一致条件比一致条件下N450波幅出现更高的负激活,而机构抚养、家庭分散抚养的艾滋孤儿并没有出现经典的N450波。在冲突解决阶段,艾滋孤儿和艾滋易感儿童在500ms-800ms时间窗口上的SP波幅差异不显着,但不一致条件比一致条件的脑电波幅更正。(本文来源于《第二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心理学与国民心理健康摘要集》期刊2017-11-03)

陈琼,张玮琦,王长福,谷璜,赵俊峰[10](2017)在《信任在受艾滋病影响儿童心理弹性与未来取向间的中介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心理弹性量表、养育者信任量表和未来取向量表对河南省某农村地区191名受艾滋病影响的中小学生进行调查。结果表明:1受艾滋病影响儿童的信任和未来取向中的未来期望维度存在显着的年龄差异,心理弹性和未来取向以及未来取向中的未来打算、未来控制维度年龄差异不显着;2受艾滋病影响儿童的心理弹性、信任和未来取向之间存在显着的正相关;3受艾滋病影响儿童的信任在心理弹性和未来取向间起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为36.31%。根据研究结果,我们提出了相应的社会、学校和家庭教育对策。(本文来源于《中国特殊教育》期刊2017年07期)

受艾滋病影响儿童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随着艾滋病在世界范围内的流行和蔓延,衍生出了一个特殊群体,即受艾滋病影响儿童,其的生存、发展等各方面都受到严重威胁,本综述对受艾滋病影响儿童的研究现状进行分析,以期了解存在的问题及研究方法。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受艾滋病影响儿童论文参考文献

[1].赵俊峰,刘龙琳,李雅爽.受艾滋病影响儿童心理弹性在校园受欺负与其学校适应之间的中介作用[C].第二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摘要集.2019

[2].贺万静,蔡云,黄琮.受艾滋病影响儿童研究现状[J].现代养生.2019

[3].聂胜楠,曹俊,秦倩,庹安写.遵义市受艾滋病影响儿童生活质量和家庭功能关系研究[J].现代预防医学.2019

[4].聂胜楠.遵义市部分受艾滋病影响儿童家庭功能及生活质量影响因素分析[D].贵州医科大学.2019

[5].曹俊,聂胜楠,李梦然,庹安写.受艾滋病影响儿童的心理安全感及社交焦虑[J].中国艾滋病性病.2019

[6].吴翘楚,刘李林,王艳惠,胡晓雯.国内外受艾滋病影响儿童的研究现状及趋势分析[J].中国艾滋病性病.2018

[7].庹安写,曹俊,聂胜楠,胡学勤,李梦然.关于受艾滋病影响儿童的心理研究综述[J].兴义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8

[8].闫之涵.中国受艾滋病影响家庭儿童权益保障研究——以河南省S县调研情况为例[J].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

[9].范瑞璐,陈琼,张玮琦,赵俊峰,李晓铭.受艾滋病影响儿童的认知冲突效应及特点[C].第二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心理学与国民心理健康摘要集.2017

[10].陈琼,张玮琦,王长福,谷璜,赵俊峰.信任在受艾滋病影响儿童心理弹性与未来取向间的中介作用[J].中国特殊教育.2017

标签:;  ;  ;  ;  

受艾滋病影响儿童论文-赵俊峰,刘龙琳,李雅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