层间扩散论文-朱礼宝,戴文喜,李永清,朱锡,朱子旭

层间扩散论文-朱礼宝,戴文喜,李永清,朱锡,朱子旭

导读:本文包含了层间扩散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复合材料,吸湿行为,层间,纤维,基体界面

层间扩散论文文献综述

朱礼宝,戴文喜,李永清,朱锡,朱子旭[1](2019)在《考虑层间和界面的玻璃纤维/环氧复合材料吸湿扩散实验和仿真》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复合材料层间和界面对吸湿扩散系数的影响,开展单向玻璃纤维/环氧复合材料和纯环氧树脂的吸湿实验,获取复合材料的叁维扩散系数。采用光学显微镜和原子力显微镜分别获取复合材料层间和界面的参数。依据实验结果,建立包含层间和界面的复合材料瞬态扩散与稳态扩散有限元模型。结果表明:复合材料沿纤维方向的扩散系数大于纯树脂的扩散系数,垂直于纤维的两个方向的扩散系数不相等。包含层间的有限元模型能更真实地反映复合材料的结构及其吸湿过程,层间对垂直于纤维方向的扩散起促进作用。纬纱对沿其方向扩散的促进作用明显。为拟合复合材料的叁维扩散系数,需要考虑界面扩散性能的正交各向异性。(本文来源于《材料工程》期刊2019年11期)

杨庆霞,黄晓曦,姚金环,张正刚,林红[2](2010)在《层间阴离子对铝代Ni(OH)_2质子扩散系数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化学共沉淀法制备了层间分别含有SO42-和NO3-的铝取代氢氧化镍样品。应用X-射线衍射(XRD)、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和循环伏安法(CV)对样品的微观结构和质子扩散系数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两样品均为α-相氢氧化镍,其中层间含有NO3-的铝代氢氧化镍比层间含有SO42-的铝代氢氧化镍具有更好的结晶特性;循环伏安测试表明,层间含有NO3-的铝代氢氧化镍比层间含有SO42-的铝代氢氧化镍具有更好的电化学反应可逆性和更高的质子传递系数。(本文来源于《广东化工》期刊2010年01期)

李新喜,王燕,黄朝强,陈波[3](2009)在《层间扩散对多层膜镜单色器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结合新近发展的多层膜极化超镜涂层材料CoFe/TiZr,采用中子反射实验测量数据,以矩阵方法为基础,对有无考虑层间扩散、表层氧化两种情况进行了进行了理论计算。采用超镜实际结构设计方法(Real Structure Design,RSD),运用双势函数处理模型,考虑表层氧化,获得了新型超镜涂层材料CoFe/TiZr镀制多层膜镜单色器的工艺要求以及有效中子损失情况。计算结果可为采用CoFe/TiZr作为涂层材料镀制多层膜镜单色器或者多层膜镜单色器的制备及理论设计优化工作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本文来源于《现代科学仪器》期刊2009年04期)

倪经,蔡建旺,赵见高,颜世申,梅良模[4](2004)在《Fe/Si多层膜的层间耦合与界面扩散》一文中研究指出对以本征Si及重掺杂p型和n型Si作为中间层的Fe Si多层膜的层间耦合进行研究 ,并通过退火 ,增大Fe ,Si之间的扩散 ,分析界面扩散对层间耦合的影响 .实验结果表明 ,层状结构良好的制备态的多层膜 ,Fe ,Si之间也存在一定程度的扩散 ,它是影响层间耦合的主要因素 ,远远超过了半导体意义上的重掺杂 ,使不同种类的Si作为中间层的层间耦合基本一致 .进一步还发现 ,在一定范围内增大Fe ,Si之间的扩散 ,即使多层膜的层状结构已经有了相当的退化 ,Fe Si多层膜的反铁磁耦合强度基本保持不变 .(本文来源于《物理学报》期刊2004年11期)

倪经[5](2004)在《Fe/Si多层膜的层间耦合与界面扩散》一文中研究指出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人们就观察到Fe/Si多层膜的层间耦合现象。在接下来的二十年中,人们致力于其机理的研究。但直到现在,对于Fe/Si多层膜层间耦合机理的认识仍然存在较大的争论。本文在研究Fe/Si多层膜层间耦合的基础上,通过退火和掺杂,探讨了界面扩散对层间耦合的影响。采用磁控溅射的方法制备了中间层分别为P型、N型及本征Si的Fe/Si多层膜。测量这些样品的磁性质,观察到完全相同的层间耦合现象,且此现象与文献叙述吻合。制备态样品的大角X射线衍射谱显示多层膜中Fe层的衍射峰对应的2θ比块体Fe的衍射峰对应的2θ大,在退火以后,样品衍射峰对应的2θ进一步变大而且超晶格卫星峰消失;比较退火前后样品的小角X射线衍射谱,发现退火使衍射峰对应的2θ变小;对比制备态样品的层间耦合强度,退火150℃样品的层间耦合强度基本保持不变。这些实验结果表明, Fe、Si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扩散,它是影响层间耦合的主要因素,远远超过了半导体意义上的重参杂,使不同种类的Si作为中间层的层间耦合基本一致;进一步,我们还发现,在一定范围内增大Fe、Si之间的扩散,即使多层膜的层状结构已经有了相当的退化,Fe/Si多层膜的反铁磁耦合强度基本保持不变。采用磁控溅射的方法,向Fe/Si多层膜的中间层掺入Cr。在样品的磁测量中,发现掺入的Cr越多,则样品的层间耦合越弱;样品的大角X射线衍射谱表明Cr的掺入阻止了界面扩散;同时样品的小角X射线衍射谱显示Cr的掺入破坏了多层膜的分层结构。上述结果表明,在掺入Cr的过程中,界面扩<WP=3>散的降低是导致样品层间耦合变弱的重要原因之一。这进一步证实了界面扩散是影响层间耦合的主要因素。(本文来源于《四川大学》期刊2004-05-01)

层间扩散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采用化学共沉淀法制备了层间分别含有SO42-和NO3-的铝取代氢氧化镍样品。应用X-射线衍射(XRD)、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和循环伏安法(CV)对样品的微观结构和质子扩散系数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两样品均为α-相氢氧化镍,其中层间含有NO3-的铝代氢氧化镍比层间含有SO42-的铝代氢氧化镍具有更好的结晶特性;循环伏安测试表明,层间含有NO3-的铝代氢氧化镍比层间含有SO42-的铝代氢氧化镍具有更好的电化学反应可逆性和更高的质子传递系数。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层间扩散论文参考文献

[1].朱礼宝,戴文喜,李永清,朱锡,朱子旭.考虑层间和界面的玻璃纤维/环氧复合材料吸湿扩散实验和仿真[J].材料工程.2019

[2].杨庆霞,黄晓曦,姚金环,张正刚,林红.层间阴离子对铝代Ni(OH)_2质子扩散系数的影响[J].广东化工.2010

[3].李新喜,王燕,黄朝强,陈波.层间扩散对多层膜镜单色器性能的影响[J].现代科学仪器.2009

[4].倪经,蔡建旺,赵见高,颜世申,梅良模.Fe/Si多层膜的层间耦合与界面扩散[J].物理学报.2004

[5].倪经.Fe/Si多层膜的层间耦合与界面扩散[D].四川大学.2004

标签:;  ;  ;  ;  ;  

层间扩散论文-朱礼宝,戴文喜,李永清,朱锡,朱子旭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