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砷煤矿区论文-吴一凡,吴攀,张瑞雪,张翅鹏,梁隆超

高砷煤矿区论文-吴一凡,吴攀,张瑞雪,张翅鹏,梁隆超

导读:本文包含了高砷煤矿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高砷煤矿区,大金发藓,砷,氧化应激

高砷煤矿区论文文献综述

吴一凡,吴攀,张瑞雪,张翅鹏,梁隆超[1](2018)在《高砷煤矿区大金发藓生化指标反映砷氧化应激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贵州省兴仁县猫石头水库上游高砷煤矿区酸性矿山废水流域及附近未污染区设置点位并采集优势藓种——大金发藓(Polytrichum commune Hedw.),测定其可溶性蛋白质含量、过氧化氢(H2O2)含量、总抗氧化水平等生化指标,探究高砷煤矿区优势藓种大金发藓在砷氧化应激环境下表现出的生物地球化学特征。结果表明:大金发藓能吸收砷并进入代谢,污染区大金发藓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均出现降低,在矿洞出水口处最低,仅为0.151 mg·g~(-1),未污染区含量则最高达0.404 mg·g~(-1),并与各点位砷含量呈负相关,地下部分低于地上部分;大金发藓体内活性氧(ROS)出现累积现象,砷的氧化应激在其体内产生作用,污染区大金发藓H_2O_2含量最高达5.93μmol·g~(-1),相比于未污染区苔藓(3.37μmol·g~(-1))明显升高,地下部分低于地上部分,与砷含量呈正相关;污染区大金发藓对砷氧化应激存在一定抵抗性,总抗氧化水平在极高砷含量情况下出现明显降低,A3点位的总抗氧化能力(ferric reducing/antioxidant power,FRAP值)为0.577,距矿洞距离在A3点位之后的点位砷含量较低,FRAP值也基本平稳。(本文来源于《生态学杂志》期刊2018年06期)

刘桂华,吴永贵,付天岭,范成五,秦松[2](2016)在《贵州富硫高砷煤矿区苔藓及土壤典型金属的分布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明苔藓植物对矿区的生态修复潜力,选择国内典型的砷高背景区(贵州省黔西南州)煤矿矿区废弃地周边受污染溪流滨岸的苔藓植物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苔藓、腐殖层土和底层土中As、Mn、Cu、Zn、Fe、Al等6种典型金属(类金属)元素含量的分析,探讨耐性植物对有害组分的富集特征。结果表明:受污染溪流滨岸苔藓体内明显富集典型金属,对照(清洁区)区域苔藓As、Cu和Fe含量分别为1.89 mg/kg、1.03 mg/kg和1.43 g/kg,污染区苔藓As、Cu、Fe含量分别是对照的178.54~300.89、12.56~17.42和17.83~29.82倍,3者在污染区含量极显着高于对照区;污染区苔藓Zn、Mn、Al含量分别为42.54~52.05 mg/kg、60.52~74.81mg/kg和2.60~3.97 g/kg,显着高于对照区。相对于底层土,腐殖层土对As、Fe、Al和Mn具有较高富集能力,对Cu、Zn富集作用不明显。相关性分析显示,苔藓植物体内的Fe-As和Cu-As存在显着正相关关系,Mn-Zn存在极显着正相关关系。(本文来源于《西南农业学报》期刊2016年09期)

陈俊峰[3](2016)在《高砷煤矿区土壤—水稻体系中砷的赋存形态及其分布特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砷(As)化合物的广泛应用以及As污染问题日益增多,引起越来越多的研究者重视和关注。不同形态As的毒性差异很大,一般情况下,叁价砷(As(Ⅲ))毒性最大,其次是五价砷(As(V))、二甲基砷(DMA)、一甲基砷(MMA)。水稻是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之一,水稻中As赋存形态及含量直接影响到稻米的食用安全,威胁人体健康。因此,研究稻田土壤中形态As分布、转化规律、水稻植物体内As存在形态等,对保证水稻食用安全以及提高农产品质量具有重要意义,研究成果可以为评价和预测高As煤矿开采过程中As对环境的影响提供依据。本文以贵州省兴仁县交乐村高As煤矿区外排酸性煤矿废水污染稻田为研究区,以受污染农田土壤及生长的水稻为研究对象,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与原子荧光联用技术(HPLC-HG-AFS)分析水稻及其相应环境介质中形态As和总As含量特征,旨在查明受污染水稻田中As的赋存形态以及水稻吸收As的影响因素。主要得出以下结论:(1)兴仁县交乐村污灌区稻田土壤As含量平均值为84.88 mg/kg,受高As煤矿废水影响越大,土壤酸化越严重,耕作层土壤As含量越高,沿溪流方向土壤As含量逐渐降低。(2)酸化稻田土壤在没有水淹条件下(水稻耕作前期),土壤形态As主要以无机的As(Ⅲ)和As(V)为主,As(V)含量约为77.17%;水淹条件下(水稻拔节期和灌浆期),土壤形态As以无机As为主,其中As(V)含量约为58.39%,高于As(Ⅲ);在水淹交替条件下(水稻成熟期),土壤形态As同样以无机的As(V)为主,约为62.76%。(3)土壤溶液中形态As以As(Ⅲ)为主,在水稻成熟期As含量最高,其分布特征与耕作层土壤分布特征一致,污染越严重,As含量越高;在土壤溶液中,As和亚铁有一致的变化规律,As(V)的还原会导致As(Ⅲ)的释放;(4)水稻植株体内As主要以无机形态As存在,且体内As含量从下到上呈现出递减规律,即土壤>根部>茎部>叶部>稻壳>稻米;不同生长期各器官形态As分布基本一致,根部As(V)浓度高于As(Ⅲ),地上部分分布则为As(V)浓度小于As(Ⅲ)浓度,且水稻根部随着水稻的生长,根部As含量逐渐减小,而其他器官As含量逐渐累积。(5)水稻对As(Ⅲ)富集系数小于As(V),对As(Ⅲ)转运系数大于As(V)。(6)用二维蒙特卡洛模型(RAMA)对研究区稻米中无机As的食用暴露量进行计算,用靶标危害系数(THQ)进行健康风险评估,结果显示:当地稻米中无机As平均含量计算得出的THQ值均小于1,对于所有目标人群均在可接受范围之内,含无机As的稻米对2-7岁的小孩危险最大,超过7岁以后,随着年龄的增加,风险逐渐减小。(本文来源于《贵州大学》期刊2016-05-01)

张萌,张瑞雪,吴攀,官庆松[4](2015)在《液相色谱-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检测高砷煤矿区苔藓中的砷形态》一文中研究指出建立了高砷煤矿区酸性矿山废水溪流周围苔藓中砷形态的液相色谱-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LC-HG-AFS)分析方法。该方法以7%HCl为提取剂,95℃水浴提取40min,对苔藓样品中砷形态的提取率为90.67%~97.34%。无机态的亚砷酸盐(As(Ⅲ))、二甲基砷酸(DMA)、一甲基砷酸(MMA)和砷酸盐(As(Ⅴ))的线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9999、0.9998、1.0000、0.9992,检出限分别为0.47、1.26、0.87、1.16μg/L,加标回收率为91.40%~113.72%,相对标准偏差(RSD)在1.23%~2.14%之间。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快速、准确检测苔藓中上述四种砷形态。(本文来源于《分析科学学报》期刊2015年04期)

刘文政,李存雄,秦樊鑫,庞文品[5](2015)在《高砷煤矿区土壤重金属污染及潜在的生态风险》一文中研究指出为考察黔西南煤矿区土壤重金属的污染状况,采集了5个典型高砷煤矿周围土壤作为研究对象,并对其重金属(Pb、Cd、Hg、As、Cu和Ni)的含量进行分析测定,分别采用地累积指数法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对其重金属污染状况、生态风险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黔西南5个典型高砷煤矿周围土壤重金属的平均含量均高于贵州省土壤重金属的平均背景值,小尖山煤矿周围土壤重金属污染最严重,其中Hg和As的平均含量分别为0.65mg/kg和431.2mg/kg。5个煤矿周围土壤As污染突出,其中小尖山、大丫口和梨树坪煤矿周围土壤As的地累积指数分别为3.85、3.42和3.02,均为偏重污染水平,同时还受Pb、Cd、Hg、Cu和Ni不同程度的污染。5个煤矿周围土壤重金属的潜在生态风险指数300~600,具有"强"生态风险。其中,Hg的潜在生态风险参数最高,As次之,这2种污染因子均达到"强"以上生态风险水平,应引起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本文来源于《贵州农业科学》期刊2015年07期)

廖芬[6](2015)在《兴仁高砷煤矿区沉积物污染特征及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为评价兴仁高砷煤矿区水体沉积物的污染水平及其生态风险,以贵州省表生沉积物背景值作为基准评价沉积物污染水平,采用Hakanson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评价了沉积物中重金属的环境生态风险。结果表明:交乐、潘家庄和小尖山煤矿区水体沉积物均表现出低pH值,高SO2-4、As、Fe等特征。与贵州表生沉积物背景值相比,交乐煤矿区水体沉积物中Fe、As和Hg平均值分别超过背景值4082倍、358.8倍和19.3倍;潘家庄煤矿区水体沉积物中Fe、As和Hg平均值分别超过背景值3478倍、8.3倍和0.55倍;小尖山煤矿区水体沉积物中Fe、As和Hg平均超过背景值2457倍、5.6倍和0.65倍。利用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分析表明:交乐、潘家庄和小尖山煤矿区水体沉积物主要受到As、Hg污染。交乐、潘家庄和小尖山煤矿区水体沉积物各重金属的潜在生态风险指数(Eir)从高到低依次为As>Hg>Cd>Cu>Pb>Cr>Zn,As>Hg>Cd>Cu>Pb>Zn>Cr,As=Hg>Cd>Cu>Pb>Cr>Zn。生态风险指数(RI)交乐>小尖山>潘家庄,交乐沉积物中重金属生态风险程度为很强风险,潘家庄和小尖山沉积物中重金属生态风险程度为中等风险。(本文来源于《绿色科技》期刊2015年04期)

石艳洁,吴永贵,付天岭,刘桂华[7](2015)在《两种天然矿物对高砷煤矿区AMD污染水体底质污染物释放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索利用天然矿物进行高砷煤矿区AMD污染水体底质污染释放的原位控制,以高砷煤矿区AMD污染湖泊底质为研究对象,添加不同比例的碳酸钙和磷矿粉后,分别对AMD污染底质进行7 d的连续浸提试验,并测定浸提液中p H、Eh、EC、SO2-4、Mn、Zn、Cu、As等特征指标浓度,评价2种天然矿物组分对AMD污染底质的污染释放控制效果。结果表明:碳酸钙、磷矿粉的添加可显着地提高污染底质的p H,并显着降低污染底质的氧化还原电位以及Mn、Cu、Zn离子的溶出,但浸提液EC和SO2-4却有不同程度的升高,且碳酸钙处理后浸提液EC和SO2-4的增幅显着低于磷矿粉处理;磷矿粉处理对底质中As离子的溶出有明显的抑制效果,而碳酸钙处理的效果则不明显,因此磷矿粉可作为高砷煤矿地区酸性废水污染湖库底质二次污染防治的理想材料。(本文来源于《环保科技》期刊2015年01期)

官庆松,张瑞雪,吴攀,张萌[8](2013)在《酸性高砷煤矿区苔藓植物的适生性及其砷含量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对贵州省兴仁县高砷煤矿区猫石头水库上游(溪流区和废渣区)苔藓植物进行调查,共发现苔藓植物5科6属6种,优势种属表现较明显,丛藓科的花状湿地藓、金发藓科的金发藓原变种分别是溪流区和废渣区的优势种群。由于受矿区酸性矿山废水的污染,苔藓生长基质普遍呈现酸性、高电导率的特征,致使本研究区苔藓植物与其他研究区种类差异较大。研究区内苔藓植物As含量为2.65~282.70 mg·kg-1,平均值为79.28 mg·kg-1。溪流区优势种群花状湿地藓各部分As含量特征显示,土壤基质是花状湿地藓体内As的来源之一。(本文来源于《生态学杂志》期刊2013年12期)

官庆松,张瑞雪,吴攀,张萌[9](2013)在《高砷煤矿区苔藓植物分布及其砷含量研究初探》一文中研究指出苔藓植物因其结构简单,对恶劣环境有较强的适应力和敏感性,是一类良好的环境污染指示植物和生态修复先锋植物。据资料显示,苔藓植物对矿山环境中砷及多种重金属有较强的生物富集能力。本文以贵州省兴仁县一个典型的高砷煤矿区为研究区域,重点研究受含砷(本文来源于《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4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专辑》期刊2013-04-21)

廖芬,吴永贵,周露,黄波平,王良韬[10](2011)在《黔西南高砷煤矿区钙镁离子对砷酸根联合生物毒性效应的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隆线溞为受试生物,研究了黔西南高砷煤矿区水环境中广泛共存的Ca2+、Mg2+对砷酸根(AsO34-)的生物毒性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砷酸根单独存在条件下,对隆线溞24、48、72、96 h的半致死浓度(LC50)分别为5.9817、5.1800、4.1884、3.2015 m.gL-1.Ca2+(20、60、100mg.L-1)与砷酸根联合存在条件下,24h的LC50值分别为25.8449、33.4735、24.7439 m.gL-1;96 h的LC50值分别为4.9502、5.7321、4.5072mg.L-1.Mg2+(5、10、15 m.gL-1)与砷酸根联合存在条件下,24 h的LC50值分别为33.8412、29.7261、25.4113 m.gL-1;96 h的LC50值分别为6.8802、4.9167、3.0276 m.gL-1.在24、48、72 h时,砷酸根与Ca2+或Mg2+共存时的毒性较砷酸根单一存在时降低;而在96 h时,低浓度(0~2.07 m.gL-1)砷酸根与Ca2+或Mg2+共存时的生物毒性较砷酸根单一存在时增强,而高浓度(3.70~20.72 m.gL-1)条件下的生物毒性则与低浓度相反.(本文来源于《环境科学学报》期刊2011年06期)

高砷煤矿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探明苔藓植物对矿区的生态修复潜力,选择国内典型的砷高背景区(贵州省黔西南州)煤矿矿区废弃地周边受污染溪流滨岸的苔藓植物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苔藓、腐殖层土和底层土中As、Mn、Cu、Zn、Fe、Al等6种典型金属(类金属)元素含量的分析,探讨耐性植物对有害组分的富集特征。结果表明:受污染溪流滨岸苔藓体内明显富集典型金属,对照(清洁区)区域苔藓As、Cu和Fe含量分别为1.89 mg/kg、1.03 mg/kg和1.43 g/kg,污染区苔藓As、Cu、Fe含量分别是对照的178.54~300.89、12.56~17.42和17.83~29.82倍,3者在污染区含量极显着高于对照区;污染区苔藓Zn、Mn、Al含量分别为42.54~52.05 mg/kg、60.52~74.81mg/kg和2.60~3.97 g/kg,显着高于对照区。相对于底层土,腐殖层土对As、Fe、Al和Mn具有较高富集能力,对Cu、Zn富集作用不明显。相关性分析显示,苔藓植物体内的Fe-As和Cu-As存在显着正相关关系,Mn-Zn存在极显着正相关关系。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高砷煤矿区论文参考文献

[1].吴一凡,吴攀,张瑞雪,张翅鹏,梁隆超.高砷煤矿区大金发藓生化指标反映砷氧化应激特征[J].生态学杂志.2018

[2].刘桂华,吴永贵,付天岭,范成五,秦松.贵州富硫高砷煤矿区苔藓及土壤典型金属的分布特征[J].西南农业学报.2016

[3].陈俊峰.高砷煤矿区土壤—水稻体系中砷的赋存形态及其分布特征研究[D].贵州大学.2016

[4].张萌,张瑞雪,吴攀,官庆松.液相色谱-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检测高砷煤矿区苔藓中的砷形态[J].分析科学学报.2015

[5].刘文政,李存雄,秦樊鑫,庞文品.高砷煤矿区土壤重金属污染及潜在的生态风险[J].贵州农业科学.2015

[6].廖芬.兴仁高砷煤矿区沉积物污染特征及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评价[J].绿色科技.2015

[7].石艳洁,吴永贵,付天岭,刘桂华.两种天然矿物对高砷煤矿区AMD污染水体底质污染物释放的影响[J].环保科技.2015

[8].官庆松,张瑞雪,吴攀,张萌.酸性高砷煤矿区苔藓植物的适生性及其砷含量特征[J].生态学杂志.2013

[9].官庆松,张瑞雪,吴攀,张萌.高砷煤矿区苔藓植物分布及其砷含量研究初探[C].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4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专辑.2013

[10].廖芬,吴永贵,周露,黄波平,王良韬.黔西南高砷煤矿区钙镁离子对砷酸根联合生物毒性效应的影响研究[J].环境科学学报.2011

标签:;  ;  ;  ;  

高砷煤矿区论文-吴一凡,吴攀,张瑞雪,张翅鹏,梁隆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