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膜组织论文-李俊,王亨,李建基,郭龙,吴艳菊

角膜组织论文-李俊,王亨,李建基,郭龙,吴艳菊

导读:本文包含了角膜组织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犬,穿透性角膜移植,角膜愈合

角膜组织论文文献综述

李俊,王亨,李建基,郭龙,吴艳菊[1](2019)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对犬穿透性角膜移植愈合效果的组织学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探索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对犬角膜移植术后角膜愈合效果的组织学观察。24只健康犬随机分为四组:手术对照组(A)、地塞米松组(B)、地塞米松+环孢菌素A组(C)、地塞米松+环孢菌素A+bFGF组(D)。所有犬术后均接受妥布霉素点眼。在术前(0d)和术后14d、35d制作角膜组织切片。A组犬角膜基质层纤维排列混乱,上皮恢复速度较慢,35d存在上皮与基质层分离现象;B、C两组角膜基质层纤维排列不规则,上皮细胞完整覆盖创面;D组角膜基质层纤维排列整齐,上皮层恢复速度最快,角膜表面平滑。结论:bFGF与妥布霉素、地塞米松和环孢菌素A联用可促进PKP术后角膜上皮层和基质层的愈合,为临床上犬角膜移植的术后治疗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第19次全国犬业科技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期刊2019-10-16)

杨浩,杨桂强,王国有[2](2019)在《激光共焦显微镜检查与角膜组织刮片检查在真菌性角膜炎诊断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激光共焦显微镜检查与角膜组织刮片检查在真菌性角膜炎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60例拟诊为真菌性角膜炎患者开展临床对比研究,分别予以激光共焦显微镜检测与角膜组织刮片检测方式,对比其图像特点,分析不同检测方式的真菌检出率,从而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结果激光共焦显微镜检测方式的检出率显着高于角膜组织刮片检测方式,同时,激光共焦显微镜检测方式与角膜组织刮片对比均有明显差异,P <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激光共焦显微镜检查与角膜组织刮片检查方式应用于真菌性角膜炎的临床诊断中各有优势,相较之下激光共焦显微镜检测方式具有无创性、所耗时间低、诊断率高等优势,具有更加理想的临床应用前景,综合两种检测方式的优势进行联合诊断,是提升临床检测率的有效途径。(本文来源于《首都食品与医药》期刊2019年17期)

王泳,刘良平,钟兴武[3](2019)在《自然光暴露对PRK法单眼远视离焦幼年恒河猴角膜组织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自然光暴露对单眼远视离焦幼年恒河猴正常和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PRK)损伤后角膜组织潜在的光损伤作用。方法:选取12只2月龄恒河猴,行右眼PRK,矫正度数为-4.0D,制作单眼远视离焦近视动物模型。幼猴体质量和性别均衡配对后分为两组:人工照明组(AL组,n=6)和自然光组(NL组,n=6)。两组幼猴饲养于同一人工照明条件室内饲养环境,NL组幼猴每天9∶00~11∶00和15∶00~17∶00于室外随单笼接受自然光照射。PRK术后裂隙灯检查比较两组PRK眼角膜愈合及haze形成情况;PRK术后50d,每组各取4只幼猴双眼泪液,采用蛋白质芯片法检测泪液11种细胞因子含量。PRK术后180d取角膜组织,分别行病理组织学检查组织结构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TGF-β1和α-SMA表达;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以及采用羟胺法和硫代巴比妥酸法分别测定角膜上皮细胞SOD和MDA含量。结果:PRK术后NL组PRK眼出现一过性haze,术后40d两组haze分级评估有差异(P=0.015)。PRK术后50d,两组PRK眼泪液EGF和TGF-β1含量均有差异(P=0.045、0.038),两组间对侧眼均无差异(P>0.05);且AL组、NL组组内泪液TGF-β1水平有差异(P=0.003、0.036)。术后180d,两组双眼角膜组织形态学一致;角膜组织内各层偶见细胞凋亡染色,且无明显TGF-β1和α-SMA表达;两组PRK眼和对侧眼角膜上皮细胞SOD活力和MDA含量均无差异(P>0.05)。结论:自然光照射量可加剧幼猴PRK术后角膜组织修复反应,但远期未对角膜组织造成不可逆病理组织学改变,对正常的幼猴角膜组织无明显光损伤作用。(本文来源于《国际眼科杂志》期刊2019年08期)

袁晴,李娟,刘康成,叶蕾,李清海[4](2019)在《蓝光对老年小鼠角膜上皮组织和泪膜功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究蓝光对老年小鼠泪膜功能和角膜上皮组织的影响。方法选取24只BABL/c老年雄性小鼠随机分为两组,A组不进行任何处理,B组24 h照射蓝光,分别在实验1、4、7 d行泪液分泌测试(SIT)、泪膜破裂时间(BUT)检测,实验第7天行角膜荧光素染色(FL),取眼球做透射电镜及切片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角膜上皮损伤情况。结果 A组在第4、7天与实验前相比,SIT、BUT、FL均无明显差异(P>0.05),B组在第4、7天与实验前相比,SIT、BUT、FL均有明显差异(P<0.05),B组透射电镜发现角膜上皮微绒毛变少,与A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E染色两组上皮细胞层数均为(4±1)层,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短期蓝光照射会损伤老年小鼠泪膜功能,对角膜上皮层数无影响。(本文来源于《中国老年学杂志》期刊2019年11期)

李娟,罗阿丽,秦莉[5](2019)在《NF-κB抑制剂吡咯二硫氨基甲酸酯(PDTC)对角膜移植大鼠角膜组织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核转录因子-κB(nuclear factor-κB,NF-κB)抑制剂吡咯二硫氨基甲酸酯(pyrrolidine dithiocarbamate,PDTC)对角膜移植大鼠角膜组织的影响。方法取14只Wistar大鼠为供体鼠,提供双眼角膜; 28只SD大鼠为受体鼠,均以左眼为术眼,右眼设为正常对照,在显微镜下进行同种异体角膜移植术。手术完成后将28只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10只)以生理盐水滴左眼,实验组(10只)以1 mg·mL~(-1)PDTC滴左眼,均为每天3次,每次1滴,空白组(8只)不做任何处理。术后第1天起,每组分别在术后第5天、第15天、第25天在裂隙灯下观察角膜新生血管的情况并进行评分。对各组角膜植片进行病理学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分析各组大鼠NF-κB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在角膜植片的表达情况。结果对照组、实验组、空白组角膜移植排斥反应发生的时间分别为(10. 80±1. 40) d、(23. 40±2. 30) d、(11. 20±2. 06) d,实验组排斥反应发生的时间较对照组明显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1)。对照组新生血管一般术后第3~5天出现,并很快进入植片周边,沿缝线处向角膜植片中央粗大生长。实验组新生血管一般术后第5~7天出现,生长速度较慢,血管稀疏。术后不同时间实验组新生血管数、新生血管面积及排斥反应指数均小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角膜移植术后,实验组大鼠角膜上皮基底细胞内出现较多空泡,角膜基质层内出现间质水肿;炎症细胞浸润,并见新生的毛细血管;缝线及切口周围见大量淋巴细胞浸润,部分植片中央发生散在的炎症细胞浸润、角膜上皮部分脱落。对照组角膜植片水肿及炎症细胞的浸润程度较实验组明显增加,且对照组角膜植片显着增厚,基质结构疏松、紊乱;实验组角膜植片相对基质板层结构排列有序,新生血管数在相同时间内明显减少。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NF-κB阳性细胞数,实验组为每400倍视野(4. 236±0. 856)个,较对照组[(18. 451±1. 234)个]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空白组大鼠角膜内鲜有阳性表达。VEGF阳性细胞数,实验组为每400倍视野(2. 631±0. 238)个,较对照组[(6. 254±0. 721)个]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空白组大鼠角膜内鲜有阳性表达。结论大鼠进行同种异体角膜移植术后,NF-κB抑制剂PDTC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角膜新生血管的生成,抑制角膜移植排斥反应的发生。(本文来源于《眼科新进展》期刊2019年04期)

袁媛[6](2019)在《不同眼轴长白内障患者术后视觉质量、眼高阶相差及角膜内皮组织变化的对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不同眼轴长白内障患者中视觉质量、眼高阶相差及角膜内皮组织的对比变化。方法150例白内障患眼按眼轴长不同分为22mm≤A<24mm组、24mm≤A<26mm组及26mm≤A组。所有患者术前及术后叁个月行人工晶状体度数测量、角膜内皮计数及眼高阶相差测量结果视力:各组患者术后视力均有不同程度提升,但在眼轴大于24mm的两组患者中,还是(本文来源于《第十九届国际眼科学学术会议、第十九届国际视光学学术会议暨第六届国际角膜塑形学术论坛论文汇编》期刊2019-03-22)

袁媛[7](2019)在《飞秒激光辅助白内障手术在不同眼轴长白内障患者中视觉质量、眼高阶相差及角膜内皮组织变化的对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飞秒激光辅助白内障手术在不同眼轴长白内障患者中视觉质量、眼高阶相差及角膜内皮组织的对比变化方法150例白内障患眼按眼轴长分为22mm≤A<24mm组、24mm≤A<26mm组及26mm≤A组。所有患者手术前后均查角膜内皮计数及眼高阶像差结果视力:各组患者术后视力均有不同程度提升,但在眼轴大于26mm组患者中,还是有部(本文来源于《第十九届国际眼科学学术会议、第十九届国际视光学学术会议暨第六届国际角膜塑形学术论坛论文汇编》期刊2019-03-22)

杜婧,李勇,高金荣,刘建国,李晶[8](2019)在《白介素1受体相关激酶1(IRAK1)和NF-κB在苯扎氯铵诱导的干眼症小鼠角膜和结膜组织中的表达》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白介素-1受体相关激酶1(interleukin-1 receptor-associated kinase 1,IRAK1)和NF-κB在苯扎氯铵诱导的干眼症小鼠角膜和结膜组织中的表达。方法选取6~8周龄SPF级雄性C57BL/6小鼠60只。将小鼠分为对照组(15只)和干眼症模型组(45只)。向干眼症模型组小鼠双眼各滴入5μL浓度为0.75 g·L~(-1)的苯扎氯铵溶液,每天2次,持续7 d,诱导小鼠干眼模型;对照组小鼠不做处理。酚红棉线法测定泪液分泌量,分析各组小鼠各时间泪膜破裂时间,并行角膜和结膜HE染色。qRT-PCR检测角膜和结膜组织IL-1β、IL-6、IRAK1和NF-κB mRNA表达水平。免疫荧光染色检测IRAK1和NF-κB的表达和定位。结果干眼症模型组小鼠实验造模后1周和2周时,酚红棉线湿长降低,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此外,干眼症小鼠泪液分泌量在造模后1周和2周增加了1.2~1.3倍,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HE染色结果显示,与对照组小鼠相比,干眼症模型组小鼠结膜上皮细胞数增加,细胞排列欠整齐,同时伴有缺损。对照组角膜上皮细胞、基质胶原纤维排列整齐。干眼症模型组小鼠结膜组织IL-6 mRNA表达水平在造模后2周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周时表达量比对照组增加了1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眼症模型组小鼠角膜组织中IL-6 mRNA表达量在造模后2周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眼症模型组小鼠结膜组织中IL-1βmRNA在造模后1周和2周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4周时下降,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角膜组织中IL-1βmRNA在造模后1~4周内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眼症模型组小鼠角膜组织中IRAK1 mRNA的表达水平在造模后1周和2周时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4周时降低;而结膜组织中IRAK1 mRNA表达水平在造模后1周和2周时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变化(均为P>0.05),4周时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眼症小鼠角膜组织中NF-κB mRNA表达水平在造模后1周和2周时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4周时降低;而结膜组织中NF-κB mRNA表达水平仅在造模后2周时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IRAK1的表达随着干眼症病程动态变化,IRAK1可能通过促进NF-κB的核转移参与对干眼症炎症进程的调控。(本文来源于《眼科新进展》期刊2019年03期)

张曦,张洁琼,罗琳林,邹杨成,刘佩[9](2019)在《Irf3基因缺失导致角膜组织对HSV-1病毒易感性增强》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IRF3缺失对单纯疱疹性角膜炎的发病进程影响以及病理学依据。方法用HSV-l感染对照组和实验组小鼠角膜,同时用培养基(不含病毒)处理Irf3~(-/-)小鼠角膜作为溶剂对照组。分别用裂隙灯显微镜、HD-OCT、角膜共聚焦技术观察各组角膜的临床变化;采用组织学技术检查角膜病理学改变;用QRT-PCR检测角膜中HSV-1的表达水平;用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炎性指标在各组角膜组织中的表达水平。用流式细胞术、全身症状记录观察小鼠全身感染情况。结果实验组角膜接种HSV-1后第7天开始出现角膜上皮缺损等角膜基质炎早期症状,并且逐渐加重,发病率持续增高。对照组发病率显着较低,且症状比实验组明显减轻。Irf3~(-/-)溶剂对照组无明显角膜感染变化。QRT-PCR和蛋白免疫印迹法结果显示,实验组HSV-1、IL-9、IL-10、IL-18、TNF-α表达水平均比对照组、Irf3~(-/-)溶剂对照组显着较高。脾脏流式细胞术、全身症状记录结果显示实验组比对照组、Irf3~(-/-)溶剂对照组全身炎性反应明显较重,提示有全身感染。结论 IRF3是角膜HSV-1感染的重要感受信号分子,它的缺失使小鼠发生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的易感性明显增高。(本文来源于《免疫学杂志》期刊2019年02期)

黎晓雯,祝星意,罗俊崇,张梦丹,曹嫦妤[10](2019)在《Dermafuse组织粘合剂在犬角膜穿孔手术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组织粘合剂是外科手术中帮助软组织粘合修复的一种人工制剂,常用于止血,闭合伤口和瘘管修复等。组织粘合剂大约分五种类型:氰基丙烯酸酯及其衍生物、纤维蛋白胶、硫酸软骨素乙醛、水凝胶和多糖类等,临床应用最多的为α-氰基丙烯酸酯。犬角膜损伤主要由外伤、细菌感染、病毒感染等引起,常需外科手术进行修补。1试验材料1.1试验动物体重3~5 kg、5月龄的本地家犬2只。1.2药品Dermafuse组织粘合剂,硫酸阿托品,异氟烷,丙泊酚,新洁尔灭、阿莫西林、氯霉素滴(本文来源于《四川畜牧兽医》期刊2019年01期)

角膜组织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讨激光共焦显微镜检查与角膜组织刮片检查在真菌性角膜炎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60例拟诊为真菌性角膜炎患者开展临床对比研究,分别予以激光共焦显微镜检测与角膜组织刮片检测方式,对比其图像特点,分析不同检测方式的真菌检出率,从而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结果激光共焦显微镜检测方式的检出率显着高于角膜组织刮片检测方式,同时,激光共焦显微镜检测方式与角膜组织刮片对比均有明显差异,P <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激光共焦显微镜检查与角膜组织刮片检查方式应用于真菌性角膜炎的临床诊断中各有优势,相较之下激光共焦显微镜检测方式具有无创性、所耗时间低、诊断率高等优势,具有更加理想的临床应用前景,综合两种检测方式的优势进行联合诊断,是提升临床检测率的有效途径。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角膜组织论文参考文献

[1].李俊,王亨,李建基,郭龙,吴艳菊.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对犬穿透性角膜移植愈合效果的组织学观察[C].第19次全国犬业科技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9

[2].杨浩,杨桂强,王国有.激光共焦显微镜检查与角膜组织刮片检查在真菌性角膜炎诊断中的应用[J].首都食品与医药.2019

[3].王泳,刘良平,钟兴武.自然光暴露对PRK法单眼远视离焦幼年恒河猴角膜组织的影响[J].国际眼科杂志.2019

[4].袁晴,李娟,刘康成,叶蕾,李清海.蓝光对老年小鼠角膜上皮组织和泪膜功能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9

[5].李娟,罗阿丽,秦莉.NF-κB抑制剂吡咯二硫氨基甲酸酯(PDTC)对角膜移植大鼠角膜组织的影响[J].眼科新进展.2019

[6].袁媛.不同眼轴长白内障患者术后视觉质量、眼高阶相差及角膜内皮组织变化的对比研究[C].第十九届国际眼科学学术会议、第十九届国际视光学学术会议暨第六届国际角膜塑形学术论坛论文汇编.2019

[7].袁媛.飞秒激光辅助白内障手术在不同眼轴长白内障患者中视觉质量、眼高阶相差及角膜内皮组织变化的对比研究[C].第十九届国际眼科学学术会议、第十九届国际视光学学术会议暨第六届国际角膜塑形学术论坛论文汇编.2019

[8].杜婧,李勇,高金荣,刘建国,李晶.白介素1受体相关激酶1(IRAK1)和NF-κB在苯扎氯铵诱导的干眼症小鼠角膜和结膜组织中的表达[J].眼科新进展.2019

[9].张曦,张洁琼,罗琳林,邹杨成,刘佩.Irf3基因缺失导致角膜组织对HSV-1病毒易感性增强[J].免疫学杂志.2019

[10].黎晓雯,祝星意,罗俊崇,张梦丹,曹嫦妤.Dermafuse组织粘合剂在犬角膜穿孔手术中的应用[J].四川畜牧兽医.2019

标签:;  ;  ;  ;  

角膜组织论文-李俊,王亨,李建基,郭龙,吴艳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