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京津风沙源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沙障固沙技术,层次分析法,文献频次法,指标权重
京津风沙源区论文文献综述
丁新辉,刘孝盈,刘广全,朱毕生,王炜炜[1](2019)在《京津风沙源区沙障固沙技术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于构成材料、规格形状以及自然风向和地貌形态的多样性,不同沙障固沙技术的固沙效果有较大差异,如何科学客观的筛选沙障固沙技术,是保证沙障固沙技术长期稳定发挥其最大作用的重要基础。针对京津风沙源区沙障固沙技术效果评价问题,建立了沙障固沙技术评价的方法体系,明确了沙障固沙技术评价指标集、评价指标权重以及沙障固沙技术评价面临的问题。在沙障固沙技术与地区自然条件、经济发展水平相协调的前提下,基于文献频次法和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HP)从技术成熟度、技术应用难度、技术相宜性、技术效益、技术推广潜力5个方面共筛选出1项判断性指标、4项准则性指标、14项二级指标和25项叁级指标指标,构建沙障固沙技术评价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以技术效益为主导,兼顾功能性和应用性综合评价,从而对京津风沙源区沙障固沙技术进行全面评价。(本文来源于《生态学报》期刊2019年16期)
张彪,李庆旭,王爽,谢高地[2](2019)在《京津风沙源区防风固沙功能的时空变化及其区域差异》一文中研究指出防风固沙功能是京津风沙源治理成效的关键监测指标。以往研究注重局地防风固沙功能的评估,对全区防风固沙功能的时空变化与内部差异揭示不足。基于京津风沙源区多期遥感数据,采用修正风蚀方程与GIS空间统计技术,评估分析了2000-2015年防风固沙功能的整体变化及其区域差异。结果表明:(1)京津风沙源区年均防风固沙量为28.98亿t,防风固沙能力为68.24 t/hm~2,且均随年份变化波动增加,年均增速分别为1.10%和0.71%;(2)京津风沙源区防风固沙能力呈西北高、东南低趋势,有49.06%的区域防风固沙能力高于70 t/hm~2,评估期内有54%的区域防风固沙能力明显提高;(3)浑善达克沙地亚区、典型草原亚区和荒漠草原亚区的防风固沙量累计为全区防风固沙总量的88%,燕山丘陵山地水源保护亚区和晋北山地丘陵亚区的防风固沙能力提升最显着;(4)锡林郭勒盟、赤峰市和乌兰察布市的防风固沙量合计占全区防风固沙量的77%,朔州市与包头市防风固沙能力较高,北京市与天津市防风固沙能力增速较高。因此,未来应重视分区施策治理与西部和北部防风固沙功能提升。(本文来源于《自然资源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卫洁,雷添杰,孔冬梅,王红岩,武志涛[3](2019)在《基于遥感的京津风沙源区植被覆盖变化监测》一文中研究指出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实施15年来,迫切需要对区域的植被变化进行研究。基于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moderate-resolution imaging spectroradiometer,简称MODIS)标准化植被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简称NDVI)数据,系统研究了京津风沙源区2000~2014年的植被年际、季节和月变化特征,以及气候变化和生态工程建设对植被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1)从区域上看,2000~2014年NDVI呈显着增加的趋势(P<0.05),增长率为11.79%。其中植被改善最大的季节为夏季,秋季植被增加最为缓慢。2)从空间上看,京津风沙源区84.51%的植被活动呈增加的趋势,其中29.04%的区域植被活动呈显着增加的趋势。植被活动的增加主要是由于春、夏和秋叁个季节植被活动的共同增加;统计表明,春季、夏季和秋季植被活动增加了82.05%、82.36%和74.22%。植被活动下降的区域呈现明显的西南东北的条带状,其中夏季和秋季NDVI的显着下降是造成该区域年NDVI下降的主要原因。3)年、季节和月叁个尺度的研究均表明降水是限制京津风沙源区植被生长的主要气候因子;生态工程建设对研究区2000~2014年NDVI增加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本文来源于《山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1期)
李庆旭,张彪,王爽,谢高地[4](2018)在《京津风沙源区2000—2015年植被覆盖状况的区域差异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植被覆盖状况是监测与表征区域生态建设成效的重要指标。以往研究注重区域植被覆盖状况的整体变化分析,对长时期区域内部植被覆盖变化及其差异研究较少。文中基于京津风沙源区遥感影像数据,采用GIS空间分析技术,重点评估了2000—2015年植被覆盖度的年际变化及其区域差异。研究结果表明,2000—2015年京津风沙源区植被覆盖度变化为35%~45%,且随年份变化呈波动增加趋势,年均增速为0.4%(P<0.05),生态治理取得明显植被恢复成效。8个治理分区植被覆盖均有所增加,但区域差异明显,晋北山地丘陵亚区和燕山丘陵山地水源保护亚区植被覆盖度年均增速超过0.6%,浑善达克沙地亚区与荒漠草原亚区植被覆盖度年均增速不及0.2%,这与区域地表组成和气候背景有关。从地市来看,北京、天津和承德植被覆盖度较高,但朔州和张家口植被覆盖度增速明显,而乌兰察布和包头植被覆盖度年均增速低于0.1%。相比2000年,2015年京津风沙源区有51%的区域植被覆盖度增加,49%区域植被覆盖度未变或降低,主要集中在京津风沙源区的中部和西部县市(旗),未来生态治理过程中应加以重点关注。(本文来源于《地学前缘》期刊2018年05期)
马志婷,武志涛,卫洁[5](2018)在《京津风沙源区干旱时空特征及对植被变化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基于京津风沙源区27个站点1960—2014年逐月气温和降水数据,采用标准降水蒸散指数(SPEI),从干旱趋势、干旱面积和干旱频率等方面分析了研究区干旱的时空变化特征;在此基础上,利用SPEI和NDVI指数,分析了干旱对区域植被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1)1960—2014京津风沙源区SPEI呈显着下降的趋势,多次严重干旱均出现工程实施的近15年。过去55年京津风沙源区大部分区域SPEI呈下降趋势,显着下降的区域主要集中在内蒙古草原地区。(2)1960—2014年轻度干旱、中度干旱和严重干旱的面积均呈上升的趋势。2001年和2009年严重干旱面积分别占整个研究区的49.00%和41.10%。(3)1960—2014年干旱频率从西北向东南呈递减趋势。1996—2014年干旱频率比1978—1995年和1960—1977年分别增长了7.59%和9.09%。京津风沙源区最长干旱持续时间都接近或超过半年。(4)1982—2014年研究区92.52%的区域SPEI和NDVI呈正相关关系,表明干旱会对区域植被产生重要影响。干旱趋势、干旱面积和干旱频率均表明,京津风沙源区干旱情况加重,尤其治理工程实施的近15年干旱程度更加严重。本文研究结果对京津风沙源区植被恢复重建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山地学报》期刊2018年04期)
[6](2016)在《京津冀风沙源区沙化土地治理技术将取得新的突破》一文中研究指出2016年9月6日讯,日前,由我院牵头申报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典型脆弱生态修复与保护研究"重点专项——"京津冀风沙源区沙化土地治理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顺利获批。该项目将以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二期范围为研究区,从基础研究、技术研发、产业化示范、技术集成与决策四个层面,构建京津冀风沙源区沙化土地综合整治空间决策支持系统。项目将以京津冀风沙源区叁种主要景观类型——沙地、草地、疏林草(本文来源于《林业科技通讯》期刊2016年10期)
王建兰,吴波[7](2016)在《为京津风沙源治理提供科技支撑》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讯 王建兰 通讯员吴波 报道 日前,由中国林科院牵头申报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典型脆弱生态修复与保护研究”重点专项——“京津冀风沙源区沙化土地治理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获科技部批准。项目将以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二期范围为研究区,从基础研究、技术研发、产(本文来源于《中国绿色时报》期刊2016-09-15)
魏巍[8](2016)在《京津风沙源区极端温度与降水的时空分布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京津风沙源区58个气象站点日气温和日降水量记录,本文分析了该区域自1960到2014年的平均气温、平均降水量、极端气温和极端降水的时空变化情况。应用MK检验、Sen's趋势率估计、均值法和最小二乘回归侦测气候一般因子和极端气候指数随时间的变化趋势和趋势率。结果显示:1. 平均气温和极端气温都表现出变暖趋势;平均降水量在年尺度上减少,四季表现为春增夏减秋增冬减,极端降水指数除SDII变化微弱,其余指数表现为下降趋势。年尺度上,除TXx以外,极端温度指数均呈显着变暖;RX1day, RX5day, R99p表现为显着减少,其余极端降水指数变化并不明显,说明京津风沙源区降水量的减少,是降水强度和极端降水量的共同减少所致。2. 就空间分布来看,除河北承德外,其余站点年均温、春夏均温都呈上升趋势,研究区所有站点秋冬两季气温上升,并且呈显着上升趋势的站点的冬温上升率最大,夏温上升率最小,春秋两季均温上升率相近。区域年降水量、季节降水量和极端降水指数仅在少数站点呈显着变化。山西五台山和吉林长岭两个站点年降水量呈显着减少,春季降水量呈显着上升趋势的站点位于研究区的东南部,夏季降水量呈显着减少的站点位于研究区的中部和东南部,秋季降水量仅在北京显着增加,在山西五台山显着减少,冬季降水量呈显着增加的站点位于研究区的西南和东北部,而仅在山西五台山呈显着减少。3.极端降水频次(R10、R20、R25)在山西五台山、内蒙翁旗、河北怀来和丰宁、宁夏银川显着减少,在河北蔚县和山西五寨显着增加;极端降水强度(RXlday、 RX5day, SDII)在研究区东部显着减少,在内蒙东乌珠穆沁旗、山西兴县和原平显着增加;持续湿润期(CWD)在内蒙林西及锡林浩特、山西五台山、河北蔚县显着缩短;持续干旱期(CDD)呈显着缩短趋势的站点分散于内蒙古的四子王旗、达茂旗、乌兰浩特和开鲁,呈显着延长趋势的站点位于山西五台山、内蒙化德;极端降水量(R95p、R99p)在北京、河北怀来和丰宁、内蒙翁旗、宝国图、呼和浩特、吉兰太以及吉林长岭显着减少,而仅在宁夏银川显着增加;有效降水总量(PRCPTOT)在山西五台山和吉林长岭呈显着减少,这与年降水量空间分布相同。(本文来源于《北京林业大学》期刊2016-04-01)
邢飞龙[9](2015)在《全国荒漠化和沙化监测情况发布》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邢飞龙12月29日北京报道 近期随着雾霾的不断来袭,一种“叁北防护林将风挡住导致雾霾无法消散”的说法流传甚广。国家林业局局长张建龙今日就此表示,这种说法只是一家之言。12月29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召开新闻发布会,张建龙介绍了第五次全国荒(本文来源于《中国环境报》期刊2015-12-30)
单楠,杨晓晖,时忠杰,赵西素[10](2015)在《京津风沙源区1959—2011年潜在蒸散气候敏感性的时空变异》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Penman-Monteith公式和京津风沙源区及周边46个气象站1959—2011年逐日气象数据,分析了潜在蒸散对气温、风速、日照时数和相对湿度的敏感性及其时空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年尺度潜在蒸散对最高气温最为敏感,其次是相对湿度,对风速最不敏感;季节尺度最高气温和日照时数敏感系数的高值发生在夏季,最低气温、风速和相对湿度敏感系数的高值发生在冬季。(2)空间尺度潜在蒸散对最高气温、最低气温和相对湿度的敏感性表现为从东北向西南减少,而对日照时数表现为增加。(3)京津风沙源区1959—2011年潜在蒸散对气温的敏感性呈下降趋势,而对风速、日照时数和相对湿度的敏感性呈增加趋势。(4)气温的敏感性随温度升高而下降,而日照时数和相对湿度的敏感性随光照和湿度下降而升高。(本文来源于《中国沙漠》期刊2015年05期)
京津风沙源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防风固沙功能是京津风沙源治理成效的关键监测指标。以往研究注重局地防风固沙功能的评估,对全区防风固沙功能的时空变化与内部差异揭示不足。基于京津风沙源区多期遥感数据,采用修正风蚀方程与GIS空间统计技术,评估分析了2000-2015年防风固沙功能的整体变化及其区域差异。结果表明:(1)京津风沙源区年均防风固沙量为28.98亿t,防风固沙能力为68.24 t/hm~2,且均随年份变化波动增加,年均增速分别为1.10%和0.71%;(2)京津风沙源区防风固沙能力呈西北高、东南低趋势,有49.06%的区域防风固沙能力高于70 t/hm~2,评估期内有54%的区域防风固沙能力明显提高;(3)浑善达克沙地亚区、典型草原亚区和荒漠草原亚区的防风固沙量累计为全区防风固沙总量的88%,燕山丘陵山地水源保护亚区和晋北山地丘陵亚区的防风固沙能力提升最显着;(4)锡林郭勒盟、赤峰市和乌兰察布市的防风固沙量合计占全区防风固沙量的77%,朔州市与包头市防风固沙能力较高,北京市与天津市防风固沙能力增速较高。因此,未来应重视分区施策治理与西部和北部防风固沙功能提升。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京津风沙源区论文参考文献
[1].丁新辉,刘孝盈,刘广全,朱毕生,王炜炜.京津风沙源区沙障固沙技术评价指标体系构建[J].生态学报.2019
[2].张彪,李庆旭,王爽,谢高地.京津风沙源区防风固沙功能的时空变化及其区域差异[J].自然资源学报.2019
[3].卫洁,雷添杰,孔冬梅,王红岩,武志涛.基于遥感的京津风沙源区植被覆盖变化监测[J].山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4].李庆旭,张彪,王爽,谢高地.京津风沙源区2000—2015年植被覆盖状况的区域差异研究[J].地学前缘.2018
[5].马志婷,武志涛,卫洁.京津风沙源区干旱时空特征及对植被变化的影响[J].山地学报.2018
[6]..京津冀风沙源区沙化土地治理技术将取得新的突破[J].林业科技通讯.2016
[7].王建兰,吴波.为京津风沙源治理提供科技支撑[N].中国绿色时报.2016
[8].魏巍.京津风沙源区极端温度与降水的时空分布特征[D].北京林业大学.2016
[9].邢飞龙.全国荒漠化和沙化监测情况发布[N].中国环境报.2015
[10].单楠,杨晓晖,时忠杰,赵西素.京津风沙源区1959—2011年潜在蒸散气候敏感性的时空变异[J].中国沙漠.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