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晚清政局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王文韶,云南司,张佩纶,军机处
晚清政局论文文献综述
杜永丽[1](2019)在《震动晚清政局的报销案》一文中研究指出云南报销案的发生,起源于同治年间云南地区的连绵不绝的农民起义。当时清政府为了稳定局面,调兵遣将,地方官员也花费了大量精力财力,直到光绪五年(1879)才平定了当地的起义,但多年来的军费开支一直没有向朝廷报销。云南巡抚杜瑞联曾多次饬催当地善后总局造册报销,但直到光绪七年(1881)依旧没有任何进展。这时,崔尊彝作为云南(本文来源于《文史天地》期刊2019年08期)
徐建平[2](2018)在《清代满汉关系研究的新探索:《晚清满汉矛盾与国朝政局(1884-1912)——以统治阶级上层为中心的考察》评介》一文中研究指出有清一代,满汉矛盾无时不在,这是清代政治的主要特征,也是关系清代政治兴亡的枢纽之一。2017年底,薛伟强博士的专着《晚清满汉矛盾与国朝政局:1884-1912:以统治阶级上层为中心的考察》在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发行,笔者有幸先睹为快。该书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运用新的研究方法,对于晚清政治史尤其是满汉关系史研究做出了一定贡献,是一部有新意、有深度、有特色的着作。(本文来源于《高校社科动态》期刊2018年04期)
华强[3](2018)在《洞悉晚清中国的巨着》一文中研究指出我的案头放着一部70万字的宏篇巨着《翁同和人际交往与晚清政局》,这是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清史评审专家谢俊美教授最近完成的力作。谢俊美教授致力于东亚区域史和晚清史研究,而以晚清史特别是翁同和研究最为突出。他的主要着作有《政治制度与近(本文来源于《团结报》期刊2018-07-05)
寇艳香[4](2018)在《厘清晚清政局中的“南北之争”——评《南北之争与晚清政局(1861-1884)——以军机处汉大臣为核心的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晚晴时期正是中国逐步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时期。在这样一个历史转折点,清王朝的政局影响着国家的走向。历史证明,清王朝的腐败无能直接导致我国人民长期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当时,清王朝的政局存在哪些斗争?清王朝作出的决策如何影响中国向前发展的历程?哪些原因导致鸦片战争的失败及众多丧权辱国条约的签订?《南北之争与晚清政局(1861-1884)——以军机处汉大臣为核心的探讨》一书是林文仁教授以史料为基石,以独特视角研究晚清政(本文来源于《中国教育学刊》期刊2018年03期)
王学斌[5](2017)在《道出未尽的历史本相》一文中研究指出清末显宦陈夔龙在其自传《梦蕉亭杂记》中,曾如此概括满族重臣荣禄病殁之影响:“国家大政有二,曰行政,曰治兵。综光绪一朝,荣文忠公实为此中枢纽。文忠没而国运亦沦夷。”陈于清季政坛得以发迹,荣禄其间多有庇佑回护,故此番评论,不免有溢美之嫌。然揆诸晚清政局,荣氏(本文来源于《北京日报》期刊2017-12-04)
杜家骥[6](2017)在《影响晚清政局变动的皇室人口生育问题》一文中研究指出晚清政局屡次变动,与皇室人口萎缩乃至绝嗣有关。一种流行的说法是,晚清皇室人口出现的这一现象,是清初以来皇室的近亲结婚导致。本文以清代各朝皇帝与后妃的婚姻血缘状况,否定这一观点,并对咸丰、同治、光绪皇帝生育能力颓萎的原因,作初步分析。(本文来源于《历史教学(下半月刊)》期刊2017年08期)
贾媛[7](2017)在《晚清、民国政局下“川藏铁路”的历史变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晚清以来,为了实现从西南边疆进入内地的侵略目的,英、俄都加紧了在我国西南地区的不法活动,而实现这一目的的最大障碍是西南地区闭塞的交通状况,因此,修筑便于侵略的铁路大通道,居然被外国侵略者首先提上了历史日程。而随着外国侵略,"修边"的压力也逐渐由外而转向内,不管主动或是被动,欲修边政,交通先行,修筑西南地区的铁路计划也逐渐为国内朝野人士所关注。川藏铁路可以说是边疆危机下"修边"的题中之义,本文以川藏铁路为切入点,重点论述了川藏铁路发展变迁过程中与晚清、民国国家大政的互动关系。(本文来源于《中华文化论坛》期刊2017年07期)
徐漫[8](2017)在《从张荫桓之死看晚清政局》一文中研究指出张荫桓作为晚清政坛上经历丰富、地位显赫的重要人物,虽较少进入主流视野,但在晚清的戊戌变法和一系列国际外交事件中都扮演着重要角色。张荫桓不但以一名捐官小吏一步步跻身总理衙门,多次出使海外各国,受到世界各国的认可,更在回国后官至六部,与李鸿章、翁同和等人协助光绪帝处理内政,并积极引荐康有为等维新人士,推动和主持了戊戌变法,可谓是“戊戌变法之幕后大人物”。而变法失败后,在其获罪流放和诏杀复职的复杂过程之中,无不充斥着清政府各方势力之间以及国际上英美等国与清政府之间的复杂关系。张荫桓之死,作为特殊背景下晚清内政与外交局势的突出反映,体现了朝中帝后之间、新旧之间以及国际上列强之间、内外之间的对峙与妥协。从起初变法中张因亲近日本主张维新而获罪,到英日联合干涉而免死流放,再到庚子年间清政府宣战列强再起烽烟而被杀,最后到清政府战败求和后列强一再照会而获官复原职,张荫桓的个人命运之沉浮,与晚清之内政与外交可谓息息相关。本文从后人整理出版的《张荫桓日记》以及《张荫桓集》入手,假借同时期相关人物的日记、论着和后人的笔记、述评为支撑,积极挖掘张荫桓个人的相关活动与思想主张,以尽力还原张荫桓在晚清政局中的重要作用,并探讨贯穿于张荫桓之死过程中的晚清内部各方势力之间及国际上列强之间、内外之间的复杂关系。希望本文能为张荫桓这一长久以来为学界所忽视的历史人物的研究作出微薄的贡献。(本文来源于《宁夏大学》期刊2017-05-01)
汪荣祖[9](2017)在《高瞻远瞩者的寂寞:郭嵩焘与晚清政局》一文中研究指出郭嵩焘深刻体会到晚清所遭遇的叁千年未有之变局,并具体提出应变之道,明白指出如何与西方国家相处。他认识到西方来华主要为了通商,能够和平相处,所以归结于"战无了局"的主张。他洞悉西方富强的根源,绝不讳言西学的长处,并毫无顾忌地批评自家的弊端,因而在当时引起强烈的反弹,遭遇到唾骂、误解、讥笑与谴责。他虽以"谤毁遍天下,而吾心泰然"自解,但被骂之余,自期有益于国家的期盼,亦不免落空。时间毕竟证明具有远见者是正确的。走在时代前面的人不能带领时代,其个人的寂寞未尝不是众人的遗憾。(本文来源于《史林》期刊2017年02期)
于道文[10](2017)在《晚清辽阳士绅与奉天政局》一文中研究指出奉天是清朝的龙兴之地,在有清一代的历史中长期处于相对独特的状态。王朝晚期,奉天又成为列强环伺之地,遭遇内外挑战与危机,其社会形态更发生了急剧变化。士绅是中国传统社会中一个极具影响力的特权群体,晚清士绅群体的发展脉络正是晚清社会近代化的缩影。辽阳地区士绅是奉天士绅中最具代表性的子群体之一,在诸多方面显示出较为强大的影响力,他们在晚清社会变革中抓住机遇,从与其他各省的士绅群体相比,在群体数量和影响力均较寡弱的状态开始,逐渐提升本群体的社会、政治地位,并经由参与军事活动、推进地方政治改革、借助列强之力等手段,在晚清时代急速发展,最终在辛亥革命时,辽阳士绅群体已成为奉天政局中举足轻重的一股势力。在文教领域,辽阳士绅还是地方教育近代化的主要推进力,士绅们所建设的新型学校培育了众多新知识分子,其中不乏杰出的学术、政治人物。考诸史料,可知晚清奉天近代教育事业已在全国范围内居于先进地位,极大地改变了传统上奉天地区文教落后于大多内地省份的不佳面貌。辽阳士绅作为晚清奉天地方精英,这些人物具有着浓重的时代特点,介于新与旧之间,无论是微观的人物,还是宏观的士绅群体,其发展轨迹都因中外文明碰撞交错产生巨变,也因为自身所固有的士人知识结构和文化倾向趋于保守。辽阳士绅中保守派势力强大,文化的保守性进一步转换为政治的保守性,当这些在乱世中崛起的士绅们具备了强大的社会影响力之后,便左右了辛亥变局中的奉天政治走向。可见,奉天辛亥革命的失败也与辽阳士绅群体中保守派的活动有着密切关系。辛亥革命宣告了清王朝的终结,但对于辽阳士绅群体来说,这仅仅是权力之路的起点。此后,辽阳士绅群体又和奉系军阀合作,其影响深入奉天、东北、乃至全国。若追根溯源,笔者认为这些影响产生的原因或许正在于晚清辽阳士绅群体发展的特定历史脉络当中。(本文来源于《辽宁师范大学》期刊2017-04-01)
晚清政局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有清一代,满汉矛盾无时不在,这是清代政治的主要特征,也是关系清代政治兴亡的枢纽之一。2017年底,薛伟强博士的专着《晚清满汉矛盾与国朝政局:1884-1912:以统治阶级上层为中心的考察》在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发行,笔者有幸先睹为快。该书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运用新的研究方法,对于晚清政治史尤其是满汉关系史研究做出了一定贡献,是一部有新意、有深度、有特色的着作。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晚清政局论文参考文献
[1].杜永丽.震动晚清政局的报销案[J].文史天地.2019
[2].徐建平.清代满汉关系研究的新探索:《晚清满汉矛盾与国朝政局(1884-1912)——以统治阶级上层为中心的考察》评介[J].高校社科动态.2018
[3].华强.洞悉晚清中国的巨着[N].团结报.2018
[4].寇艳香.厘清晚清政局中的“南北之争”——评《南北之争与晚清政局(1861-1884)——以军机处汉大臣为核心的探讨》[J].中国教育学刊.2018
[5].王学斌.道出未尽的历史本相[N].北京日报.2017
[6].杜家骥.影响晚清政局变动的皇室人口生育问题[J].历史教学(下半月刊).2017
[7].贾媛.晚清、民国政局下“川藏铁路”的历史变迁研究[J].中华文化论坛.2017
[8].徐漫.从张荫桓之死看晚清政局[D].宁夏大学.2017
[9].汪荣祖.高瞻远瞩者的寂寞:郭嵩焘与晚清政局[J].史林.2017
[10].于道文.晚清辽阳士绅与奉天政局[D].辽宁师范大学.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