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西北回民起义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清朝,包头,西北回民起义,重兵防守
西北回民起义论文文献综述
代小[1](2018)在《浅析清政府镇压西北回民起义战争中重兵防守包头之原因》一文中研究指出包头北依阴山,南临黄河,东通京津,扼控西北,战略地位十分重要。西北回民起义爆发后清朝对其异乎寻常地关注和积极地防守,主要缘于包头是西北回民起义必争之地、清军情报中转处、军需物资的采运和集散地、西征官兵临时休息地、潜在的回民起义后援地等因素。(本文来源于《阴山学刊》期刊2018年01期)
龚方[2](2017)在《联合与分化:清代西北回民起义中的地域情感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在西北回民起义的历史上,回和汉内部都有分化,并非铁板一块。在回民内部,因地域不同,分为了"陕回"和"甘回",陕回与甘回之内因教派和地域不同,亦有细分。虽然"陕回"和"甘回"有地域之别,但并未影响他们在战争中联合,也未在联合中消弭他们间的分歧,这一分歧最终导致西北回民起义军被清军各个击破,走向失败。(本文来源于《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7年04期)
陈荣泽,脱慧洁[3](2015)在《同治回民起义对西北汉语方言分布格局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清同治元年,陕西首先爆发了声势浩大的回民起义,后波及我国西北。这造成了我国西北地区较大规模的人口迁徙,对其汉语方言的分布格局产生了较大影响。(本文来源于《兰台世界》期刊2015年03期)
陈文祥[4](2014)在《清代回民起义军眷属问题探析——以乾隆、同治朝西北回民起义为中心》一文中研究指出起义军眷属是清代回民起义研究中被忽略的一个隐藏在轰轰烈烈反清起义背后、始终失语的特殊群体,他们同起义军有着天然的情感联系,其存在对起义军的军事活动有着或明或暗,或正或负的影响,甚至影响到起义军的最高决策,而起义军对其眷属的安置和保护策略经历了由留守到随军的演变过程,而起义军眷属也不得不为起义军的"叛逆"埋单,遭受清政府的"正法"与发遣。(本文来源于《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4年05期)
蔡宇安[5](2013)在《论清同治回民起义对近代西北回族社会经济的影响——基于经济人类学的视角》一文中研究指出清同治年间的西北回民起义爆发后,西北回族经济活动主体(人口)在战争中损耗巨大导致其生产力发展滞后。同时,清政府对幸存回民采取高压性的善后措施,不但打乱了西北回族历史分布格局和社会生活秩序,同时也破坏回族以农业为主兼营商业的经济结构,使陕甘回族经济基础几乎尽丧,生产力的延续和积累濒于中断而难以发展,导致了回族社会分化的加剧以及整体经济水平的急剧下降。(本文来源于《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期刊2013年01期)
孟文科,程森[6](2012)在《左宗棠与西北民族地区儒家认同的建构——以同治回民起义后书院重建为中心》一文中研究指出书院是推行儒家教化与认同的最重要机构之一。同治年间西北地区回民起义之后,左宗棠对陕甘地区的书院做了大规模的整修、增修,与书院相关的文教设施也得以重建。这都体现了清政府力图通过增进儒家文化认同,稳固统治秩序的强烈色彩。(本文来源于《贵州民族研究》期刊2012年03期)
孟文科,陈慧英[7](2011)在《空间格局的转换与西北地区回族生存环境的逆转——以同治回民起义后陕甘地区为中心》一文中研究指出清朝同治年间回民起义结束后,西北地区的族群空间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作者认为这种变化不仅仅是一种地理空间上的简单转换,实际上体现了清政府对西北地区政治、经济乃至文化重组的整体布局:回族东西向的连续分布带被隔断;回族在中原地区的最大聚居区与伊斯兰文化中心陕西关中被廓清;西北地区的回族生存环境发生巨大的逆转,给近代以来西北地区回族人民的发展造成了巨大阻碍。(本文来源于《新西部(理论版)》期刊2011年12期)
樊莹[8](2010)在《清代西北回民起义的善后措施及比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有清一代,回民起义频仍,在中国西北的广袤大地上展现了其深远的时空延展性。回民起义之所以前仆后继式的发生,既有其共同的背景,又有各自复杂的因素。历次回民起义平定后,为彻底消除回民抗清的势力及隐患,清廷不断地采取根绝后患的善后措施,来强化对西北地区的政治监控。其善后措施主要包括:对起义回民的处置与发落、限制新教的政策及对涉乱地区回民的迁徙、安插等等,这些善后措施不仅造成了清代西北回民人口分布的结构性变动,而且直接影响到当代西北穆斯林人文、社会环境的变迁与特色发展,对于日后西北回民社会的经济发展、宗教势力的消长变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历次回民起义后清廷所采取的善后措施并非一成不变,而是随着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化不断地发生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叁个方面:第一,回民政治地位的兴衰浮沉;第二,西北回民社会组织化与中央王权的互动;第叁,兴学语境下中央王权意识形态的扩张。(本文来源于《兰州大学》期刊2010-03-01)
高小岩[9](2008)在《李得仓对近代张家川的影响——兼论清代同治年间西北回民起义》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清朝同治年间的西北回民起义中,李得仓率领"南八营"起义军转战于陇东南一带抗击清军。最终由于形势所迫,接受招抚,客观上达到了维护民族权益、削弱封建专制压迫的目的。李得仓成为地方官员之后,向清廷争取回民的正当权益,促进回汉团结,支持民族宗教事业,为近代张家川地区的社会稳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研究李得仓,不仅有助于客观看待回民起义尤其是对研究近代张家川的形成与发展是十分有意义的。(本文来源于《昌吉学院学报》期刊2008年06期)
谢俊美[10](2008)在《人地相宜 民族和谐——关于近代西北回民起义原因的历史思考》一文中研究指出一百多年前发生在我国西北地区的回民起义,从表面上看是由民族之间的矛盾冲突和清朝统治者的压迫剥削引发的,但深入细致地探讨,就不难发现,它与人口膨胀,耕地严重不足,自然生态和环境的巨大破坏息息相关,对民族信仰习俗的歧异也是其中一个主要因素。生存危机直接导致和加剧了社会危机,这是引发西北回民起义的根本原因。(本文来源于《历史教学(高校版)》期刊2008年07期)
西北回民起义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在西北回民起义的历史上,回和汉内部都有分化,并非铁板一块。在回民内部,因地域不同,分为了"陕回"和"甘回",陕回与甘回之内因教派和地域不同,亦有细分。虽然"陕回"和"甘回"有地域之别,但并未影响他们在战争中联合,也未在联合中消弭他们间的分歧,这一分歧最终导致西北回民起义军被清军各个击破,走向失败。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西北回民起义论文参考文献
[1].代小.浅析清政府镇压西北回民起义战争中重兵防守包头之原因[J].阴山学刊.2018
[2].龚方.联合与分化:清代西北回民起义中的地域情感分析[J].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
[3].陈荣泽,脱慧洁.同治回民起义对西北汉语方言分布格局的影响[J].兰台世界.2015
[4].陈文祥.清代回民起义军眷属问题探析——以乾隆、同治朝西北回民起义为中心[J].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
[5].蔡宇安.论清同治回民起义对近代西北回族社会经济的影响——基于经济人类学的视角[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
[6].孟文科,程森.左宗棠与西北民族地区儒家认同的建构——以同治回民起义后书院重建为中心[J].贵州民族研究.2012
[7].孟文科,陈慧英.空间格局的转换与西北地区回族生存环境的逆转——以同治回民起义后陕甘地区为中心[J].新西部(理论版).2011
[8].樊莹.清代西北回民起义的善后措施及比较研究[D].兰州大学.2010
[9].高小岩.李得仓对近代张家川的影响——兼论清代同治年间西北回民起义[J].昌吉学院学报.2008
[10].谢俊美.人地相宜民族和谐——关于近代西北回民起义原因的历史思考[J].历史教学(高校版).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