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台湾公共电视台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公共新闻,台湾公共电视台,公民意识
台湾公共电视台论文文献综述
任员媛[1](2015)在《台湾公共新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公共新闻自20世纪90年代发端以来,在实践层面及理论层面为新闻业界及学界带来一场全新的变革。台湾地区在这场新闻变革中也受到了公共新闻及公共新闻学所倡导理念的影响,在不断的发展中,结合台湾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背景,在本土化过程中呈现出其自身特点。本文结合世界范围内公共新闻的改革过程以及前景取向,探讨了公共新闻为新闻传播所带来的变化及其在塑造公民意识、构建公民社会中的作用。台湾地区公共新闻的发展与台湾地区的公民意识觉醒,商业化背景下乱象丛生的媒体环境密不可分,台湾地区新闻业的发展历程深刻反映了这一变化过程。在台湾地区商业化、娱乐化的大背景之下社会大众对于参与公共事务的呼声高涨,公共新闻在台湾地区的业务实践应运而生。台湾公共电视台作为台湾地区公共新闻实践的先驱媒体,其成长伴随着台湾地区新闻事业的发展及公民意识的觉醒。本文通过对台湾地区公民意识的逐步觉醒不同阶段的梳理,探究作为台湾地区公共媒体代表的台湾公共电视台的成立背景及其创办过程。并从其运营的经费来源、节目设置、发展困境及改革举措几个方面探讨台湾公共电视台的相关公共新闻理念实践。归纳台湾公共电视台在实践公共新闻道路上所遭遇的困境和阻碍,如公民意识发展不充分,公民社会尚未成熟,商业化的冲击以及台湾地区整个媒介生态的混乱等,针对新媒体不断发展的时代背景,从利用新媒体平台,促进公民新闻转型,打造如PeoPo的优秀公民新闻网站,以及利用传统媒体的优势等几个方面,为解决公共新闻在台湾发展瓶颈提供具体的对策和建议。(本文来源于《西北大学》期刊2015-12-01)
张超[2](2014)在《台湾公共电视台如何面对媒介融合之挑战——以东森传媒为参照》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数字化技术和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及其在传媒领域的广泛应用,不同媒介间的融合变得越发频繁与融洽,移动媒介、网络社交媒介等新形式的出现,使得媒介终端的使用功能被广泛开发,媒体对大众的传播由面对面到点对点,媒体与大众之间的互动也得到进一步增强。台湾公共电视台,虽然作为一个非商业性质的电视台,亦不能固步自封,面对媒介融合的大趋势,应顺势而为,克服困难,不断提升自身的社会影响力。(本文来源于《东南传播》期刊2014年09期)
田丹丹[3](2009)在《长袖善舞的电视制作人》一文中研究指出笔者有幸在台湾中国文化大学访学和在公共电视台实习期间,对台湾电视业开始有较为深入细致的了解。在台湾这样电视台高度密集、电视业竞争高度激烈的环境中,公共电视台作为其创始者守护理想的希望之地,在某些方面表现出一枝独秀的纯净,令受众在商业电视浓重的金钱气息中感受到清新之风。目前,公共电视台实施的“制作人中心制”在两岸电视业中有着不同于其他的特殊意义,制作人成为节目制播的关键,它所实施的“制作人中心制”也是台湾地区所实施的唯一真正意义上的制作人制,这对台湾电视业的发展在理念和操作上都形成了一定的冲击。发源和高度成熟于欧美的制片人制在欧美电视节目的成功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这一制度在台湾和大陆兴起后对两岸的电视业也带来了影响。实施“制作人中心制”的台湾公共电视台,在电视节目生产方面表现出较大的独立性、较高的生产率和资源整合利用率,“制作人中心制”带给节目生产的经验值得大陆电视业思考。同时台湾公共电视台实行的“制作人中心制”的捉襟见肘之处也让我开始思考其对比与欧美制片人制所不够完善的地方,并在全球的视野中开始对于电视业中制片人作用的思考。笔者采用实地调查法、深度访谈法、文献分析法和个案研究法展开对于台湾公共电视台节目制作人的权责、台湾公共电视台“制作人中心制”的实施、台湾公共电视台节目产制流程、台湾公共电视台节目资源、台湾公共电视台内部组织结构等问题的更具体直观的研究探讨,并努力在研究中为台湾公共电视台节目制作人在这样的产制流程中如何整合资源,实施“制作人中心制”的台湾公共电视台内部的组织结构在资源的整合和高效利用方面的经验,台湾公共电视台制作人如何有效利用这种组织结构实现资源整合等问题寻找答案。同时先进的技术也在电视传媒价值链寻求资源整合的过程中助制作人一臂之力,技术的重要作用在电视业正全面跨入数字时代的过程中尤彰显其重要性,未来无论在大陆还是在台湾,制作人要实现其资源整合的功能都需要牢牢把握住先进技术这一利器。台湾公共电视台内部电视节目的产制流程遵循传统无线电视产业价值链进行,电视节目制作人在节目产制价值链中发挥了整合资源以创造最大效益的功能。笔者依循电视节目价值链的产制流程对上述问题进行研究并以此贯穿全文。笔者在研究中与台湾公共电视台的多位制作人进行了深度访谈,并就上述的研究问题征求意见,这些经验丰富的制作人对电视制作独立和品质的追求有一种执着的坚持,他们口中的公共电视台是他们实现理想的地方,但同时也存在着许多东西在牵扯和打破这种理想。我想这样的矛盾是影响台湾公共电视台发展的掣肘之处,却也孕育这公共电视台未来腾飞的力量,可以转化为公共电视台打破限制的动力。(本文来源于《山东大学》期刊2009-04-30)
李乃文[4](2006)在《由公共电视台发展轨迹检视台湾原住民的广电政策》一文中研究指出一、前言(一)台湾原住民简介台湾原住民各族属于南方蒙古人种的原马来人(proto-malay)或印度尼西。亚人(Indonisians),又称为“南岛语系民族”(Austronesia linguisotic family)。台湾原住民的主要九个族群包括阿美族、泰雅族、布农族、排湾族、赛夏族、鲁凯族、卑南族、邹族、达悟(雅美)族。另邵族因人口极少以及汉化已深,而少被列入。九族居住地区主要分布在台湾南北山地及东部地区。根据统计,2003年原住民总人口为381174人(各族人口分布见表1)。占台湾人口不到2%的比例,活动范围占全省土地面积的44%,因此台湾原住民的分布广而分散。(本文来源于《新闻大学》期刊2006年03期)
台湾公共电视台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随着数字化技术和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及其在传媒领域的广泛应用,不同媒介间的融合变得越发频繁与融洽,移动媒介、网络社交媒介等新形式的出现,使得媒介终端的使用功能被广泛开发,媒体对大众的传播由面对面到点对点,媒体与大众之间的互动也得到进一步增强。台湾公共电视台,虽然作为一个非商业性质的电视台,亦不能固步自封,面对媒介融合的大趋势,应顺势而为,克服困难,不断提升自身的社会影响力。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台湾公共电视台论文参考文献
[1].任员媛.台湾公共新闻研究[D].西北大学.2015
[2].张超.台湾公共电视台如何面对媒介融合之挑战——以东森传媒为参照[J].东南传播.2014
[3].田丹丹.长袖善舞的电视制作人[D].山东大学.2009
[4].李乃文.由公共电视台发展轨迹检视台湾原住民的广电政策[J].新闻大学.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