柠檬酸废水污泥论文-方贵银,汪苹,唐文涛,王丹阳,程言君

柠檬酸废水污泥论文-方贵银,汪苹,唐文涛,王丹阳,程言君

导读:本文包含了柠檬酸废水污泥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柠檬酸废水污泥,功能菌株,减量化,脱水性能

柠檬酸废水污泥论文文献综述

方贵银,汪苹,唐文涛,王丹阳,程言君[1](2018)在《功能菌株对柠檬酸废水污泥减量和脱水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现场小型试验装置对目标污泥进行适应性驯化并选择合适的反应停留时间,继而考察不同加菌量的反应器中污泥减量脱水效果。试验结果表明:不论是污泥减量比还是脱水性能都显示48 h反应时间可以满足污泥改性处理要求。A、B两反应器分别投加相当于污泥质量4%、6%的菌剂量,结果显示两反应器均有明显污泥减量脱水的效果。其中高线运行的B反应器污泥减量程度明显优于同期的A反应器,但二者脱水程度相差不明显,污泥溶解性COD均有明显下降。相较于原泥真空抽滤泥饼含水率89.98%,反应器B降低13.36%,后期显示为低线运行的A反应器同样降低9%。(本文来源于《环境科学与技术》期刊2018年07期)

方贵银,汪苹,唐文涛,王丹阳,程言君[2](2018)在《减量脱水菌剂处理柠檬酸废水污泥的中试》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规模为5m3的中试装置考察菌剂对柠檬酸废水污泥减量脱水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1)满负荷运行阶段,菌剂处理后污泥的混合液悬浮固体质量浓度(MLSS)和混合液挥发性悬浮固体质量浓度(MLVSS)平均值分别为9.76、6.06g/L,比原污泥分别减量6.69%、12.93%;真空抽滤泥饼含水率平均值为78.12%,比原污泥下降11.87百分点;溶解性COD(SCOD)为214.40~323.71mg/L,平均值为279.69mg/L,相对于原污泥SCOD平均值,SCOD去除率可达到44.89%。说明菌剂可有效减少污泥量,改善污泥脱水效果,可进一步改善水质,对该柠檬酸废水污泥有着很好的针对性。(2)菌剂处理后污泥的脱水效果明显。较高压力、加入聚丙烯酰胺(PAM)及选用孔隙较小的滤纸均能进一步提高污泥的脱水效果。(本文来源于《环境污染与防治》期刊2018年01期)

张心钰,陈瑶,董黎明,朱梦瑶,肖宇琪[3](2017)在《柠檬酸废水污泥脱水中蛋白质和多糖变化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该研究从影响污泥脱水性能的胞外聚合物(EPS)形态及蛋白质、多糖分布入手,对废水处理中的污泥进行分层测定,并探讨柠檬酸废水污泥脱水的主要机理。实验结果表明,在污泥各层中蛋白质和多糖的分布模式不同,二沉池剩余污泥、浓缩池污泥、经CPAM调理后的浓缩池污泥的pellet层中的蛋白质和多糖分别占污泥总蛋白质的78.76%和92.86%、89.26%和95.55%、91.68%和95.05%,表明污泥中蛋白质和多糖都主要分布在pellet层,而LB-EPS层和TB-EPS层中几乎没有。此外,污泥在脱水处理过程中slime层中的蛋白质和多糖分别降低了9.28%和1.72%,pellet层中的蛋白质和多糖分别增加了10.5%和2.69%,表明slime层中的蛋白质和多糖均转移到了pellet层。而经CPAM调理后的污泥,蛋白质与多糖含量的比值也有所增加,有利于污泥脱水的性能的提高。(本文来源于《环境科学与技术》期刊2017年S2期)

唐文涛,汪苹,方贵银,王丹阳[4](2017)在《功能菌株对柠檬酸废水生化处理剩余污泥减量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具有污泥减量化功能的菌株,对柠檬酸发酵废水生化处理二沉池剩余污泥进行摇瓶减量实验。通过对初筛菌株进行定向驯化,再通过正交试验与单因素实验,确定菌株污泥处理优化培养条件后进行优选菌株污泥最终处理。研究结果表明:经过4个周期的驯化,菌株W1-6、W1-10好氧处理后污泥MLSS减量与同期对照相比分别从17.62%提高到24.61%和从16.60%提高到23.17%。在优化培养条件下,污泥MLSS与MLVSS分别减量27%和40%以上,污泥清液中SCOD值从521.7 mg/L提高到1 700 mg/L左右,原污泥91%的SV_(30)可降低到54%~57%。污泥减量效果明显,同时污泥脱水性能也得到明显改善。(本文来源于《食品科学技术学报》期刊2017年02期)

曾涛涛,廖伟,谢水波,荣丽杉,李仕友[5](2016)在《柠檬酸废水厌氧颗粒污泥微生物菌群结构解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揭示柠檬酸废水生物处理过程中功能菌群作用机制,以柠檬酸工业废水内循环厌氧反应塔(IC)中厌氧颗粒污泥为研究对象,统计颗粒粒径分布,通过环境扫描电子显微镜(ESEM)观察颗粒微观形态结构,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微生物多样性及菌群特征.结果发现,粒径在1.0~4.0 mm的颗粒所占比例最多,为74.4%.ESEM显示微生物分布以球形细菌为主.高通量测序得到8 397条有效序列,可划分操作分类单元(OTU)873个,Alpha多样性指数显示样品文库覆盖率0.936,Shannon指数为4.376,而ACE指数与Chao1指数分别为3 415.51与2 246.51,反映颗粒污泥中微生物种类与数量均较多.微生物菌群主要包括4大类,分别为可降解有机物的水解发酵菌群Paludibacter、Parabacteroides、Erysipelotrichaceae、Clostridium、Phascolarctobacterium、Aminobacterium、Saccharofermentans与Alkaliflexus(所占比例之和为24.93%);产氢产乙酸菌群Petrimonas与Syntrophomonas(所占比例之和为34.89%);产甲烷菌Methanosaeta(3.44%)及可耐受工业废水毒害的微生物菌群Levilinea、Longilinea与Thermovirga(所占比例之和为14.62%).(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期刊2016年08期)

裴振洪,李昌涛,王加宁,祁庆生,张强[6](2012)在《柠檬酸废水IC反应器厌氧颗粒污泥真细菌结构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柠檬酸工业废水IC厌氧反应器处理时产生的厌氧颗粒污泥中真细菌的菌群结构。方法:构建细菌的16SrDNA克隆文库,对文库中的16S rDNA基因序列进行测序,然后Blast比对,并进行分类、建系统发育树。结果:对获得的77个16S rDNA序列进行测序,按序列相似性≥97%的分类标准,这些序列可分为22个OTU,其中4个优势OTU分别与棒杆菌属(Corynebacterium)、梭菌属(Clostridium)、消化球菌属(Peptococcus)、疣微菌属(Verrucomicrobia)最为相近,其余OTU的克隆数较少。颗粒污泥中的真细菌主要为放线菌纲(Actinobacteria)、梭菌纲(Clostridia)、拟杆菌纲(Bacteroidetes)以及δ-变形菌纲(Deltaproteobacteria)的细菌,分别占克隆总数的34/77、31/77、6/77、6/77。结论:该文研究了柠檬酸废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厌氧颗粒污泥中细菌的菌群组成和结构,为深入了解柠檬酸废水的厌氧处理过程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借鉴作用。(本文来源于《生物技术》期刊2012年06期)

沈静[7](2011)在《用好氧脱水污泥接种启动UASB处理柠檬酸废水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每年排放大量的高污染高浓度柠檬酸废水,已经严重污染自然水体和周围环境。随着柠檬酸行业新标准的实施及我国节能减排环保要求的提高,柠檬酸行业面临的环境压力越来越大。本文通过用好氧脱水污泥接种启动UASB处理柠檬酸废水,探讨用好氧脱水污泥接种启动UASB处理柠檬酸废水的可行性,并在高温(55℃)和中温(35℃)条件下,通过逐步提高容积负荷,分析用好氧脱水污泥接种启动UASB的运行特征和影响因素,并对比高温和中温条件下UASB处理柠檬酸废水的运行效果。实验研究表明由好氧脱水污泥接种启动UASB处理柠檬酸废水,在反应器启动阶段,去除率波动幅度较大,反应器耐冲击负荷较弱。所以进水浓度不易过高,容积负荷低于1kg/(m~3·d)开始运行,在去除率稳定升高后,再提高系统容积负荷。进一步实验表明,在高温反应器(55℃),HTR为24h的条件下,每天进水3L/d,逐步提高容积负荷,经过82d的培养驯化,最后容积负荷达到9.5 kg/(m~3·d),系统去除率达到80%~85%左右,出水COD维持在1300 mg/L~1600 mg/L,出水VFA在4 mmol/L左右;同样条件下,在中温反应器(35℃),启动阶段按1kg/(m~3·d)负荷开始,经过82d的驯化,反应器系统去除率达到85%,容积负荷提升到9.4 kg/(m~3·d),出水VFA较稳定在3.2 mmol/L左右。通过对比高温和中温反应器,启动初期中温反应器负荷提升比高温反应器快,去除率较好。通过82天的驯化,高温和中温反应器COD去除率达到80%以上,反应器运行较好。对于柠檬酸车间排放的高温废水,采用高温法处理,可以降低投资费用,具有很大的经济价值。(本文来源于《苏州科技学院》期刊2011-06-01)

尤子敬[8](2010)在《柠檬酸废水厌氧处理装置中颗粒污泥特性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目前柠檬酸行业废水治理中厌氧反应器不易稳定运行的状况,对其反应器中的厌氧颗粒污泥特性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从有机负荷、Ca2+、出水回流、硫酸根等多个方面进行分析,提出了处理柠檬酸废水的厌氧反应器运行中常见问题的解决办法。(本文来源于《环境保护与循环经济》期刊2010年01期)

李晶,胡文容,裴海燕[9](2008)在《壳聚糖絮凝剂在柠檬酸废水污泥处理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进行了壳聚糖絮凝剂处理柠檬酸废水污泥的实验,对影响絮凝过程的搅拌时间、壳聚糖用量、温度和pH做了探讨,并比较了壳聚糖和聚丙烯酰胺(PAM)对柠檬酸污泥处理后的脱水效果。实验结果表明:在快速搅拌时间为0.5min,壳聚糖投加量为17mg/g,温度为20~30℃,pH为6~7时,处理效果最佳;在相同实验条件下,壳聚糖和PAM的投加量均为其各自的最佳投加量时,壳聚糖的脱水效果要优于PAM。(本文来源于《工业水处理》期刊2008年08期)

张素青[10](2005)在《UASB处理柠檬酸废水污泥颗粒化的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河北一柠檬酸厂产生的柠檬酸废水开展UASB处理实验研究。目的是得到UASB反应器污泥颗粒化的条件,拟用于柠檬酸废水处理工程实施。运行实验结果表明UASB反应器采用低浓度、高水力负荷、间歇进水的运行方式,实现了UASB反应器污泥床快速颗粒化。(本文来源于《河北化工》期刊2005年04期)

柠檬酸废水污泥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利用规模为5m3的中试装置考察菌剂对柠檬酸废水污泥减量脱水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1)满负荷运行阶段,菌剂处理后污泥的混合液悬浮固体质量浓度(MLSS)和混合液挥发性悬浮固体质量浓度(MLVSS)平均值分别为9.76、6.06g/L,比原污泥分别减量6.69%、12.93%;真空抽滤泥饼含水率平均值为78.12%,比原污泥下降11.87百分点;溶解性COD(SCOD)为214.40~323.71mg/L,平均值为279.69mg/L,相对于原污泥SCOD平均值,SCOD去除率可达到44.89%。说明菌剂可有效减少污泥量,改善污泥脱水效果,可进一步改善水质,对该柠檬酸废水污泥有着很好的针对性。(2)菌剂处理后污泥的脱水效果明显。较高压力、加入聚丙烯酰胺(PAM)及选用孔隙较小的滤纸均能进一步提高污泥的脱水效果。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柠檬酸废水污泥论文参考文献

[1].方贵银,汪苹,唐文涛,王丹阳,程言君.功能菌株对柠檬酸废水污泥减量和脱水的影响[J].环境科学与技术.2018

[2].方贵银,汪苹,唐文涛,王丹阳,程言君.减量脱水菌剂处理柠檬酸废水污泥的中试[J].环境污染与防治.2018

[3].张心钰,陈瑶,董黎明,朱梦瑶,肖宇琪.柠檬酸废水污泥脱水中蛋白质和多糖变化特征[J].环境科学与技术.2017

[4].唐文涛,汪苹,方贵银,王丹阳.功能菌株对柠檬酸废水生化处理剩余污泥减量化研究[J].食品科学技术学报.2017

[5].曾涛涛,廖伟,谢水波,荣丽杉,李仕友.柠檬酸废水厌氧颗粒污泥微生物菌群结构解析[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16

[6].裴振洪,李昌涛,王加宁,祁庆生,张强.柠檬酸废水IC反应器厌氧颗粒污泥真细菌结构分析[J].生物技术.2012

[7].沈静.用好氧脱水污泥接种启动UASB处理柠檬酸废水的研究[D].苏州科技学院.2011

[8].尤子敬.柠檬酸废水厌氧处理装置中颗粒污泥特性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J].环境保护与循环经济.2010

[9].李晶,胡文容,裴海燕.壳聚糖絮凝剂在柠檬酸废水污泥处理中的应用[J].工业水处理.2008

[10].张素青.UASB处理柠檬酸废水污泥颗粒化的实验研究[J].河北化工.2005

标签:;  ;  ;  ;  

柠檬酸废水污泥论文-方贵银,汪苹,唐文涛,王丹阳,程言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