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要点的研究纪培朋

对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要点的研究纪培朋

身份证号码:37152319881030XXXX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进步,居民对住房建设的要求逐渐提高,建筑的结构和工艺操作也越来越复杂。大体积混凝土已开始广泛应用。如何提高混凝土质量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混凝土质量是整个施工过程中的关键问题。混凝土的坚固性、使用寿命和裂缝直接影响到整个建筑的使用寿命。因此,研究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关键问题是十分必要的。

关键词: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要点;研究

1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的特点

大体积混凝土的主要原材料是砂、石、水泥,混凝土结构物实体最小几何尺寸不小于1m的大体量混凝土,大体积混凝土可称为大体积混凝土,或由于混凝土中的胶凝材料水化引起的温度变化和收缩而产生有害裂缝的混凝土。一般来说,大体积混凝土在大多数建筑工程中使用,因为大体积混凝土可以有效地增加结构端面混凝土的总量。建筑工程混凝土不采用裂缝构件措施来提高单体混凝土的使用率,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混凝土的质量和安全性。同时,温度的变化也会降低混凝土的质量,甚至破坏混凝土的内部结构,使混凝土的养护变得困难。施工人员应向混凝土内注入冷水,以降低混凝土表面温度,从而有效地控制温差,更有效地维护混凝土。

2大体积混凝土的作业要求

通常,大体积混凝土结构埋深在地下。作为建筑工程的基础,它是建筑工程中的重要结构之一。在施工中,要充分考虑实际情况,认真研究实际情况,提出合理的施工方案,以满足实际情况的需要,同时要充分了解外部因素对施工质量的影响。真实性。例如,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浇筑后,由于大体积混凝土的内热不能在短时间内释放出来,大体积混凝土内外温差变大,不仅会严重破坏混凝土的内部结构,而且会严重破坏混凝土的内部结构。引起混凝土温度裂缝,因此在现场施工中,应采取有效措施,合理控制大体积混凝土内外温差。此外,在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应根据施工计划和操作要求进行施工,尤其是合格实验室报告的混凝土配合比,以有效地提高大体积混凝土的最大荷载。

3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技术要点探究

3.1准备阶段引用的施工技术

首先,施工单位应根据施工场地的具体空间条件设计施工方案,并确定垂直起降机械的具体位置假设。例如,井架、施工电梯等,应根据拟建工程的高度、施工材料等具体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完成布置。同时,要正确认识到能否制定科学合理的施工组织设计,是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质量和进度控制的重要前提和依据。因此,在工程正式施工前,必须结合工程的优点和特点,深入研究施工中的各个过程,以及工种的技术难点。为了及时改变施工计划中的误差,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施工计划在施工材料配置和布置中的指导作用,为施工质量和进度提供强有力的保证。在施工中原材料的选择、交接、浇筑顺序等方面,应多方面符合具体工程条件,充分满足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的要求。

3.2做好原材料质量的控制工作

在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工艺中,应科学控制材料质量,有效控制混凝土温度在合理范围内。从材料质量上看,正式施工前,混凝土应按标准要求拌制,然后完全适应施工设计图纸的要求。例如,就柱状混凝土搅拌环节而言,它可以尽量减少水泥用量,适当增加砂石料的报价,并根据具体情况合理调整掺合比,为混凝土搅拌提供强有力的保证。或者混凝土的强度。在混凝土温度控制方面,应根据具体情况定期浇筑混凝土,保证混凝土温度始终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并将配制好的混凝土放置在通风良好的区域。只有在此基础上,才能尽可能减少混合。

3.3混凝土的建筑与养护

3.3.1大体积混凝土的浇筑

在实际应用中,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一般采用分层浇筑法,或根据工程具体情况采用顶推浇筑法。施工过程中应注意避免施工缝的盲目设置。只需保证施工技术人员按照科学合理的施工步骤和程序确定混凝土的摊铺厚度。为保证浇筑效果,根据施工方案选择合适的振动装置。在机械泵等设备上进行混凝土传递和输送时,须注意将摊铺厚度设置为不超过600mm。如果实际应用场景下不使用机械泵,摊铺厚度则要设置在400mm以上。鉴于浇筑效果会受到多种因素影响,浇筑期间的时间间隔和效率都要得到有效保证。完成各层浇筑施工,避免各层间混凝土凝固间隔增大,使浇筑整体效果降低。此外,在选择浇筑设备和确定施工工艺时,应充分借鉴过去积累的施工经验,预测施工前完成混凝土凝结所需的时间。如因施工人员操作不当或实际操作中的其他外部因素造成层间时差过大,必须按施工缝的形式妥善处理。结合长期的施工经验和现场实际检查评价结果,不难发现现有施工队伍的施工效果不理想,与实际应用还存在一定差距。为此,可采用推送混凝土浇筑法。

分层混凝土浇筑是当前工程实践和应用中的常见形式之一,相应的技术体系和施工方法也逐渐成熟。分层浇筑法不仅便于振捣作业,而且扩大了层间散热空间,有效地保证了混凝土施工的整体质量。

3.3.2大体积混凝土养护中温度控制的具体要求

大体积混凝土分层浇筑施工阶段结束后,应继续对混凝土温度进行统一管理和控制,防止后续施工出现裂缝。在实际操作中,施工人员应定期测量大体积混凝土的温度,并将相应的数据记录在记录上。通过对数据的分析,总结出有针对性的养护作业,以提高大体积混凝土的整体质量和结构强度。在温度测量过程中,我们可以测量每层混凝土的温度,并对各层之间的温差进行统计分析,总结温度的特点和数值变化规律。其中,电阻温度计是一种常用的混凝土温度测量工具,可以方便、准确地找到温度测量点。从测量方式到测量结果,有效地保证了测量精度。除此之外,对于混凝土的浇筑后养护阶段也要形成足够的重视。浇筑完成的混凝土要保持15天以上的养护时长,且大体积混凝土还需要维持一定的湿润度,用来减少混凝土结构中的温度应力变化。

3.4大体积混凝土后浇带的施工

在大体积混凝土实际施工中,由于环境变化和施工工艺的影响,大裂纹的发生概率较高。在这方面,采用后浇带施工技术可以有效地避免裂缝的破坏,从混凝土整体结构的角度提高相应的结构统一性。在实际应用中,浇注施工必然受到温度应力因素的影响。在这方面,技术人员可以将整体温差分成两部分分别处理。相应地,将整个混凝土结构划分为几个部分分别处置,各部分的长度和范围分别划定,并将施工中的施工接头组合起来,以减小大型混凝土施工中的温度应力差。同时,在后续的质量混凝土施工中,将各部分混在一起,注入同一整体,保证一次质量混凝土施工的完整性。这也创造了提高混凝土温度变化公差的可能性。当不同部位的温差较大时,可提高预期混凝土设计指标的抗拉强度和结构韧性。采用后浇带施工技术可以避免裂缝问题,为施工工艺优化和操作规范提供有益的帮助。实际施工中的后浇带工序开展过程通常在浇筑完成40天以后开始陆续展开,不论采取何种浇带施工工艺及方式都要在实际工作开始前完成混凝土的接触面凿毛工作。以此最大程度的保证其表面清洁,为后续的施工操作奠定基础,做好准备。

结束语

近年来,建筑工程的施工技术发展非常迅速,不少建筑逐渐出现。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作为大规模施工施工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已被更多地应用于施工,提高了整个行业的施工效率和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王敏清.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在土木工程建筑中的应用探析[J].建材与装饰,2018(6):17-18.

[2]谢桂明.浅析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J].居业,2017(12):130+132.

[3]王双木.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在房屋建筑工程中的应用[J].建材世界,2017,38(6):13-15.

[4]汪鲜明.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研究[J].技术与市场,2017,24(7):271-272.

[5]马传宝.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要点探析[J].低碳世界,2017(6):181-182.

标签:;  ;  ;  

对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要点的研究纪培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