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相抑郁论文-杨敬铭,陈景旭,张立刚,陈红梅,李然

单相抑郁论文-杨敬铭,陈景旭,张立刚,陈红梅,李然

导读:本文包含了单相抑郁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软双相,单相抑郁,认知功能

单相抑郁论文文献综述

杨敬铭,陈景旭,张立刚,陈红梅,李然[1](2019)在《未治疗的软双相障碍与单相抑郁障碍患者认知功能的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软双相障碍和单相抑郁患者认知功能的特点。方法:共纳入同时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统计手册》第4版(DSM-IV)抑郁障碍、Ghaemi软双相障碍诊断标准的患者56例(软双相障碍组),与其性别、年龄相匹配单纯符合DSM-IV抑郁障碍诊断标准的患者56例(单相抑郁组)。收集一般资料,使用可反复测查的成套神经心理状态评估工具(RBANS)进行认知功能评估,采用t检验及χ~2检验对其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软双相障碍组首发年龄、发作频率及阳性家族史与单相抑郁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显着意义(P<0.05或P<0.01);软双相障碍组患者RBANS总评分、注意力得分、视空间结构及延迟记忆得分明显低于单相抑郁组(P<0.05或P<0.01)。结论:软双相障碍患者不仅在临床表现上有别于单相抑郁障碍患者,而且认知功能也较单相抑郁障碍患者差。(本文来源于《临床精神医学杂志》期刊2019年05期)

杨小波,郭丽阳,陈策,伏炜,焦翔[2](2019)在《单相抑郁症患者抗抑郁治疗对血糖血脂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单相抑郁患者出现代谢异常的情况及可能原因。方法 103例住院的单相抑郁症患者和100例健康对照。患者组抗抑郁药治疗3周。检测治疗前后代谢指标(空腹血糖、总胆固醇、叁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变化。结果单相抑郁症患者治疗前空腹血糖、总胆固醇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代谢指标与正常对照间没有显着性差异(P>0.05)。抗抑郁药治疗后,血清空腹血糖水平较基础值有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发单相抑郁症患者空腹血糖及总胆固醇指标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P=0.049;P=0.031);年龄>30岁的患者空腹血糖及总胆固醇指标高于年龄≤30岁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P=0.016)。空腹血糖和发病次数正相关,可建回归方程Y_(空腹血糖)=0.26x_(发病次数)+4.01。结论抑郁反复发作增加了发生代谢问题的风险;抗抑郁药治疗有助于空腹血糖的改善;单相抑郁代谢风险或许与疾病反复发生有关,与药物治疗关联不大。(本文来源于《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期刊2019年06期)

廖继武,杨海华,王丝丝,马萍,潘集阳[3](2019)在《单相、双相抑郁障碍患者血浆神经肽Y及P物质水平的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单相抑郁障碍(UDD)与双相抑郁障碍(BDD)患者血浆神经肽Y(NPY)及P物质(SP)水平差异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35例UDD患者(UDD组)、38例BDD患者(BDD组)及35名健康对照者(对照组)血浆NPY及SP水平;以中文版心境障碍问卷(MDQ)及轻躁狂症状清单(HCL-32)筛查患者既往心境状况;应用一般状况问卷、汉密尔顿抑郁量表-17项(HAMD-17)、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及Young躁狂量表(YMRS)评定患者症状及严重程度。结果:血浆NPY水平UDD组[(5.74±1.79)μg/ml]、BDD组[(5.95±2.15)μg/ml]明显低于对照组[(8.07±3.22)μg/ml](P均<0.05);血浆SP水平UDD组[(6.24±2.68)μg/ml]、BDD组[(5.78±1.49)μg/ml]明显高于对照组[(4.08±1.54)μg/ml](P均<0.01); UDD与BDD组间血浆NPY及S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UDD组及BDD组血浆SP水平均与HAMD睡眠障碍因子呈正相关(r=0.67,r=0.59;P均<0.05)。结论:UDD与BDD患者均存在着相似的NPY能及SP能神经元功能紊乱。(本文来源于《临床精神医学杂志》期刊2019年04期)

龚世灵[4](2019)在《单相和双相抑郁障碍患者睡眠特征及认知功能的差异》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单相抑郁障碍患者和双相抑郁障碍患者的睡眠特征以及其认知功能的差异。方法选取2015-02—2016-10茂名市第叁人民医院院就诊的单相抑郁障碍患者73例(单相组)、双相抑郁障碍患者76例(双相组),以及同期的健康志愿者60例(对照组)。采用多导睡眠监测系统对受试者的睡眠特征进行监测比较,采用改良过的韦氏成人智力量表(Wechsler Adult Intelligence Scale,WAIS)评定受试者的语言智商、操作智商和总智商;采用韦克斯勒成人记忆量表(Wechsler memory scale,WMS)评定受试者的记忆能力;采用功能失调性态度问卷(Dysfunctional attitudes scales,DAS)评估认知结构。结果 3组受试者的多导睡眠监测指标中,除第2期睡眠时间/比例和快速动眼期睡眠时间/比例外,其他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相组与双相组患者在总睡眠时间、觉醒时间、觉醒次数、睡眠潜伏期、第1期时间/比例和第3期时间/比例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WAIS和WM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相组和双相组在总智商和记忆商数比较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的语言智商和操作智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受试者DAS评分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双相组显着高于单相组(P<0.05)。其中强制性、依赖性、认知哲学方面,双相组的评分显着高于单相组(P<0.05);但2组患者的脆弱性、吸引和排斥、完美性、寻求赞许及自主性态度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相抑郁障碍和双相抑郁障碍患者均存在睡眠进程和睡眠结构紊乱的问题,认知能力也受到一定程度的损伤,其中双相抑郁患者更为严重。(本文来源于《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期刊2019年08期)

张颖,李刚,王若梅,刘丽荣[5](2019)在《单相抑郁患者缓解期认知功能损害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单相抑郁患者缓解期的认知功能状况。方法对58例单相抑郁患者在发作期和缓解期(试验组)及30名健康对照者(对照组)进行WCST、CPT、TMT和CWT,并对结果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 WCST:试验组发作期的正确反应数及完成分类数少于缓解期,错误总数、持续错误数及随机错误数多于缓解期(P<0.05);试验组发作期及缓解期的正确反应数及完成分类数少于对照组,总测验次数、错误总数、持续错误数及随机错误数多于对照组(P<0.05)。CPT:试验组发作期的正确反应数1、2、3少于缓解期,错误次数1、2、3多于缓解期(P<0.05);试验组发作期及缓解期的正确反应数1、2、3少于对照组,错误次数1、2、3及持续错误数多于对照组(P<0.05)。TMT:试验组发作期的连线测验A、B用时长于缓解期(P<0.05);试验组发作期及缓解期的连线测验A、B用时长于对照组(P<0.05)。CWT:试验组发作期的色词测验A、B、C用时长于缓解期(P<0.05);试验组发作期及缓解期的色词测验A、B、C用时长于对照组(P<0.05)。结论缓解期患者的认知功能虽较发作期有所改善,但仍达不到健康人的水平。(本文来源于《国际精神病学杂志》期刊2019年02期)

李自祥,顾振军,张九英,苏成法[6](2018)在《单相抑郁转躁狂的临床相关因素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影响抑郁症转躁狂的相关性因素,正确指导临床治疗。方法对2012年01月01日~2017年12月30日期间,在我院住院治疗的符合CCMD-3诊断标准的、(HAMD-17)>18分的抑郁症、在治疗过程中有转躁狂相现象(躁狂量表BRMS-11,>9分)的348例住院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结果 348例中,女性233例(66.95%),单一使用抗抑郁药312例(89.66%),18岁以下90例(25.86%),因明显存在饮酒(借酒浇愁)现象81例(23.28%)。结论单一使用抗抑郁药物、年龄小、女性、饮酒等是影响抑郁症转躁狂的主要因素。(本文来源于《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期刊2018年93期)

李露露,王丽莉,田甜,王从辉[7](2018)在《文拉法辛对单相抑郁患者IL-10和IL-4水平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单相抑郁患者白介素10(IL-10)、白介素4(IL-4)水平及文拉法辛对单相抑郁患者IL-10和IL-4水平的影响,探讨IL-10、IL-4水平与单相抑郁的关系及文拉法辛的抗抑郁机制。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7年12月于天津市安定医院就诊的符合《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ICD-10)诊断标准的单相抑郁住院患者80例为病例组,给予文拉法辛治疗8周。同期选取天津市安定医院的健康体检者82例为对照组。于治疗前和治疗8周后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病例组IL-10、IL-4水平并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24项版(HAMD-24)评定疗效,于入组时用ELISA检测对照组IL-10、IL-4水平。结果治疗前,病例组IL-10、IL-4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 05)。治疗8周后,病例组IL-10、IL-4水平均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 05);病例组与对照组IL-10、IL-4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 0. 05)。治疗8周后,病例组HAMD-24总评分及焦虑/躯体化、迟缓、绝望感因子评分均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 05)。病例组治疗前的IL-10、IL-4水平与HAMD-24评分呈负相关(r=-0. 772、-0. 654,P均<0. 05)。结论单相抑郁的发生可能与IL-10、IL-4水平降低相关,文拉法辛可改善单相抑郁患者的症状,其可能是通过调节IL-10、IL-4水平发挥抗抑郁作用。(本文来源于《四川精神卫生》期刊2018年05期)

张建芳,鲁晓波,刘海斌[8](2018)在《双相和单相抑郁障碍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心理社会支持治疗效果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双相和单相抑郁障碍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心理社会支持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诊断为单相抑郁的患者40例和双相抑郁的患者40例的临床资料,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特征及两组患者对心理社会支持治疗的反应效果。结果双相抑郁组患者与单项抑郁组比较,首次发病年龄早、发作史高、首诊符合率低、病程长(P<0.05)。双相抑郁组激越、精神病性症状、合并躯体共病发病率要高于单相抑郁患者(P<0.05);自杀意念或行为、合并焦虑障碍发病率低于单相抑郁组(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HAMD、UCLA评分均较干预前降低(P<0.05),LSI评分较干预前升高(P<0.05);单相抑郁组干预后HAMD、UCLA评分低于双相抑郁组(P<0.05),LSI评分高于双相抑郁组(P<0.05)。结论双相抑郁发作无明显诱因,而且发作较为频繁,首次发病年龄早,心理社会支持治疗效果较差,以后需要加强其心理干预治疗。(本文来源于《精神医学杂志》期刊2018年05期)

刘紫珊,马亚荣,张杰,林晓鸣,孙彬[9](2018)在《单相与双相抑郁障碍患者临床特征的对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比较单相与双相抑郁障碍患者的临床特征,为单相和双相抑郁障碍的鉴别诊断提供参考。方法连续入组2012年6月-2013年11月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住院、符合《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ICD-10)诊断标准的单相抑郁障碍(单相组,n=72)和双相抑郁障碍(双相组,n=64)患者,收集并分析两组一般人口学资料和临床特征,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17项版(HAMD-17)评定抑郁症状。结果单相组女性及已婚患者比例均高于双相组(χ2=18.74、4.68,P<0.05或0.01);双相组平均起病年龄小于单相组(t=-2.13,P=0.035);双相组性格外向者比例高于单相组(χ2=9.74,P=0.002);单相组有病前诱因者比例高于双相组(χ2=18.96,P<0.01);双相组伴不典型抑郁症状者比例高于单相组(χ2=24.60,P<0.01);双相组既往抑郁发作次数多于单相组(Z=-5.37,P<0.01);单相组HAMD-17总评分及躯体化焦虑和食欲减退因子评分均高于双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78~-2.06,P<0.05或0.01)。结论单相与双相抑郁障碍患者在性别、婚姻状况、发病年龄、是否有病前诱因、是否伴不典型抑郁症状、既往发作次数及HAMD-17评分方面存在差异。(本文来源于《四川精神卫生》期刊2018年04期)

张颖,李刚,刘丽荣,王若梅[10](2018)在《双相抑郁与单相抑郁患者认知功能损害的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双相抑郁与单相抑郁患者认知功能损害情况。方法:对61例双相抑郁患者(双相组)及59例单相抑郁发作患者(单相组)及20名健康对照者(对照组)进行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CST)、持续操作测验(CPT)、连线测验(TMT)和Stroop色词测验(CWT),并对结果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WCST:双相组的错误总数、持续错误数、随机错误数明显多于单相组和对照组,完成分类数明显少于单相组和对照组(P均<0.01);双相组和单相组的正确反应数明显少于对照组(P均<0.01);单相组的错误总数、持续错误数、随机错误数均多于对照组,完成分类数少于对照组(P均<0.01)。CPT:双相组3个部分的正确反应数明显少于单相组和对照组,3个部分的错误次数明显多于单相组和对照组(P均<0.01);单相组正确反应数Ⅰ少于对照组,错误次数Ⅱ多于对照组(P均<0.01)。TMT:双相组TMT-A用时明显长于单相组和对照组(P均<0.01)。CWT:双相组色词测验A、B、C用时明显长于单相组和对照组(P均<0.01);单相组色词测验A、C用时明显长于对照组(P均<0.01)。结论:双相抑郁及单相抑郁患者均有认知功能损害;双相抑郁患者执行功能、注意功能、记忆功能和信息处理速度等认知功能损害程度更重。(本文来源于《临床精神医学杂志》期刊2018年04期)

单相抑郁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讨单相抑郁患者出现代谢异常的情况及可能原因。方法 103例住院的单相抑郁症患者和100例健康对照。患者组抗抑郁药治疗3周。检测治疗前后代谢指标(空腹血糖、总胆固醇、叁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变化。结果单相抑郁症患者治疗前空腹血糖、总胆固醇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代谢指标与正常对照间没有显着性差异(P>0.05)。抗抑郁药治疗后,血清空腹血糖水平较基础值有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发单相抑郁症患者空腹血糖及总胆固醇指标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P=0.049;P=0.031);年龄>30岁的患者空腹血糖及总胆固醇指标高于年龄≤30岁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P=0.016)。空腹血糖和发病次数正相关,可建回归方程Y_(空腹血糖)=0.26x_(发病次数)+4.01。结论抑郁反复发作增加了发生代谢问题的风险;抗抑郁药治疗有助于空腹血糖的改善;单相抑郁代谢风险或许与疾病反复发生有关,与药物治疗关联不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单相抑郁论文参考文献

[1].杨敬铭,陈景旭,张立刚,陈红梅,李然.未治疗的软双相障碍与单相抑郁障碍患者认知功能的比较[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19

[2].杨小波,郭丽阳,陈策,伏炜,焦翔.单相抑郁症患者抗抑郁治疗对血糖血脂的影响[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19

[3].廖继武,杨海华,王丝丝,马萍,潘集阳.单相、双相抑郁障碍患者血浆神经肽Y及P物质水平的比较[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19

[4].龚世灵.单相和双相抑郁障碍患者睡眠特征及认知功能的差异[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9

[5].张颖,李刚,王若梅,刘丽荣.单相抑郁患者缓解期认知功能损害观察[J].国际精神病学杂志.2019

[6].李自祥,顾振军,张九英,苏成法.单相抑郁转躁狂的临床相关因素研究[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8

[7].李露露,王丽莉,田甜,王从辉.文拉法辛对单相抑郁患者IL-10和IL-4水平的影响[J].四川精神卫生.2018

[8].张建芳,鲁晓波,刘海斌.双相和单相抑郁障碍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心理社会支持治疗效果分析[J].精神医学杂志.2018

[9].刘紫珊,马亚荣,张杰,林晓鸣,孙彬.单相与双相抑郁障碍患者临床特征的对照研究[J].四川精神卫生.2018

[10].张颖,李刚,刘丽荣,王若梅.双相抑郁与单相抑郁患者认知功能损害的比较[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18

标签:;  ;  ;  

单相抑郁论文-杨敬铭,陈景旭,张立刚,陈红梅,李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