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中国公路电影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公路电影,女性形象,辅助者,意识形态
中国公路电影论文文献综述
耿小博,常亮[1](2019)在《新世纪中国公路电影中女性形象的文化解读》一文中研究指出公路类型作为中国电影的一种新兴力量,其发展历史相对短暂,学界对于公路电影文本的文化解读也相对匮乏。文章通过检视21世纪以来我国公路类型电影中的女性形象,探究其所遭遇的现实困境及其在此种类型中边缘化的设定,以期挖掘其女性形象背后的历史缘由与文化意义,为今后我国公路电影中的女性创作提供可借鉴的思路。(本文来源于《电影新作》期刊2019年05期)
高子棋[2](2019)在《中国公路电影(2001-2018)的空间叙事艺术》一文中研究指出2000年,施润玖导演的《走到底》被视为中国第一部公路电影,但票房却"惨到底"。2006年,中国公路电影迎来首次创作小高潮。同年,韩杰导演的《赖小子》获第35届鹿特丹电影节最佳影片金虎奖(1);贾樟柯编剧、导演的《叁峡好人》获第63届威尼斯影展最佳影片金狮奖(2)。尽管这些国际殊荣并未给当时的中国公路电影带来票房优势,但仍然引领了一股创作热潮,(本文来源于《文艺争鸣》期刊2019年08期)
孙甜[3](2019)在《中国公路电影类型化特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公路电影在国内电影市场上活跃起来,以《人在囧途》《泰囧》《港囧》系列电影为代表的国产电影收获了火爆的票房,带动公路电影这一类型电影的创作热潮,其中不乏《无人区》等优秀作品。中国公路电影的发展不是偶然的几部成功之作的带动,而是中国电影创作者们经历了漫长的摸索与试验的结果。那么中国公路电影具体表现出了哪些类型特征?在国产公路电影创作长足发展的今天,我们有必要对其进行同步的类型化研究,以把握其类型化发展态势,为同类影片创作提供理论参考。(本文来源于《新闻研究导刊》期刊2019年12期)
赵千华[4](2019)在《以类型电影为基础浅谈中国公路电影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公路电影从产生之初到发展至今,经历了十几年的时间,期间中国公路电影慢慢呈现出自己独有的特性。中国公路电影的诞生环境与外国公路电影有所不同,在此基础上,本文总结了中国公路电影的文化性,本土性的几种特性。(本文来源于《中国文艺家》期刊2019年06期)
李晓旭[5](2019)在《浅析中国公路电影中交通工具的叙事功能》一文中研究指出纵观中国电影史,公路电影的发展起步较晚,但是近些年来也为观众呈现了现代化的影像。交通工具的变化、发展与我国的经济、社会、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并且交通工具作为公路电影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公路电影中有着重要的叙事功能,其表现在:推动主要故事情节的发展、揭示人物性格特点及命运、空间景观的呈现。(本文来源于《大众文艺》期刊2019年10期)
万新月[6](2018)在《从陌生化原则浅析中国公路电影的空间塑造》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俄国形式主义文学理论陌生化为分析工具,探索了中国公路电影的空间建构艺术,从内部空间与外部空间两个方面揭示公路电影的空间结构特征和审美体验。通过对中国公路电影叙事空间的分析,揭示了空间陌生化不仅是公路电影的重要叙事策略,更是地缘文化于冲突中并行的普遍性结构在电影艺术中的典型呈现。(本文来源于《艺术科技》期刊2018年11期)
韩佳璇[7](2018)在《中国公路电影的喜剧精神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公路电影的整体风格不同于西方传统公路电影通过“追求自由”、“追求独立”、“叛逆”甚至“暴力”来找寻人性本质的特点,而是选择一种黑色幽默般的体验,但正是这种选择也反映了诸多社会问题。本文以中国公路电影中的喜剧精神为研究对象,从中国公路电影中的喜剧精神的表征方式、流动影像所寻找的喜剧精神以及情境场域隐喻的喜剧精神内涵叁个方面展开论述。第一章主要论述中国公路电影中喜剧精神的表征策略。它以荒诞、无序、讽刺、狂欢这些极具戏剧张力的方式来审视人与人、人与自然和社会环境之间的紧张关系,抨击社会中诸如限制人性自由、过度追名逐利、世态炎凉等现象,以一种黑色幽默的方式实现对现实社会的荒诞解构。第二章主要探讨流动影像即路上的人所寻求的喜剧精神。由于中国独特的文化、社会背景,现有中国公路电影更偏重于一种心灵的旅程,人物在旅途中往往带着更多的温情,所有的叛逆也大多只是自我的迷失、对于个人情感和归宿的寻找,而非对整个社会体制的不满,故事结局往往也是比较圆满的。笔者将中国公路电影中的“路人”所寻求的喜剧精神归纳为道德归顺、情感认同和家的回归这叁个方面。第叁章主要通过对情境场域诸如交通工具、路上的景观、地域空间这些“公路”独特的空间中所展现出的喜剧精神来进行分析,通过这些空间符号所表征的功能和意义透视当代社会和人类的生存状态。(本文来源于《暨南大学》期刊2018-05-28)
张杭,李金城[8](2018)在《中国公路电影的叙事模式与价值观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公路电影是近几年国内比较热门的电影类型。中国公路电影是经济发展与精神需求的产物,更是社会问题的"显影"。这类影片在叙事空间建构上开放与封闭并重,叙事时间段落的选取也有极大的相通性,叙事内容常涉及"寻找""救赎""亲情"叁个母题。中国公路电影通过几种典型的叙事模式,呈现出经过大众文化润饰过的主流价值观和情感模式。(本文来源于《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期刊2018年02期)
卫美伊[9](2018)在《浅谈中国“公路电影”叙事空间的地域性与文化价值——以《泰囧》《港囧》《后会无期》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地域、空间、文化、流动是公路电影的核心特质,近年来成功的国产"公路电影"中的空间叙事背景都有特定的地域属性。路途与地域之间存在着既定的关联性,不同的地域空间叙事背景展现了多样的地域风情,传达了不同的文化价值。(本文来源于《戏剧之家》期刊2018年11期)
高源[10](2018)在《新世纪中国公路电影中的游侠精神》一文中研究指出二十一世纪拉开序幕之后,中国出现了以公路为主题、以旅途为模式的公路电影,其中蕴含的游侠精神是中国游侠传统的延续。由于中国新世纪公路电影大多走向"回归模式",其中的游侠精神在继承古代游侠传统的同时也有所转折和改变。(本文来源于《青年文学家》期刊2018年06期)
中国公路电影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2000年,施润玖导演的《走到底》被视为中国第一部公路电影,但票房却"惨到底"。2006年,中国公路电影迎来首次创作小高潮。同年,韩杰导演的《赖小子》获第35届鹿特丹电影节最佳影片金虎奖(1);贾樟柯编剧、导演的《叁峡好人》获第63届威尼斯影展最佳影片金狮奖(2)。尽管这些国际殊荣并未给当时的中国公路电影带来票房优势,但仍然引领了一股创作热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中国公路电影论文参考文献
[1].耿小博,常亮.新世纪中国公路电影中女性形象的文化解读[J].电影新作.2019
[2].高子棋.中国公路电影(2001-2018)的空间叙事艺术[J].文艺争鸣.2019
[3].孙甜.中国公路电影类型化特征研究[J].新闻研究导刊.2019
[4].赵千华.以类型电影为基础浅谈中国公路电影特性[J].中国文艺家.2019
[5].李晓旭.浅析中国公路电影中交通工具的叙事功能[J].大众文艺.2019
[6].万新月.从陌生化原则浅析中国公路电影的空间塑造[J].艺术科技.2018
[7].韩佳璇.中国公路电影的喜剧精神研究[D].暨南大学.2018
[8].张杭,李金城.中国公路电影的叙事模式与价值观研究[J].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2018
[9].卫美伊.浅谈中国“公路电影”叙事空间的地域性与文化价值——以《泰囧》《港囧》《后会无期》为例[J].戏剧之家.2018
[10].高源.新世纪中国公路电影中的游侠精神[J].青年文学家.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